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升回忆录之五:大力发展金华产业经济

鲁小楠 发表于2015-06-22 19:43:59
“大跃进”、“大办钢铁”后,造成了三年困难,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1958年国合合并后,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强大作用受到严重削弱,中央于1961年6月决定恢复供销社建制,恢复集体商业的组织形式。是年8月省供销社金华专区办事处恢复成立,地委任命张瑞甫为主任、党组书记,我为副主任、副书记,负责全面业务工作,1963年5月张瑞甫调丽水工作,我主持工作至1965年12月。
“大跃进”时期,农副产品采伐、收购中也发生了“大购大销”,严重地破坏了资源,毛竹、毛料、木柴、木炭、茶叶、棕片、箬叶、蜂蜜等,生产急剧下降,收购量锐减。如木柴,1957年全区收购37407吨,1963年下降到12827吨;茶叶,1958年全区收购2386吨,1962年下降到659吨;毛料,1957年收购1295吨,后下降到400多吨。1961年8月,供销社机构恢复,我们根据当时经济形势,迅速转向重点,向中小农副产品进军,帮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引导农民挖掘利用野生资源,在农村“大秋收”之后,开展秋冬季节“小秋收”活动,采收“五野”:野生淀粉、野生油料、野生纤维、野生化工原料和野生药材。仅1961年到1964年的四年中,“四野”(不含野生药材)收购量全区达9101吨,极大地缓解、代替了轻工业、食品工业原料上的需求,保护和恢复山林资源,促进种植、饲养方面的休养生息,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1963年11月我们在金华召开一次三类物资交流会,推销出农村三类农副产品158个品种,金额187万元,为社员群众增加了收入。1962年至1966年组织全区性四次大型三类物资交流会,仅1966年春季交流会中,小农具就成交了20多个品种79万件,达300余万元。1965年12月我们在金华举办一了次“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展览会,七个大类,干、鲜、活样本共有标本900余种,有经济特产、土产日用杂品、土农药、土化肥、食品、副食品、中药材、畜产品、废旧物资等,组织工业、手工业、农业、商业和供销系统的干部、职工参观学习,广泛开展野生资源的利用工作。当时在金华视察的省委书记江华、地委书记李学智兴致勃勃地到现场参观。也正值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江华书记向参加会议的县委书记们提出都要去参观,要支持这一工作。
在帮助农村发展多种经营中,对农民传统种植、饲养、采收的多个方面,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对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品种如茶叶、柑橘、毛竹、蜂蜜等大力支持,从各方面进行帮扶。同时积极引种那些适宜发展的品种如苹果、黄花菜(金针菜)、长毛兔等。还引种山东绵山羊、新疆高加索细毛羊、贵州小青马等进行重点发展和繁殖,最后没有完全成功。山区则重点开发芒秆、毛料(毛竹枝桠)的采收加工。如芒秆既可替代木浆做造纸原料,又可编织成片,是北方极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了适应北方需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还从山东请来编织芦苇席的老师傅指导我们编织芒秆席。全区每年可收购芒秆六七百吨,为山区群众增加了可观的收入。三年困难时期,缺粮的教训深刻,我们大力宣传发展木本粮食的青枣、大栗、山核桃、柿子等。供销社在这方面是出了大力的,全区供销社聘用了300多名指导生产的辅导员,每年发放扶助生产资金50多万元。
供销社除代理国家计划收购、计划销售若干主要产品、商品外,对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中需要的众多生产生活资料,通过自营业务,依托城乡初级市场,组织产销见面,随行就市、议购议销、自由买卖,这是供销社一直采用的经营活动方式。也就是说,供销社大量的购销活动是以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则进行的。
在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加上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供销社的自由贸易也受到约束,农民在自留地里种植蔬菜、小杂粮以及饲养畜禽等,都受到制约,造成市场萧条,流通渠道闭塞。为了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度过生活困难,我积极主张放开、搞活市场,亲自带领财贸有关部门干部到义乌佛堂搞点,组织利用农村庙会、集市的形式,对种子、种苗、种畜、饲料、禽、蛋、小杂粮、蔬菜、瓜果、手工业品、农家日用杂品、小农具等采用公开上市交易的办法,使农民有机会互通有无,相互调剂,有利于调动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活跃了农村市场,改善了农民生活。这次试点中经历了“放”与“管”的思想斗争,最后得到了统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地委领导的肯定,他们非常赞同和支持这一做法,并在全区农村市场积极推广。全区供销社全面开展自营业务,建立县贸易公司或贸易货栈,恢复建立基层供销社集市贸易服务部。南来北往的外地人,如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的人员,途经金华时,非常羡慕金华市场繁荣、买卖两旺的景象,他们每次都要购买一些自己所需的农副产品和副食品带回去。外地人都知道金华大桥(通济桥)下有一个物资丰富的自由贸易市场。
在恢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服务中积极做好计划分配的化肥、农药供应工作外,我们根据地委改造黄土丘陵的指示,重点继续做好钙镁磷肥科学试验及全面推广应用,“以磷增氮,以磷增粮”。1962年全区114个基层供销社有110个建立试验田650亩,试验作物有大麦、油菜、绿肥、蚕豆等,还无偿赠送直属国营农场和干部试验田钙镁磷肥30吨,地委书记李学智亲自在金华乾西公社、石门农场试验。还在黄土丘陵开发中推广应用。1963年全区销售钙镁磷肥4400吨,1964年升至12900吨,1966年升至28700吨。同时还大力试验应用推广衢州化肥厂、本地化肥厂生产的液体化肥“氨水”。积极发展水面绿萍、田菁和黄土丘陵上的蓖麻养蚕等新品种。
浏览:56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