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干部渡江南下纪实(文/杨仲起)

yldzb 发表于2017-11-14 17:43:49

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一个旧政权结束了,永远地结束了。一个新政权,一个崭新的国家,从此诞生于世界。追忆在这个划时代的历史变革时刻,我们泰山区南下干部随军渡江南下支援新区的情景,每每使人激动不已。把这一革命史实载留史册,必将对后人具有有益的启迪。

历史背景

1948年底,全国解放战争发展到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2日到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半年之内消灭东北共军”的战争狂言,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各个战场正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在长江以北,以徐州为中心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给国民党军以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南京、上海、武汉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成胁之下。从1948年l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军和华北两个团联合进行了平津战役,1月15日解收天津,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在山东,1948年9月24日我第三野战军攻克济南,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山东除青岛外全境解放。

1949年1月1日,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向中外宣布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同时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布告》、《党委工作方法》和《军队变成工作队》的指示。1949年3月5日至I3日,党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革命进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在此期间,我党还揭穿了国民党政府虚假的和谈骗局。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淡判彻底破裂。此时,长江北岸广大地区,国民党军的据点绝大部分被拔除,长江东段只剩下八圩港、瓜州和南京对面的浦口镇,中段只剩下芜湖附近的裕溪口,西段只剩下安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已成定局。

渡江前的准备

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战争形势,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部署由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准备随军渡江南下支援新区。华东局于1948年12月25日下达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名干部的指示》。中央决定从华东局抽调15000名干部,全部由山东省负责。其中鲁中南区党委抽调3680名,配备l套区党委、10套地委、50套县委400套分区委的领导班子。所调干部分两期集合出发。第一期680人,于l948年底集合出发,第二期3080人,于1949年2月集合出发。

当时泰山地委为鲁中南一地委,下辖泰安、莱芜、章丘、历城四县。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复查,县、区、村整党建党工作基本结束,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充实、巩固,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大大提高。地委根据上级要求,大力加强了各级提拔配备干部、训练干部工作。1948年I2月,泰山地委宣传部长金韬率84名干部参加华东局第一批南下干部队伍,泰山地委又紧急部署,各县区都要立即配备齐全双套(正副职)领导班子,随时准备听调南下,全区组织1个地委、4个县委、50个分区委的整套干部班子。抽调南下的干部的条件是:经过长期斗争的考验,敢于和善于领导群众斗争,历史清楚,出身成分好。掌握抽调的原则是工作基础好的老解放区多抽调,新解放区少抽调,在不太影响地方工作的情况下,优先加强南下干部的配备。

1949年1月,泰山地委奉命组建第二批南下干部队伍。按照要求,抽调的班子要配备党政民机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及武装干部,并配备一定比例的妇女干部。全大队由地专机关抽调的干部和各县抽调的干部组成,番号为“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鲁中南)第一大队(泰山区)”,下分6个中队,55个班(组)。全大队干部战士及政工、后勤、通信联络、炊事人员等共计720余人。同时按照干部管理任命权限,批准任命了到江南新区的职务和行军中的职务。大队队委和新区地委的组成是:

章丘县委书记苏展任大队政委,新区地委书记;

莱芜县委书记王醒任大队长,新区专员;

泰泗宁县委副书记马子诚,任新区地委组织部长;

历城县委书记李频如,任新区地委宣传部长;

历城县委副书记刘亦夫,任新区军委秘书长;

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黄益源,任新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下辖的6个中队中,其中三、四、五、六4个中队是由泰安、莱芜、章丘、历城四县组建的,每个中队的武装班,是选拔优秀战士组成的,到新区任县区的武装干部。每个中队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班,是县党政民机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各中队领导人员组成为:

第一中队是由军分区选拔的优秀战士组建的一支武装连队。中队长由黄益源同志兼任,指导员高寿亭,原军分区参谋。该中队编为9个班(组),配备机枪3挺,步枪80余支,指战员共110余人,在南下行军途中担负大队警卫和后勤联络等,到新区后组建军分区政治、军事领导机构。

第二中队是由原泰山区地专机关干部组建的,是配备到新区地专机关党政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全队共分8个班,全体干部包括通信和炊事人员共100余人。中队长朱信,原章丘县财政科长,到新区任专署财粮科长。中队指导员燕依民,原是泰山专署粮食局长,到新区任专署秘书长。队委陈新,原是专署公安局副局长,拟到新区任专署公安局长。班长有朱延平、魏镒一、李庆殿、高佑淮、亓立明、亓道学、申德甫、张春台等同志。

第三中队是由泰安县干部组建的。全队共有干部战士110余人,编为9个班。中队长杨仲起,原泰安县粮食局长,拟到新区任县长。指导员刘刚,原泰安县委组织部长,到新区任县委书记。队委程中行,原泰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到新区任县委组织部长。队委乔中均,原地委宣传部科长,到新区任县委宣传部长。队委李青龙,原泰安县赵庄区委书记,到新区任县委民运部长。队委戴子彬,原泰山区公安局干部,到新区任县大队长。队委亓子伟原专署公安局干部,到新区任县公安局长.正副班长有:王少云、于华杰、李瑞三、李祝三、赵平伦、尚恒坤、谷秀峰、赵平富、康旭东、张圣海、徐振、赵永建、宋其茂、郑传杰、王喜臣、何勇等。

第四中队由莱芜县干部组建,全队编为10个班共有120余人.其中队委组成人员是:中队长周效儒,原莱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新区县长。副中队长张照田,原专署机关党总支书记,到新区任县委组织部长。指导员芦云亭,原莱芜县委组织部长,到新区任县委书记(因带队支前没有到职),队委任子诚,原莱芜县财政科副科长,到新区任县政府财粮科长。队委王化祥,原莱芜县农会主任,拟任新区县委民运部长。队委李村明,原莱芜县仪封区委书记,到新区任县委宣传部长。队委朱宝峰,原是莱芜县某区委书记,到新区任县政府公安局长。队委黄汝尧,原是莱芜县独立营副营长,到新区任县大队长。正副班长有:张兆万、秦振兴、李光英、杨森之、贺圣儒、刘沿先、曹普云、崔方恭、王凤友、赵求和、李望笃、谢端木、李会笃、李安德、吕恒生、李沿笃等。

笫五中队是以章丘县抽调干部为主和泰山地委党校一个班的学员组编而成。中队长韩寓吾,原是专署秘书,到新区任县长。指导员纪中一,原章丘县委副书记,到新区任县委书记。队委毕向荣,原章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到新区任县委组织部长。队委左文轩,原章丘县政府文教科长,到新区任县委宣传部长。队委李传孝,原章丘县某区委书记,到新区任民运部长。队委卓纂舟,原章丘县政府实业科长,到新区任县大队长。队委亓道学,原专署公安局科长,到新区任县公安局长。正副班长有:尚玉甫、李夫湘、韩其顺、丁学先、张志舫、翟盛庭、王玉芝、韩保遵、纪焕章、陶建福、李朝山、于光理等。

第六中队是由历城县和莱芜县两部分干部合编组建。历城县多系新解放区,工作基础薄弱,干部来源少,因此将其抽调的干部和从莱芜的仪封、鲁西、香山等区抽调的干部再加地委党校的部分学员合编,共编10个班,120余人。队委组成是:中队长王裕民,原历城县委组织部长,任新区县长。指导员英宜之,原莱芜县武装部长,到新区任县委书记。队委谭永刚,原专署公安局副局长,任新区县公安局长。队委李方平,原历城某区委书记,到新区任县委宣传部长。队委吕道成,原历城某区委书记,到新区任县委组织部长。队委范立明,原专署公安局干部,到新区任县大队长。队委任玉礼,原历城某区长,到新区任县委民运部长。班长有吕道成(兼队委)、祝云成、房家书、朱尔阳、张云祯、张承玺、段圣华、曹洪生、刘如军、任贯一等。

集合整队出发

泰山区南下干部大队于1949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分别以中队为单位在口镇、涝坡、泰城西关、岱庙、章丘埠村等地集合整队,宣布干部队伍的组织编制、番号,行军途中的职务和到江南新区后的职务,同时宣布南下干部家属享受军属待遇的决定。各县(中队)分别举行欢送会。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2月23日),各中队到达当时泰山地委机关驻地——莱芜县寨里镇集合。各中队分散住在镇北街(村)群众家里,进行学习和调整补充。原在地委党校学习的翟圣庭、朱丙昌、王福海、王增江、高翠英等60余人,分别分配到第五和第六中队,英宜之带领莱芜县仪封、鲁西、香山等区干部60余人编入第六中队。

大队在寨里镇学习、休整了3天。正月三十日晚,在镇北街原第八区高等小学的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地委副书记张敬焘和专员刘舜卿讲了话,鼓励南下干部到新区再立新功。他们的讲话不时地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当南下干部大队政委苏展同志代表全体南下干部战士致答词表决心时,会场响起暴风般的热烈鼓掌。随后,泰山地委文工团作了慰问演出。

次日,天气晴朗。南下全体同志在大队长王醒、政委苏展带领下,喜气洋洋,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雄壮的步伐,按中队顺序向泰城进发。当天下午4时许到达泰城,夜宿岱庙。

第二天(古历二月初二)天刚蒙蒙亮,泰城就沸腾起来了。早6时许,全城民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从四面八方云集在从泰安城到火车站的大关街、车站街的两旁,夹道欢送南下干部。当南下干部背着简单的行装,身佩短枪,精神抖擞,面带笑容,一边同两边群众招手致意一边向车站行进时,欢送的群众打起“热烈欢送南下干部到新区立功”、“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敲锣打鼓,高呼口号。8时许,队伍集结在火车站广场,又一次举行了欢送大会。泰安县委书记刘众前代表泰安县党政军民机关干部和群众,向南下干部致词欢送。大队长王醒代表南下大队致答词。全场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口号声。9时许,我们告别了战友和群众,按中队顺序登上列车。机车汽笛长鸣,列车向南徐徐开进,南下干部和站台上送行的干部和群众代表招手示意,依依惜别。

南下征途

列车载着我们南下干部大队向南急驰,各个车厢里有说有笑,歌声此起彼伏。下午2时,列车到达兖州过夜。次日,因铁路路基被破袭后尚未修复,即以中队为单位转步行到达临城(薛城),大队住在临城以北陶家庄一带农村休整学习。

南下干部大队在临城休整学习了30多天,在这期间,一律换穿了军服,实行军事化行动,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知识和进行起床、出操、跑步、站队、点名、熄灯等训练。在政治方面,主要学习党的第七届二中全会文件、《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布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党对工商业者、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政策。在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和平解放和武装解放江南的两种可能性应有的思想准备,还学习宁波地下党编写的当地政治、文化、经济、交通、风俗习惯和上层人物社会关系等内容的《宁波概况》参考资料,从而更加明确了我们大队将要去江南接管的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及其各县。

根据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第一支队的命令,我们第一大队的行路线是沿运河东岸南下,从扬州、镇江渡江。

在临城整训后,即按中队步行到徐州市,转乘火车,沿陇海铁路东进。到达新安镇后,下车向南步行一天,到达苏北的新店附近的村庄宿营。凌晨2时,突然接到南下干部司令部电令,泰山区干部大队立即返回徐州,随华东野战军第三十五军支前,从浦口渡江。泰山区大队当夜返回新安镇,乘火车返回徐州市。从徐州步行数日,经蚌埠、明光到达滁县以东、明光以南、浦口镇以北约60公里的雷官集附近,在一个丘陵地带的一些村庄休整待命。当时正值国共和平谈判在北京进行。

在到达苏北雷官集休整之前,第三中队第三班班长尚佤坤同志不幸病故。此时,各中队都有了病号。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后勤部十分关心南下干部,除号召行军中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强壮的同志主动帮助体弱的同志背行李包裹等物外,还把体弱的女同志和有病的男同志不能随队行军的,由纵队留守兵团征集船只乘船顺运河南下。这样既解决了体弱患病的同志的困难,也减轻了各中队行军中的负担,保证了行军中没有掉队的。

在雷官集休整时,是1949年4月中旬,正是国共和谈的关键时刻。4月20日国民党坚持“就地停战,以江划界分治”,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他们的阴谋即是妄图保住其半壁江山,拖延时间以苟延残喘,计划再训练200万新兵来补充残兵部队,以图东山再起。我们当然不能允许他们的反动的如意算盘得逞。

随军渡江

l949年4月21日凌晨,遵照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江面上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至23日黄昏,我军强渡到长江南岸已逾30万,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千里江防”彻底崩溃了。

人民解放军进军迅猛,蒋军望风披靡。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盘据22年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市,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5月3日,由张耀明带领从南京侥幸逃到杭州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原伪首都卫戍司令部)的残兵败将和南京警备司令周碞向浙东溃逃,我军解放杭州、跨过钱塘江继续追歼残敌。我三野二十二军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于绍兴,经短期休整于5月21日向宁波挺进,渡过曹娥江,连克百官、余姚、慈城等城镇,24日解放宁波。残敌从镇海退逃至舟山群岛。

泰山区南下干部大队于1949年4月24日凌晨接到渡江命令,1时起床整装集合吃饭后出发,步行60多公里,下午5时许,从浦口乘船渡江。约两小时后,顺利抵达南京市下关。这时天渐渐暗下来了,大队接到命令驻东门里立志社和中央医院。从下关到东门里中央医院,足有15公里。我们在向导带领下,沿着不知街名和方向的大街小巷一直向东插去。行军到市中心时约深夜l2点,突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急量大,排水不及,马路上水深足有10公分。同志们被这突然而至的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一天没有喝水了,有的双手捧起雨水就喝。一天的急行军,同志们十分疲劳,当宣布原地休息时,许多同志顾不得一切,躺到马路上便睡着了。此时,南京城里还有蒋军三个团没有解除武装,有的还在顽固地进行抵抗。我们一面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战斗,一面号召同志们战胜疲劳、饥饿和寒冷,继续前进,到达中央医院是凌晨一时半,同志们精神饱满,没有一个叫苦的。

我们到达南京的第二天,大队部奉命抽调第三中队的江奇、于华杰、李瑞三、李祝三、张维新等15位同志,到南京市军管会报到,参加南京市的接管工作。南京解放后的第四天,接管南京市的二野的干部到达南京,接管工作进行移交,泰山区组建的南下干部大队奉命撤离南京城,到市郊东南十余里的农村驻防,休整12天后,又乘火车到达苏州。下车转步行,经吴松、平流、嘉兴、石门等城镇,于5月20日下午4时许,到达浙江省会杭州市,驻拱宸桥休息。

在整个行军途中,全体同志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模范遵守纪律。驻防时帮群众打水扫地,替房东干活,并做到借物归还,损坏赔偿。在江苏、浙江两省边界嘉兴南北约100公里,除老年者外几乎家家闭门锁户,空无一人。这给我们征收军粮、购买油盐菜等增加了困难。担负后勤炊事工作的同志总是想尽千方百计保证同志们吃上饭。有时各中队领导同志亲自带炊事班到宅院好的地主家寻找粮食和油盐,然后将征粮收据和款项并附信留在房东家正房的方桌上。这样经过3天的困难日子到达杭州。大队在拱宸桥休整3天后,于5月24日乘汽车向浙东进发。途中住百官镇。次日迎着5级大风和倾盆大雨,向宁波挺进。车过丈亭、叶家、余姚、慈城等城镇,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同志们笑呀,唱呀,一片欢乐。5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宁波郊外,大家以中队为单位排起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浙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波市。各中队分别住江北岸外马路的海关、大同旅社、东亚旅馆和中国银行待命。

分配接管

大队到达杭州后,大队长王醒奉省委命令,接管省委直属四县工委(后改为绍兴地委),任四县工委书记和地委书记、专员等职。大队队委刘亦夫调任省委宣传部教育处长,黄益源和高寿亭带领第一中队奉命到丽水地区组建丽水军分区。根据省委指示,原公安干部一律留城不去农村,因此黄汝尧、亓道学、开子伟、戴子彬等同志先后调杭州省委机关分配工作。

宁波军管会和地委于I949年5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大队政委苏展任军管会财经部长、市长等职,队委李频如任地委宣传部长,马子诚任地委组织部长。根据各中队来源和工作经历,原地专机关组建的第二中队和其他中队的部分同志分配到宁波地市机关和军管会党政群各职能部门。

泰安县干部组建的第三中队由刘刚同志带张春魁配合四明山的同志接管镇海县,刘刚任书记。中队长杨仲起和谷秀峰、张建文、王兴伦、张晋卿、国如忠等同志组建宁波军管会交通管理处,杨仲起任处长兼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招商局勤奉汽车公司的军代表,队委程中行、乔中均、李青龙和其他同志分配到宁波地专机关和军管会各职能部门。

莱芜县的第四中队全体接管奉化县,由中队委组成奉化县委。周效儒任县委书记,张照田任县长,班长张兆万、秦振兴、杨森之、谢端木、贺圣儒、曹普云、李望笃、崔方恭、李会笃、李安德、赵承和、吕恒生、王逢友、刘沿先、李光英等同志分别担任奉东、溪口、亭下、江口、城关、莼湖、西邬等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和县机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务。

章丘县的第五中队,中队委韩寓吾、左文轩、李传孝、卓纂舟留宁波军管会分配工作,其余绝大部分同志由指导员纪中一和队委毕向荣带领接管鄞县。纪中一任县委书记,毕向荣任县委组织部长。班长韩保遵、陶建福、张志舫、李夫湘、韩其顺、李朝山、纪焕章、于光理、王玉芝、丁学先、尚玉甫、翟盛亭等分别担任邱隘、姜山、古林、横溪、鄞江桥等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和县级机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务。

由历城、莱芜两县合编的第六中队,除个别同志留宁波地专机关外,由中队长王裕民、指导员英宜之带领接管定海县。英宜之任县委书记,王裕民任县长。班长任贯一、曹洪生、刘如军、张承玺、朱尔阳、唐玉瑞、段圣华等分别担任嵊泗、六横、定海、金塘、普陀、岱山、大榭等区(岛)的区委书记、区长和县机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职务。

宁波解放后,我人民解放军作短期休整,于7月8日向宁波地区所辖的象山县进军。此时泰安县南下干部暂时分配到工厂企业接管工作的李瑞三、李祝三、宋其茂、赵平富、于华杰、张国平、付振川、韩桂秋、李文华、田树俊、刘清和、王立庚、马芝茭、李景玉、王喜臣、孙兆瑞、申敬圣、严承连、赵永建和历城的魏继山、张云祯、彭玉民、王兴昌等23位同志组成接管象山县工作大队。李瑞三任大队长,是第一任象山县长。

至此,泰山区南下干部大队历时4个月,转战1800公里。胜利地完成了“随军渡江支援新区”的光荣任务。

注:在刚接管新区工作时,封建势力和国民党潜伏分子及土匪等还很猖狂,肃清土匪及反动分子残余,稳定社会治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在剿匪战斗中,莱芜县干部曹普云、陈荣祥、亓司山同志,和泰安县王喜臣同志光荣牺牲,泰安县干部韩桂秋、李文华两位同志在领导群众抗台风的斗争中不幸殉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垂不朽!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曾得到王醒、李频如、周效鲁、任子诚、卓纂舟、任玉札、张云祯、朱丙昌、张承玺、刘沿先等诸多老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特致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加之年代久远,有错误之处,亦请了解情况的同志指正。


谁在收藏
浏览:744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嬴牟大汗0634
    嬴牟大汗0634
  • 鹿见深林
    鹿见深林
  • yugao
    yugao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