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人家出才俊 忠肝义胆护家国(文/潮汕联谊会)

平平淡淡 发表于2018-02-04 14:05:14

出生贫寒,为国崛起读圣贤;国难当头,披甲从戎卫河山;恪尽职守,身先士卒拓荒牛;老当益壮,流芳后世美名传。如此评价李革老先生,也许不够全面,但却是我品读过老前辈的传奇人生之后油然而发的感慨。李老一生,正如其名,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为国奋斗的一生。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战士、党的好干部、潮汕人的楷模。

贫寒子弟多上进

1917年6月,李革(原名陈少珊)出生于广东潮安一贫穷人家, 同时他也是中国新闻家、翻译家梅益(原名陈少卿)的弟弟,在家排行第四。李革自小家庭生活就十分贫困,全家七、八口人只靠大哥一人在药材行当会计那点薪水度日,入不敷出已成家常便饭,童年时的他有时也不得不为家里的柴米油盐费心。

然而,即便是经常要去当铺当东西补贴家用,他仍然没有放弃上学读书。买不起课本就向高年级同学借,甚至手抄同学的课本。每天他即使再劳累,也会抽空看书学习,这既是为未来能报效祖国,同时也是为争取学校少数优秀学生才有的减免学费名额。这样的坚持,这样的勤奋,使他顺利考上潮州最高学府金山中学,并且完成了初中学业。

积极奋进系苍生

出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李革自小就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熏陶。刚上小学二三年级的他,便从参加革命的大哥那里听说了为全世界穷人谋出路的列宁,听闻了旧中国穷苦百姓水深火热的罪恶源头。小小的心灵,在那时候便已立下为国崛起、为解救穷苦人民而奋斗的决心。

青年时期的李革,在已是党员的三哥梅益的影响下,同当时千千万万进步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热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反观海内时下态势,不禁深感国之落后,忧黎民百姓之疾苦,急社稷众生之困顿。与此同时,他在闲暇时还会读书看报拓宽视野,并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爱国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为爱国青年的李革,立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先是在上海参加“救亡演剧队”,并到汕头演出,宣传抗日,后又在汕头参加“救亡同志会”。积极奋进的李革,攥紧了手中的文化武器,欲求唤起国民抗日救国的热血。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938年10月,日寇的铁蹄正肆虐着神州大地。不愿沦为亡国奴的李革,在三哥梅益的指引下,毅然到安徽参加由叶挺和项英领导的新四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次年2月,李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放全人类的自由幸福,我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奋斗终身”,入党的宣誓如同座右铭,时刻提醒着他自己,也坚定了他自己愿为国家肝脑涂地的信念。

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李革先后任职新四军军部军法处股长及科长、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特派员、锄奸科科长、皖江专区临江公安局局长、华东野战军10兵团28军82师245团政治部主任、10兵团政治部青年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务。而他参加的战役也是不胜枚举,如众人熟知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

对于每一个战役,李革都抱着一颗时刻准备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心。“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千古名句,道尽李革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精神。而济南战役前的一纸遗书,更是成了他愿为解放事业牺牲的最好见证。1948年9月16日,即济南战役打响前夕,李革向当时的司令员宋时轮递交了一份战前遗书——“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牺牲一切。在今天为打下济南,全歼山东守敌,转变中原战局的战役中,我将尽一切力量工作,直至牺牲自己生命!……”仅仅从遗书中这几句话,一个有血有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时代先锋形象已跃然于纸上。然而,像这样一支不怕牺牲又士气高昂的军队,又何尝会战败呢?经过八天八夜的激战,济南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份遗书自然也回到李革手中,成了那个烽火岁月最为荡气回肠的纪念品。

经济建设先头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地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李革也由部队转业到了地方,离开部队后的他精忠报国的热情并未消退,反而把他在部队中那股干劲用到了经济建设中——无论是在党政部门还是在公私合营企业或者国营企业,李革都继续保持着其一贯以来在部队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夫贤人之处世也,非易境而变更也,或许李革正是此类贤人吧。

1949年10月,李革转业到福建,先后担任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和福建边防保卫局局长。

1953年12月,李革被调到上海正泰橡胶厂担任党委书记兼厂长。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正泰橡胶厂,是上海为探讨私营企业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并实现公私合营的重点试点单位。而橡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现代化国防建设中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都使得正泰橡胶厂受到市领导的重视,也让身为厂长的李革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但却更加激发了他投入其中的热情。

1954年春节过后,上海市市长陈毅对正泰橡胶厂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视察。视察期间,陈毅对基层劳动者的关怀体贴,以及对橡胶厂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皆给一直陪同视察的李革留下深刻的印象。陈毅的到来也大大鼓舞了全体职工的士气,给橡胶厂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接下来在管理正泰橡胶厂期间,李革对职工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幅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意识到现在他们才是企业的主人,也使他们自觉重视起产品的质量。没有了偷工减料,也没有了违规操作,正泰橡胶厂的次品率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要知道,曾经的正泰,一个月因为次品而造成的损失最高可达七亿多元。正泰橡胶厂正是在李革的管理下,逐渐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仅如此,李革对高级技术人员的教育工作,在为正泰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的同时,更是给我国的橡胶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莫大的利益。作为生产轮胎重要原料的炭黑,在建国初期,主要是依赖进口,但当时进口却比较困难。在李革的领导与影响下,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国产炭黑也在他们的努力研究下,基本达到生产轮胎所需的要求。此举不仅可让我国的轮胎生产摆脱被动的局面,更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计算,若我国轮胎生产全部采用国产炭黑,国家一年可以节省外汇五十四亿六千万元。这对百废待兴、国力尚弱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其对国家贡献之大,必将功载青史。

与此同时,李革自己对于公私合营,也别有一番体会与见解——在1954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和1955年11月5日的上海新闻报上,都曾刊登过他在公私合营方面的文章。

敢为人先拓荒牛

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所有与李革共事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敬业精神也很受领导赞赏。或许正是基于此,上海化工局才把另一重担交付给他。1958年春节刚过,上海市化工局决定让李革挂帅,组织筹建浦东高桥化工厂,研究石油的综合利用,以改变我国石油化工落后的局面。离开熟悉的橡胶行业,面临他的将是另一更大的挑战。他明白,石油化工当时在国外也算是一项新技术,在国内就更是一件新鲜事,各方面尚处于学习阶段,一切都只是在摸索中前进,任务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就像给了他一剂强心针,让他鼓足了勇气,带领着众人来到浦东高桥,当起了石油化工产业的拓荒牛。

环境恶劣的高桥,杂草丛生、蚊蝇如麻、蛇鼠横行,既没有职工食堂,更谈不上有厂部办公室,而住的,也仅仅是拆迁农民留下的房屋。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李革带领着一支充满激情的创业大军,餐风宿雨,埋头苦干,只为不辜负国家对他们的期望,只为在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建设中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志者,事竟成,靠着众人的齐心协力,并经过不断的摸索,高桥化工厂终究建成,现也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之一。李革这个名字,从此在高桥化工厂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革在筹建高桥化工厂中所表现出来的刻苦耐劳和尽心尽责的可贵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筹建时,李革又被委以筹建组组长重任……

无论是在接管正泰橡胶厂还是筹建高桥化工厂或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李革所做的一切,对上海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真可谓,经济建设先头兵,敢为人先拓荒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三哥梅益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一句话,永远都是李革老先生的人生警句。这句话也一直鞭策着他,直到他的离世。

“文革”期间,李革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但他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粉碎“四人帮”后,李革被调进上海市委清查“四人帮”上海余党办公室,担任审讯组组长。1979年6月,李革被任命为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党委书记,在任期间,他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无私奉献的品质,一心扑在工作上,团结带领一班人,把被“四人帮”干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尽力尽快挽回,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为上海的医疗事业奉献出一份力量。

1983年,李革离休。身为党员,他依然关心国计民生,时刻想着为国家为社会减轻负担,为百姓为大众做贡献。一旦有某一地方发生灾害,他总会为灾区人民捐资捐物,为他们渡过难关助上一臂之力。更为令人动容、为之钦佩的是,李老于1994年就决定了将自己百年之后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即使将来自己已经不在人世,也能尽自己所能再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出一份力。在那个遗体捐献实为罕见的年份,做出如此伟大的决定,着实叫人肃然起敬。

李革的长子李劼经父亲反复开导,最后郑重在父亲《遗体捐献申请表》上签名,并被指定为其捐献遗体的执行人。李革数十年如一日从严教子,希望子女继承父辈革命传统,成为革命事业接班人、潮汕人民好后代。“曾经有一次,我买了两张上海音乐厅《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票邀父亲一起去观看”李劼追忆道,“父亲非常高兴,又跟我讲起许多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以及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被解放军捕获的精彩片段”。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作为潮汕人的李革,自然也有着所有潮汕人一样的爱乡情结。虽然大半辈子都没有在潮汕地区生活,虽然上海也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但是,哺育他长大的潮汕大地仍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一直以来,他也在寻思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1989年,李革和其他在沪乡亲协力创办了“上海潮汕联谊会”,并通过联谊会,为众多在上海打拼的潮汕人提供帮助,让远离家乡的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还记得有一次他生病在住院,然后听说我们联谊会这边在举行会议,他也顾不上那么多,穿着住院的衣服就跑过来参加了,印象特别深刻!”上海潮汕联谊会的方小兰前副会长甚是激动地跟我说。无需多言,李老对潮汕大地感情之浓烈,可见一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的余晖,仍然无私地温暖着家乡,温暖着祖国。

2005年2月,李革老先生因病不治,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回首其一生:青年时,他积极进取,心系国运;部队中,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经济建设中,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退休后,他老有所为,心系家国。李老这一生,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社会,也奉献给了家乡;他这一生,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好战士、好党员、好乡亲的楷模典范。

人逝精神在,美名留千古。李革那英勇顽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而又爱国爱乡的高尚品格为我辈所敬仰,值得我等学习,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更是我们潮汕人的骄傲!

浏览:27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