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照轩的早期革命活动(1908-1966)文/方继礼

Dangdang 发表于2018-03-01 10:20:24

程照轩,原名程金鉴,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山阳村(今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从他记事、懂事起,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弱肉强食,人民困苦不堪的情景与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不时地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同时也使小照轩形成了赋予同情心的善良性格,他经常拿家里的饭食分送给讨饭的穷人,有时还给他们很多。这在村里被传为佳话。

照轩少年时期先在本村读私塾,后转入县立第二小学,1927年毕业报考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当时报考二师的学生很多,学校只录取100人。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程照轩一考上榜,被编在五级一班。在这里,富有爱国救民之志的程照轩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曲阜二师领导学生运动

曲阜省立二师,在范明枢、宋还吾等几任开明校长的领导下,学术空气浓厚、新思想活跃,并早已有了党的活动。许多进步教师,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倾向革命。在这样的环境中,程照轩广泛接触进步教师和学生,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同时,他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对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憎恶感。他开始为改变这种现状而认真地学习和探索。

程照轩和同学曹德仲、裴康增均为泰安县人。他们在回家时与在泰安县立第三小学任美术教员的共产党员鲁宝瑛有过多次交往。鲁向他们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这使探求救国之路的程照轩茅塞顿开,他坚决要求加入党组织。1931年6月,经鲁宝瑛介绍,程照轩等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照轩入党后,立即与裴康增、曹德仲在曲阜二师建立了党支部,程照轩任书记,归泰安特支领导。他们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学生中培养物色发展对象,很快发展了10余名党员。

程照轩为人正直,关心他人,品学兼优,又有活动能力,在学生中颇受尊重。他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这更加便于他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由于蒋介石集团采取不抵抗政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东北三省完全陷入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在曲阜二师,程照轩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号召同学们组织起来,抗日救国。在进步校长张郁光的支持下,学生会领导同学们奔向街头,贴标语、呼口号,发表抗日演讲,还印刷了中共中央《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到处散发张贴,并寄往外地大学。

12月中旬,强烈的反日情绪促使北平、济南等地爱国学生形成了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的重大行动。中共泰安特支根据省委指示和省学联部署,积极发动泰安、曲阜等地学生南下请愿。

12月11日,以程照轩为首的二师党组织,以学生会的名义组织350名学生涌向济南,向国民党省政府请愿,提出了要省政府派车送学生去南京请愿等3条要求。当天,被省政府当局强行用铁甲车押送返校。  

回校后,程照轩召集了党支部会议,认为全国各地学生到南京请愿已形成高潮,曲阜二师的学生应配合统一行动。会后,以学生会的名义组成了“南下请愿指挥部”,程照轩任总指挥,牛振清任副总指挥,下设外交联络组和宣传组。又选拔30多名体格健壮的同学组成敢死队。12月16日清晨,曲阜二师6个年级,13个班,500多人的请愿队伍,浩浩荡荡,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徒步奔向30里外的兖州火车站。一路上,学生们贴标语、撒传单,在经过的村庄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南下请愿抗日的意义。当日晚,曲阜二师学生和泰安、兖州、济宁等地的学生在兖州火车站汇合,成立了以曲阜、泰安学生为主体的南下请愿团。

请愿大军在程照轩等人的指挥下,开展了宣传和乘车斗争。学生们向站方要车南下,遭到拒绝;敢死队便冒着严寒卧轨,拦住了由北向南开的列车。同学们立即登上列车,向旅客进行宣传,车上的乘客被学生们的爱国热忱所感动。纷纷下车让座。请愿学生上车后,站方按照韩复榘的命令让学生下车,双方相持不下,致使津浦铁路交通中断。夜晚,请愿学生冒着刺骨的寒风,露宿车站,坚持斗争。

12月17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派驻兖州的二十二师师长谷良民带武装士兵乘装甲车弹压。请愿学生毫不畏惧,一面高呼口号,坚持斗争;一面向国民党官兵演讲宣传。同时,程照轩等决定派一部分学生,分成三五人一组去兖州城里和附近乡村宣传,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南下请愿的意义。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群众,纷纷提汤送饭慰问学生。群众的支持,更加鼓舞了学生们的斗志。

他们在火车站坚持斗争到19日,北平、济南等地请愿学生被南京政府强行押送返校,途经兖州火车站时,两处请愿学生相聚,互通了情况,得知南京请愿斗争遭到镇压,南下已不可能。程照轩等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中止请愿,改变斗争方式,返回学校,宣传唤醒民众。在返校途经的村庄,曲阜二师的学生们向群众宣传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国民党政府不抗战,反而迫害请愿学生的罪行。这次斗争,锻炼了程照轩和同学们,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面目,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反日爱国热情。

二、英勇的狱中斗争

顽固坚持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对全国各地的反日爱国学生运动进行野蛮镇压。韩复榘省政府根据上面的指令,先勒令山东省各中学以上学校提前放寒假,学牛必须立即离校。次年春开始大逮捕。程照轩等人在曲阜二师的革命活动早就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5月20日,国民党特务队和大批武装士兵冲进曲阜二师进行空前大搜捕。程照轩、夏辅仁(泰城人)等24名共产党员、进步师生被捕入狱。

程照轩等被捕后,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敌人的“安抚”、“体恤”、“劝降”对他无济于事;敌人的火钳、皮鞭、杠子没有使他屈服。敌人被搞得狼狈不堪,无计可施。一个老狱警面对程照轩等人的表现,感叹地说:“一问三不知,神仙制不成。”与程照轩同时被捕的夏辅仁听后接上一句说:“肉是他们的,骨头是自己的。”程照轩总结式地补上了一句:“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后来,他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成为指导难友们进行狱中斗争的座右铭。敌人软硬兼施,始终没有从程照轩的嘴里得到一点需要的情况。最后,只得以政治犯的罪名,判他15年徒刑,将他关押在济南第五监狱。

第五监狱关押的政治犯,大多是曲阜二师被捕的师生。原为二师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的程照轩自然也就成了狱中斗争的领导者。当时,政治犯经常被狱吏殴打,生病的很多,被折磨致死的情况也不断发生。1933年冬,在程照轩等人的领导下,向监狱当局进行了反对打骂绝食斗争。绝食开始后,狱方怕事态发展,上司怪罪下来,急忙派教诲师逐个劝食,但难友们团结一致,无一人动摇。第二天,典狱长亲自出面劝食,还是无一人理睬。狱方被迫接受谈判。程照轩是谈判代表之一。他义正词严,提出反对打骂政治犯、保证政治犯的生命安全等条件。典狱长害怕事态进一步发展,只好接受,并当众宣布了所答复的条件。这次绝食斗争的胜利,有力地鼓舞了难友们坚持斗争的信心。

1934年7月,程照轩等20余名政治犯被从济南第五监狱转押到益都第四监狱。益都监狱一是条件差,房屋古老,没有通风窗口,只能从门上的小洞通点空气,阴暗潮湿,闷得要死。二是狱吏凶狠。典狱长姓王,留着日本“仁丹”胡,外号“笑面虎”,阴险毒辣,专会折磨政治犯。看守长姓张,长得粗蠢笨壮,龟头蛤眼,铁杖不离手,因虐待犯人而得其职,绰号“张大虎”。“二虎”早就知道程照轩等在第五监狱绝食的情况,想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他们寻衅打了一个姓周的政治犯,以此威吓其他的政治犯。程照轩等毫不畏惧,坚决回击敌人,组织难友们进行了转狱后第一次绝食斗争。一天、两天、三天……到第六天,狱方感到事态严重,被迫与政治犯进行了谈判。程照轩等3人被大家推举为谈判代表。经过谈判,狱方接受了不再打骂政治犯的要求,并放宽对政治犯的限制,允许3人住一个监号。此后,程照轩和夏辅仁、李介人住在一个号内,解决了独囚之苦,也给狱中斗争增加了有利条件。

为了领导难友们有组织地同敌人进行斗争,他们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张晔任书记,程照轩任宣传委员,金明任组织委员,夏辅仁、李林任委员。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程照轩成为狱中斗争的中坚和骨干。

硬的不行,敌人又耍起了新的阴谋,想利用履行反省手续的办法,达到瓦解党员政治犯的目的。有的党员一时分辨不清,思想上产生了动摇。程照轩等支部成员面对这一动向,发动大家进行了秘密讨论,把自己的意见写到纸片上传阅。经过反复讨论,增强了同志们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所有政治犯无一人去反省。

面对狡猾阴险的敌人,狱中临时党支部领导难友不断开展斗争,光绝食斗争就搞了十多次,都取得了胜利。一次;为了改善狱中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党支部组织政治犯给典狱长写了血书,进行绝食斗争。到了第六天,敌人害怕了,提出和政治犯代表谈判。程照轩又被推为谈判代表。他措词强硬,毫不妥协,理直气壮地斥责敌人:“你们无理把我们抓进监狱,从政治上迫害我们,想使我们变成废人,这是无耻的阴谋!我们要求一…否则……”典狱长看到政治犯团结齐心,怕出更大的麻烦,答应了程照轩等提出的改善伙食,可以定时看书写字、放风等条件。

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狱中难友亲如兄弟。程照轩每月拿出5元钱资助难友,在他的带动下,开展了集资助友活动,把大家凑的钱用来购买肥皂、毛巾、手纸,改善生活条件,照顾体弱多病的难友,使大家受到了集体主义和阶级友爱教育。

在坚持狱中斗争的同时,程照轩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马列主义等理论书籍。他们凑钱购买了《政治经济学教程》、《大众哲学》、《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论》、《读书生活》等书籍,共同阅读,使大家的思想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为出狱后能立即投身革命斗争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

程照轩还对狱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积极发展党的力量。李介人入党就是他和夏辅仁一起培养介绍的。这位同志出狱后,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分子。

三、在筹备抗日武装起义的日子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北平、陷天津,迅速南侵。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局面很快正式形成。在此形势下,中央开展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统战工作。通过多次会谈,韩同意释放在押的数十名共产党员政治犯。程照轩于1937年10月前后获释出狱。这时,日军陈兵黄河北岸。山东形势危急!刚刚出狱的程照轩急不可耐地要找到党组织,参加抗战。他很快与中共山东省委和泰安党组织接上了关系,随即按照组织安排回到家乡山阳一带联络发展党员,开展抗日宣传。

10月中旬,泰安临时县委在篦子店村召开重要会议,决定成立“山东人民抗敌自卫团”,以此名义发动游击队。会议推选程照轩任主席,负责泰安县津浦铁路以东地区的工作,崔子明为副主席,负责本县铁路以西地区的工作。这时,中共山东省委由济南转移到泰安,准备领导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省委于23日在泰城文庙召开会议,决定派程照轩、赵正贵(赵杰,红军干部)、和程一起出狱的侯德才3人,到程的家乡建立中共泰安第六区区委,在该区进行武装起义的发动准备工作。并决定程照轩任区委书记,侯德才任组织委员,赵杰任军事委员。24日,他们与刚刚成立的泰安县委接上关系。第二天黎明即启程向程照轩的家乡山阳进发。临行前,程照轩把自己珍藏的,通过关系从韩复榘部队搞来的一支匣枪交给了赵杰,要他多消灭敌人,拉起队伍后教他和侯德才用枪。赵杰十分珍惜程照轩这份“厚礼”,他带着这支枪转战十数年。从泰城到山阳65里路程,程照轩路熟情况熟,一路上即当向导,又当“勤务员”,带领他们俩安全抵达了山阳村。把他们安排在自家较隐蔽的西屋休息,照轩和父亲、大哥、二哥轮流为他俩站岗。赵杰和侯德才在程照轩及家人的热心照料下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以此为立足点,在山阳、东西良庄、茅茨和七区的楼德、封家庄、柴城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省委领导发动徂徕山起义的主要区域是泰安、莱芜、新泰、宁阳东部及泗水等地区。山阳村地处徂徕山前,是发动起义的中心地带,所以,程照轩等人的工作十分重要。六区区委成立后,程照轩主持召开了区委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做好三件事:第一,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第三,筹备武器和粮款,联络各方人员,组织人民武装,同时做争取程子源(时任国民党泰安县第六区区长)的工作。并强调工作的重点是抓武装、搞枪支。赵杰和侯德才表示赞同。他们三人按照会议决定,积极开展工作。

区委首先在全区恢复建立党组织,先后在山阳、封家庄、楼德等地发展党员几十名,并在封家庄建立了党支部,为武装起义准备了骨干力量。接着开展了争取程子源的工作。程子源是程照轩的堂兄,原在冯玉祥部当兵,后升为副连长,因对国民党不满,脱离部队返回家乡。因他在六区有些声望,被推为国民党泰安县六区区长兼民团团长,掌管着一支100余人枪的区队。他富有爱国正义感,在冯部时就知道共产党的一些情况,程照轩被捕入狱后,他曾花钱托人营救。他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很不满,国民党顽固派拉他入伙,均被他拒绝。他要求走正道,坚决抗日,这是争取他参加抗战的有利条件。经商议决定,先由程照轩拜访程子源。照轩利用族兄关系多次登门拜访,向他讲了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省委的打算,诚恳地要求他一块抗战。程子源对照轩很信任,对他的话也听得人情人理。最后他对程照轩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照轩弟,你就联络人组织武装,我们一定干,我有人也有枪。”此后,赵杰、侯德才多次与程子源接触进一步坚定了他合作抗战的决心。与此同时,他们在全区开展抗日宣传,发动人员枪支。程照轩利用对六区情况熟悉的有利条件,通过抗日宣传,团结了很多青年学生、教师和农民,发动大家捐献枪支,组织武装。在程子源的支持下,很快在六区组织起了100余人,40余支枪的抗日队伍。

12月24日,日军渡过黄河,27日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并轰炸泰安城。局势骤然紧张,省委机关迅速从泰城转移到城南篦子店村。同日,程照轩参加了省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在日军占领泰安城时举行徂徕山起义。30日,省委机关撤离篦子店村,一部分由洪涛、林浩率领先上徂徕山,一部分由黎玉、景晓村带领去山阳村,与程照轩、赵杰拉起的队伍会合。黎玉和同志们到了山阳程照轩家,研究了拉队伍上山和召开起义誓师大会的议程问题。吃过晚饭,程照轩等人随黎玉上了徂徕山大寺。31日,泰安失陷。1938年1月1日,省委率领先期到达徂徕山大寺的机关人员、泰安县共产党员、抗日自卫团员、平津流亡学生及当地爱国民众160余人誓师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起义人员编为两个中队,程照轩、赵杰、封振武等人发动的队伍编为第二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    -

徂徕山起义成功了,此后几个月的时间,四支队发展到十几个中队,4000余人。这在坚持山东抗战方面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次起义的成功,固然是省委直接领导的结果,有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但这其中有程照轩一份不小的功劳。在做好六区的工作,筹备武装起义,接待省委和县委及从新泰、莱芜、宁阳、泗水等地赶来的起义队伍等方面,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他的家成为起义的重要联络点,成为起义人员过往食宿的“兵站”。他和他全家为起义的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出色的部队政治工作干部

程照轩任指导员后,主动向赵杰请教打仗带兵特别是部队政治工作经验。.他诚恳地对赵杰说:“我从老百姓变成了军人,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工作怎么做,你是红军中的政治工作干部,我要向你学习。”他非常虚心地听赵杰讲解怎样做巩固部队、扩大部队和新战士的工作,如何开展党支部及群众工作等。程照轩在四支队领导的直接帮助下,积极开展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当时,部队刚刚拉起来,人员成份复杂,思想情况复杂,对革命道理懂得不多,又赶上快过春节了,所以,巩固部队是当务之急。鉴于这种情况,程照轩每天召开一次政治战士(支队党组织分配到排里的党员、骨干分子)会议,研究当天部队的政治思想情况,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他组织干部战士控诉日军侵略暴行,向战士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人民军队性质的教育等等。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通过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稳定了干部战士的思想,巩固了部队。

四支队在徂徕山经过短期整训后,决定下山发动群众,伺机打击敌人,以求在战斗中发展壮大01938年1月中旬,四支队全体干部战士怀着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激动心情,离开徂徕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1月25日,四支队到达良庄一带,经群众报告和侦察得知,日军于26日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为了打击敌人,锻炼部队,支队领导决定,由赵杰率三中队和二中队一个排,在日军行进途中设伏,袭击敌人。这时,程照轩主动要求参加战斗。他激动地对领导说:“从监狱出来,我就想上战场打仗,现在机会来了,我不去,那叫我多扫兴啊!这次去听听枪响也是我学习军事的好机会。”为了打好这一仗,省委和支队领导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议。在黎玉作了政治动员后,程照轩也作了政治鼓动发言,他说:“第一仗要打好,节约弹药,多打敌人……”26日下午,赵杰副司令员率部队设伏于徂徕山南的寺岭村。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赵杰一声令下,我军从大路两侧一齐射击。程照轩参加了战斗的全过程。他不断地在阵地上做战斗鼓动工作。这次战斗,击毁敌军车一辆,毙伤敌数人。震慑了敌人,程照轩经受了平生第一次战斗锻炼。2月下旬,省委和四支队转移到新泰县刘杜镇。在这里召开了起义后的第一次省委扩大会议。程照轩参加了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决定,部队分编为两个大队,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头发展。其中,第一、三、四中队编为一大队,由洪涛、林浩率领向北发展。第二、五中队编为第二大队,由赵杰兼大队长,程照轩任政委,率领向南发展。他们从刘杜启程,途经新泰、蒙阴、费县,于3月上旬到达蒙山万寿宫、大平邑一带。在行军途中,他总是跑前跑后,向战士们做动员鼓动工作,过敌人据点时,他站在危险处鼓励大家沉着、勇敢,不要怕;他自己却脚上打了泡,大家让他骑上大队那匹驮东西的马,他坚决不肯,坚持和同志们一起走;休息时,他不顾疲劳,去看同志们有什么问题,有无掉队病号。他的模范表率赢得了指战员的赞扬。部队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进行了休整和军事训练,并组成若干宣传队到群众中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 3月底,已答应抗日的程子源(改名为程鹏),毅然率领区队100余人、70余支枪,赶到万寿官,找到程照轩,加入二大队编为八中队,并担任了副大队长兼八中队队长。

这时,四支队一大队北上莱芜驻了一段时间后,到达淄川马棚一带。期间,国民党顽固派莱芜县长谭远村、保安大队长景肇令,在国民党“复兴社”山东头目、反共顽固派秦启荣的支使下,一再制造摩擦,屡屡向我军挑衅。根据省委指示,四支队以抗战大局为重,数度忍让,通过地方上层人士作中间调停未果。省委和四支队决定南、北两路部队会师莱芜,反击顽固派。

赵杰、程照轩率领二大队在蒙山接到省委通知后立即回师北上。在行军途中,又扩编了3个中队。这时,第二大队7个中队近2000人,人强马壮,声势大震。4月1日,二大队先期到达莱芜南部懈林前村,再次通过地方绅士与谭远村谈判,谭仍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继续坚持与四支队为敌。2日,赵杰、程照轩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攻打莱芜城。程照轩令人惊奇地提出了攻城用兵的意见。他提出:突击的方向应放在城西门,一部插到东门,一小部迂回到北门,以防敌人突围;在兵力使用上,用二、五、八中队作为主攻部队;他与大队领导一起靠前指挥攻城。赵杰认为很有见地,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是程照轩平时注意学习军事特别是毛主席军事著作的结果。受到指战员的敬佩。

4月3日,赵杰、程照轩率领二、五、八中队,在“八路军四支队驻莱芜办事处”副主任亓象岑的引导下,乘敌不备,从城西门突入,一枪未发,轻取莱芜城,生擒谭远村、景肇令以下300余人。攻克莱芜城后,程照轩召开了政治工作干部会议,布置部队进城后的工作。他强调部队要严格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去做,并组织宣传队向居民进行宣传。他还亲自向俘虏讲了我军对俘虏的政策,召开了士绅名流座谈会,宣传我党的政策和主张。

这时,北路部队赶到莱芜城。四支队全军会师,力量空前壮大。4月8日,四支队全军在莱芜城东关官寺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庆祝大会,并将四支队改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两个月后,根据中央指示,撤销此番号,仍称四支队),洪涛任师长,林浩兼任政委,赵杰任副师长。师下辖3个团,北路部队编为一团;南路部队编为二团,赵杰兼任团长,程照轩任政委,程鹏任副团长;另有汪洋等在临沂一带发动的武装编为三团。此后一段时间,程照轩和二团转战鲁南和沂蒙山区。

 1938年7月,程照轩离开了他参与创建的四支队二团,被调任中共山东省委民运部部长,不久改任省委(后改为山东分局)组织部长。1939年4月,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组成了60余人的山东党、政、军报告团,由程照轩带队,赴延安向中央报告山东工作。在延安完成报告任务后,留下学习工作五年之久。并于1945年4月作为山东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党组织委派返回山东。先后任鲁中行政公署副主任,鲁中南行署第二副主任,华东支前委员会财粮部副部长、华东支前司令部财粮部长。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部长、国务院经济作物总局局长,越南农业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1966年7月23日,程照轩在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不幸早逝,终年58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为程照轩平反昭雪,于1979年5月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他召开了追悼会。王震、方毅、陈永贵、徐向前、谭震林、张鼎丞、谷牧、王任重、彭真等送了花圈,王震、黄火青、薄一波、林乎加等参加了追悼会。5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消息称:“程照轩同志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程照轩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的一个损失。”这是他逝世十多年后,党和人民对他作出的历史评价。

文章刊登于《泰安先驱第四集》

浏览:345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