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楷模革命事业的栋梁(文/于一川)

含山 发表于2017-11-28 17:15:23

黎玉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周年了,但他仍然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是他,接受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来到山东重建山东省委,领导恢复和发展了山东地下党的组织,是他,部署了山东各地的武装起义并亲自领导了著名的徂徕山起义,燃起了山东抗日战争的烽火,是他,参与领导了山东的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山东;尔后又建立了人民政权,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使全省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深重苦难,开始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黎玉同志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山东人民的心坎里,鼓舞着人们奋勇向前。

每当想起黎玉同志,他那勤奋学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他那善于团结一切干部一道工作的领导艺术,他那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的高贵品德和政治家气度,就历历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和黎玉同志初次见面,是在1936年夏天.那时,我刚从肥城调到济南工作。临行前的一天,赵健民同志来通知我,有位省委领导同志和我一起去济南,要我做好准备。第二天,我雇了两头毛驴,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黎玉同志接上头。多年没见到上级领导同志了,这次相见,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谈,有说有笑,怎么也闭不上嘴巴。大概黎玉同志看出我过于激动,就用他那地道的山西口音,哼了两句山西小调,借此调和一下气氛。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便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

我们到达济南以后,分头隐蔽起来。从此,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十几年。这十几年,非比寻常,和全国的形势一样,在山东,也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经历过烽烟弥漫的战火。我们同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决战,并取得了彻底胜利。正是在这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才显示出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黎玉同志的高贵品质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据我体察,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勤奋学习,艰苦创业

山东的党组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就建立起来。但省委领导机关多次遭到破坏,许多久经考验的领导人,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英勇献身。仅在1931年4月和8月,国民党军阀韩复榘就先后两次杀害了40多名共产党人,其中就有担任过省委书记、省委常委的一些重要领导干部。1933年7月,由于临时省委负责组织工作的宋鸣时叛变,省委机关又遭破坏。从此,山东党组织和中央失掉联系长达3年之久。这期间,虽然赵健民等同志艰苦工作,建立过山东省工委,也恢复了部分党组织,但既无经费,又得不到中央的领导,工作是相当困难的。1936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同志来山东重建山东省委,他传达贯彻了中央关于白区工作的决议,总结了山东党组织屡遭破坏的经验教训,坚持“积蓄力量,隐蔽精干,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一方面举办党员学习班,培训党员骨干,一方面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和各地的地下党员取得联系,从一个小组、一个支部的恢复,到逐渐分片组成领导机构(县委、特委、市委)。“七·七”事变后,全国革命形势高涨,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及时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积极响应中央和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部署各地发动武装起义。星火燎原,部队很快组织起来,担负起抗战的重任,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全国的其他抗日根据地相互配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黎玉同志勤奋学习,埋头苦干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对革命战争不是那么熟悉。但他专心攻读毛主席的军事著作,研究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学习老红军的斗争历史,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山东部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战火弥漫的年月里,黎玉同志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而且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时事政策,召开讨论会,分析敌我斗争形势,阐明我党我军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革命自觉性。

黎玉同志对生产建设也比较生疏,但当延安发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后,他立即组织我们学习,并为《大众日报》撰写了题为《组织起来》的社论,号召山东党政军民一起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他多次召开劳模大会,和劳模们亲切交谈,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促使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战胜敌人的重重封锁和“三光政策”,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在抗日救国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向前。

黎玉同志不折不扣地贯彻了中央的<五四指示》,亲自领导了山东的土地改革运动,贯彻了中央在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迅速把山东的各级政权建立起来。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黎玉同志被推选为第一任省主席。

黎玉同志在山东工作期间,成绩卓著,有口皆碑。但他却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埋头苦干、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对子女亲属更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他始终保持着无产级阶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是一个真正的人民的勤务员。

二、善于团结广大干部一道工作

作为一位高级领导人,能团结人,知人善任,是头等大事。在我所接触的领导同志中,黎玉同志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他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兼收并蓄,一律热情欢迎,并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量才使用,用其所长,补其所短,毫无门户之见,亲疏之分。他认为,干部不管来自何方,不管党内、党外,也不管新老,既然大家为着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就都是同志,都是兄弟。对干部、对同志,只有推心置腹合作共事的义务,没有歧视排斥的权利。和他一起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大都有这种感觉,黎玉同志既是领导,又是兄长,什么话都可以和他讲,什么事都可以向他说,无怪大家都不呼职务,而是亲切地喊他“黎玉同志”呢。

黎玉同志非常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也很重视革命老人的榜样作用。他鼓励青年同志发扬革命传统,学习老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他要求老同志严于律己,以“无声的命令”去影响青年同志。他还鼓励新老干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黎玉同志对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总是持审慎态度。他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人的意见有无可取之处,正确的就虚心采纳,不正确的也给以耐心解释。一次会议统一不起意见来,留待下次会议再讨论,暂时难以统一的,宁肯“求同存异”也不固执己见,强加于人,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从不另眼看待。当然,对组织上已经做出的决定,则要求坚决执行。

黎玉同志曾经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一种美德,就是“和”。“和为贵”嘛!自己人相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谦互让,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增强团结,促进事业兴旺。

三、襟怀坦荡,顾全大局

黎玉同志在山东工作了10多年,曾先后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也曾协助过其他主要领导同志工作,曾受到过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也曾遭受过难以忍受的排斥打击。但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大局,把争取对敌斗争的胜利放在第一位。1948年,黎玉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很多同志难以理解,抱有怀疑态度。那时,正处于严峻的战争环境,战争高于一切,战争决定一切,夺取战争的胜利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局。为了顾全这个大局,黎玉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作了许多检查。

但历史是铁面无情的。实践证明,强加在黎玉同志头上的那些“帽子”是没有根据的,因而也是错误的。据史料记载,从1946-1949年,在3年时间内,山东(鲁西南除外)参军人数达60余万,支援前线的民兵、民工达750余万人,粮食8.5亿余斤;还有大批军衣、鞋、帽和其他物资。山东军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重大贡献。陈毅同志在总结渡江战役胜利的经验时,曾满怀激情地宣告:同志们千万记住,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的胜利是解放了的山东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用小车把我们推过长江来的。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正是说明由于中共山东分局和华东局正确贯彻执行了中央的《五四指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使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阶级觉悟空前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谱写出这一英勇壮烈、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吗!其中,不也渗透着黎玉同志的心血吗!

革命的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的长河中,为了全局的利益,甘愿作出个人牺牲,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高贵品质和伟大气魄。黎玉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那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彻底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黎玉同志永垂不朽!(ocr校对:黄克勇)

浏览:27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段文余
    段文余
  • 澎涛大海
    澎涛大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