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父杨子荣(文/杨克武)

嵎岬河 发表于2018-01-20 15:05:56

  因为电影和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二爹杨子荣闻名全国。他在东北深山老林剿匪的传奇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少年时他在东北闯荡了整整14年,长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与三教九流交往,他熟悉各种行帮黑话,为革命工作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少时闯关东

  漂泊黑土地十几年

  1917年,二爹出生在山东牟平的小山村嵎峡河。他12岁那年,全家因生活所迫,迁往辽宁丹东谋生。

  爷爷病逝后,二爹成了家里顶梁柱。可他毕竟还是孩子,挑不动一大家子重担。奶奶只好领着其他子女回山东,留下二爹孤身闯荡东北。在鸭绿江畔拉纤、放木排,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开山,伐木,采矿……为了生存,他几乎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二爹在东北干的最后一份工是采矿。不但有生命危险,还常挨监工肆意打骂。有一次,他看不惯监工毒打工友,夺过对方的皮鞭,带头打了为日本人服务的工头。在工友的帮助下,二爹悄悄逃离矿山,回到牟平。那是1943年春,他26岁,仍保留着原名杨宗贵。

改名后参军

  从伙房转到尖刀班

  1945年秋,二爹参加八路军,担心报真名连累家人,改名杨子荣。二爹的亲大哥、我的生身父亲名叫杨宗福,字子禄,兄弟俩名中有福、禄、贵、荣四字,希望图吉利。二爹被编入胶东军区牟平独立营,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剿匪。回到山东不满3年,他再次踏上了那片熟悉的黑土地。

  首长安排他当炊事员。向东北挺进途中,二爹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还帮着抢救伤员,有时还给排长、连长支招。他文化虽不高,但阅历丰富,能说会道。

  一次战斗中,尖刀班班长负重伤,二爹临危受命,接过了班长的枪,并在1946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先后解放乌拉街、朝阳、舒兰、榆树、五常等城镇。二爹利用向老乡筹粮、借锅灶等机会,宣传党的政策。一路上动员了30多人参军,被评为“扩军模范”。进驻海林后,部队立即投入剿匪战斗,集中兵力、分路清剿,先后歼灭多股悍匪。

  1946年6月的一天,二爹孤身一人去绥芬河侦察匪情,路过一处密林小屋,发现土匪踪迹。他悄悄摸近突然大喊:“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1班堵房后,2班准备好手榴弹,3班跟我抓活的。”吓得屋内3个土匪扔枪投降,束手就擒。审讯过程中,他们供出了匪首“姜左撇子”的兵力及窝点。部队发动奇袭,生擒土匪百余人,活捉了号称“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姜左撇子”,二团官兵无一伤亡,二爹立下头功。

  这是二爹打过众多漂亮仗中的一场,而最能体现他智勇双全的经典战例,还是1946年3月的“以一敌四百”。

趁势做宣传

  土匪全部缴械投降

  杏树底村位于牡丹江北部,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高大土墙,负隅顽抗。

  3月22日,战斗打响。二爹带领尖刀班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示意其他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进村后,二爹见到土匪头目,不慌不忙地握手,先叫“同志”,再劝他们赶快投降,说“外面全是八路军,都给围上了”。

  经二爹巧妙周旋,部分土匪开始动摇,村里的乡亲也纷纷劝他们快投降,敌人被分化成了两拨。外地残匪许大虎、王洪宾色厉内荏,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家住本村的匪首郭春富、康祥斌,顾及同村乡亲的死活,有了投降的意思。双方发生争执,最终,郭、康人多势众,占了上风。二爹趁势而为,又做了一番宣传,土匪们纷纷把枪扔了出来。

  就这样,二爹运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场可能的血战。不费一枪一弹,劝降土匪400多人,缴获机枪10挺、火炮3门、掷弹筒8具、长短枪300多支和大批弹药。

智取威虎山

  活捉顽匪“座山雕”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这些黑话,就是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流传出来的。

  1947年初,剿匪近一年,大股土匪基本被消灭,一些小股残匪仍流窜于深山老林中,且更隐蔽、狡猾,例如“座山雕”张乐山。

  “座山雕”15岁进山为匪,18岁当上匪首,为非作歹50多年。日本投降后,他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经多次围剿,“座山雕”身边还剩20多个死党,躲在山里等国民党大军到来。

  对付小股土匪,大部队围剿行不通,团部派二爹带5名侦察员,假扮土匪吴三虎的残部,进山搜寻。没几天,他们就找到一座可疑工棚。二爹先用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落难,想请人牵线,投奔山头。一个姓孟的工头把二爹领到附近屯子,见了两个人。经过一番黑话试探,对方亮出真实身份,其中一个自称是“座山雕”的副官,同意带二爹上山。

  “座山雕”老奸巨猾,设了多道哨卡。二爹连过三关,进入敌人老巢。他告诉敌人,自己是许旅长的人,“希望你们把我们送下山,一起去投靠国军。”2月6日晚,“座山雕”带了25个土匪,跟二爹下山,落入包围圈,被全部活捉。二爹荣立三等功,《东北日报》2月19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称这次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

枪栓被冻住

  英雄中弹长眠战场

  智擒“座山雕”16天后,1947年2月23日,二爹随二团副政委曲波,带领20多人的小分队,追击残匪郑三炮、丁焕章。

  在闹枝沟发现土匪窝点后,在枪战中,二爹扣动扳机,枪却没响。土匪开枪打中了二爹,他胸部中弹,英勇牺牲。后来才知道,因为天气寒冷,枪栓被冻住了。

  3月17日,上千人齐集海林为英雄送行。他被追授“特级侦察英雄”,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二爹遗体安葬在海林烈士陵园,当地后来还建起了杨子荣纪念馆。

  这些是二爹牺牲27年后,我才知道的。他参军后杳无音信,全家人都不知道,赫赫有名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就是我二爹。

  二爹26岁和许万亮成亲,二婶在家苦等7年后病逝,到死也没等到丈夫的消息。他们有一个女儿,不满周岁夭折了。奶奶决定把我过继给二爹家,叔叔成了我的养父。

  从我懂事起,就经常被人指指点点,叫我“土匪家的崽子”。他牺牲前不久,一个老乡从东北归来,说见过杨宗贵,一身土匪打扮,八成开小差当了土匪。村里取消了家里的军属待遇。

  这顶“土匪帽”,直到1957年1月才脱掉。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恢复了家里的军属优待。1958年11月,家里收到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奶奶痛哭流涕。她不知道,当时全国凡查无实据叛变且下落不明的军人,家属都得到了同样两张证书。

  直到1966年去世,奶奶也不知道,看了许多遍的样板戏里的英雄就是儿子。临终前,她曾对父亲说:“广播匣子里老提杨子荣,是不是俺家宗贵?他字子荣。”父亲还劝她:“同名同姓很多,俺兄弟哪能到那份上。”她仍坚持说:“反正我觉得像……”

寻找杨子荣

  牺牲27年烈士终正名

  奶奶的遗愿,终于在1974年实现。

  1966年,海林县曾派调查组,到胶东寻找杨子荣。走访3个多月,翻阅3000多份失踪军人档案,无功而返。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艺术代表团团长詹姆斯,在中南海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詹姆斯称赞这是“东方佐罗”,并提出想见一见。周总理当场指示,设法找到杨子荣及其家属。

  在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位侦察英雄早已长眠在剿匪战场上。根据战友提供的线索,调查组初步确定二爹是山东烟台人。二爹的老领导、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提醒“子荣同志改名参军的可能性很大”。调查组重新核查资料,反复走访,有的村子去了多达27次。

  转折点出现在1974年,曲波给外文版《林海雪原》配插图时,找到了一张1946年二爹接受战斗模范表彰时的合影。不久,县民政局长带着照片,来到嵎峡河村,让村民辨认。大家说:“这是俺村杨宗贵。”最后,照片交到了父亲杨宗福的手里,他还没说话,眼泪就刷刷地流了下来。

  父亲2001年去世,母亲至今住在村里的老屋,我是普通退休工人,以前是厂里的司机。这些年来,军旅作家谷办华等一些好心人都资助过我们家,非常感谢。此外,我们全家从来没有因为是英雄家属,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曹刚整理)

浏览:168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段文余
    段文余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