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勇的抗日战士,战斗负伤后被叛徒出卖抓进日军监狱,遭受刺刀捅、狼狗咬,被严刑拷打皮开肉绽毅然咬牙不吐半个字;敌人还把家中亲人抓来企图诱降,在软硬兼施面前,战士仍然不低头不弯腰,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气节!不久,八路军强势攻城,日伪军仓皇撤退,逃跑前将关押在狱中的抗日人员押赴刑场执行集体枪决。先用机枪扫射,检查到这位重伤的抗日战士时发现其未死,又对着他的腹部补了一刺刀。侩子手离开后,附近八里庄村的党员群众冒着危险摸黑赶到刑场,发现他尚有气息,赶紧把他抬回村,藏在女党员王加玉家里。由于他腹内多日未进食,虽外伤严重,但内脏没有大面积感染,经过王加玉和家人几个月精细照料而奇迹般的生还,伤愈归队重返公安锄奸保卫战线。这位抗日战士的故事,被抗大文工团成员傅超武编成大型话剧 《英雄好汉丁铁修》搬上舞台,在作战部队中巡演,激励鼓舞了全民抗战的热情。
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丁惟修。
2002年10月14日,我们最爱戴、最慈祥、最可敬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他无比热爱、尽心呵护、难以割舍的家,离开了与他相恩相爱、患难与共、共同生活五十余载的老伴,离开了他得以慰藉,得以享受天伦之乐的孩子们,他走的那样匆忙,那样平静,又那样的坦然。
父亲的离去,使我们这个原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大家庭顿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我们失去了主心骨,一种茫然由此而生。每当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我们的心都会隐隐作痛,父亲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回忆父亲的一生;“转战南北,九死一生,历经磨难,忠贞不渝”就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父亲是位党性强、意志坚定、开朗豁达、无私无畏的革命者。1939年,14岁的他瞒着亲人参加了革命队伍,从此跟着党走南闯北,开始了他人生的不懈奋斗。16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对日寇、鬼子汉奸却无比的仇恨。在敌占区,他积极发展党员,组织群众,大胆开展对敌斗争,带领武工队员多次捣毁敌寇据点,为壮大革命队伍,扩大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父亲无论是在战场上与敌人面对面的战斗,还是做党的地下工作,他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虽多次负伤却从未动摇过革命的信仰,成为在滨海解放区颇具影响的英雄模范人物,滨海区老革命宋君庭等很多前辈的回忆录中都提及父亲的事迹。
全国解放后,父亲随部队南下到昆明,并转到了公安战线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余载。父亲事业心强,责任感重,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办事一贯认真负责。他常说:“作为领导干部,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亲不仅严于律己,对犯错误的同志更是本着宽于待人的态度,采取诚恳的帮助教育。
父亲是位正直、善良、性格坚强的硬汉子。在几十载革命生涯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及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面对逆境,他忍辱负重,一次又一次战胜难关,高高扬起他生命的风帆。他是一位乐天派,是一位压不倒,打不垮的钢铁汉。
工作中,面对荣誉,面对职务待遇,父亲从来都是以常人之心去对待。他常说:做人,要知足常乐。他经常教导我们:那些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们,一天好日子都没享受过,年纪轻轻的就走了,比起他们,我们是幸运者,更是幸福者,比起先烈们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丢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父亲的榜样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事,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生前因工作需要曾多次调动,他五十年代从昆明调到重庆,后从重庆到上海,六十年代初又从上海调到青海,一干就是二十余载,直到八十年代调回昆明。虽地方不同,但都是从事公安刑侦,公安教育等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公安事业发展,为公安队伍壮大,为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保一方国土平安,他付出了辛勤汗水和心血,贡献了毕生精力。
今天,我们缅怀父亲,就是要用他的人生理念去勇敢面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无论是困难还是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敢于应对,不要轻易放弃。要乐观向上,积极努力,不断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爸爸,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您!
子女:丁丽伟,丁丽建,丁慈,丁渝,丁沪美,丁丽新
写于2012年10月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