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湾伐木
在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军委办公厅决定自己动手在王家坪机关前盖个小礼堂。过去军委机关干部的集体活动场地只有个露天小桃林,就是在大桃园的角用土墙围来,作为机关干部开会和娱乐的地方,遇到冬天或下雨就不成了。所以自己动手盖个礼堂,作为军委机关干部开会学习、听报告、演戏、跳舞的活动场所,是颇得人心的事。
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杨作材,是武汉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有名的设计师,设计不成问题。缺乏砖瓦自己烧,缺少木材自己到山里砍。军委组织了个伐木队,准备开进离延安五六十里的金盆湾原始森林里去伐木头。
伐木队每个部去个人,锄奸部我报名参加了,全队共25人,都是党员,我还被指定做支部书记,办公厅的指导员巴又(憧族人)任队长。延安的10月天气不冷不热,我们各自背上简单的行装出发了。
金盆湾与三五九旅开荒的南泥湾是在个山沟里,相距不过十多里,这里是个原始森林,居民很少,野草丛生。毛主席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后,军委办公厅已派出了垦荒专业队,在金盆湾办起了小农场,在那里开荒种田,养猪养羊,以改善机关伙食。我们去后以小农场为依托,在农场对面的个山头上安营扎寨。
我们机关伐木队的任务是把砍下来的树段,从深山老林里用肩膀扛到附近的马路上,然后用马车拉回机关去。
当我们25个人背上行李徒步登上金盆湾深山时,正是个秋高气爽的深秋季节,陕北的深秋雨水很少,太阳把人们晒得暖洋洋的,我们步行三四十里爬上山头,远望金盆湾带的崇山峻岭,山色灿烂,映入眼帘的恰似幅幅天然的油彩画,诱人神往。
我们翻过几个山头,再行十几里,便到了阳光映照下的小农场稍事休息,就随农场同志到了个他们烧木炭时住过的黄土窑洞。窑洞已打扫得干干净净,窑内的土床上铺着厚厚的干山草,这就是我们伐木队的住处了。
我们到达后的第一件事是筑路按照砍伐的路线,披荆斩棘,逢丘开路,逢水架桥,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要走的单人行栈道修好了。
接下去就是砍树。我是第一次见到原始森林,满山遍野密密丛丛的参天大树,有的枝叶茂盛,粗壮高大,也有的细矮枯瘦,弱不禁风,真是生存竞争,物竞天择。我们要的是盖礼堂的栋梁之材,当然要选其中最好的木材砍伐,那些枝叶繁茂挺拔高大的树木就成了我们砍伐的对象了。
在深山老林里抬木头的活儿,对我来讲也是第一次,的确是件很吃力的事,不是光有力气就能做到的,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有三四米长四五十厘米粗的树段,重量有二三百斤,一个人是扛不动的,只有两个人抬从森林到公路的距离有20多里,两个人抬着200多斤重的东西, 一直不休息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都是机关工作的书生,初干这样的重活是相当吃力的,尤其到中途休息以后,没有人帮助你抬上肩了,怎么办呢?
伐木队一位老工人曹师傅很有经验,他让我们每人准备一根有顶叉的木棍子,走路时可以作手杖,帮助你过沟淌水,到了途中休息时又可以将木棍的顶叉顶住所抬的树段,手扶着换肩或下肩休息,不必将树段放到地上,这样既方便又省力。深山老林里抬木头虽然相当艰苦,但大家为自己盖礼堂,虽苦犹甜,精神特别愉快。
这里有吃不完的山果、野葡萄、野杜梨,还有山里红等等,每次从工地回来都是满载而归,摊个满地,大家哄抢一阵。伙食也搞得不错,机关食堂专门派了一位师傅为我们做菜做饭。没有饭厅就在窑洞门前搭了个土台子当饭桌,边吃边谈,天天野餐很有风味。我们来时还带来了两把胡琴、一只吉它,晚饭后还可以演奏一番,有的同志随着乐曲唱唱跳跳,哼几句京戏也有的下棋,打扑克牌,生活既紧张又活泼,毫不寂寞。
用了25 天抬树段的任务顺利地完成了,到了最后一天,机关协理员罗道让特地来看望我们,并带我们去机关小农场参观。农场里十几位同志开了十几亩荒地,种了玉米、南瓜、土豆,正是收获的季节,只见窑洞前堆满了金黄的玉米,硕大的南瓜和土豆,鲜红鲜红的辣椒、西红柿,还养了许多肥胖的猪和羊群。这为改善集体伙食做出了不少贡献。
参观之后,又留我们吃中饭,说一定要品尝一下他们生产的玉米土豆和南瓜。
吃中饭的时候,他们端来了大盆的烧羊肉新玉米做的饼子,还是八路军的部队作风,菜的样数不多,却是大盆大盆地端来叫你吃个够。
我们进山以来没有吃过肉、更没有吃过新鲜玉米,这下可好好地饱餐一顿。这是农场里的同志亲手种的玉米土豆,自己养的羊,吃起来格外香。一边吃着一边想,以后盖好礼堂一定请农场的同志看戏。
当我们回到机关的时候,军委小礼堂已经盖起来了,盖得既快又好,完全是自己动手盖起来的。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杨作材不仅设计了军委小礼堂,“七大” 礼堂也是他亲自设计和监造的。军委小礼堂只有七八百平方米,盖得非常精巧,砖木结构,中间还铺了地板,可以可以开会跳舞,是我们军委机关干部学习娱乐的理想场地。1985年5月,我去延安参观时,这个自己建造的小礼堂仍然完好地保存着。
-“ 七大” 见闻
“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召开的,当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前后方的交通极不方便,党员有22万人,代表只有54人,候补代表24人。中国共产党当时已经是个有政权、有军队,关系着中国之命运的大党。“七大” 前后,我正在延安,耳闻目睹了些大会的内幕现披露几件事,以飨读者。
一是听说在大会期间彭德怀原拟对王明路线和百团大战问题准备了上万字的发言稿,后来听了毛主席的《论学习和时局》的讲话后就不讲了;
二是选举中央委员事,开始讨论候选人名单时,没有提到王明、博古,毛主席知道后特向代表们做了工作,才把王明选上。
三是毛泽东同志在“七大”会议上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党内是很团结的,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像个和睦的大家庭”。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使我党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七大” 结束后,中央组织延安的机关干部分批参观“七大”会场。我们军委机关的同志是第一批去的,我也参加了。
“七大”会场不是华丽辉煌的高楼大厦,而是山脚下边的石砌平房,只有七八百个座位。两边的厢房是连在一起的休息室,显得雅致实用。会场的布置,也是很有意义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有齿轮和稻穗镶着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头像,两边分别排列着十面鲜艳的红旗,正面的横幅标语是“沿着毛泽东思想胜利前进”,这意味着全国人民正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高举红旗奋勇前进。会场后墙上横挂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同心同德”,这是到会代表们的共同心愿。两边并排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四位共产党先驱者的头像。会场两边的墙壁上,在“V ”字形旗管内分别插着24面红旗,“V ”是象征胜利,“V ”是英语中“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我们党建党已经24周岁了,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发展到现在。会场的精心安排,对参观的人们是个很好的政治教育。1985年我重访延安时,也专门参观了七大”会场,解说员又做了详细介绍,使我们不觉肃然起敬,再次受到了次深刻的党的传统教育。
-再回山东
“七大”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集中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的几万名干部,都陆续同“七大”代表一起分赴各个战场,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了。我本来是山东地区的干部,在延安学习、工作历时五年多,这次也要回山东了。这次去山东解放区的干部队伍,是以山东来延安的干部为主,也分配了些中央机关和其他地区的干部共约200多人,队长是原山东纵队八支队政委张文通,我任支部副书记。
队伍于1945年7月24日从延安出发,徒步行军经过晋西北、晋东南、冀南、太西等根据地向山东解放区的华东局驻地临沂进发。
这批干部大部分是单身汉,少数结过婚的夫妇也没有孩子牵挂,行装比较简单。那时是供给制,如果路上缺什么生活必需品,沿途的党政组织会随时给予补充,用不着自己过多携带。
7月20日,我辞别了相聚多年的军委首长叶剑英参谋长,黄欧东主任和总政的胡耀邦、吴溉之、舒同、陶铸等部长,还有情同手足的战友黄宣华、章良、彭由等,离开王家坪机关,向七里铺兵站集中。许多同志前来兵站送行。最使人感动的是我们山东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首长,为了亲自到兵站来送我们,在返回时被马踢了一脚,把脚踢伤了,造成终身跛脚,我们听说后很受感动。
当时抗日战争还在进行中,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事件也时有发生。中央为我们安排的行军路线是从延安出发,经过安塞、清涧、米脂、绥德、段县,过了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苛岗、兴县等地。这里都是根据地,行军安全,再往前过汾河,经汶水、交城到太行地区,就有敌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线了,需要一个部队接一个部队地护送。
我们这个干部队伍有男有女,都是在延安机关或学校工作的,机关生活过久了,开始行军不快,第一天只走了四五十里,到安塞就宿营了。第二天走得稍快点,在清涧住了一宿。第三天早晨起床时,忽然我的右膝盖疼痛起来了,走路有困难,我担心极了,立即到县医院去诊治。还好!医生看过后说是关节炎复发,但不严重,是昨天行军过度疲劳,夜里睡觉又受了点凉造成的,用块皮毛或棉花包起来使其暖一些,过些时候就会好的。
我是支部书记,是干部队伍的负责人之一,几千里行程,刚走了两天就生病,怎么办?能叫担架抬着走吗?或是留下不走吗?这都不行,最后还是下决心坚持走下去。我把棉衣里的棉花撕出一大块,捆在右膝盖上,再找一根木棍子做拐杖拄着走。开始有些跟不上队伍,就落在后边慢慢走,反正是老区,没有敌人。爬山路时,从清涧到绥德的路是青石板路,还有悬崖峭壁,如不小心就有滑到山沟里的危险,路越难走,思想越紧张,常弄得汗流浃背。由于精神集中在考虑克服行路的艰难,腿痛却忘记了,而且棉花包扎的膝盖处汗流得特别多,可能是腿暖过来了,经过两天爬山行军,第三天反而好起来了,到绥德时,腿痛就完全好了。
经过清涧、绥德、米脂,到了段县过黄河,这里的黄河是南北流向,河东是晋西北解放区,120师的驻地,仍很安全。过河后稍稍休息了一下就继续前进,晚上,住在120师一个团部驻地。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听到敲锣打鼓和鞭炮声,我们好奇地前去观望,才知道日本鬼子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真是欣喜若狂。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怎能不使人兴奋呢!我们立即跑到驻军团部,弄来了日军投降的详细情报,召开了支委会,决定当天晚上就地开个庆祝会。我们点起了火把,200多人席地而坐,除报告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打垮了日本关东军,迫使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外,还当场宣读了毛主席8月9日发表的《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和朱总司令的命令,命令各解放区人民军队迅速前进,对日寇展开全面大反攻,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这时,大家欢腾跳跃起来了,自觉地唱起了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此时此景终身难忘。同志们畅谈了坚持八年抗战的感受,追忆着八年来我国军民承受的巨大艰苦和牺牲,想象着抗战胜利后的美好前景,倍受鼓舞,恨不能一步跨到山东,接受党分配的新的战斗任务。
我们在越过太行山刚到冀鲁豫解放区濮阳时,忽然接到中央组织部电报,说东北四省已经全部被苏联红军解放,要我党我军迅速组织力量赴东北接管大片国土。延安方面已经倾全力派出大批干部和部队赶赴东北,山东、河北也正在组织大批部队前往。要求我们干部队伍中原来是山东去延安的.五、六十名干部仍按计划回山东外,其他的干部由李×团长带领转去东北接受新的任务。于是我们便兵分两路,大部分干部去了东北,我们少部分干部回到了山东。10月10日,我们胜利到达山东临沂,向驻在临沂城内的华东局和山东军区报到。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延安学习、工作、战斗共五年零八个月,这一段生活是很值得留念的,我于1985年重游延安的时候曾赋诗一首,以表衷怀:
延安故地喜重游,
往事纷纷涌笔头。
赫赫王坪筹武略,
辉辉杨岭作嘉猷。
八年抗战扫倭寇,
三载狂焱荡敌酋。
宝塔山高光四射,
神州今日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