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回忆录》6、红旗飘飘入川北(上)

许家洼 发表于2018-01-09 10:18:38

红四方面军进抵陕南以后,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当时,蒋介石正在集中兵力准备围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还来不及对我军组织新的围攻。陕西军阀虽然反对我军人陕,但是又怕蒋介石的部队借“剿赤”之名占其地盘。四川军阀正在川西一带?昆战,对我军入陕并未引起戒备。在这种形势下,是在陕南建立以汉中为中心的根据地,还是建立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根据地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方面军总部审时度势,毅然决定了进军川北、开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从此,红四方面军的战旗在川北高高飘扬,红四方面军的战史又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一、翻越大巴山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晨,雪后初霁,空气清新,一轮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给千里冰封的汉中大地洒下万道金辉。我和熊国其①政委从私渡河出发,前往钟家沟参加总部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路上不时看到一队队手执红旗的战士,走向各个村庄去做群众工作。

钟家沟是大巴山北麓的一个村庄,方面军总部就驻在这里。当我们走进会场时,住在附近的同志已经先到了。因为这是西征以来的第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所以我们很关心会议的内容,但是询问了好几个同志,他们谁也说不清楚。

我刚找了个位置坐下,一袋烟还没抽完,会议就开始了。方面军领导同志首先总结了西征以来的情况,表扬了我们三十四团和其他作战有功部队,接着就宣布了进军川北的决定。

这消息不啻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上引起了很大震动。离开鄂豫皖以来,战斗频繁,行踪飘忽,广大指战员迫切要求结束这种无根据地作战的被动局面。到了陕南以后,我军受到当地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有一种“游子还乡”的喜悦心情。现在板凳还没焐热,又要去爬雪山,太出人意料了。

但是听了方面军领导同志的解释后,我们又产生了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汉中地区南与巴山毗连,北与秦岭相接,既是陕南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又是通往四川与西北的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点知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早就告诉我们了。现在,听方面军领导同志说:川北比陕南的地势更险要,物产更丰富,回旋地区更广阔;而且四川军阀林立,目前正在川西一带混战,川北的防守十分空虚,正是我军人川的大好机会。既然有这么好的有利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立即翻越大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

我们回到团部,立即召开营连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布置。会后,团部的同志分头下去,帮助连队进行思想动员和筹备粮草。我们向部队解释了人川的重大意义,号召大家发扬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胜利实现进军川北的战略任务。在物质准备上,每人准备了三天干粮、三双草鞋和五斤稻草。当时,陕南由于连年歉收,屡遭兵匪蹂躏,群众生活非常贫困。每人三天干粮五斤稻草,全军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呵!我们在西乡只住了七天,然而西乡人民的大力支援,却使我终生难忘。

乡亲们听说我们要过山,都感到十分惊奇。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贫农特地来找我,一见面就说:

 “听说部队要过山,这是真的?”

 “这是军事秘密,你怎么知道?”我看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故意和他开了个玩笑。

 “嗨!村里人都说开了,还密什么。”“大家都说些啥?”

“说你们现在不能走!巴山上七十,顶七十,下七十,三七二百一十里,都是羊肠小路,悬崖峭壁。眼下大雪封山,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你们怎么走法?”

“哈哈,还没上景阳岗,就看到三碗不过岗的告示了。”

 “不是吓唬你,这是真的。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没见过哪个部队敢在冬天过巴山!”

 “我们红军连死都不怕,还怕一座大巴山吗?”

 “同志,不是俺说话难听,就凭你们这单衣草鞋能过巴山?冻就把你们冻坏了!”

 “您就放个宽心吧,我们身子硬着哩!”

我俩争论了好久,谁也没有说服谁。老人无可奈何地走了。他那忧心忡忡的神情,使我感到巴山的确不比寻常。

大概是十八日晚上,我们接到翻越巴山的命令:部队一点钟开饭,两点钟集合,三点钟出发。我躺在地铺上,怎么也睡不着。我们本来就衣单鞋缺,现在又碰到恶劣天气,真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啊!看来,我们只能以火热的革命热情去战胜巴山的风雪严寒了。想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在出发时给大家鼓鼓劲,于是就打起腹稿来了。

深夜两点,全团同志冒着风雪,站在一片空地上,一边跺脚取暖,一边看着兄弟部队开进。我利用这个机会,最后一次检查全团的准备情况。

    同志们除了身背枪支、弹药和干粮以外,都背着一捆稻草,有些人还拄着一根树棍。为了挡风御寒,有人裹着被单,有人披着蓑衣,还有人在脚上缠着破布、烂棉花。伤病员们也和大家一样精神抖擞地站在风雪中。本来团里准备把他们留在陕南养伤,可他们就是不肯,说“死也要死在部队里”。我和熊国其决定让身强力壮的同志在路上照顾他们,并把团里仅有的几匹马分给他们使用。我来到二营时,听到有人在喊:“这是团长的马,我不骑!”我走到跟前问:“怎么回事?”六连连长指着那个蹲在地上的战士说:“他腿上的伤还没好,不肯骑马。”那个战士拄着拐棍站起来说:“团长,咱走路走惯了,骑在马上不舒服,还是你骑吧!”我一把把他抱到马背上,按着他的身体说:“叫你骑马,你就骑嘛!”他还要挣扎着下来,被我“训”了几句才不吭气了。

出发前,我对全团同志说:

 “同志们!漫川关我们闯过来了,秦岭我们爬了两次,巴山也一定能够过去!大家要团结互助,不要掉队。能不能做到?”

 “能!”同志们响亮地回答。

夜暗中,我仿佛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流露出庄严、坚定的神情。对这些无比坚强的革命战士,我还担什么心呢!原来想好了的许多鼓劲的话,现在觉得都是多余的了。我只是使劲喊了一声:

 “出发!”

在朦胧的夜色中,巍峨的大巴山,像一条巨龙横躺在川陕边境上。上山的头三十里还比较好走,风雪不太大,身上也不太冷,路上的荆棘都被先头部队砍掉了,走起来和平常爬山差不多。越往上走,气候越恶劣。狂风卷起漫天大雪,劈头盖脸地打来。我们眯着眼睛,猫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往前移动。光滑如镜的冰坡,虽然被先头部队打上了一道道梯阶,但经过前面几团人马的践踏,已经不顶用了。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我们把稻草垫上去,也好不了多少,个个跌得像雪人似的。身上背的稻草也挂着一支支小冰棒,被风吹得“叮哨”响。战士们用手中的拐棍互相敲打着冰棒,不时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部队走走停停,时断时续。每次碰到陡峭的冰坡,都要花费不少时间。这时候,共产党员和干部总是以身作则,带头替有病或体弱的同志背东西,奋不顾身地站在危险地段上,抢救和拉扶同志。这时候,也是开展政治工作的好机会。宣传队员们敲着锣鼓,喊着口号,进行鼓动。我们干部也跑前跑后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当又一次被冰坡挡住去路的时候,我来到特务连了解情况。第二次过秦岭以后,这个连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脚上裂口子,一半人的裂口溃烂化脓。现在,他们的情况怎样呢?连长告诉我说:没有人掉队,没有人发牢骚,更没有人装熊,大家的情绪都很饱满。周围的战士们也大声对我说:“团长,你就放心吧!特务连的人不会掉队!”

我被这些可爱的战士深深感动了。是啊,我们的战士的确是那种让人放心、使人自豪的战士!在张国焘大搞“肃反”的日子里,我们的战士明知随时都有被捕、杀头的危险,但是他们的革命意志并没有衰退,还是照样地杀敌冲锋打胜仗;在艰难的西征路上,有一批伤病员掉队了,可是他们中的不少同志却历尽艰险,拖着病残的身体追上了部队;在漫川关战斗的危急关头,一声令下,我们的战士就迎着枪林弹雨冲上去了,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正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未来,我们的战士才这样舍身忘死,奋斗不息。想到“未来”这个美好的字眼,我觉得找到了鼓舞士气的强大动力,于是对战士们说:

 “我给大家提个问题,等到全国解放了,你们打算怎样收拾大巴山?”

“我要在山上修一条公路,让大家坐着汽车过去!”

“要是我啊,干脆把它炸平,种上庄稼,叫它给咱们出大米。”

“我不同意炸!那时候,地主老财的地都归咱穷人了,还不够你种的、吃的?”

 “对!把它留着,叫子孙后代都来爬一爬,让他们晓得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战士们抢着发表意见,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这情景,就像革命真的成功了,大家都成了巴山的主人,谁不按照自己的意见办就不行。

 “改造巴山”的方案提了好多种,大家觉得没有什么新招儿了,于是出现了片刻的冷场。大家沉浸在对未来的向往中,浑身充满了力量。不知是谁劲头十足地提议说:“我们唱支歌吧!”话音刚落,战士们就喊:“好!”于是,粗犷的歌声,从我们沙哑的喉咙里飞了出来:

我们红军都是工农起,受了豪绅多少气。

剥夺我政治,掠夺我经济,屠杀我人民。我们团结起来一条心,

打倒豪绅地主不留情!

歌声在风雪中飞扬,在山谷中回荡,仿佛是向千年沉睡的巴山诉说着我们红军的身世,表示着我们共同的决心。

歌声中,我们又迈开了矫健的步伐,在崎岖的道路上攀登。

记不清爬过多少悬崖峭壁,总算离山顶不远了。这是最艰难的地段。上面是又高又陡的峭壁,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涧,稍有不慎,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狂暴的山风吹得人摇摇晃晃,棉桃大的雪花打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手足并用地爬着,脸快要贴到雪地上了。指战员们互相鼓励,彼此扶持,艰难前行。看不到沮丧的面孔,听不到埋怨的声音。我们的钢铁战士,又一次表现出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毫不动摇的革命信念。

我们爬上山顶,天已经黑了,又走了二三十里才宿营,谁知宿营比行军还苦。荒凉的山顶上,没有一间房屋。部队只好在雪地上露营;挖一个雪坑,就是我们的“房屋”;垫一把稻草,就是我们的“床铺”。我们一把炒米一把雪,一口一口吞下去。科学家说食物给人提供热量。此时我们却越吃越冷,冷得浑身发抖,上下牙齿直打架。

我们寒夜难眠。躺在雪地上不敢熟睡,经常把大家叫起来活动。第二天起来一看,有些同志还是被冻死了。我们掩埋了战友的遗体,扛着红旗,又在冰天雪地里出发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山的路上,天气虽然好起来了,但是悬崖绝壁不断出现。碰到这些地方,我们就解开绑腿布拧成绳子,从岩上放到岩下,一个挨一个地拉着绳子往下滑。二十一日上午,我们终于翻过了天险巴山。快接近两河口时,忽然听到“噼哩啪啦”的响声,山谷回应,犹如枪炮齐鸣。我以为是前面打响了,命令全团跑步前进。赶到街口一看,原来是镇上的老百姓放鞭炮欢迎我军,家家户户的门口铺满了鞭炮的纸屑,满街满巷弥漫着爆竹的烟气。战士们跳着,抱着,笑着,尽情欢呼:

 “我们到四川了!”

 “解放通南巴,建立根据地!”

 “打倒反动军阀,解救四川人民!”“……”

那种胜利的喜悦,如浴春风,如曝冬日,疲劳、饥饿、伤痛、寒冷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回首远望,天险巴山,银装素裹,格外“老实”。这条张牙舞爪的恶龙,终于被我们征服了。我们靠的是什么呢?我们所以能够在菲薄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难以想像的人间奇迹来,靠的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靠的是患难与共的官兵团结,靠的是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有了这一切,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可战胜呢!

浏览:198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金戈
    金戈
  • 小宁次郎
    小宁次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