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我记得金华县的土地改革一结束,即刻转入了抗美援朝、动员参军的工作,县委召开干部大会总结土改、镇反工作的同时,立即布置了工作任务。
运动刚开始时,残余土匪喊着“蒋介石要回来了”,有的地主扬言要收回土地。本地有的干部说,金华沦陷时,日本鬼子大部分是高丽人,欺压我们,我们不去帮他们。有的认为,刚分到土地就去当兵,田地没人种了。有的年轻人刚娶了老婆,不愿去当兵。各种思想,五花八门。过去有传闻都说金华人看不到尖峰山就要哭,只会在家种田,而当时人均分有2.5亩田,自给自足,参军没人愿意去。县委书记孙汉杰当时生着肺病,他和我说:“尚部长,我身体有病。我们应该怎么去召开抗美援朝动员大会?”我说:“我们还是要抓重点,抗美援朝动员大会上,应该提出有人出人,有粮出粮。你向地委汇报一下,如果同意的话,我去抓重点乡工作,一定要把这个会开起来。”经地委同意后,县委派我带着工作队到重点乡东溪的塔水桥村搞试点,我们连夜召开村民动员大会,用过去解放战争参军保翻身的事例教育干部群众,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会后人人都要求参军,40岁以下的都报了名,一个礼拜就完成了新兵入伍任务,思想工作做到“三通”(本人通、老婆通、母亲通),新兵也送到了县大队驻地寺后王村。批准入伍的新兵佩戴着大红花由村干部带领,到城里的日用品商店买笔记本、毛巾等慰问品,都是八折优惠,沿途路人围观,新兵和干部都很自豪。区乡干部带着报名参军的青年现身说法作宣传,作用很大。接着让长乡、临江乡、西关乡和清湖乡的村民积极踊跃报名,由各乡政府定参军人员名单,整个城关区全面开花,形成了人人自愿报名参加自愿军接受国家挑选的大好局面,全县随处可见父母送子参军、妻送夫参军、兄弟争相报名参军的情景。这年第一季度我们就完成了抗美援朝动员参军工作,上级很满意。到这年年底,全县批准入伍1000多人,这些士兵素质高、身体强壮。有的人11月参军,第二年春节就牺牲了,家里收到了阵亡通知书,大家都很悲痛。金华县的动参任务完成后,本地干部和村积极分子参加了地委工作组到武义、义乌、东阳、浦江和兰溪县介绍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提出“保家乡、保土地、保翻身、革蒋头”的口号,动员大家参加志愿军。记得当时的缙云兵源不够,地委书记李学智要我派(分担)人,我们派了70个人。1952年金华县又有500多人参军。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要求在全国开展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军属活动。中共中央也发出《关于开展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金华人民积极响应,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捐献运动。当时的金华可热闹了,全县开展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大家踊跃捐款买飞机大炮。1951年9月,金华县、金华市群众踊跃捐献抗美援朝飞机大炮计款(含银折款)45.84万元,可购战斗机3架。乾西、东溪等乡的农民也积极捐献丰收粮食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的六七月份,孙汉杰调地委任工业部长。县委会做了一次调整,我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王明路任县长,王神恩任组织部长,辛其昌任宣传部长,许新光任公安局长。
这个时期,金华县农村参加生产互助组的户数达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生活和生产需求大增,个人购买力表现出此前未有的强劲。在城关区的吕塘下、塔水桥村之后,各乡群众普遍要求成立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由村民集资,选出经理和会计,统一外出采购商品,回村后选一处经营场所对外销售。这是一个类似后来的供销合作社的新生事物。为了加强领导,上级党委规定各县成立消费合作总社,由副书记兼任主任。我挂了总社主任的职,具体业务均由张春钢同志负责。1952年第二季度金华县结束“三五反”后,随即在全县展开了生产运动,提倡兴修水利、水稻小株密植,帮助军属搞生产,号召各区种试验田推广农业技术。这一年取得了土改后的第一个大丰收。
当年,我被评定为行政十四级。几年来连续的大强度工作,我的胃病几度复发,出血不止。1953年经地委批准,我到省人民医院治疗,休息了好几个月。县委会由副书记兼县长王明路主持工作。出院后,正是基层普选人民代表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上调我到地区选举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时期,到各县了解民主建政进度,指导工作。至此,我在金华县的工作基本结束。
五、参与解放初期的农林水建设
1954年9月,金华专员公署建设处改设成两部分,原处长李圣集分管公路水运科,我担任农林水利科科长、专员公署党组成员,分管农村建设,指导各县农业、水利、林业工作。1955年4月,专员公署成立农业局,水利和林业在行政业务上被划分了出去。1956年3月,省人委批准建立金华专署农业局。1955年4月至1957年4月,我担任局长。
在我担任专署农业局长之前,金华的农业生产已经在解放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农业局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54年到1956年期间金华的农林水战线的主要大事,我记得的也想说一说。
农业方面。我在上任局长后不久,地委组织工作组到各县帮助开展粮食统购统销,我也被调去带领工作队在义乌县葛塘乡搞试点,前后三四个月,直到完成任务。1954年9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陈双田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月8日,召开了全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议。年底,成立了兰溪县上华高级农业合作社,实行按劳取酬,取消按土地分红的制度。1955年4月,省委书记江华到金华调查,提出对农业社“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同月,金华县乾西乡建立机耕试验站,配备拖拉机2台,为省内第一个机耕试验站;1956年5月,金华地区拖拉机站成立,是省内首批建立的五个站点之一。我记得1955年开始对城镇居民口粮实施“以人定量、按户(单位)计算、凭证(票)供应”措施,人月定量平均12.57千克。
水利建设方面。建国初期农田灌溉主要工程设施仍以堰坝为主,因此各地除修复、改造旧堰外,也相继兴建了新的堰坝工程。如位于今天金兰水库坝下的白沙溪第一堰,1953年动工,1954年7月12日完成。建双孔进水闸1座,新开渠道108米,加深总渠600余米,防洪坝1条,陡门1个。受益金兰、临江、琅玡、古方、下杨(今属古方)5个乡22个行政村,3.2万亩农田。国家投资12640.8元,投工16400余工。今已属金兰水库配套工程。如金华玉山堰,位于东溪乡白龙桥上游。拦白沙溪水源。1954年在原堰址基础上改建为浆砌块石固定堰,高2米,长120米,灌东溪乡叶店等村农田2800亩。今属金兰水库灌区。
推广农业科技方面。1955年2月22日,专署召开了全区农业技术工作会议,推广以适当密植为中心的水稻栽培技术。26日,金华地区建新式畜力农具站,负责新式农具试验推广工作。1956年2月,全国水田农具座谈会在金华召开。全国稻区16个省及农业部代表到金华县第一农场观摩改良水田犁耕作表演。这一年,建立了金华专署第一农业合作干部学校,集中培训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干部。1957年3月,地委决定大规模培训农民技术员。东阳还派技术人员去福建学习茶树无性繁殖技术,境内首次进行短穗插播育苗试验。
培育家畜优良品种方面。1955年,金华专员公署曾发出《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毛猪生产的通报》,要求各地采取培养母猪恢复猪源、饼类饲料先喂猪后肥地、利用水塘养殖水生饲料等措施,加快发展养猪。12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其中载有兰溪上华高级社《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一文及毛泽东为该文所加的按语。1956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保证金华火腿的原料,金华专区应赶快加强对养猪工作的领导》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同月,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养猪的指示》文件精神,全区确定畜牧业以养猪为中心的方针。1956年,金华县钱卓柯等5农户创办公私合营金华奶牛场,有奶牛60多头,还建了简易炼乳车间。
农业场站建设。1955年夏,地委成立经济开发委员会,地委副书记隋长文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银行、手工业合作社、粮食局的领导任委员,专署抽调了供销社、粮食局、银行以及金华县、兰溪县的干部到这个部门工作。这是参照了省经济开发委员会的组建办法、为农业场站建设而专设的一个机构。省委当时仿照北京组织青年团员到江西开荒种地的做法,决定在金华建立相应的农场,安置社会青年和失业工人。记得我当时和隋长文说:“省里是林业厅在搞开发,我是农业局长,林业开荒生产一事我们搞,林业局会不会有意见?”隋长文说:“各县都要搞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开荒主要是为了自救,你就干起来吧。”专署在金华南郊石门一带划低丘坡地1.07万公顷建“浙江金华专署石门农林试验场”,石门是那一带最大的村,所以又叫石门农场,但场部并不设在石门村。为开发一事,我到省里去找农业厅联系,还找了副省长杨思一,他是专搞开荒生产的。为组建农场,调来了义乌县的副书记兼县长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常山县的副书记任场党委副书记,杭州总工会主席和金华县的副县长任副场长,永康、诸暨两县的农业局长任生产科长。经济委员会订购了农具,采购毛竹、稻草着手搭建工人住房。当年的7月1日正式建场,这一天,副省长杨思一以及省林业厅、杭州市劳动局的领导,金华地区专员公署专员和民主人士数人到场出席建场大会。《浙江日报》连续予以报道,《人民日报》也转载了《浙江日报》的消息。石门农场吸收了杭州、宁波、湖州等地的城镇社会青年、闲散劳动力及复员军人一万余人,分别在金华石门、后尘、塘尾巴、合山头、飞机场等地垦荒生产。后来,杨思一副省长来检查工作还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这片荒地的。”我说,土改时我在这见到的,土改分地的时候农民都不要,人均五亩,土地多得种不了。这一年,省里给石门农场买了一辆进口汽车运送物资。1956年初,金华县马鞍山农林牧高级社和金华县北山盘前青年垦荒高级社并入,场区跨金华县雅畈、塘雅、澧浦、罗店、孝顺、城关6区,安地、东屏、长山、清湖、秋滨、雅畈、多湖、江东、塘雅、香溪、金轮、罗店等13个乡。可以这么说,我经历了石门农场建场的全过程。
金华地区的各个县也都在本县组织开荒自救,建立站场安置失业人员,如1955年创建了东阳县东白山垦荒高级合作社,以开发茶园和生产加工茶叶为主;1956年3月,创建金华专署桐琴果园苗圃,园部设在武义桐琴镇长路山。
六、后续简介
1957年4月,我到省委党校学习。这一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4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党校学习提前结束,学员回原单位参加整风。我回到金华后参加了机关及直属单位召开的各种不同的座谈会,进行鸣放,征求意见。7月调我到浙江省水利厅水电工程局任副局长、党委书记,记得当时一上班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反右”。我这个人脾气很倔,在水电工程局有看不惯的事情马上就会说出来,曾经因为对计划的认识不统一和分配下放干部的问题与别人发生争论。期间金华也有人给水电工程局去信,说我在金华工作的时候搞独立王国,不受地委领导,自高自大看不起人。水电工程局派人到金华调查我的“问题”,把平时工作中的争论上纲上线,断章取义,扣大帽子,还在“斗争大会”上宣读了那份“检举材料”。1958年9月我被划为“右派”,下放永康县李店公社李店村劳动改造。隋专员后来到省里开会见到水利厅的人,隋专员问起我的事,回答说,他反对省委统战政策;我在金华县时的县委书记,时任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的孙汉杰也问起我的事,回答是我在金华专署工作的时候反对地委。处分我时,没有给我结论,没有降我工资。
1971年春,省水利厅在水电十二局的职工会议上宣布为我“摘帽”平反。此后我身体一直不好,1975年病退,记得那年是55岁。1980年春季,为我恢复党籍。恢复一切职务。1982年按离休待遇离休。
尚秀荃,莱芜人,1922年出生,1940年3月参军,同年入党,1941年在泰山专署公安局工作,任武工队班长,1942年后在泰山地委抗联工作,曾任区抗联主任等职,1949年随军南下浙江,曾任中共金华县委民运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
本文由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崔静、姜燕飞根据尚秀荃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