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老照片拍摄于那年南下干部集结前1949年2月初的一天,长清县文教科长刘同生(后排左)邀即将南下的老科长岳剑秋(前中)及战友王新三(前右)、王明新(前左)、张郁文(后右)合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城内,文化古都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直指国民党总部所在地南京,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当时长清的干部群众中传唱着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一九四九年啊,胜利在眼前,咱们青年人啊,加劲努力干,要把反动派消灭干(净)啊……”
同年初,长清县委按照上级指示,动员干部随人民解放军南下,支援渡江战役,接管新解放区。因为长清是老根据地、老解放区,各级党组织、政权组织健全,干部资源充足,所以上级明确提出,长清要完成接管一个县的干部任务。
要完成这项任务,难度比较大,主要在于刚刚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干部不愿再远赴他乡,难以割舍与父母妻子的骨肉亲情,难以割舍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情,难舍难离已开始和平建设、欣欣向荣的故乡热土。针对这种情况,县委组织专人做思想动员工作,当时的县委书记高逢五亲自与有关人员谈话,讲明只有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才能有持久的和平,只有解放全中国,千家万户才能得团圆,才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经过反复动员和深入细致的工作,许多干部主动报名,最后从中确定了83名南下干部。
1949年2月22日,南下干部集结,由董炳宇、王新三带队,县委组织干部群众热烈欢送。83名南下干部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父老,沿津浦铁路南下到临城,向山东分局鲁中南区党委报到,被编为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纵队七大队三中队。在临城参加了一个多月的集训,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区的各项政策;鲁中南军区司令傅秋涛介绍了接管徐州的经验做法,还请人介绍了江南风俗民情,提出到新区应注意的问题。
4月初,七大队接到支援前线的紧急命令,立即出发,急行军追赶部队。大家精简行装,当晚由徐州乘火车沿陇海线向东,在新安镇下车南行,开始了徒步千里行军,经宿迁、泗阳、淮阴、宝应、高邮到扬州。当时的苏北大地,莺飞草长,花蕾满枝,但七大队肩负着奔赴战场的光荣使命,一路急速行军,谁也无意欣赏那春光明媚的景象。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堑,彻底摧毁敌人苦心经营的千里防线。4月23日,华东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4月22日下午,七大队从扬州出发,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傍晚到达长江北岸,立即上船渡江,抵达对岸的镇江。为防敌机轰炸和敌残兵游勇袭击,上级命令不准停留,连夜冒大雨沿田埂小路向南急进,走常州,过苏州、湖州,向杭州挺进。5月3日杭州解放,七大队于5月5日到达。
按照浙江省委的部署,七大队负责接管浙西的建德、桐庐等县。三中队5月17日进入桐庐县,22日建立起中共桐庐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董炳宇任县委书记,王新三任县长,张振峰任县委组织部长,张慧心任宣传部长,王明新任民运部长,高国璋任公安局长。县委、县政府对下辖的5个区派出了区委书记、区长,组建起县大队和区中队,发动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当年6月,解放军奉命进军大西南,离开桐庐。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网罗特务、地主恶霸、土匪,建立起了各种名目的土匪武装二十余股,不断袭击县区人民政权,妄图复辟。南下干部们牢记家乡父老的嘱托,带领县区武装,重新开展起武装斗争,克服人地生疏的困难,出生入死,在较短时间内剿灭了土匪,巩固了县区乡村政权,建立、发展各级党组织。
此后,南下人员陆续离开桐庐,到其他地方工作。如今,其中的健在者已是耄耋之年,一直挂念着山东老家及家乡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