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泗水人民抗战初期的革命活动(文/管戈)

stg71010 发表于2018-02-28 11:47:14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时,我和周蓝田、曹宇光同志正在曲阜师范学校上学。因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被学校当局开除。我们就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到农村去,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经过商量,选择了泗水这个地方。到泗水后,首先确定了两个工作点。一个是泗水城北的丑村,一个是泗水城西北的柘沟。这两个村子都比较大,人口多,离山近。丑村是周蓝田同志的家乡,柘沟是曹宇光同志的家乡,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特别是柘沟,已发展了党的一个支部,领导骨干有曹宇光、张林夫和刘海岩同志,我们一块进行活动。这一带还有个好条件,一九三〇年蒋、冯、阎大战,冯阎失败时,扔下了很多的枪支弹药,大部分被当地上层收藏起来。因此,这一带地主大都有武装,并建立了许多封建圩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也是促进农民觉醒的有利因素。

    我们发动抗日从三个方面进行工作。第一方面,根据党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公开地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着重讲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所到之处,任意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的残暴行径。从而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寇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怒火。同时,我们还向各阶层宣传: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论穷的富的,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人出入,国家兴亡人人有责,要全国全民动员起来,共同抗日的道理。从而教育各界,特别是上层人物,懂得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的道理。在大敌当前之际,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共赴国难。

    第二方面,我们秘密地、积极地进行党的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以此作为发动武装的领导和基础。当时从全县来讲,党的组织还是很薄弱的,需要大量地发展党员。发展的对象主要是贫雇农、青年学生和教员。只要他们出身好,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敢于跟着我们干,就吸收到党内来。然后,在工作中提高,在斗争中考验。实践证明,这部分人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确实起了桥梁作用。对党员发展对象,我们除进行一般的抗日宣传,还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和阶级教育。着重讲明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共产党不仅反对帝国主义,而且反对封建主义;不仅目前要抗战,而且抗战胜利后还要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中国,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他们听了这些话,觉得很新奇,很兴奋,感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了前途和希望。但他们也有疑虑,有人就问:  “咱们行不行,能不能成功?”于是,我们就给他们讲当时苏联和苏区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党,开展武装斗争和掌握领导权等重要意义的教育。经过宣传教育,有些人自愿要求参加党,主动想方设法去搞枪,为组织抗日武装在思想上、组织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方面,是做好统战工作。在这一带,我们重点选择了三个人:一是丑村北边侯家庄的冯长清。此人富农出身,是当时的乡长,他三十多岁,血气方刚,很有正义感,  并有武装,在乡里有一定威信。我们认为这是个好对象。经过积极地做工作,此人被争取过来了,参加了抗日武装队伍;另一个是丑村南边马庄的王徽文。他地主出身,是国民党的区长。这个人四十多岁,处世圆滑,善于逢场作戏。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他主动向我们讨好。我们利用他这一点,把他作为争取合作的对象。对此人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我们发动抗日武装的过程中,他没敢与我为敌,公开场合还讲几句抗日的话,并献出两支枪。但是,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当日寇来了以后,看到敌人实力强大了,他便到城里投降了日寇,当了日寇第一任维持会长:第三个是丑村西北杨家桥的马献玉。此人四十来岁,封建大地主,做事奸诈狡猾,反复多变,独占一个圩寨,内有地主武装,收藏了很多枪支弹药,在方圆几十里称王称霸。他的弟弟马献珍,是个非常阴险狠毒的国民党员。兄弟之间为争家权早有矛盾。我 

们想利用马氏兄弟的矛盾,把马献玉的武装拉过来。马献玉也想利用我们帮他夺家权。但是实践证明,由于杨家桥的群众基础差,对马献玉估计过高,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当我们通知他拉队伍到徂徕山去的时候,马献玉向我们开了枪,投靠了日寇,认贼作父,成了民族败类。

    此外,我们还对部分有民族正义感的上层青年,开展了交朋友活动。这个工作做的最成功的是对蓝田同志一个叔伯兄弟。通过我们的工作,他给我们谈了很多有关村子里的情况,帮我们扩大宣传,并主动献出两支枪。我们就用这两支枪做老本,起出了丑村所有地主的枪。一九三八年一月间,我们着手发动武装。当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枪。经过研究,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搞枪。第一种是侯家庄的方式。通过党员做冯长清的工作,利用他乡长的地位和威信,把本村的武装拉出来。由于事先的工作和冯长清本人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一方式顺利地成功了。第二种是丑村的方式。用武力起地主的枪。对此,开始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用文的,以和平的方式向地主借枪;一种意见是玩武的,用地主青年献给我们的两支枪作武力,在夜里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分别到各个地主家里,给他个猛不及防,用武力镇住,把枪起出来。经过分析比较后,我们还是采取了后一种办法。事实证明,我们的分析和决断是正确的。用这种办法,一夜就把丑村的枪支起出来了。当然这对地主是个打击,也可以说不够“礼貌”。为了弥补这一点,第二天就由我和蓝田同志出面,召集各阶层开了大会,作了解释,再次讲了大敢当前,要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入,各阶层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对他们献出枪支抗日救国的行动给予表扬。会上我们宣布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团”。要求“自卫团”要为本村站岗放哨,保护群众利益。最后,我们以自卫团的名义给地主写了借枪证。这样一来,他们消除了疑虑,感到起枪不是用来对付他们的,心里踏实了。不少人还主动送米送面,作为自卫队的给养。第三种是柘沟的方式。他们通过亲戚朋友关系,搞枪、献枪、借枪。因为这里支部健全,又有群众基础,工作做的也好,曹宇光、张林夫、刘海岩等同志也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这一方式搞的也很成功。

    一九三,八年春节前后,这一带利用以上几种方式,相继建立了抗日武装队伍。这对泗水人民震动很大,不少村庄纷纷到丑村找我们接 

洽,要求我们前去成立自卫团。从此泗水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就揭开了。

    春节后,接到省委通知,要我们立即带队伍,到徂徕山去与四支队汇合。接到通知后,我们立即进行思想动员,着手集中和整顿队伍。最后,把丑村、侯家庄的全部武装和其他村庄的零星武装集中起来,于一九三八年正月初三的夜里向徂徕山进发了。

    周蓝田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了(文革前在四川工作)。他是泗水最早最忠诚的一位老战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赤心耿耿,任劳任怨,为泗水人民的革命事业出了力,做出了贡献。相识的同志每谈到蓝田同志,无不深表哀悼。我想泗水县的人民也不会忘记他的。我写这个资料也是对蓝田同志的纪念。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革命的历史长河是永远奔流向前的。

    (一九八O年六月九日根据管戈同志口述整理)

文章登载于《泗水党史资料  第一辑》

浏览:30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寻找
    寻找
  • 山人
    山人
  • 翟清海
    翟清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