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南、北、西三个方向敌人出动的情报军分区当夜已经得到,只有东南博山之敌出动的情报未得到。因为时间急促,各单位传达得可能不普遍,但各单位负责人是知道的。当时汪洋政委的决心是分散转移。他率地委、军分区机关和十团一营赵钧营长带的一个连(只有这个连有枪有弹,能够进行战斗。另一个连由教导员带领跟欧阳主任到莲花山区活动了)由驻地向东南方向转移;命石新营长带教导营一队(军事干部队)由驻地向东转移;命我带教导营二队(政工干部队)由驻地向东北方向转移。
在分头转移的过程中,汪政委带的一路到达吉山附近时,几路合击之敌已经包围上来。石营长带的一队与东来之敌遭遇,后稍事犹豫,已无法摆脱敌人,被迫靠向吉山附近与汪政委带的一路汇合。本来,吉山附近我们没有驻军,而战斗发生在吉山,就是这样造成的。
我带着二队到达三角湾(今章丘县南部)附近时,天已大亮,前哨发现北来之敌,我们即向左转,上了西面的山头,而后向北插,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没有受损失。不久,我们与赵笃生专员带领的专署机关、警卫连汇合了。他们也是由原地出发,在统一部署下,向北转移的,他们这一路也未受损失。以后陆续有地委、军分区机关的一些幸存者也来了。一队的幸存者我记得只有三个人,其中有一个炊事班的。
在廖司令员、欧阳主任未回到茶叶口地区之前,善后工作是赵专员和我组织的。打扫战场时,吉山附近的烈士遗体有180多具,加上外围还有一些牺牲的,共计约有200多人。其中,汪洋政委负伤后不愿被俘而壮烈自尽。石新、赵钧营长、孙玉山科长、田光林队长等均壮烈牺牲。另有一部分同志被俘,被敌人掳去博山。
后来,在建立吉山战斗纪念碑时,欧阳主任要我撰写碑文,我在勉为其难地接受任务之后,曾找当时能找到的幸存者作过了解。同志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的英雄事迹,在碑文中作了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