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傥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市人,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老同志。我与少傥同志在山东省立济南乡师同学3年,又是革命战友。他的革命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少傥同志在16岁读书时,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山东地下党遭到敌人破坏的最困难的时候,他与党失掉了联系,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乡师后与赵健民同志接上了党的关系,并于1935年任学校党支部委员,参加组织“读书会”、“讲演会”、“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新泰旅济学生同乡会”等,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发展党员,分工联系新城兵工厂党支部和正谊中学个别党员的工作。他还与王迫悟在赵健民同志指导下,于1935年暑假回新泰召集王宪廷、王德一等同志恢复建立了新泰县党的组织。1937年春,他回新泰教书,党的关系转回新泰,并任新泰县党的领导成员,积极开展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少傥同志当时正在新泰县羊流小学任教,负责新泰县四区一带地下党的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做准备。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即将进攻到黄河,在兵临济南的前夕,山东省委转移到泰安。12月31日,日寇占领泰安城。山东省委于1938年1月1日直接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后,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山东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与少傥同志都在新泰,分别发动、组织武装,参加了徂徕山起义,在四支队一中队并肩战斗了半年。以后,我被派回新泰县委工作,他留在部队,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
1939年,由于山东武装斗争开展的十分活跃。以沂蒙山区为中心展开了抗日游击战,组成了近4万人的队伍,不断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党中央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的情况,要求山东分局派一个报告团赴延安向中央作全面的汇报。少傥同志任报告团的组织委员。山东代表团向中央军委参谋部和政治部做了汇报,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王若飞、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肖尚荣、总参谋部局长伍修权等领导同志听取汇报后,评价山东的工作是好的,路线是正确的,队伍发展也很快。山东汇报团完成汇报后,由中央安排到马列学院、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少傥同志被分到马列学院学习。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他较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建设”、“党的战略和策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特别是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同志作《新民主主义论》的报告和关于宪政等问题的多次演讲。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参谋部工作,后又调到中央社会部保卫训练班学习保卫工作。1941年毕业后被调到总政治部锄奸部工作,任秘书,参加了延安整风和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在延安学习、工作了五年多。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央集中了从山东来的干部及部分中央机关和其他地区的干部共200多人派到山东,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1945年少傥同志回山东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山东省公安总局科长。在这期间,创办了山东省警官学校。筹办警官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山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梁国斌,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校长。少傥同志任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党政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这所警官学校为后来接管城市搞和平建设培养了大批公安保卫战线的骨干人才。
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了《双十协定》,对全国解放区包括山东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少傥同志于8月离开山东省警官学校调到华东局社会部工作。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向全体指战员发出动员令,动员我华东军区军民作好战斗准备,迎击敌人,粉碎蒋介石对解放区的猖狂进攻。
涟水战役、宿北战役之后,国民党军进犯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已越过陇海铁路进入鲁南地区。临沂的形势已相当紧张。驻在临沂的我党政机关,从临沂向沂水等地转移。组织上把少傥同志调到鲁南前线,任鲁南军区保卫部长。鲁南战役后,蒋介石又部署了对山东解放区的多次进攻。滕县、枣庄、峄县一带是敌我重点争夺的要地,是敌人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交通要道。这里是山东解放区的南大门,在这里坚持斗争,牵制的敌军越多,我野战军主力消灭敌人的机会就越多,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作用就越大。鲁南军区抽调部分部队,组成鲁南军区特务团,团长是翁少元,他是老红军干部,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少傥任政委。在敌强我弱,环境恶化,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在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傅秋涛的带领下,少傥与同志们一起,历经枪林弹雨,与敌人的大部队周旋。糜顶山突围、小杨庄突围等战斗是坚持鲁南对敌斗争中最为艰险的战斗。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他们以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战斗在鲁南,度过难关,迎来了战略反攻。
淮海战役前夕,鲁中、鲁南、滨海三个军区,合并成鲁中南军区。原鲁南军区特务团、十九团和十六团合并为四十七师,隶属于华野山东兵团的鲁中南纵队。师长胡大荣,原是鲁南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副师长翁少元,少傥调任四十七师政委。
打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要从山东后方挺进淮海平原,必须打通临沂这个通道。于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把解放临沂的重要任务交给新编的鲁中南纵队第四十七师。敌王洪九率部逃到郯城,1948年11月3日收复了临沂。11月4日鲁中南纵队包围了郯城,四十七师担任主攻任务。6日拂晓解放了郯城,除王洪九带几个人偷逃外,全歼敌军两个旅。临沂、郯城的解放,为参加淮海战役的我野战部队和支前民工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经过65天的激烈的作战,人民解放军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的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在运河以西的碾庄圩地区我军围歼黄百韬兵团期间,为了阻挡接应黄百韬兵团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的七十四军、七十军,我鲁中南纵队四十七师从11月18日到22日在中山、黄龙山一线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连山东来的担架队也一面抢救伤员,一面向敌人射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保证了我军全歼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兵团被我军歼灭以后,战役便转入第二阶段,重点消灭黄维兵团。此时,黄维兵团被我中原野战军围困在徐州以南宿县的双堆集地区,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又增援黄维兵团。我军要在睢宁县的储兰镇阻击敌军,正在休整的鲁中南纵队接到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劳动,所有驻地的战壕工事均按战斗要求全部挖好。11月25日上午,阻击战打响了,敌军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鲁中南纵队阻击了六天六夜,仗打得非常激烈,三纵也赶过来支援。这次阻击战,切断了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的援军;同时我友邻部队也切断了敌军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同黄维的联系,使黄维兵团孤军陷入我军的包围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徐州“剿总”杜聿明集团只得“放弃徐州”,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主力西撤。鲁中南纵队11月25日配合三纵、九纵追击徐州逃敌。到12月4日拂晓,将杜聿明集团的邱、李、孙三兵团包围在徐州以西130里的陈官庄地区,淮海战役的第三个包围圈形成了。12月5日鲁中南纵队攻占了香山庙以北的赵娄,承担了南线东路的阻击任务,配合主力部队围歼黄维兵团。歼灭了黄维兵团后,鲁中南纵队奉命回师北线,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1949年1月6日我军发起了总攻击。鲁中南纵队同苏鲁独立旅、华野骑兵团控制着永城以西地区。华野各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从东、南、北各方以穿插战术各个突破歼灭顽敌。到10日中午,战斗基本结束。全部歼灭杜聿明集团,杜聿明化装士兵逃跑未遂,被我军俘虏。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傅秋涛下令,由刘少傥负责,亲自和联络部的同志一起将杜聿明押解到驻在山东省沂水县的华东局。华东军区司令部还特地写了一张“收到战犯杜聿明壹名”的收条。此收条现陈列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里。
1949年,少傥随大军南下参加接管上海。陈毅同志指示说:“解放前上海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是国民党进行反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这次我们接管上海,究竟是我们以革命的方式改造上海,还是被上海旧社会势力所改造,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军进入上海,敌人公开武装力量是被消灭了,但其无形的势力依然存在,它们会由公开转入隐蔽,帝国主义也会变换方式与我们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学会用各种方式战胜敌人。”华东局社会部又根据12条人城纪律,结合公安工作特点,制定了“警员十项原则”,要求人城干部互相竞勉,互相监督,对知法犯法者将从严论处。经过反复学习,为广大接管干部人城后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1949年6月2日,解放后的上海市公安局成立,李士英为局长,杨帆为副局长,刘少傥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行政处处长、治安中队中队长。在陈毅同志的亲自指挥下,经历了接管上海警察机构,整顿城市交通秩序,围剿金融投资,改造特种行业,清除国民党残余,三擒远东江洋大盗,肃清特务的破坏活动,清除帝国主义势力,收容改造无业游民等斗争。不到半年,上海的社会治安和经济建设就基本恢复了正常。以几万人的接管干部,管理改造了几百万人的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复杂背景的大都市,是革命史上的奇迹。其中少傥是做了一定贡献的。
1952年,少傥调到江苏,历任苏北行署公安局长、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省委政法部副部长、省委委员、省民政厅厅长、省高级法院院长。1958年反右倾中受到错误处理,下放到江苏淮阴,任盱眙县副县长、淮阴专署副专员。“文化大革命”中更是雪上加霜,受尽磨难。
1979年少傥同志的错案平反后,他重返法苑,白手起家复办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创建于1952年。1958年8月停办,与财经学院合并,改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10月恢复华东政法学院。文化大革命中,1972年被迫停办,校舍被七个单位占用,图书资料不知去向。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中共上海市委任命少傥同志为华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学院恢复的当年就招生300人,随着招生的扩大,为了解决教室和教师备课用房,学院党委动员党政工团让出办公楼,包括院领导在内的行政人员在5座大帐篷里办公。为此《解放日报》曾发表《帐篷办公目击记》的文章,赞扬这种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精神。为了解决教材问题,资料自己找,教材自己编。教材编出后,教研室的教师集体审查通过,有的要试讲后才上课堂授课,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坚持德育放在第一位。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还创办了自费走读夜校,由于学习勤奋,夜校学员也全部毕业分配。以白手起家复办的华东政法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国家急需的政法人才。
1985年少傥同志离休后,任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顾问。1993年中央司法部颁发司法行政金星荣誉奖章,少傥同志荣获一级金星荣誉奖章,并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这是他在政法战线奋斗50年受到的特殊荣誉。
少傥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坎坷的革命道路上,历经艰辛,百折不回,始终如一地相信党,相信人民,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必定胜利。他把个人的命运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矢志不移,老而弥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革命精神与业绩将永载史册。
刘少傥同志于1996年5月2日不幸因病与世长辞。在他逝世四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也望后人能继承革命传统,把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事业一代一代传下去,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本文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