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9日,我43军军部电台收到电报:“除目前参加追击的一个师继续作战外,其余两个师应向廉江、合浦集中休整,准备尔后配合40军进占海南岛。”这是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发给正在中越边境十万大山一带追歼国民党桂系残部的43军的电报。这时,席卷全国大陆的解放战争已到尾声,除进入四川和广西的人民解放军尚在进行作战之外,基本上消灭了中国大陆的国民党军队。丧失了大陆的国民党企图凭借海洋天险,据守以台湾、海南为主的沿海岛屿,与解放军相对抗。
我第43军,自从11月中旬从广州出发,大迂回隐蔽西进,参加粤桂边战役以来,已历时一个来月,行程两千余里。现在,枪声尚未完全停止,围歼战尚未完全结束,四野首长就发出这样一份紧急电报,作出了下一个战役的部署,为的是完成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交给的解放中南全境任务。正是这份电报,向43军下达了参加海南战役的任务,揭开了43军解放海南岛的序幕。
粤桂边战役尚未结束,白崇禧带少数残敌逃往海南岛,与薛岳⑴兵团结成一伙,共十万余人,其中陆军五个军,多为从大陆逃亡海南的国民党军队临时编并成的,装备不全,战斗力也差;海军有军舰九艘(战役过程中,又从台湾增调军舰五艘,炮艇两艘);空军有作战飞机四十五架。构筑了环岛立体防御。企图凭借海峡和海空军优势固守,阻止我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也称琼崖,古称珠崖。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很早以前,海南岛是同大陆连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多次变化,海南岛便脱离大陆,一道宽阔的琼州海峡隔断与大陆的联系,因此,才有了苏东坡的“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的诗句。海南岛的面积为3.2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屿,仅比台湾岛小3580平方公里。五指山矗立在岛中央,其主峰海拔1867米,比著名的东岳泰山还高343米。湍急的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从岛中央山区弯弯曲曲流向大海。中部山区丛林密布,村庄稀少,交通落后,不适于大兵团作战,为岛上我琼崖纵队所控制。岛周围沿海地区多为起伏丘陵地,森林亦多,公路交通方便,村庄亦较稠密,大部被敌所控制。西靠北部湾,东、南为辽阔的南中国海,北与大陆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琼州海峡两岸相距11—27海里。海南岛的人口三百多万,以汉族为主,中部山区聚居着黎、苗等少数民族。在过去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海南岛距离京城遥远,交通闭塞,且有“瘴疠之气”,被视为“蛮荒之地”,成了失宠于朝廷的达官文人贬谪的场所。在军事上,海南岛是华南的前哨。它屹立在南中国海边,把守着祖国的南大门,而且是南海诸岛的后方基地。远在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就曾经在海南岛驻过兵,如今海南岛西部的白马井尚有其遗迹,岛的东北部铺前港海滨的伏波将军马援庙尚存。宋朝在海口市设有水师。明朝设海道巡视副使。清朝设海口水师右营。乾隆年间在秀英港内筑过东西两座炮台。光绪十七年,又筑了一座秀英炮台。
在海南岛上,活跃着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琼崖纵队。从1927年9月发起武装斗争以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一直在海南坚持革命斗争。1949年12月下旬,琼崖区党委和琼崖纵队接到中央军委关于接应野战军渡海登陆的命令。1950年1月3日,又接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琼崖“应集中全部力量,进行迎接并支援大军渡海作战解放琼崖之准备工作。”为此,琼崖区党委立即在五指山解放区的毛栈召开党政军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军委和华南分局的指示,分析了琼崖的形势,强调指出:当前琼崖的革命斗争正处在夺取最后胜利的前夜。目前琼崖的军事、政治、经济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迎接南下野战军渡海作战这个中心来开展,迎接大军的到来。
我部经半个月行军于1950年元月3日进至廉江地区,随后又开进至吴川梅录一线。开始紧张的历时四个半月的渡海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准备工作:搜集船只,广招船工,思想发动,坚定信心,战前练兵,提高了渡海和海岛作战能力。这个阶段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宣传教育,战斗动员。当时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三种情绪进行的:一是盲目的单纯依赖上级,认为上级有办法,用不着“咱操心”,幻想敌人逃跑、投降,期望空军支援,对准备工作和部队训练缺乏主观的努力,缺少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的精神。二是认为全国解放战争即将结束,革命已基本胜利,许多部队已转入生产或整休,认为渡海作战是“额外负担”,有的人就讲:“我们从北京出发,一直是打在前头,但结束战斗则在后头”。三是有的认为渡海作战太复杂,无经验,困难多,对以木船渡海打军舰缺乏信心,少数人对茫茫无边的大海有盲目的恐惧,面对“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一丈”的大海,怕晕船,怕军舰,怕飞机,怕淹死,认为这样的战斗不是“必死”,也是“九死一生”,革命到“底”了。部分干部对海上指挥没有把握,怕失去联络,迷失方向,“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这些思想认识如不加以克服解决,势必影响准备工作的完成和作战的胜利。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树立渡海作战的信心和勇气。针对上述情况,在第43军的统一部署下部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动员。首先整顿干部思想,以团为单位集训干部,学习毛主席对渡海作战的指示和共产党员的享受观等有关文件,检查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端正认识,提高以木船为主进行渡海作战的信心,对部队普遍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和保持光荣传统、发扬光荣传统的教育。组织全团学习军政治部编印的《打破顾虑,创造新荣誉》和《英雄模范故事集》,带领全团积极响应军党委发出的争当渡海作战的英雄和争创英雄连队的号召。结合整顿思想,大力加强海练中政治思想工作,实行把思想工作做到船上,不少连队布置了船上俱乐部,船与船提出竞赛。军、师的宣传队下连队进行宣传发动,演出了《钢筋铁骨》、《刘胡兰》等节目,对部队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通过学习和提高航海技术,增强信心。通过及时宣传海练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大大提高了指战员的士气。特别是1950年2月21日,第128师382团4连副排长鲁湘云⑵率8名战士驾驶一只小木帆船出海训练,与敌一艘军舰遭遇,在他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小木帆船大胆地靠近敌人军舰,集中火力向敌舰强袭,敌人被我军的胆略和突然的打击吓坏了,急忙撤退。我军无一伤亡。“木船打军舰”的英雄事迹在部队宣传后,大大振奋了部队,增强了渡海作战的信心,各种顾虑与惧怕心理得到克服,部队的士气空前高涨,普遍要求先渡海,要求当突击船,要求护航、打敌舰,表示要打好中南地区的最后一仗,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保卫和平建设再立新功。
二、开展海上大练兵,增强杀敌本领。部队根据军党委提出的部队既能陆战又能海战的要求,采取以船为课堂,以海为操场,实兵实船,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浅后深,先单船后多船联合演习循序渐进的办法进行海上训练。训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水手训练。主要训练驶船的技术。由于渡海作战所用的船只多为渔船,船工虽有驾驶技术,但无实战经验,全靠他们是不够用的,必须训练自己的水手,才能保证渡海作战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团为单位开办水手训练队,挑选一些作战勇敢、具有一定海上常识的基层干部和战士,在老船工的指导帮助下,学习掌舵、划浆、摇橹、抛锚等航海技术。全军到3月底共训练水手4260名。二是部队的战术、技术训练。首先是进行单船训练。单船训练主要解决各船战斗编组的任务、协同动作,上、下船的队形及运动的方法;多船联合演习重点是解决保持航海队形和通信联络,遇到各种情况的处置、登陆突击和占领滩头阵地的动作及配合协同。担任护航任务的部队还专门研究和训练对敌舰的斗争方法。
由于大家训练热情高涨,方法对路,指挥训练得当,经过四个月的训练,我军强渡海南作战的各项装备工作进展迅速,全部指标基本达到作战要求。
第四野战军确定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于1950年3月首批四次渡海登岛获得成功。我团在师的编成内,为第四批登陆部队,于4月23日19时30分由三塘、四塘、新地港之线启渡,未遇海上任何战斗,于24日拂晓,先后在海南后海、天尾港、荣山厂一线附近登陆。
征途滚滚,黄埃蔽日,我第385团在师长阎捷三政委孙正率领指挥下,冒着酷热,日夜兼程,向海南岛西部重要港口北黎、八所追击前进。5月1日凌晨,接近北黎、八所,发现了敌人。我这支主力部队有如出鞘利剑狂飙天降,立即向敌发起攻击,一阵激烈的枪炮声震破了黎明的寂静,同志们不顾七天来的饥渴和疲倦,暴风雨似的冲进小岭。“冲杀决胜”第5连和“模范连队”第8连并肩突击,他们以神速的动作活捉了敌人的哨兵,攻进了敌之团部。敌人来不及穿衣服,一边胡乱开枪打炮一边逃跑。“兵贵神速”,我军向纵深猛插。8连“坚守排”打得最猛,粤桂边战斗英雄谢纪忠带头冲进敌群,跟进的战友们喊着:“同志们,要保持坚守排的荣誉和粤桂边的光荣!”一齐冲上前去,地堡一个个的被拿下了,敌人一股股的缴了枪,想向八所逃窜的一个连的敌人,在其连长被刘治国同志抓住了后,全连也被缴了枪。5连也以“以乱对乱”打得敌人不知所措,战斗英雄陈吉林英勇牺牲。王宝珍手端机枪接连攻破了敌人三道防线。敌人在石头围成的工事里朝外打机枪,3排的同志们冲上去,一顿手榴弹爆炸,就歼灭了敌人;副排长李德林指挥7班石明志战斗小组,连续拿下几个大院子,打通了冲锋的通道,1、2排猛冲过去。1排长李起波和敌一个营长交了手,中弹倒下;2班长刘金党赶到,冲锋枪一轮横扫,敌营长和8名士兵当即丧了命;该班向前冲进一百米,敌人在两挺重机枪掩护下,一排人反冲过来,刘金党又是一梭子冲锋枪,敌人扔下死尸退了回去。2班跟踪追击,敌人反冲过来,射手唐吉贵的机枪子弹和战士张庆福的手榴弹一齐打了过去,敌人又死伤一个班多。敌人还不死心,又上来六个拿冲锋枪的,被刘金党一梭子弹射击打倒三个,张庆福和于金瑞用步枪打死两个,剩下一个被杨班长活捉了。
敌人驻小岭的第857团团部、两个营全部被歼灭了,我军马上分成三路向北黎、八所、八所港急进。守在这三处的敌人是薛岳嫡系所谓“能打”的第286师(其857团已在小岭被歼)及第90师一个团,他们是奉了薛岳的指令掩护残敌从海上逃命的。小岭的枪声一响,他们慌了手脚,万万没想到解放军会来得这样的快,于是一面布置逃跑,一面组织抵抗。当我兄弟部队第380团出现在八所的前沿时,敌人用两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迎头打来。这时我团担任攻占高地大碉堡突击任务的3营7连,有如神兵天降,风卷残云,飞一般地向高地冲去。大碉堡里敌人的两挺重机枪和三挺轻机枪,编织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像刮风一样扫向7连。我机枪手立即还以颜色,猛烈开火掩护部队接近,3排从左侧逼近,1排从右边突击,“一定要拿下这个碉堡!”7连长瞪着眼珠大喊。8班在机枪掩护下冒着敌人火力冲了上去,副班长马达武大腿挂花,突击组陈福林也受了伤,勇士们不顾自身负伤,他们互相鼓励着,一直向前打,全班虽然只剩四五个人了,但敌人的火力并没有压制住这几名勇士。接近铁丝网前的战士刘恩波下巴被打掉,梁文启壮烈牺牲。在敌人全部火力对付8班时,1、2排从右侧发起冲锋,2排副梁玉璜,带着4班直冲硬打,在壕沟边上,他和一个敌人撕打摔起了跤,扭打一阵子,他翻在上头,用冲锋枪托打碎了敌人的脑袋,还打死两个敌人。红旗手高宗祥胸部中弹负伤,流血过多不能动了,便把红旗交给朱家珍嘱咐说:“你一定要把红旗插到碉堡上!”“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朱家珍接过红旗激动地说。突然,好样的高宗祥,像一只受伤的猛虎爬到铁丝网前拼力抛出两颗手榴弹,随着手榴弹爆炸,烟雾腾起的瞬间,朱家珍奋力冲上去,把红旗插上大碉堡。在红旗的鼓舞下,在高宗祥大无畏的精神激励下,7连的勇士们向庄子里猛攻,从西头一直打到东头,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这时我后续部队围攻上来,仅用一小时便结束了战斗。冲向八所港的第385团3连1排的勇士们,在副指导员的指挥鼓励下,打垮了敌人的四次反扑,子弹全打光了,第三次是用仅剩下的三枚手榴弹和八八式小炮弹把敌人打退的。最后第387团的一部勇士也乘势冲了进来,敌人的营长和他的部下二十多人乖乖地在刺刀下缴了枪。
右路第387团的勇士们冲到北黎外围黄宁村时,守敌一个营凭着工事向我担任突击的8连射击,班长宋文福的右腕负伤,他没有理会这些,领着全班打开了突破口,勇猛地冲向敌人的纵深,这时,敌人一个营长带着二十多人向1班反扑,赵家兰一枪打死敌营长,迫使二十多个敌人缴枪投降。就这样,在这群猛打猛冲迅疾勇敢的勇士们激烈搏杀的六个小时战斗中,北黎、八所、小岭的三千多个敌人被歼。“宜将胜勇追穷寇”,我军旋即向北黎、八所港的码头冲去。最先到达八所港的部队是第385团1连,他们发现码头上站着密密麻麻的敌人,正在争先恐后地往兵舰上登。4班机枪手李树木和弹药手于占一、王西萍,急忙选择有利地形,架好机枪向敌兵舰开火,打得敌人直往海里掉。敌人从兵舰上和桥头上向我还击,负隅顽抗。李树木被机枪后坐力坐倒了,王西萍扯过机枪接着射击。趁敌人被我机枪火力压得不敢抬头的机会,4班乘机占领码头地堡,抓住四百多个俘虏。1连其他排班越过八所的铁道,前面出现了一片海叉子,8班长魏正文带领全班趟水冲上岸,他嫌湿裤子走路不方便,就把裤子脱掉,往前一冲看见一群敌人正在逃跑,他打了几梭冲锋枪迫使六十多个敌人缴械投降。魏正文继续急追到码头,看见一座碉堡面对街心,刚想往前冲,碉堡里的敌人被魏正文吓坏了,钻出碉堡扛着枪炮就往海边跑,想登上木船上兵舰。魏正文一轮冲锋枪猛射,打得敌人吓破了胆,慌忙放下武器举手投降。魏正文穿过涵洞看见许多敌人正从海里一个铁架子往兵舰上爬,便连忙端起冲锋枪又扫向这批敌人,打得敌人纷纷落海。这时我军后续部队也冲上来了,敌军舰见势不妙,慌忙起锚开走了。同志们看见魏正文赤裸着下身可笑的样子,当场有人编了一顺口溜:“8班长真能干,光着屁股打兵舰”!在八所战斗中,被缴获的武器弹药物资堆满了八所码头。由于我军登岛作战迅雷不及掩耳,使海岛上的敌人大部成了俘虏,同时,敌人想在逃跑前破坏八所发电厂和石禄铁矿的阴谋也变成泡影。百多名工人满怀对亲人解放军的激情渴望,带着兴高采烈的笑容,和勇士们亲热地握着手,热烈欢迎,共庆胜利。
1950年5月1日,在国际劳动节这天,海南战役结束。海南岛宣告解放。我第129师和第127师380团在八所战斗中,歼敌第286师大部,俘敌三千五百余人,毙伤溺敌一千余人,缴获敌舰一艘。战后上级授予5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给集体记一大功;授予8连“勇猛冲杀”锦旗一面,给集体记一大功。随后,我团开进文昌县铜鼓岭进行整编。
1950年6月,第43军党委决定我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这是我军建国后创办的最高军事学府,我有幸成为该学院的第一期学员,被安排到上级速成系五班学习。1951年8月,以上等生成绩毕业,返回海南军区被任命为第129师第386团团长。1952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组织我军团以上军官到朝鲜进行实战见习,我被分配到第63军的一个步兵团任副团长,于1953年4月,返回海南军区任第386团团长。
1952年7月5日,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同年10月,第44军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我团编入第132师,仍称第385团,后改称第396团。我调任该师第394团团长,担负守岛任务。
注释:
⑴薛岳(1896—)又名仰岳。广东省乐昌县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后在国民革命军李济深第4军任师长。1935年任贵阳绥靖主任、代理黔省主席。抗战开始后,率部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薛岳被委任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岛防卫总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湾。
⑵鲁湘云(1926-)解放军战斗英雄。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 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7月,参加辽西大会战,在攻打锦州战斗中,任突击班的班长,立大功一次,获勇敢者奖章一枚。1949年,受到嘉奖,立大功一次,获艰苦奋斗奖章一枚。1950年初,参加解放海南岛。在海上与敌舰激战一个多小时,凭着英勇机智,用木船和轻武器战胜了舰坚炮利的美式军舰,在解放军历史上创造了木船打兵舰的奇迹,记一大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1953年从步兵学校毕业后回海南岛工作。先后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作训股长、作训科副科长、副团长、团长等职。 1973年3月调任湖南湘潭军分区副参谋长。1979年任湘潭军分区副师职顾问。1982年5月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