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亭,1924出生在沂水县龙家圈(后改为沂城区)马池水村一个贫苦的农家1946年1月由牛树贞同志(时任沂城区组织干事)介绍入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在分区委任宣传干事、机关党支部宣传委员。在分区委的领导下,他积极工作,任劳任怨,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组织决定李相亭同志做战役支前工作,并担任支部书记。他服从组织的决定,离别了自己温暖的家庭和早已得到解放的可爱故乡,带领民工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上海等战役。 1949年6月在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南京轮训两个多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从南京出发,随刘邓大军开赴祖国的大西南。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千里迢迢于1949年12月下旬来到四川省江津县,他和南下干部一起,在部队的支持下,宣传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进行剿匪、征粮、减租退押、土地改革等工作,为重庆及川东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政权成立后,李相亭同志任江津县政府财粮科行政股长。他不顾千里徒步行军的疲劳,立即投入到艰苦的征粮、剿匪斗争中。当时,国民党残留下的军警宪特分子和当地惯匪、恶霸(土匪头子罗吉林、罗均等)勾结一起,妄图推翻新成立的地方人民政权机构,恢复其反动统治,并企图组织暴乱,抢夺已入库的公粮。当时,江津县朱沱地区的恶霸土匪头子罗吉林勾结黄海靖石门地区的土匪头子杨文山、曹正初等,拉起了400余人的匪徒组织,四处抢劫,残害人民。朱沱地区的斗争形势陡然紧张起来,严重威胁我已入库的20余万斤公粮的安全。
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展护粮工作,并决定从县级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下乡检查入库和发动群众武装护粮工作。会议上决定李相亭同志带领一个工作组到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的李市区,但他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心,坚决要求到离县城最边远和斗争形势最危险的朱沱地区。
1950年1月28日,李相亭同志带领八位同志,从县城出发,日夜兼程来到了朱沱,没有休息整顿,接着就紧急组织检查粮食入库的安全情况。 2月1日上午,罗吉林、杨文山和曹正初等400余名匪徒包围了他们,为了保护粮食,他们临危不惧,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李相亭同志被俘。敌人把他绑在聚贤旅馆梁柱上,面对凶残的暴徒他毫无惧色,以平静的语气向匪徒宣传:“……我们都是穷人,吃过苦受过难的,共产党是解救穷人的,你们不能跟着他们(匪首)胡来,他们是挣扎不了几天的……”话未说完,一个小匪头目气急败坏,端起枪就向他连开三枪…..
暴徒在场上大肆劫掠,从上午9时到夜里12时到处作恶,临走时,他们又残忍地把李相亭的遗体拖到中码头江边丢弃。李相亭同志牺牲时年仅26岁,和李相亭同日牺牲的还有7位同志。李相亭和他的战友们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新解放军区的征粮剿匪,是解放战争的一部分,它为地方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的顺利完成,是革命前辈们不惜牺牲地英勇斗争分不开的。
为了褒扬李相亭等八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当地人民政府把烈士遗骨安放在朱沱烈士陵园,园内矗立着正六方形石碑,正面镌刻着“朱沱‘二•一’殉难烈士永垂不朽”o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江津县联络组和当地政府以及各界人士每年都组织去朱沱吊唁和悼念他们。
青山处处埋忠骨,烈士丹心寄山河。烈士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