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六十年(文/徐向前 段君毅 王从吾 赵健民)

含山 发表于2017-11-28 18:19:11

我们深切地怀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一黎玉同志。

黎玉同志1906年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自幼勤奋好学。他在崞县中学就读时。就和一些向往光明的进步同学一起组织了读书会,阅读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中共中央的党刊《向导周报》等。这些书刊,极大地开阔了黎玉同志的眼界,并使他逐步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1925年“五卅”运动的波澜,促进黎玉同志走上中国革命实践的道路,他积极组织领导全校同学上街游行,下乡宣传,还利用学生会的名义办壁报.宣传进步思想。1926年9月,崞县中学与中共太原地委取得了联系,以崞县中学读书会为基础,发展建立了崞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黎玉同志加入共产党,从此,便开始了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的革命生涯。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阎锡山公开投靠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下,有些人消沉了,有些人脱党了,有些人甚至做了可耻的叛徒。黎玉同志虽与上级党失去了联系,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几经磨难,终于在北平找到了党的组织,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

1930年前后,中共北平市委号召党员深入劳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黎玉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毫不犹豫地跻身于艰苦的民众斗争行列,先后担任了中共北平市车夫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北平市委职工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北平大学法政学院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北平市委职工部部长等职,机智、勇敢地战斗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

在党的地下工作最为艰难的几年中,黎玉同志毅然接受党的派遣,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地恢复和重建党的领导机关,历任中共地下党天津市委书记、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直中特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等职。为了使党的影响在工人中扎下根,黎玉同志深入煤矿做苦工,在干柴上点起了革命的烈火。1934年初,英国资本家武装镇压要求复工的失业矿工,激起了工人的极大愤怒。以黎玉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唐山党组织因势利导,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总同盟3万余人反帝大罢工。罢工坚持了近50天,其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对这次大罢工给予很高的评价。

1934年5月,黎玉同志以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身份前往中共河北省直南特委工作,并先后兼任直南特委书记和冀鲁豫边区特委书记。当时,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直南地区在敌我力量悬殊,武装斗争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所谓平原游击战争,使党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黎玉同志对这种“左”倾冒险主义的作法非常不满,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态度。因此受到河北省委的批评和撤职处分。尽管如此,黎玉同志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讲究革命斗争策略,在河北濮县(今河南、山东省交界处)一带成功地领导了几次群众分粮斗争,积极、慎重地发展了党的组织。不久,刘少奇同志来北方局担任书记。少奇同志在听取河北省委的汇报后,指出“左”倾路线的错误,肯定和支持了黎玉同志的意见,并取消了对他的处分。

1936年初,在山东坚持党的地下工作的赵健民同志在濮县与黎玉同志取得了联系。黎玉同志及时向北方局转达了山东党组织与上级党长期失去联系,迫切希望上级党派人的要求。同年4月,黎玉同志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前往山东恢复建立屡遭敌人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并担任书记。黎玉同志初到山东时,叛徒、特务到处探寻共产党人的踪迹,斗争形势仍然十分险恶。5月1日,在济南四里山北边的一块坟地里,黎玉同志主持召开了重建中共山东省委的第一次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北方局的指示,部署了工作任务。不屈不挠的山东党,再一次站了起来,与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年仅30岁的黎玉同志,显得格外成熟和老练,充分体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和对党对同志的深厚感情。黎玉同志在每次布置任务时,都细致入微地传授经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并再三叮嘱应急的办法。当同志们安全返回后,他又像个老大哥一样,给同志们带来无限温暖。当年他为同志们提虱子、洗袜子的情景,许多同志至今记忆犹新。在黎玉同志的领导下,山东省的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处在地下的中共山东省委,在中共中央指示下,首先周密部署了在山东各地发动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工作,并派出大批党员、干部,组织领导武装起义。接着抓住韩复榘不战而退、国民党统治力量溃散而日军尚未到达的短暂时机,在黎玉同志直接领导下,山东人民于1938年1月1日在徂徕山区举起了武装抗日的义旗。

徂徕山起义后.黎玉同志兼任起义部队的政治委员。为保证起义部队得以巩固发展,他参与制订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政治战士制度,即选派政治骨干到班,以保证部队发展的政治方向;成立募集队和宣传队并配合行动,既扩大抗日影响,又解决了给养问题。在历尽万般艰难之后,中共山东省委组织武装起义的计划在山东各地基本得以实现,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一支四、五万人的抗日武装,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8年4月,黎玉同志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介绍了黎玉同志,高度赞扬了山东党的工作,并号召全党把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工作重点。在黎玉同志的请示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从延安开赴山东抗日战场,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同志任指挥,黎玉同志任政委。1939年,遵照中央指示,朱瑞、徐向前同志到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及苏北境内的我军和地方武装,黎玉同志仍任山东纵队政委。在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指挥下,黎玉同志领导了使山东纵队走上正规化建设轨道的第三期整军。1940年8月,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在青驼寺召开,成立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实际上行使山东省政府的职权。黎玉同志任首席组长,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黎玉同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1942年冬,山东军区机关遭到日军重兵合围,黎玉同志率领机关和1个营的警卫部队.与万余敌军对峙。敌军在飞机、重炮配合下疯狂进攻,我军英勇反击,在打退敌军第八次进攻后胜利突围,黎玉同志在指挥战斗中负伤,把自己的鲜血洒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上。

1943年3月,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同志任副政委;8月,黎玉同志任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9月,黎玉同志任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他作为罗荣桓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担负重任,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做了大量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黎玉同志十分注意团结党外人士,善于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他十分尊重在专业技术上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敢于大胆使用他们理财治政。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经常找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曾经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过的红军干部王凤麟,对我军爆破技术所以能有卓越贡献,是与黎玉同志对他关心与支持分不开的。

黎玉同志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他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他与山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解放战争初期,罗荣桓同志率主力北上,黎玉同志代理山东分局书记。他在积极支持主力北上的同时,以山东地方武装为基础,迅速重建山东解放军主力。不久,新四军到山东,成立华东局,黎玉同志改任华东局副书记,并先后任新四军副政委兼山东军区副政委、华东军区副政委等职。他在陈毅同志领导下,为保卫和建设山东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做了大量工作,使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工商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1948年,山东进行了土改复查,在饶漱石、康生主持下,对黎玉同志进行了不公正的批判,并错误地给他扣上了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和富农路线等不符合事实的政治帽子,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但黎玉同志仍以大局为重,在忍受了极大冤屈的情况下,继续努力为党工作。这一错案压在黎玉同志身上长达39年之久,且逢波必起。党中央对黎玉同志十分关心,在澄清是非的基础上,终于在1986年3月13日,对此进行了彻底平反,恢复其政治名誉,使黎玉同志再次感到了党中央的温暖。

建国以后,黎玉同志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兼秘书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上海市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央财委劳资教育组、财政组组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顾问,农业机械部顾问、党组成员等职,并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第五、第六届常务委员。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黎玉同志坚决服从党的安排,能上能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非常认真地工作,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尤其使人感动的是当他原来的下级成为他的直接领导时,能够诚心诚意地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毫无怨言地、积极自觉地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在实现我国机械工业“从修配到制造”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黎玉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1959年夏初,他到湖北、河南等地检查工作,发现生产下降,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他在做了大量实地调查之后指出:“国民经济全面紧张,客观上比例法则执行不够,叫作严重失调”,“计划摊子太大了,主观性强,超过了可能性”,并提出“压缩基建项目”、“有多少米做多少饭’’及“恢复日用品生产”和“搞好农业生产”等正确主张。

农业机械部成立时,黎玉同志任农机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他协助陈正人同志一面筹备,一面健全机构,一面开始工作。当时有的干部不愿意调农机部工作,黎玉同志就耐心地说服教育,并一再强调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要重视农业机械工作。在农机部他分管机关、干部、财务、计划等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很少有时间休息,但仍刻苦地钻研农机专业知识,迅速从外行变为内行。他熟悉工作,熟悉干部,敢于大胆使用人材,他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很有魄力。在黎玉同志的提议和支持下建设了一批大、中、小规模的农机工厂,构成了我国农机生产的基础。为了扭转“愿造不愿修”、“修配拖后腿”的状况,又在黎玉同志积极推动下,实现了在全国建800个修配厂的计划。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农机产品质量、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品种也得到迅速扩大。这些成绩,是与黎玉同志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60年代中期,黎玉同志身体渐渐多病,他却经常抱病工作,不辞劳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黎玉同志在病重以后,仍十分关心农机建设,每当有农机部的同志去看望他,他总是详细地询问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当他听说天津拖拉机厂要组织厂庆活动时,坚决让人扶他坐起来,用衰弱、颤抖的手吃力地抓着毛笔,一笔一划坚持写完了他一生最后的一幅字,鼓励天津拖拉机厂的同志们为完成新的技术规划而努力奋斗。黎玉同志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深厚感情,使在场的同志无不感动。

“文化大革命”中,康生授意造反派对黎玉同志进行诬陷迫害,企图把他打成“叛徒”。黎玉同志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粉碎“四人帮”后,黎玉同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他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弥补“文化大革命”给我党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加倍努力工作。他十分重视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干部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黎玉同志退居二线后,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人才使用,经常向有关领导同志推荐人才和提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度革命责任感。同时非常认真、刻苦地学习党的文件,积极参加党史资料的征集、撰写工作,并处理和接待大量来函、来访。1988年5月,黎玉同志应山东省委邀请,重访了阔别30多年的第二故乡——山东沂蒙山区。途经之处,无不详细询问政治、经济、农民生活与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走访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庭,看望当年的老游击队员。到临沂地区时,恰遇雹灾。黎玉同志辗转不安,几次派秘书探问灾情。次日上午,这位耄耋之龄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地委负责同志陪同下,深一脚、浅一脚步入灾田,视察棉、麦受灾情况,随同人员深为感动。

黎玉同志为党为人民兢兢业业工作了整整60年,这是革命的、战斗的60年,是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60年。他虽然已经逝世,但是,他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的献身精神,却永远激励和鞭策后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勇往直前。

浏览:220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
  • 董云凌
    董云凌
  • 来宁
    来宁
  • 张文斌
    张文斌
  • 南之木
    南之木
  • 漂流者
    漂流者
  • why259130306
    why259130306
  • 丰林谷农业
    丰林谷农业
  • songwj66
    songwj66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