忆牟宜之解说词(来源/凤凰卫视)

日照牟家 发表于2017-11-03 20:24:35

解说:从来没有遭受过这种侮辱的牟宜之,在被揪斗之后,萌生了玉碎之念,想以死抗争。

牟华东: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一点事情啊,这是不可想的,他说我又不能死,死了你们怎么办。

解说:而就在此时,正在齐齐哈尔农机场做工的开国上将杨勇之子杨小平,连夜赶了三十里路来到昂昂溪,告诉了牟宜之一个被当局严格封锁的消息,副总统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沙漠折戟沉沙。解放战争时期牟宜之是林彪的部下,曾在林彪统帅的第四野战军浴血奋战、谈笑却敌,对于林彪之死,牟宜之可谓情感复杂。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箫墙祸端何曾料,宫闱秘事谁与谋。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千古立废循环事,江河无语任东流。

严家炎(北大中文系主任):牟宜之同志我觉得他是很,他政治的上面嗅觉很敏锐的,他写到的九一三事件,咏史的好几首,那都是他的杰作。借史但是讲清楚了九一三事件这种事情的本质,点到了林、叶,寒林落叶这个已经把事情点到了。

解说:在牟宜之最为人称道的这首咏史诗中,不仅暗含了林彪、叶群的命运,更点名了权力斗争的本质,以及诗人对历史上,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深沉感慨。眼看别的右派纷纷摘掉帽子,并因此改善了生活境遇。牟宜之自嘲到东北天寒地冻,戴着帽子暖和。为让年老的父母能够离开苦寒的边疆,同时也为了兄弟姐妹的前程,儿女们纷纷在信中劝说父亲低一次头,为了说服父亲,牟宜之的大女儿牟敦瑾,甚至专程从甘肃辗转赶到东北。

牟敦瑾(牟宜之长女):我就求我父亲,我说你服个软,把这个争取,那不是先是还不平反,先是摘帽,给右派摘帽,我说你先把帽子摘了吧,摘了帽子,还叫个摘帽右派,但是对这些政审上就宽松多了。他不愿意,他说我不承认这个帽子,这个帽子是强给我带上的,就是认为自己没有错,反正我不承认这个帽子,这个句话我很清楚。我说哪怕是给上边笼统认个错,我不认为我有错。我说那你就不认为有错,你给上边也得有个,哪个具体说你不认错,总的来说你错了行吧,为了我弟弟们的前途。

解说:在女儿的极力劝说下,牟宜之终于同意由女儿替他写一封“认罪书”。1973年12月,在以承认罪名换取了摘掉右派帽子的“恩惠”之后,牟宜之重新回到了北京。

牟尚高:当我父亲正要走头无路的时候,什么谷牧都找了,什么苏静,包括万里什么的。王炳南出注意,王炳南说那个说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听说小平同志对老干部挺好的,说你不是跟小平挺熟嘛,你跟他还有一段交往,说你给他写封信试试。

解说:虽然牟宜之的信没有得到直接回应,但是对于这位当年捐出十万大洋资助八路军解决冬衣的乐陵县长,邓小平显然记忆深刻,他亲自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牟宜之在历史上对革命做出的贡献,指示有关方面照顾他的生活。

曲建直(牟宜之女婿):写了封信以后呢,后来邓小平就从中央办公厅找一个人,到处找我岳父,就把这封信送到了。这封信的大概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讲牟宜之同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当然解放后这一段他并没有讲,因为现在再复职就比较困难了,你可以到任何地方去退休、去疗养。

解说:1975年牟宜之携同妻子,带着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建委的介绍信回到济南,可是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始终没有办好接收手续,牟宜之一家迟迟无法落户。

牟敦白:理由就是这个我们山东的退休干部太多了,都回来的话,济南市装不下,它当然也提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的理由就很简单,你那个有一个副省长还调到这个,你就让张春桥写个条我就安排,就公开那么说的,都看得出来那一步。

曲建直:但正好这个时候有一个情况,就是咱们中央做一个决定,就在押的国民党连级几级以下的话就释放,安排工作,因为山东这个地方当年就是战区,据讲当时的话是敲锣打鼓给这些人,当时连级以下的那我就不太清楚了,给安排工作,老人一看就非常感叹说这些人是我的手下败将,他们可以这么好的待遇。可我呢,在济南我无立锥之地。

丁大于(牟宜之表侄女):在抢救的时候已经平稳了,那个时候医生就关照他们子女,千万不能让他的头抬起来,头一抬起来他就完蛋,就是他脑瘀血很严重,他大概自己听到这个情况,他已经清醒了。按理说他要是好好的修养的话就没有问题,因为等于是放弃治疗,他把他一个儿子坐在旁边的不知道是小高还是谁,他把他支出去,叫他门口买一样什么东西,他说他要用,那他一出去,他自己就坐起来。一坐起来,后来他们发现他就抢救不行了,就又脑出血了,所以当时是很悲壮的那个过程,他等于是自己不要活了,气死了,那时候已经好不容易等到希望了。

解说:牟宜之生前,没有公开发表过一首诗。几十年之中,他的诗作都是写在日记本上,写在拆开的烟盒上,写在给友人和孩子的信中。当他的生命连同他的诗,在那个狂热嘈杂的年代显得格外沉默时,对于他所信守的道义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许只能从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留给子女们《示儿》诗中一看究竟。

牟广丰:从来忧道不忧贫,德操无价胜过银。肩挑承先启后业,才涌惊天动地文。一腔热血勤珍重,两袖清风亦率真。要居庙堂勤为政,退隐江湖善其身。

曾子墨:在山东省沂南县袁家口子大堤的纪念碑文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上天下地,人位乎中,志士担当,乃有事功。这里所指的志士,正是1941年筑堤时的主要组织领导牟宜之。大堤竣工后,牟宜之又为大堤亲题“民主堤”三字,以显对国共合作与民主政治之决心、之希望。1975年去济南前,在给邓小平的信中,牟宜之再次提到了想为两岸统一效力之心愿,并且提出了类似于一国两制的设计构想。可惜一年后,牟宜之客死济南,壮志成空。牟宜之一生无论或从军或革命或为政或被谪,其为国为民之心始终未改,然而在他身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功绩却都一直无人提起、鲜为人知。面对这被忽视被遗忘的命运,或许正如牟宜之自己在诗中写的那样“无诗安能言吾志,有功岂必书之碑”。

(2013年04月28日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凤凰卫视)

浏览:322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Chief
    Chief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 柳影
    柳影
  • 思目
    思目
  • 今夜无眠
    今夜无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