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蒋军白崇禧部经我衡宝、广东两战役的严重打击后,慌忙退缩回老巢广西境内,可与我军周旋的地域已不多了,广西已成泥潭,不可久留。只剩下两个方向可以进行选择,一是向南行动,至钦州转运海南岛;一是向西行动,转移至黔滇边域,进入云南。向西,还是向南?白崇禧最后裁决为采用第一种方案,向海南岛撤退。妄图以此为基地负隅顽抗,东山再起。
为解放华南全境,全歼蒋军于大陆,我军于11月6日向逃往广西境内之敌发起强大围歼战。首先是堵歼集结于广西容县、岑溪一带,企图绕过广东信宜,经雷州半岛、北海逃向海南岛之敌第11兵团。
11月中旬,第43军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粤桂边战役,翻越云雾大山、云开大山,迎头拦截企图逃往海南岛的素以顽强狡猾著称的白崇禧集团,由南往北打。我团在师的编成内,先于11月21日乘船沿西江北上,进至粤西地区的罗定后下船,向信宜以北地区继续开进,11月26日我师进至信宜县白石墟、埠头寨地区,与敌接触,27日7时在上心山以西地区与敌第58军226师发生战斗,该敌不敢抵抗,由篱竹冈向黎村墟逃去。我团紧追不舍,于当日23时在黎村墟以北、以西地区,歼敌千余。残敌逃至金洞墟与敌265师会合后,随军部逃向化县杨梅墟地区。28日晨,我团分路追歼逃往杨梅墟之敌,沿途粉碎敌在罗渤口、横江等地的拦阻,14时从敌俘虏口供中得知,敌第11兵团部率一个团已退向广西容县。师立即命令我团迅速向容县前进,我团根据四野首长提出的“大胆穿插,独立作战,各个歼灭”的指示精神,以每小时18里之行速疾进。第2营涉过深一米三、宽三百米的容河,11月28日17时30分占领广西容县县城。发现敌已退回北流,我团继续命令2营向北流跟踪追击。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而且部队从凌晨起到现在,已经是十几小时连续强行军六十公里实施追击战,并在沿途多次与敌发生战斗,已是人困马乏,部队大多数人一天未吃饭。团党委提出“追上敌人就是胜利”的号召,要求共产党员带头冲锋在前,各级领导靠前指挥,马上组织部队向北流急进。“胜者王侯败者寇”,败兵一溃千里,当时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只要追上他就缴枪。我团担任前卫的第6连2班,在逼近北流时,和主力失去联系,这时发现城内灯光明亮、汽车满街。2班长马庆禄,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毫不犹豫地带着全班冲入城去。马庆禄机警地捉住一个岗哨兵,并活捉敌炮连连长,逼其集合部队缴械。敌知我突然入城后,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投降。此时,我后续部队1排也已赶到,排长赵基轩就高喊一句“解放军来啦,缴枪不杀!”结果俘敌百余人。团主力随后也到达了,经我团突然袭击,22时,在北流以北地区将国民党军第11兵团部大部歼灭,击毙第11兵团副司令胡若愚⑴、第58军参谋长程学五、第226师师长王少才。兵团司令鲁道源⑵化装逃跑。歼敌并缴获汽车七十余辆。与此同时,我129师向西进击,解放了广西郁林(现广西玉林市)。此役我师共歼敌五千余人、俘敌三千余人。战后,我团6连1排共三十三人被师命名为“三十三勇士”之光荣称号,并授予马庆禄“尖刀英雄”称号。
12月7日,师奉命执行西进追歼位于广西边境爱店黄杰⑶兵团第97军残部的任务。这股敌人盘距在中越边境镇南关⑷附近地区,企图逃向越南。为了不使敌外逃,将敌就地歼灭,我团冒着绵绵细雨向敌接近,于8日与在上思东蓬楼、龙楼地区的残敌第188师遭遇,仅约半小时战斗,将敌全歼,俘敌两千余人。9日我团向思乐前进,经三十六小时的行军,越过十万大山,在阴雨连绵的情况下行军二百二十余里。10日,团担任前卫进至隆岗一带,歼敌一千余人,黄昏后进至思乐又歼敌七百余人。11日,团奉师部命令由板棍向思陵、峙浪墟一线急进。12日19时经那河至念省、那容一带,与敌掩护部队一部打响。12月13日我团追至思陵西南的国境线上隘口,将未逃出国境的黄杰兵团后卫主力第97军截住在中越边界的公母山上。敌军做梦也没想到我军会在天雨路滑的情况下,翻越十万大山,抄小路,日夜兼程地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当我军的炮弹落到敌军阵地时,其指挥员还认为是对面的法军误会了,与他们打了起来。最终明白是解放军到了,急令部队占领制高点,企图据守顽抗,这时已有敌兵数人占领了一个高地,并架好机枪,我团8连2班代理班长谢纪忠,只身冲入敌阵,首先消灭高地上的敌人,尔后一把夺过敌机枪,调转枪口,对山下敌军猛烈扫射,我团其它部队纷纷赶到,迫使敌军第26团团长率部投降。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四小时战斗,敌第97军军部、两个团和一个补充团被歼灭,俘敌副军长郭文灿、参谋长伍国光等四千余人。其中我团俘敌一千七百多人。
在这次追歼战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我团2营在“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将敌人捉住”的口号鼓舞下,直追至中越边境镇南关时,发现有股敌军向南逃窜,部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冲了过去,俘残敌一部,这时发现有一架飞机飞抵战区上空,同时有外国军队在前面占领阵地,并升起一面我们未曾见过的旗帜,经辩别是侵占越南的法国军队。前线部队立即上报,据说报到了中央军委。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向法方提出抗议,要求法方不得干涉我国内政,不得与我军发生冲突。当时中越边界没有具体划定,我团也向后撤了一段距离。
至此,白崇禧部宣告被歼灭,粤桂边战役结束。在战役中,我团随师昼夜追击五百余里,未加休息,旋即回师于雷州半岛休整待命。
注释:
⑴胡若愚――原名学礼,宇子嘉。云南省罗雄镇人。民国陆军上将。1911年参加昆明发动的“重九起义”.翌年毕业于云南陆军小学堂第四期。1913年参与讨袁战争。 1914年入湖北陆军中学,后转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第六期。在护国之役,任营长、团长。1920年,任滇军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四川叙府警备司令。广西桂林警备司令、滇军副总指挥、总指挥、滇南镇守使、国联第二军长、中东巡宣使、建国联军第2军军长等职. 1927年受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39军军长,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9月,参与反蒋活动失败,被通缉,逃往上海,潜入租界。1933年,李宗仁赠给出国费用,赴德国留学。抗日战争,任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第五战区代理参谋、参与指挥台儿庄会战。1938年1月,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1942年出任兰州军官预备学校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在南京退役。1949年2月复出任国民党十一兵团副司令。11月底在桂东南北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
⑵鲁道源(1900— 1985 )字子泉。民国陆军中将。云南昌宁珠山人。1916年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三期习步科。将军22岁任唐继尧部近卫第4团中尉排长,之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第11兵团司令等职,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衔。1985年3月12日,病故台北。
⑶黄杰(1093—1996)字达云。湖南省长沙县朗梨乡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陆军一级上将。1924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参加了东征、北伐等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4月,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同年9月,任第11集团军代总司令, 1945年3月,任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兼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副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兼军官训练团教育长。从1948年7月起身兼长沙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第三训练处处长、国防部中将次长、陆军第五编练司令官等职务。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长沙起义后,他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回湖南重组湖南省政府,担任省政府主席兼第1兵团司令官和湖南绥靖总司令。湖南、广西全境解放后,他率领三万余残兵败将退入越南。直到1953年6月回台湾,任“台湾卫戍司令”、“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台湾总统府参军长”、台湾警备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96年病逝于台湾,终年93岁。
⑷镇南关现称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早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