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遭东北人民解放军夏、秋、冬季三次攻势的连续打击后,处境非常困难。其兵力虽尚有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五十五万人(其中正规军四十八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地区。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结束时,蒋介石曾考虑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但又考虑这样将在政治上、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未敢贸然决策,最后仍决定固守东北,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其部署:以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八个军二十四个师共三十万人,防守沈阳及其附近地区,作为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支援长春、锦州。
此时,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东北野战军经过补充与休整,已发展到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兵纵队、十四个独立师和三个骑兵师共约七十余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三十三万人,东北解放军总兵力已达一百零五万人,战斗力空前提高。东北战场成为当时全国五大战场中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的唯一战场。国民党只能集中兵力占据着沈阳、长春、锦州这几个大中城市,而我军则掌握着铁路沿线和广大农村地区,将国民党军分割开来,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东北战场进入了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军防守的时期。攻守的态势发生转变,东北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了决定性阶段。
1948年2月7日,当东北冬季攻势临近结束时,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根据毛泽东主席的上述指示,中共中央东北局讨论了东北人民解放军下步的作战方向问题,考虑到南下北宁线及入关作战在交通、粮食及弹药补给等有困难,确定先打长春。
长春守敌为第60军、新7军共六个师、两个保安旅及其他部队共约十万人。我东北军区首长确定夺取长春前部队练兵二十天,夺取长春采取“集中冬季攻势中原有的九个纵队担任攻长春和打援,其中七个纵队的兵力攻城,两个纵队的兵力在四平以南阻止增援,其他新成立的三个纵队及独立师,担任锦州与沈阳之间、沈阳与四平之间,沿途钳制敌人。”的作战方案,计划在十至十五天的时间攻下长春。接到参战命令后,我第6纵队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动员的方式及内容,研究执行包围敌第61师的任务。5月23日11时,我第6纵各部分别自伊通地区出发。我第18师由山后腰屯插向班家营子、四间房,首先歼灭飞机场之桑家窝棚之敌,尔后配合第1纵队歼灭暂编第56师。第18师先头之第52团于24日9时进至火烧李时,因战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出发时间延迟一小时;战斗组织不严,前卫没有加强;侧翼警戒不周密,致使小房身之敌向我展开反击,我立即组织第3营进行抗击,第7连乘乱突入敌阵地,切断固守飞机场之敌两个营的退路。该班班长苏保义机动灵活地将全班分散在地堡群里各处打枪迷惑敌人,歼敌一部。9连班长孙见有孤身夺占敌堡,俘敌三十余人。副班长张书开孤胆插入敌群,迫使敌五十余人缴械投降。我军虽然在局部取得一些战果,但由于我团与师主力之联系被切断,师主力战斗未能展开,与敌形成对峙,未能完成切断飞机场敌退路之任务。是日11时,我第16师第47团一个营攻击朱家窝棚。该团主力14时接替独10师攻占机场大楼,经充分准备,19时10分开始攻击,十分钟即突破,经三十分钟激战,夺取飞机场大楼,全歼敌暂编第50师师部,切断长春守军与沈阳的空中运输,紧缩了对长春守敌的包围圈。长春西郊之战,因担任迂回任务的部队动作不够迅速,故敌大部退入长春,只歼敌五千余人。通过这一战,也暴露出我们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实行攻坚作战时,在战术、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后东北军区首长下令停攻长春,改为“久困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