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同志传略

光华 发表于2017-12-18 09:34:40

陈奇将军病逝于1956年,是最早去世的开国将军之一。他戎马一生,九次负伤,二等伤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陈奇夫人王江说,陈奇这个人,吃了一辈子苦,打了一辈子仗,没有享到什么福。但从另一方面说,和他绝大部分战友相比,他又是幸运的。他活着看到了新中国建立。虽然重病缠身,但是他人生最后几年享受到了珍贵的和平。

陈奇,河南罗山人,1910年出生于罗山潘新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以安早逝,母亲杨氏带兄弟三人生活,陈奇为老三。因为家贫无地,所以佃旱地三斗、水田一斗半以为生计,三兄弟均当雇工维持生活。因家里穷,陈奇没有上过学, 10岁起即开始当雇工,给人放牛、种田。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陈奇家乡潘新店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当时罗山县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有少量土地,少数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阶级矛盾尖锐。陈奇参加了乡农会,赤卫军,以及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后陈奇在家乡参加了红军,走上革命道路。当红军离开潘新店后,陈奇的两个哥哥陈其开和陈其贵惨遭杀害,母亲杨氏被赶出村庄饿死他乡,全家仅剩陈奇一人。参军后第二年,1931年6月,陈奇在罗山县彭新店,经曹仁山(长征中牺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时期, 陈奇历任红四军三十九团战士、三十六团班长、九军二十五师师部排长、新兵营长、二十七师营教导员。1934年2月任二十七师八〇团营长。参加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创建及保卫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西路军西征。

西路军失败后,部队被打散,陈奇多处负伤。时值严冬,冰天雪地,饥寒交迫。陈奇昼伏夜行,寻找部队。在到老乡家要饭时被敌发现,不幸落入敌手。陈奇坚毅沉着,未暴露其营长身份。与千余弹尽粮绝的西路军将士被关押在兰州。之后在解往西安途经甘肃平凉时逃出,找到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只身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陈奇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受训,任学员。1938年4月任区队长。同年8月,随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去山东敌后根据地。同年11月抵达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一团副团长。1939年3月整军,四支队的三个团整编为三个基干营,一团整编为一营,陈奇任营长(教导员陈宏)。1940年4月四支队又把三个基干营重新合编为新的四支队一团,陈奇任副团长(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参谋长于淞江、政治部主任孟英)。该团是四支队主力部队,后编为山纵一旅二团,又称“老二团”。一个月后,即1940年5月,四支队又从该团各营抽出一个连为骨干加上升级的地方武装组建了四支队三团,陈奇任三团团长(政委杜西书)。1941年7月,四支队三团改称蒙南支队,陈奇任支队长(政委杜西书)。蒙南支队受山东纵队直接领导,其主要任务是坚持蒙山区斗争。1942年1月,蒙南支队与一旅三团合编,陈奇调回二团。同年7月,陈奇接任鲁中军区第二团即老二团团长(政委李伯秋)。二团是鲁中军区直属团,受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1943年起)、政委罗舜初直接领导。同年12月,陈奇兼沂山(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9月,陈奇任二团团长兼第五(鲁山)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9月,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二团团长。1945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发起对山东地区日本侵略军的大反攻,全区部队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陈奇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政委李伯秋、林乎加)。在收复淄博后兼淄博张卫戍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陈奇因重病(高热不退)离开鲁中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一旅旅长之职,住院养病。1947年2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南海军分区司令员(政委辛少波、副司令员刘林)。1948年2月任新组建的胶东新五师师长(政委阙中一)、1949年3月新五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副军长刘涌)九十五师,陈奇任师长(政委阙中一)。

在长期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中,陈奇九次负伤,致二等伤残,积劳成疾。陈奇曾告诉王江其病根始于西路军浴血苦战、弹尽粮绝、伤病交加、风雪饥寒之时。所以,陈奇在抗战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是抱病坚持战斗在军事主官的岗位上。

解放后不久,1950年初,陈奇奉命率九十五师自青岛赴福建,途径南京时,痼疾急性发作,大量咳血,送医院抢救治疗。遂离职养病。1952年,评准军级。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6年4月29日病逝于南京颐和路家中。获烈士称号,葬南京雨花台望江矶。

陈奇有过两次婚姻。抗战时期,经山纵一支队副司令员陆升勋(1942年底牺牲)、闫娟夫妇介绍与闫娟妹妹严华建立关系并结婚。严华(原姓延),山东寿光延家庄(现西陈庄)人,时任鲁中军区沂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指导员。婚后两人感情不和,于1946年左右离婚。离婚时不知严华已有身孕。离婚后严华生下一子,因国民党重点进攻,军情紧迫,寄养于寿光牛头镇蔺家庄地下党员马如同家中。解放后陈奇得知有此子,试图领回,未果。解放战争时期,陈奇于1947年经南海军分区政委辛少波介绍与王江结婚。王江,莱阳大陶漳人。1941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时任五龙县团旺区各救会会长。婚后育有四儿一女。1983年从南京市鼓楼区副书记职务上离休。之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直到2013年。

陈奇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多少个人回忆。 尽管如此,他的人生却折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征程。同时他也是广大红军战士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奇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家中无土地,10岁起做雇工,饱受折磨苦难。后参加土地革命,参加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为此,全家三口人均丧生敌手。

从农民到军人,从战士到指挥员,身经百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王江听老战友们讲,陈奇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把帽檐往后一推,叫声跟我上,带头冲锋。陈奇九次负伤,家人回忆他身上战伤累累。陈奇唇部有一伤疤,就是子弹从嘴部射入贯穿头颈部留下的痕迹,可谓经历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作为指挥员,他沉着冷静、指挥果断、求战意识强。孙继先同志回忆在歼灭日军草野清大队的葛庄战斗中,陈奇所率二团担任阻击任务,但他不满足仅仅打阻击。在决战时刻,在确保狙击任务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一边带着二团一营赶往决战地点,一边亲自跑到指挥所坚决请战,获准参加了对草野清大队最后围歼的战斗。

陈奇重视战法战术。爆破是八路军山东纵队推广的重要战术,在我军没有重炮的情况下,极大提高了我军攻坚能力,在抗战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对提高我军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邢博文同志在回忆以爆破战术见长、屡建战功的“人民英雄连”的成长时,讲述了蒙南支队(原四支队三团)支队长陈奇和连长夏天泰、指导员邢博文以及淄博矿工出身的战士赵基本、魏希胜等研究爆破战术以及该连第一次使用爆破战术炸敌人碉堡的历史往事。抗日战争中,日军对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法是不断扫荡加上大建碉堡据点封锁围困。而爆破战术正是对付日军碉堡的利器。1940年的一天,陈奇找来连长夏天泰、指导员邢博文,交代他们回连队与当过矿工懂爆破的战士研究用爆破方法炸碉堡,拿出方案。连里研究出的第一个方案是把炸药放在瓷罐子里,送到碉堡下爆破。但是组织演习验证这个方案失败了。因为爆破手要跑、要跳、要爬,磕磕绊绊,罐子容易打碎。怎么办?这时班长赵基本、战士魏希胜想了个好主意,“用东西把炸药包起来,再绑到棍子上,竖在碉堡上。”夏天泰、邢博文马上就向陈奇汇报了这个想法。陈奇二话没说,叫通讯员拿来两条缴获的日本军毯,撕开,包了四个炸药包。命令夏天泰、邢博文率全连当晚就去用爆破战术炸碉堡、打据点。全连干战兴致很高,跃跃欲试。连里安排了四名爆破手及四名预备爆破手作为爆破组,还安排了两个火力掩护组和两个战斗小组。战斗开始,首先打灭了敌人的灯光。敌人一片慌乱,无目标放枪。然后,战斗小组开枪吸引敌人注意力。这时赵基本、魏希胜等爆破手手执炸药包迅速前进,轰隆一声炸了鹿砦,打开通道。说时迟那时快,其余几个炸药包已竖到了碉堡旁边。几声巨响,火光划破夜空,膏药旗被抛落。战士们喊“杀”冲了上去,很快解决了据点里的敌人,大获全胜,打了一个又快又狠的漂亮仗。这以后,部队军事训练增加了爆破内容。爆破战术也在实战中不断丰富不断改进。而蒙南支队的这个连队,后来以爆破闻名,屡立战功,出了108个战斗英雄,成为著名的“人民英雄连”。

值得说明的是,抗战时期,山东八路军有14个主力团是最能打仗的部队。这些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陈奇于1942年7月至1945年7月担任团长的鲁中军区二团,即老二团,正是这14个主力团之一。老二团起源于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起义后建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司令员洪涛、廖容标,政委黎玉、林浩、胡奇才,副司令员赵杰)。该团是山东八路军最早使用爆破战术的部队之一。著名抗日烈士王凤麟,是爆破攻坚战术先行者,就曾任二团营长、副团长。陈奇在担任老二团团长之前,还担任过老二团前身之一的四支队原一团副团长,整编后的基干一营营长,以及老二团副团长。老二团战术机动灵活,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打了许多胜仗。如1944年9月,老二团参加了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组织指挥的在沂水县的葛庄伏击战斗。与一团(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四团(团长周长胜、政委杜明)、十二团(团长叶声、政委熊飞)等兄弟部队一起围歼日军59师团草野清大队及伪军第三方面军一部,激战两天,敌人除少数逃跑外,大部被歼灭。共毙伤日军350余人、伪军1300余人。再如1945年5月,老二团在沂源县石桥地区突然遭遇向我沂蒙山根据地进犯的日军第54旅团旅团长吉川资少将率领的日军一个大队400余人及伪军600余人。二团迅速调整部署,设置伏击圈打击来犯之敌,之后又攻击退缩在石桥村内负隅顽抗之敌,消灭一部,击溃一部。此战击毙日军200余人、击毙击伤伪军400余人。其中日军第54旅团旅团长吉川资也被击毙。吉川资后被日军追授中将军衔,为我八路军抗战期间所击毙的四名日军高级将领(阿部规秀,沼田德重、饭田泰次郎、吉川资)之一。老二团因此受到八路军山东军区通令嘉奖。又如1945年6月,鲁中军区参谋处长胡奇才率老二团在临朐县冶源围点打援,诱使驻益都日军派中队长率一个小队30余人及伪军300余人前来增援。二团在冶源附近石河设伏。放过了渡河的伪军后,对日军小队半渡而击,将其全歼。之后慌乱逃跑的伪军也被全部歼灭。在解决了敌人援军后,二团冒着瓢泼大雨攻打冶源。在喊话劝降无效后,发起总攻。用二团最拿手的战术,在火力掩护下实施爆破,炸开围墙,突入其中。经过激战又全歼守敌伪军一个中队300余人,解放了冶源。当地一个民间小调流传至今:“胡奇才,真勇敢,带领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这不仅是胡奇才同志的光荣,也是老二团全体指战员以及参战的临朐当地抗日武装的光荣。抗战胜利后老二团挺进东北。为保存骨干,鲁中军区通过对调,留下了老二团三营(营长刘佐)。解放战争时期老二团是有“旋风部队”之称的四十军的一一八师二五三团。留下的三营是有“排炮不动必是八纵”之誉的二十六军的七十七师二三〇团三营。

陈奇与另一个主力团鲁南三团也有密切关系,因为他任支队长的蒙南支队是鲁南三团的前身之一。鲁南三团原为山纵一旅三团(团长王吉文),1941年在反扫荡中战损较大。1942年初蒙南支队与一旅三团合编。原蒙南支队政委杜西书任合编后的三团政委,王吉文仍任团长。蒙南支队不仅向三团输送了一个团的人马,而且输送了许多优秀营连干部及有丰富爆破经验的战斗骨干。如“爆破大王”马立训就是来自蒙南支队。“人民英雄连”也是来自蒙南支队。解放战争时期,该团为二十二军六十五师一九四团。

陈奇是老红军,有红军的传统及作风。虽然他大多数任职为军事主官,同时也担任过政工干部(红军营教导员),对政治工作也很在行。孟英同志回忆,抗战初期山东各地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及抗日武装。中央派了许多有经验的干部,包括许多老红军干部,加强部队建设。在老二团,就有吴瑞林、陈奇、王凤麟等。他们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仅带来军事经验和技能,也把红军政治工作经验带来,对把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的起义武装变成能打硬仗的正规部队起了很大作用。闫娟同志回忆,陈奇在保卫根据地反扫荡斗争中,注意保护地方干部,并与地方干部合作,为部队做军服。陈奇从战士到指挥员,一步一步走来,后虽当团长、师长,但从来都视士兵为革命同志、阶级弟兄,情同手足,爱兵、懂兵、善于带兵。王江回忆,一天有个老炊事员高兴地告诉她,今天师长还向我讨烟草卷烟抽呢。陈奇性格沉稳,不骂人、不对下级发火,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王江回忆,因后勤部同志考虑到陈奇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用羊皮缝了一个背心和裤筒给他送来。陈奇看到后,认为超出了供给标准,自己不应搞特殊化,便立即退回了。1949年,陈奇与政委阙中一率九十五师参加了解放青岛的战役,军政双胜,获得“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模范师”的光荣称号。

陈奇同时也有他的个性和柔情。有老同志回忆,抗战时期他是鲁中八路军的“活宝”之一。其他“活宝”有陆升勋、武中奇等。陈奇好学。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他在革命队伍中不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工作水平。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工作之余还学会了照相,暗室洗照片。解放青岛时,他拍了不少解放军进城的照片。陈奇喜爱孩子。王江回忆陈奇人生最后一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探视规则很严,孩子不能入内。他就让王江把孩子带到病房外的草地上玩,他从病房的阳台上凝望孩子。孩子还都小,大的仅7岁,小的才1岁,“怜子未必不丈夫”。

上级领导组织对陈奇是肯定的。1952年,解放军全军评定干部级别,对陈奇的鉴定评价是:作风正派,忠诚坦白,大公无私,积极负责,执行命令坚决,有一定指挥能力。照顾全面,考虑问题周到。原则性较强,作风果断。虽然陈奇当时并未任职,而且最后的任职为师长,但是仍被评为准军级。华东军区党委的意见是“伍龄职龄均较长”,“该同志德才较好。如不是因身体不好(现仍在休养)他是能担任更大更多的工作的。”1955年9月,病重在院治疗的陈奇获授少将军衔。1955年授衔的将军后来被称为“开国将军”,这是一个崇高的历史荣誉,也算对他早逝一生的总结。

陈奇将军,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红军营长、八路军主力团团长、分区司令员兼旅长、解放军师长,是革命战士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参加了、见证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苦难辉煌的伟大征程。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功绩与祖国山河共存。

参考资料

陈奇档案三份。1949年1月,《干部登记表: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制》,时任新五师师长。1949年12月,《干部履历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制》,时任九十五师师长。1952年10月,《干部评级报告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干部管理局》,原九十五师师长。以上档案原件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档案馆。记录了陈奇籍贯、出生地、家庭情况、早年经历、入伍、入党、历任职务、负伤次数伤残等级、身体健康状况、一九五二年评级鉴定及组织意见等。顺便提一下,很遗憾陈奇评衔时的三份基本档案材料未查到。它们是《呈请授予军衔报告书》(1953)、《呈请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勋章奖章报告表》(1955)、《历史思想自传》。如有可能,应继续查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军衔命令:第十九号》,1955年9月27日。包括授予陈奇少将军衔。原件存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八路军山东纵队史编审委员会,《八路军山东纵队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提到陈奇任职情况等。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名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提到鲁中二团兼军分区及陈奇任职情况。

孟英,“用生命谱写壮丽的凯歌”。耿仲琳,彭绪一主编,《最可爱的人:吴瑞林同志纪念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ISBN:9787800729232。提到抗战期间山纵一旅二团的陈奇。

邢博文,“光荣的起点”,《淄流滔滔:山东革命斗争回忆录丛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9787209083102。提到蒙南支队长陈奇与“人民英雄连”前身连队的干部战士研究爆破战术的历史往事。

孙继先,“忆葛庄战斗”,《忆沂蒙(下):山东革命斗争回忆录丛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9787209083102。提到陈奇率鲁中军区二团有关参战情况。

许农合主编,《解放档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ISBN:9787801993946。896-7页。提到1945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对日大反攻,全区部队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其中陈奇为警备一旅旅长。

戎丹妍,“刚离开战场,就被病痛夺去生命”,《现代快报:2012年3月26日》,A30页。采访陈奇夫人王江。链接:刚离开战场,就被病痛夺去生命_资讯频道_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3/26/13437641_0.shtml

阙中一,“军事政治,双双胜利:记青即战役中的九十五师”,中共青岛市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青岛博物馆,《青岛党史资料,第五辑,青即战役专辑》,1989. 446页

陈奇自存文件:南京军区干部部给陈奇两函件,关于改正授衔命令中的笔误,“七十五师”应为“九十五师”。

陈奇自存文件:南京军区总医院出院证,1956年4月27日。其中有陈奇病史及症状。

王江自传,2009年。手稿。

陈奇烈士证

闫娟回忆。手稿。

萍踪侠影,《山东军区的14个主力团》,提到鲁中二团,鲁南三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22ca80102vng2.html

吴钩越剑,“重锤三团”,《遥想沙场之话说三野》第一卷第二章。提到蒙南支队与一旅三团合编有关情况。链接:http://hezuo.book.tiexue.net/a360/book17192/list.html 

书剑飘香、齐城剑侠,《八路军鲁中老二团,抗日战争中击毙日寇四大名将之一:日军54旅团旅团长吉川资》。叙述沂源石桥之战。出处为《刘佐将军回忆录》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Ehs5Casv-lX5VcipYi_0_w

百度百科,“冶源围点打援”,《胡奇才》。照片说明“胡奇才率鲁中军区二团歼灭日军一个小队”。明确此战为二团打的。出处应为胡奇才回忆录。

20)百度百科,《葛庄战斗》。出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37。还可参看百度百科,《葛庄伏击战》等。

人名注释

家人姓名,陈以安,陈其贵,陈其开来自族谱。陈奇母亲陈杨氏,系1974年回老家时听说。陈奇原名可能为陈其友(有),但现已无文字资料佐证。

陈奇入党介绍人曹仁山,生卒不详;应为红军连队领导或党员骨干

王江,1983年从南京市鼓楼区副书记职务上离休。之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直到2013年。

闫娟、严华,原姓延,寿光延家庄人,参加革命后分别改名。

其余人名可在网上查到。

浏览:1550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秦明伟
    秦明伟
  • 肖明
    肖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