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跃 ,男,祖籍山东 沾化,1958年7月7日在福州出生。1974年毕业于福州第三中学(初中),1975年到福建省安溪县福前农场下乡插队。1978年3月参军,1979年2月17日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英勇牺牲,荣立三等功,现安葬于“广西 靖西烈士陵园”。
主要经历与事迹:
周云跃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南下干部。家庭的耳薰目染,父亲的谆谆教导,造就了他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不惧艰难、争强好胜的豪爽性格。
1975年他初中毕业后,报名来到以盛产“铁观音茶”而闻名全国的安溪县福前农场下乡插队。在艰苦的深山里开始了艰难的磨炼。
面对每天繁重单调的生活,他设法找来当时禁阅的许多名著,认真阅读并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如饥似渴的汲取精神食粮。下乡的三年艰苦磨炼,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开始了质的飞跃。
78年3月他应征入伍,进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开始了火热的军营生活。由于他是到新组建的部队,基建任务比较繁重,他重活累活都抢着干,以至体力透支累到去住院治疗。首长就安排他担任部队基建材料的采购任务,在采购建材的过程中发挥了他的交流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78年12月,越寇不断侵犯我国南部边疆。中央决定自卫反击,同时从各部队抽调人员充实广西边防部队。他当即就积极报名,坚决要求上前线参战,终于得到批准。
79年1月17日,经过六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来到广西贵县,补充到广西边防部队某部机枪连,担任重机枪射手,这正合他的脾气,“打起来过瘾”。部队在贵县进行了战前动员。
79年1月27日(正是农历除夕),晚上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进,29日(农历正月初二)抵达广西德保县燕峒,半斤饼干就着凉水在车上渡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春节。
部队顾不上休息,一到,就进行战前魔鬼训练,各种军事课目反复操练,从他牺牲后留下的补丁罗补丁的军装,可以看出当时的训练强度。他在给亲人的信中总是说:累、累、累、但很激动,热血澎湃,已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军人以身殉国是应尽的职责,为祖国准备献出自己年青的生命。
1979年2月17日早晨战斗正式打响。周云跃所在的解放军某部五连,担任主攻当年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无法攻破的,越南人号称的“朔江天险”。战斗异常激烈,三天三夜,五连伤亡惨重。进入第四天,上级决定五连撤出战斗,由六连接替担任主攻。
周云跃当即表示要坚决留下,他说:我是重火力,可以支援你们,我要和六连一同战斗,一定要攻破他的“朔江天险”!他的请求得到批准。
他完全可以跟随五连撤出战斗,心安理得地等到胜利,走过凱旋门,接受鲜花和掌声,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可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亲眼看到那么多战友牺牲负伤,他打红了眼,惨烈的战斗又激起了他争强好胜的习性,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勇气,使他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死亡,表现出中国军人的血性气慨!
20日早晨六点,部队发起总攻,激战三小时,敌人溃逃。周云跃跟随部队紧追不舍,追到一处三角地带,遭到敌人阻击,周云跃立即伏身在地准备还击,突然从山上一处暗堡射出一发子弹,击中他的头部,他应声趴在机枪上,壮烈牺牲,至死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他的生命就定格在美好的二十一岁,定格在向敌人进攻的姿势上!
正是有了象周云跃一样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是他们的勇于奉献、不怕流血牺牲、一往直前,敢于胜利,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时向世界又一次证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可战胜!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保证我们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