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陈继宝难忘的抗战故事
92岁高龄,精神仍然抖擞;说到激动处,拿起拐杖模拟刺敌的动作……日前,记者在安吉县梅溪镇上街莫家弄103号,见到了抗战老兵陈继宝,倾听他难忘的抗战故事。
陈继宝生于山东省临沂县前汉墩村。12岁那年,日寇入侵,对村里实行大扫荡,整个村子的牛羊、麦子都被一抢而光,房屋也被烧得所剩无几。更令人悲愤的是,不少老百姓惨遭日寇毒手,陈继宝就因此失去了双亲。
说到伤心处,陈继宝的眼眶不由得红了起来。他虽然逃过一劫,但还是被日寇抓去修碉堡,由于力气小,经常因干活速度慢被打。
“只有把鬼子赶出去,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义愤填膺的陈继宝,毅然跟着一些乡亲加入八路军游击队,决心为父母和同胞报仇雪恨。1945年8月,陈继宝被编入八路军老四团二营三连二排四班,当班长。当时,聚集在临沂的日寇及汉奸有三四万人,八路军在当地也有4个团,三四万兵力,可谓势均力敌。
“我们老四团是先锋部队,负责打头阵,大家的士气都很高。”陈继宝激动地说。但是躲在城内的日伪军修筑了很高的城墙,加之还有护城河,进攻难度可想而知,白天根本无法行动。狡猾的日伪军,晚上也十分警惕,一到天黑就在城墙周围点上火把,不给八路军进攻的机会。
“那时候,老百姓非常支持我们,大家纷纷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用来给我们架桥、当梯子。”至今,陈继宝回忆起这一情景,仍然十分感动。尽管如此,由于日伪军占领了有利地形,一次次进攻都受挫,不少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就在这时,八路军发现临沂城的西北角地形隐蔽,日伪军守备薄弱,可以在那里挖隧道直通城墙。于是,战士们兵分两路,一路仍旧留在原地,佯装准备再次发起攻击,一路悄然奔赴临沂城西北角,从外向内挖起隧道。但事情并没想象的那么顺利,隧道还没挖到城墙,就由于护城河水倒灌,牺牲了不少战士。无奈之下,部队又换了一个地方挖隧道,所幸这次成功了,当隧道挖到城墙底下时,日寇仍浑然不知。随后,战士们把一吨多的炸药装在棺材里,通过隧道悄悄运到城墙下,终于在临沂城西北角炸开了一个口子。
“虽然有了通往城内的缺口,但战斗打得依然艰难。”陈继宝说,当时八路军所用的武器,大部分是土枪、土炮,而日伪军使用的都是精装的步枪、机枪等,还配有新型迫击炮,在武器上占尽了优势。“我们的武器不如他们,但战斗精神远远超越他们。”陈继宝说,正是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使我军在劣势的情况下战胜了日伪军。他也因为在这场战斗中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
战争是艰辛和残酷的。“但我们有着强大而可靠的后盾——群众的支持。”陈继宝说,在这场1个月零3天的持久战中,当地老百姓就算自己不吃,也努力保障战士们能吃饱饭。他说,抗战胜利是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今天过上了幸福生活,要更努力地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浙江在线08月1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廖小清 县委报道组 陈毛应)
陈继宝:解放临沂 牺牲惨烈
只要吃饺子就要打仗了
陈继宝家住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乡前涝墩村。1943年8月,带着姐姐为他做的3双布鞋,陈继宝来到了临沂市临东区区中队,1944年加入八路军老四团二营三连二排四班。
汤头战役是陈继宝参加八路军后打的第一仗。那次他们连吃了3天的饺子,指导员在开打仗前的动员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打仗嘛,死人是免不了的。班长牺牲了,副班长代理班长,共产党的战士是打不光的!”战士们听了,一个个精神抖擞,没有人害怕。
吃饺子是老四团打仗前的“传统”,这顿象征着团圆的饺子,既是战前的“动员”,有时也象征着最后的一餐。
陈继宝枪打得好,是部队里的机枪手。晚上打汤头,他负责掩护战友冲锋。汤头位于临沂东北部,里面驻扎着二三百日伪军。敌人在镇子外围修筑碉堡、挖战壕。
硝烟弥漫,陈继宝谨慎地端着轻机枪,跟随着进攻部队进行短点射或扫射,以压制敌人火力点。“我在后面用机枪掩护,其他战友冲锋,与日本人拼刺刀。日本人刺杀技术好,我们要牺牲三四个人才能杀死一个日本人。”最后,因日军占尽地理优势,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军只能撤回。
解放临沂牺牲3000多战友
“1945年解放临沂的那一仗,我们牺牲太多了。老四团4000多人,打完就剩下500人了。”陈继宝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敌人在绝望中进行着疯狂的反扑。作为鲁南重镇,临沂城内当时聚集了大约两万日伪军。
8月17日,八路军老四团、老五团、一一五师、鲁中十七团联合起来解放临沂,老四团打主攻。临沂被几丈高的城墙包围,易守难攻。老四团先后从东门、东南角发起进攻,但因为日军占据高地,两次进攻都失败了。
硬拼不行,只能智取,老四团又将主力调到西北方向。该处多小山,容易藏身。战士们开始秘密挖地道,一直挖到城墙底下,然后把装有4000斤炸药的棺材送进去。“轰”的一阵闷响,陈继宝身边的一块大石头都飞出去好远,城墙被炸出了一个30米宽的缺口。
战士们乘胜追击,拼命往城里攻。敌军很快堵住突破口,八路军再次进行连续爆破。这场战斗打了近一个月,9月11日攻入临沂城时,整个老四团只剩下3发子弹。经过8个多小时的巷战,守城敌军基本被歼灭,临沂终于解放,但老四团3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每次回到故土,陈继宝都要去看一眼长眠在地下的战友。他说自己经常在梦里看见那些赤膊黑皮的弟兄们熟悉的背影,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的模样。
【记者手记】
看到我们来,陈老像孩子一样,把早早准备好的旧军装拿出来穿上,上面一共别了7枚勋章。他还兴高采烈地拉着我们看挂在墙壁上的奖状,特别自豪。
在采访中,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怜得很!”每每谈到那段黑色的日子,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总会摇摇头,说:“太可怜了!。”
老人不会用太多的形容词描述战争岁月,那些残酷终于在时间的流逝中沉积成一块巨大的石头,咽不下,也倒不出。
文章来源:《浙江老年报》 发布日期:2015-07-01
老兵陈继宝:土枪土炮照样打“鬼子”
八年抗战在中华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给中华儿女带来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虽然历史的车轮卷走了那份苦痛,而70载春秋过后,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种悲愤的情绪,那团心中的怒火,依然可以从老兵陈继宝身上感受得到。
“鬼子打进村的时候,我才12岁,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父母、哥哥、嫂嫂都被杀了。”说起童年的经历,92岁的陈继宝不禁眼眶泛红。陈继宝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县,直到1949年之前,一直在家乡抗战,百万大军南下时,才随着部队来到浙江地区,几经辗转,最后在安吉扎了根,如今,已经在竹乡生活了半辈子。
在老人生活的老梅溪上街老房子里,墙上挂满了老人年轻和离休后的照片,还有不少奖状,见到我们到来,老人很高兴,特地穿上了戴满勋章和纪念章的衣服。“1943年,我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候我们在敌占区,鬼子人多,我们人少,而且我们装备差,有时候拿个棍子当枪使。”敌人的大扫荡和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陈继宝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仇恨,他要参军,要为父老乡亲报仇雪恨。
虽然那时候要枪没枪,要炮弹没炮弹,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继宝和战友也没让敌人安生过。“我们白天在高粱地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鬼子碉堡周围都是芦苇,我们就偷偷爬过去栓上绳子扯起来,扯得‘哗哗哗’响,鬼子以为有人过来,机枪就‘嗒嗒嗒’,乱打。”聪明的陈继宝和战友就是用这种方法,消耗敌人的子弹。当然,也不能总用这种方法,没有武器怎么办?“向敌人要,去抢,抢来了,晚上再去袭击他们。也会做一些土炮,晚上去扔两个炮弹,搞得他们不得安宁。”
1945年8月,陈继宝被编入八路军老四团二营三连二排四班,当班长。抗战的最后时期,敌人的气焰依旧很嚣张,临沂集结了日寇及汉奸三四万人,而八路军在城外的兵力也是旗鼓相当。“城内的伪军修了很高的城墙,还有护城河,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巡逻。”老人讲起临沂之战的经历,声音特别洪亮。“老百姓很支持我们,大家都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给我们架桥、当梯子。”
虽然一次次进攻受挫,但最后通过新挖的隧道,在临沂西北角炸开了口子,凭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群众的支持,八路军取得了最终胜利。
讲到激动处,老人拿起自己的拐杖比划,激愤之时,还会起身模拟刺敌动作。正是那份经历和十几年戎马生涯,即使是坐着,老人也是坐得笔挺,一脸正气和庄重。“现在,和平的环境里,中国人民也要团结一致,一条心,任何敌人胆敢侵略中国,就一定将他们打回去。”来源:安吉县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