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文/黎玉)

含山 发表于2017-11-28 19:00:12

一九三七年四月,我作为中共山东省委的代表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七月七日,发生了芦沟桥事变,翌日,党中央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我回到山东以后,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省委整顿了领导机关和各地党的组织。经过整顿后的山东省委,党中央批准我任省委书记,张霖之任组织部长,林浩任宣传部长,景晓村同志任省秘书长。

十一月十六日,日本侵略军沿津浦线进犯到黄河北岸。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在济南秘密开会,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计划,要求各地党组织抓紧日寇入侵,国民党逃跑,人民抗日情绪高昂的时机,迅速及时地领导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坚决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对民族解放战争应负担的任务。十二月二十七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兼三路军指挥)携款逃跑,国民党的十万大军,连同各县县长、警备队,昼夜南溃。在千八百万山东父老,遭受敌寇的屠杀蹂躏,陷入呼援无应的状态之中。

当时,山东省委机关已转移至泰安与泰安县委汇合。我和林浩等同志,经过周密的考虑,选择了日寇的兵车开抵大汶口,国民党军队一泻千里的溃退之际,在徂徕山南麓的山阳村程煦轩同志的家里研究了起义方案,并派赵杰等同志到良庄一带进行组织工作,洪涛同志临起义前到省委汇报。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于徂徕山的大华寺内举行起义誓师大会。那天,寒风凛冽,树叶飘零,但参加起义的人们,个个热血沸腾,激动的脸上沁出了汗珠。举手宣誓的有平津流亡的学生,民先队员,济南同学会的会员,泰安抗敌自卫团的会员,泰安封家村农民组织的自卫团团员以及小学教师和市民,一共百余人。大家擎着仅有的几支陈旧的步枪和大刀、梭镖,庄严地宣誓,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抗战到底!

宣誓以后,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赵杰分任正副支队司令,我担任政治委员。从此,徂徕山成为山东八路军最初生长的地方之一,在坚持山东抗战史上,成了一个可贵的名字。

在创建沂蒙根据地的初期,省委机关和山东纵队指挥部的活动地点是以沂水县的王庄、沂南县的青驼寺、岸堤为中心。当时八路军部队的主要力量,是徂徕山起义的四支队。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上旬,山东纵队调集在鲁东组建的七、八两支队南下,进驻沂水、临朐一带。这几支八路军,虽然未经过严格训练,缺乏战斗经验,武器装备低劣,既要与久经训练,武器技术精良,有近代化装备的日本产国主义军队作战,又要和伪顽分子斗争,但由于坚持贯彻中共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模范的政治工作和群众纪律,因而,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发展。我们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广泛地组织游击小组,武装群众,加强自卫力量,袭扰敌人,迷惑敌人,破坏敌人交通。同时,在根据地内部实行空室清野,组织群众站岗放哨,捉拿汉奸敌探,帮助抗日军带路、送信、担架、侦察,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军民联防。军民一家,配合作战,成为发展巩固根据地的先决条件。

山东分局利用统战关系组成的国民抗敌自卫军,也是这个地区较早的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在抗战初期,他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来编入了八路军。

一九三九年四月底,党中央派徐向前来山东工作。徐向前与朱瑞同志于六月间到达鲁中地区,成立了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部队。六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及十八集团军总部又电令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一部进驻鲁南,我主力部队的力量更加强大,依靠八路军的主力及地方武装与人民自卫武装的结合,既具有分散坚持游击战的能力,又提高了灵活机动作战的水平,使我党我军在沂蒙山区逐步取得了有利地位,稳定了沂蒙山区抗日的局面,使创建沂蒙根据地有了可靠的依托。

遵照党中央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指示,在沂蒙根据地加强了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组织到抗战中来,普遍实行国民教育,村村建立民众夜校及妇女识字班。许多地方连四、五十岁的妇女都争先恐后地上识字班,读书识字,学革命道理。青年妇女还学习射击、投弹等本领,参加发兵游击小组,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今天,沂蒙山区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机关、部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的妇女同志们,当年多数是在识字班中读书识字,明白了革命道理,而踏上革命征程的。

在创建沂蒙根据地中,认真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政权建设中,当时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坚持团结抗战的党派及无党无派抗日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对于各党各派无党无派的忠实抗战建国的各种人才,坚持善为团结、珍惜、爱护,诚心相待,共同合作。对于他们当中参加八路军及各级机关的真心抗日人士,则给以优于一般共产党员的特别待遇,我们还欢迎文化工作者、新闻记者、教育家、学者专家奔赴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共同进行文化建设与各方面的抗战建国工作。由于坚决贯彻了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学者和知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云集沂蒙山区,同心同德为建设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卓越的贡献。当时,被人们称赞为抗战寿星的范明枢先生,在“一.二八”事变时,曾同进步青年一起因从事救亡运动被捕入狱,饱尝反动派所给予的铁窗之苦,抗战后来到沂蒙山区,已年近八旬,仍不顾高山路陡,为抗战四处奔忙,虽酷暑寒冬,亦不稍怠。作家白刃、画家王绍洛、木刻家那逖、经济学家薛暮桥等,也都曾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从事过战斗和文化经济建设,并且培养造就了大批宣传、文化、教育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人才。

进入一九四〇年,沂蒙根据地已经成为指导全省贯彻党中央指示,推动抗战的基地。在这里,建立了全省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省临时参议会与省战工会,制定了全省的施政纲领与各种单行法规,召开了全省第一次行政会议与财政文教会议,确定了全省的行政方针,统一了各级行政组织。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六日到八月二十六日,在青驼寺召开了包括山东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总动员委员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各救代表联合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三百名代表,有鲁西、胶东、鲁南、鲁北、清河、鲁中的国大初选代表,有工农青妇文化界以及动委会等救亡团体的各级领袖;有清朝的举人、廪生、秀才,有当代的博士、硕士、学士,有法官、律师、医生;有德高望重的士绅名流,有工人农民;有须发斑白的抗战老人,有活泼天真的青年男女,他们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冲破了敌人的无数封锁线,经过了千百里的跋涉,来到沂蒙根据地,共商抗战大计,为坚持山东团结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雄壮的联合大会会歌,仿佛仍在耳畔回荡:

蜿蜒的沂水,

巍峨的蒙山,

前进的战士们,

盛会空前

我们在抗战中成长,

我们在烽炎中锻炼,

三千八百万人的意志,

已铸成钢铁的巨拳

粉碎投降的危险,

挣断奴隶的铁链。

听啊!

全山东人民一齐高呼,

团结到底,抗战到底!

看啊!

自由的光芒,

在晨曦中辉耀。

解放的旗帜,

在黎明中招展!

蜿蜒的沂水,

巍峨的蒙山,

前进,战士们

盛会空前!

会后,在全省组织了一切抗日力量,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阴谋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沂蒙根据地,屹立着,犹如泰山之不可拔一样。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抗日战略基地,又有了联合大会以后的工作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山东分局的领导下,以沂蒙根据地为生源地,在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十项建设运动,使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沂蒙根据地从它创建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抗击日伪的残酷扫荡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

一九三八年底到一九三九年,日本侵略军已从胶济、津浦等铁路沿线深进到沂蒙山区,蒙阴、沂水、莒县、费县等县城均被日伪占领,在一些较大的镇店都设了据点,一时据点林立,封锁线纵横。这时,以沈鸿烈为首的溃散支离的国民党省政府,以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为主力也进入鲁中地区,以沂水县九区东里店(现属沂源县)为省府驻在地。吴化文的师部驻在沂水八区的张家庄(现属沂源县),东北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以及军统特务、别动队等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部也相继进入鲁中及鲁南地区。这些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部队,表面上打着抗日的旗号,实际上勾结日寇,限制破坏我党的活动,陷害抗战力量,这就使沂蒙根据地的斗争形势错综复杂,我们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侵略军出动两万余人,对我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我山东纵队的特别团及一、二、三、四支队和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群众的配合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击溃了日寇的进攻,保存了主力,保卫了沂蒙根据地。在战斗中,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十八勇士,在岱崮抗击了日寇五百多精锐部队的进攻,最后弹尽援绝,十八勇士宁死不屈,跳下了陡峭的悬崖。战士们的鲜血,为了保卫伟大祖国的国土,洒在巍峨的岱崮山涧里。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数英烈把热血洒在沂蒙山区的土地上,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日寇合击东蒙山时,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政治指导员程克同志,带领一个排掩护群众转移,由于敌众我寡,最后只剩下五位战士,坚守一间民房。敌人用喷火器点燃了房子,霎时间,浓烟滚滚,烈火腾空,只听到从屋里传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烈火吞噬了五位英雄战士的生命,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群众安全转移了。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和机关干部的那种鱼水情、骨肉亲,使我铭刻心底。正是由于沂蒙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与人民子弟兵息息相通,紧紧相连,才使我们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沂蒙山区送出了无数优秀的子弟,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无数父老兄弟姐妹为掩护抢救我党干部和部队指战员而抛头颅洒热血,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出自己的亲人。

一九四二年九月,日寇扫荡我根据地,当时沂水县西墙峪的张孝治家中住着七位伤员。日寇逼进西墙峪时,在枪林弹雨中,张孝治把伤员一个个背到村外的山洞里掩护起来,又跑回家背年迈的父亲。刚到家门口,遇到我野战医院的田桂英同志身负重伤,跑到张孝治的大门前跌倒了,张孝治的老父亲一见,连忙招呼儿子把自己放下,让他背起田桂英同志冲出重围。田桂英同志得救了,但张孝治的老父亲却倒在敌人的刺刀之下。还有一次,我军一位女同志把自己一个不满周岁的儿子,托给沂南县的一位大嫂喂养。当时,那位大嫂也有一个吃奶的孩子,便带着两个婴儿藏在山洞里。敌人搜山的紧张时刻,大嫂的孩子由于饥饿和阵阵枪声的震惊而哇哇啼哭,大嫂怕哭声音会引来敌人,便用乳头紧紧塞住孩子的嘴,孩子窒息了,却保住我军那位女同志的孩子。现在那位女同志的孩子该有四十岁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想,他若得知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应该对沂蒙山区的父老兄弟和姐妹们产生何等深沉的感情呢?

当时,在中心根据地都有耆老抗敌救国会的组织,大都是五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进步老人。他们操练时,都手擎红缨枪,威风凛凛,学习时则热烈紧张。他们喊出响亮的口号:“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老青年!”沂南县的耆老会长刘心甫,年过六十,一次,五六十个伪军突然包围了刘老的住宅,刘老的儿子用手榴弹还击敌人,中弹身亡。刘老先生举着一颗手榴弹,与敌人搏斗,被敌人击倒,幸亏附近的游击小组闻声赶过来援救,刘老才幸免于难。事后,他说:“宁成战死鬼,不作阶下囚!”

在抗日根据地,我们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普遍发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包围敌人,扰乱敌人,用全体人民的力量封锁敌人,用强大的主力军打击和消灭敌人。

一九四〇年的七月,日伪五百余人,携带钢炮及迫击炮各数门,轻重机枪十余挺,进犯费县境内的太平安庄。太平安庄民众抗敌自卫团,为掩护村内民众撤退,以破枪土炮与敌奋战,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发炮三百余发,接连六、七次冲锋,均被击退,毙敌伪百余名,最后因弹药殆尽而退出战斗。太平安庄抗击日伪的胜利,是发扬民众威力,保卫抗日根据地的一个缩影。其实,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每座山头都燃烧着革命斗争的烈火,每一块土地都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反扫荡斗争,每个村落都洒下了抗敌勇士的鲜血。

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沂蒙根据地处于日本侵略军残酷扫荡和分割封锁之下,处于国民党投降派公开投敌,助敌夹击我军之中,我党我军依靠根据地的群众,依靠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与人民自卫武装的普遍结合,并且创造性和发挥了游击小组、武工队的优越作用,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蚕食、反扫荡、反摩擦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和封锁。逐个击破了敌人的据点,使边缘区逐步纳入根据地,把日伪军围困在县城、较大集镇的据点和主要交通线上去。

随着形势的发展,广泛开展了瓦解日伪军的工作,坚决执行宽待俘虏政策。利用伪属关系,全面开展“唤子索夫”运动。对伪军人员中,谁做了一件对我军对人民有利的事,就给他记一个红点,红点多的可以赎罪;谁做了坏事,就给他记一个黑点,并把事实登记起来,黑点多了就要受到惩罚。伪军官兵在我军政治攻势和瓦解工作中,积极同我们拉关系,争取伪军的工作有了迅速发展。

一九四四年五月,鲁南发起了讨伐伪军荣子恒战役,全歼荣部第二师,毙敌伪师长刘国模以下敌伪二百多人,俘敌伪官兵五百余人。鲁中部队于五月十五日解放沂水城,击毙日军队长、小队长和顾问以下四十五人,俘日军二十人,歼灭伪军一千多人。从八月份起,我军连克冶源、五井、临朐城敌伪据点二十三处。十一月十四日,莒县伪军莫正民部三千五百多人起义,使滨海与鲁中地区连成一片。翌年三月八日,我鲁中部队又攻克蒙阴城,使鲁山、蒙山、沂山、泰山各山区连成一片。滨海、渤海、鲁南、胶东、鲁西均捷报频传。这时,自胶济路至河北平原,在八路军相互配合之而联结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一九四五年的八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成立了山东省政府,推选了我为省政府主席。

在山东军区发出五路大军进攻收复大城市命令的同时,省政委会(省政府前身)和山东军区等领导机关在驻地召开了庆祝大会。周围几十里的群众高举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高呼口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赶来参加这次盛会。妇女会、识字班送来军鞋、鸡蛋、慰问袋,八九岁的娃娃也扛着红樱枪,高唱战歌,参加会议。在经历了民族压迫的八年苦难深渊后,军民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沂蒙根据地的孟良崮、岱崮、抱犊崮、沂山、鲁山、蒙山以及沂河两岸的山涧河谷里到处回荡着动人的歌声: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歌声激励着八路军的英雄健儿,带着老乡们的深切嘱托,奔向新的征程,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浏览:23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moon123321
    moon123321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