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 功绩卓著—一程照轩传略(文/方继礼)

Dangdang 发表于2018-03-01 10:51:39

程照轩(原名程金鉴),1908年出生于泰安县山阳村(今泰安市郊区良庄镇山阳村)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其父程培阳为人善良,倾向革命。幼年时期的程照轩,中国正处于清王朝覆灭,国内军阀混战,外国帝国主义入侵,社会疮痍满目,民生凋敝。同时,各式各样的救国思想和组织,也日趋活跃和相继成立。中国怎么办?个人怎么办?面临着严肃‘的抉择。程照轩就是在这样的动乱时代选择自己人生的开始。在他人生的道路中,人们曾赞誉他为“学生领袖”、“起义功臣”、“红脸诤友”、“党的好干部”。同时,人们也为他遭受“文化大革命”的不幸而痛惜。

他历任中共山东省委、山东分局民运部部长、组织部长;鲁中、鲁中南行署副主任;华东支前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部长;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部长;国务院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局长;越南农业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国务院农业部副部长等职。为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诞生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生时代

程照轩小时在家上私塾。那时,他就心地善良,可怜穷人。他十多岁时就向大人提出过一个问题:“咱家的粮食多,是穷人给种地得来的,为什么他们不能吃?”他也有过这样的行动:对上门的讨饭人,拿较多的饭奉送。与家里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满有理地说:“穷人给我们的粮食'再还给穷人。”这些事被传为村里的佳话。他心眼好,学习成绩也好。随即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省立曲阜第二师范。在校期间,他广泛接触进步教师和学生,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旧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对旧社会的痛恶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

1931年,他同在泰安县立第三小学任教的共产党员鲁宝瑛多次交往中,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6月,经鲁宝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程照轩入党后,立即和裴康增、曹德仲在曲阜第二师范建立了党支部,程照轩任书记。积极开展党构活动,在学生中培养发展对象,很快就发展了10余名党员。

程照轩为人正直,关心他人,品学兼优,又有活动能力,在学生中颇受欢迎和尊敬,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这一职务的取得,给他的活动增添了方便,变得较为合法化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东北三省完全陷入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在曲阜第二师范程照轩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号召大家组织起来,抗日救国。全校学生在学生会的领导之下,纷纷奔向街头,贴标语、呼口号、发表演讲,宣传形势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在曲二师形成抗日救国怒潮。这怒潮冲向了曲阜,同时冲向更远的地方。他们把印刷的中共中央文件r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在校院张贴,散发到街道,寄往京、沪等地大学。

12月11日,在学生会的领导下,350多名学生涌向济南,向国民党省政府请愿,提出了三条要求:一、要求省政府收回撤销进步校长张郁光职务的成命;二、要求释放被捕的抗日救国会会员,三、要求派车去南京请愿。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怕学生闹出大事,惹怒了南京政府,当天晚上,派铁甲车把请愿的学生押送返校。

回校后,程照轩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认为全国各地学生到南京请愿已形成高潮。曲二师的学生应配合统一行动。会后,以学生会的名义,组成了“南下请愿指挥部”,程照轩任总指挥,牛振清任副总指挥,下设外交联络组和宣传组。另外,选拔30多名体格健壮的同学组成敢死队。宣传组召开了60多人参加的各班积极分子代表会,做思想发动工作。经过三天宣传动员和联络工作的准备,于12月16日清晨,曲二师6个年级、13个班,500多人的请愿队伍,浩浩荡荡,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徒步奔向30里外的兖州火车站。

一路上,学生们贴标语、撒传单,在路过的村子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南下请愿抗日救国的意义。当日晚,曲=师学生和泰安三中、泰安县师范、兖州四乡师、第三职业学校、济宁七中、曲阜明德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到达兖州火车站,成立了以曲二师为主体的南下清愿团,共有一、两千人。

请愿大军在程照轩等人的指挥人,开展了 宣传和乘车斗争。外交组向站方要车南下,遭到拒绝。敢死队卧轨,拦住了由北向南开的列车。宣传组立即登上火车,面对旅客宣传:“我们要求南京政霄出兵抗日,是爱国的举动,当局不给车,我们只有截车……”乘客们被学生们的救国热忱所感动,纷纷下车让座。清愿学生上车后,站方让学生下车,双方相持不下,致使津浦铁路交通中断。夜晚,请愿学生冒着刺骨的寒风,露宿车站,坚持斗争。

12月17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派驻兖州22师师长谷良民带武装士兵乘铁甲车弹压。请愿学生毫不畏惧,高呼口号,并向国民党官兵演讲宣传。同时,程照轩等人决定派一部分学生,分成三、五人一组去兖州城里和附近乡村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南下请愿的意义。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动了群众,纷纷提汤送饭。群众的支持,鼓舞了学生们的斗志。

18日,请愿学生继续开展乘车斗争……

19日,平津和济南赴南京请愿的学生被南京政府押送返校,路经兖州火车站。请愿的学生在兖州站相聚,相互通告了情况。从南京回来的学生诉说了在南京请愿斗争的情况,控诉了南京政府血腥镇压学生的罪行。学生们听了,振臂高呼:“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政府!”、“讨蒋”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这时,程照轩等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南京政府是卖国的政府,请愿已达不到抗日救国的目的,今后要改变斗争方式。于是,请愿大军的总指挥程照轩和指挥部成员,果断决定:中止请愿,返回学校,继续大造抗日救国的舆论。唤醒民众。在返校的沿途村庄,学生们向群众宣传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国民党政府不抗战,反而迫害请愿学生的罪行。

通过南下请愿斗争,锻炼了学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面目,教育了群众,对抗日救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狱中斗争

国民党政府在广大大民、学生和爱国人士的声讨下,仍坚持对日侵略的不抵抗主义,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于是,在全国各地,对抗日救国的进步力量大下毒手。1932年春,山东各地开始实行大逮捕。程照轩等人在曲阜第二师范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和怀疑。5月20日夜,以程风九为首的特务侦察队在韩复榘的手枪旅第一团团长贾本甲带两个连配合下,会同兖州反动武装,约计一营多人,对曲二师进行空前大逮捕,程照轩等24名革命师生身陷囹圄。

程照轩等被捕后,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敌人的“安抚”、“体恤”、“劝降”等手段;顶住了敌人的火剪、皮鞭、杠子等刑具的摧残。他一身正气,毫无媚骨。程照轩的刚烈表现。教育和带动着同时被捕师生与敌人作斗争。他们没有屈服,弄得敌人无计可用。一个老法警面对程照轩等人的表现,感叹地说:“一问三不知,神仙制不成。”与程照轩同时被捕的夏辅仁听后顺接一句:“肉是他们的,骨头是自己的。”程照轩总结式地补上了一句:“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后来,他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成了指导狱中斗争的座右铭。敌人没有从程照轩嘴里得到一点需要知道的情况。最后,只能以政治犯的罪名,判刑15年,关押在济南第五监狱。

第五监狱关押的政治犯,大部分是曲二师被捕的革命师生,原为曲二师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的程照轩,自然也就成了狱中斗争的领导人。当时,政治犯经常被狱卒打伤,害病的也较多,被折磨致死的情况不断发生。lq33年冬,在程照轩等人的领导下,爆发了反打骂的绝食斗争。绝食后,狱方怕事态发展,打掉了自己的饭碗,便派了教诲师逐个劝食,但无一人吃饭。第二天看守所出面劝食,还是无一人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典狱长被迫接受谈判。程照轩是谈判代表之一。他义正词严,要求保证政治犯的生命安全。典狱长无奈,接受政治犯提出的条件,并当众宣布了所答复的条件。就这样取得了绝食斗争的胜利,从而鼓舞了大家续继向敌人斗争的信心。

1934年7月,程照轩等20余名政治犯,从济南第五监狱押送到益都第四监狱。四监狱房屋古老,没有通风窗,只能从门上的小洞通点气,闷得要死。典狱长姓王,留着日本胡,外号叫“阴险毒辣的笑面虎”,是折磨政治犯的能手。看守长姓张,长得粗大,龟头蛤蟆眼,铁杖不离手,因虐待犯人有功而得其职,绰号叫“张大虎”。“=虎”早就知道程照轩等人在第五监狱绝食斗争情况,想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他们寻衅打了一名姓周的政治犯,以此威震所有的政治犯。为了回击敌人,程照轩等人绝食到6天半,迫使“二虎”接受派代表谈判,程照轩是三人代表之一。经过谈判,狱方接受了不再打骂政治犯的要求,并放宽对政治犯的限制,可以三个人住一个号。此后,程照轩和夏辅仁、李介人被监禁在一个号内,解决了独囚之苦,也给狱中斗争增加了有利条件。

绝食斗争胜利后,狱中成立了中共临时党支部,张晔任书记,金明任组织委员,程照轩任宣传委员,李林、夏辅仁任委员。从此,临时支部领导着狱中的对敌斗争。程照轩在临时支部的领导下,在狱中斗争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临时党支部首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树立了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当时,敌人想用履行反省手续的方法,达到瓦解共产党的目的。有的党员有动摇想法,影响了狱中斗争的统一性和坚定性,临时党支部面对同志们的思想情绪,发动大家进行秘密讨论,把自己的意见写到纸片上传阅。经过反复讨论,无一人去反省。

狱中临时党支部领导了10多次绝食斗争,都取得了胜利。一次,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组织政治犯给典狱长写血书,组织绝食斗争。到了第六天,敌人害怕了。要出面和政治犯代表谈判,程照轩是三人代表之一。程照轩以强硬的态度与敌人辩理,并斥责敌人:  “你们无理把我们抓进监狱,从政治上迫害我们,从精神上折磨我们,从肉体上摧残我们,想使我们变成废人,这是无耻的阴谋!我们要求……否则……”典狱长看到政治犯这样齐心,怕出更大的麻烦,答应改善伙食,可以定时看书写字,可以定时放风。这样以来,对大家的身体和精神有了一定的好处,保住了与敌人作长期斗争的本钱,在临时党支部一一程照轩等人的组织下,狱中难友亲如兄弟,程照轩每月拿出五元钱资助难友,在他的带动下,开展了集资助友活动,把大家凑的钱用来买毛巾、肥皂,改善生活条件,照顾体弱有病的难友,使大家受到了集体主义和阶级友爱的教育。他们还凑钱购买革命书刊,如<政治经济学教程》、《大众哲学》、《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论》、《读书生活》等等,供大家阅读。从而使大家的思想能跟上形势的发展,为出狱后能立印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去,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

程照轩在狱中,仍然关心着党的组织建设,注意发现、培养在狱中斗争中的先进分子,发展他们入党。如他与夏辅仁一起介绍了李介人入党,这个同志出狱后,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分子。

1937年“_七七”事变,侵华日军长驱直入,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危急I为了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目共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释放政治犯,程照轩出狱,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

徂徕山起义立大功

程照轩出狱后,与山东省委和泰安的党组织接上了关系,随即回到家乡山阳村就地开展抗日活动,召集会议,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筹措枪支,组织武装,为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0月中旬,泰安临时县委在篦子店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人民抗敌自卫团”,推选程照轩为主席,崔子明为副主席。不久,省委由济南转移到泰安,于23日,在泰安城文庙开会决定,派程照轩、赵正贵(赵杰,红军干部)、侯得才(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三人,到程照轩的家乡成立第六区委,分别任书记、军事委员和组织委员。24日,他们三人见面,互相作了介绍,并与刚成立的泰安县委接头,了解情况,准备上任。按照省委书记黎玉同志指示,定于第二天黎明启程,向程照轩家乡开进。程照轩向赵、侯二人介绍了行动路线和可能遇到意外情况的对策。出发前,程照轩从他的包袱里拿出一支匣枪交给了赵正贵,说:“赵正贵同志,这支匣子枪是通过关系从韩复榘部队搞来的,我们两人都不会用枪,交给你,多消灭敌人!我们拉起队伍时,你还要教我们用枪呢。”(后来,这支匣子枪随赵正贵转战十几年)路上,程照轩对这两个上级派来的人关怀备至,休息、吃饭,都由程照轩“下令’。赵正贵是南方人,见到路边休息的推车人吃卷着的“树皮”,很喜奇地问程照轩是怎么回事,程照轩兴致勃勃地说:“他们吃的是泰安名产——煎饼……”他们边观察周围的情况,边说说笑笑,傍晚,安全到了六区山阳村。程照轩把赵正贵和侯得才介绍给全家,全家非常热情,为从远方来的客人洗尘。饭后,程照轩把他们二人安排在较隐蔽的西屋,对赵、侯二人说:“你们好好睡上一觉,这里安全,我和父亲、大哥、二哥轮流站岗,请放心。”就这样,赵正贵和侯得才在程照轩的家住了近两个月,程照轩的全家,始终如一地关照着这外来的客人。从而保证了六区委领导的正常工作。他们在山阳、东西良庄、茅茨和七区的楼德、封家庄、柴城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和北方局关于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决定在全省发动、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并且决定省委直接领导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的徂徕山起义。徂徕山地处山东腹心,西面是公路和铁路的交通命脉,徂徕山群山环绕,成为天然的屏障,泰安六区正处在这一要地。所以,程照轩等人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徂徕山起义的前途。10月底,程照轩主持召开了关键的三人区委会(赵正贵、侯得才参加)。在会上,他提出了做三件事:第一,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第三,筹备武器和粮款,联络各方人员,组织人民武装,同时做争取程子源(当时的国民党六区区长)的工作。并强调工作的重点是抓武装,搞枪支。以上三条做好了,实际上就是为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起义维好了准备。赵正贵和侯得才对程照轩的意见表示赞同。程照轩很谦虚,对上级派来的干部很尊敬,在工作分工时,他没有说他负责全面工作,而是强调共同负责,互相帮助,这给赵正贵、侯得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三人按照会议决定,积极开展了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山阳、封家庄、楼德一带很快组织起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程子源给了供给方面的支持。

12月,日军逼近济南,24日,省委机关从泰城转移到篦子店村,27日,省委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确定了徂徕山武装起义的具体部署,决定日军占领泰安城时举行起义。程照轩参加了这次会议。30日,省委机关撤离篦于店村,一部分由洪涛等同志带领,另一部分由黎玉等同志带领。黎玉带领的同志到了山阳村程照轩家,研究了拉部队上山和召开起义誓师大会的议程问题。吃过晚饭,程照轩等人随黎玉上了徂徕山大寺。31日晚上,日军侵占了泰安城。

1938年1月1日清晨,朝霞映红了徂徕山,各地赶上参加起义的160余人红心似火,黎玉代表省委庄严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命名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洪涛,副司令员赵杰,政治委员黎玉。参加誓师大会的起义人员编为两个中队,由程照轩等人发动的队伍编为二中队,封振武为中队长,程照轩为指导员。

徂徕山起义成功了,人们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这支星火武装,有如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贡献。然而在起义的初创阶段又是何等的不容易啊!程照轩是在起义的前前后后操尽了心的。他除了做好本区委的工作以外,还得筹备武装起义,迎接上级和从新泰、莱芜、宁阳、泗水等地的来人,他的家成了起义的联络点,食宿的“军营”。为了革命他呕心沥血,慷慨无私。把自己无保留地献给了革命。

程照轩任四支队二中队指导员后,主动向赵杰请教,他说:“我从老百姓变成了军人,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工作怎么做,你是红军中的政治工作干部,我要向你学习了。”他非常虚心地听赵杰讲;怎样做巩固部队、扩大部队、做新战士的工作、党支部的工作、群众工作等。他如获至宝。程照轩在四支队领导的直接帮助下,大力开展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当时,部队刚刚拉起来,思想情况非常复杂,对革命道理懂得不多,又赶上快过春节了,对部队的巩固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鉴于这种情况,程照轩每天召开一次政治战士(支队党组织分配到班排里的党员)会议,研究当天的部队政治思想情况,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他组织干部战士控诉日军侵略罪行。向战士宣讲“三大纪律,八预注意”,进行人民军队性质的教育,等等。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通过这些工作,部队思想情绪稳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使部队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

日军侵占泰安城后,对铁路两侧的群众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奸淫。群众弃家逃命,成群结队逃向山里。向起义部队诉说日军暴行。部队干部战士群情激昴,纷纷要求下山杀敌。1938年1月中旬,部队下山,移驻东良庄。一天,群众报告,国民党新泰县县长朱奎声和几个人,躲在离东良庄十来里地的保安庄万小鬼家,准备投奔济南去当汉奸。支队领导立即决定逮捕他。赵杰副司令员带程照轩等凡人去保安座,一枪未放,干净利落地捉拿了朱奎声和几个同伙。l月25日,经群众报告和侦察得知:26日,日军要从大汶口开向新泰县城。支队领导决定:赵杰副司令员率三中队(当时部队已发展到了3个中队400余人)和二中队一个排,于26日早4点进入徂徕山南的寺岭(庄),选择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敌人。这时,程照轩主动提出上战场,说:“从监狱出来,我就想上战场打仗,现在机会来了,我不去,那叫我多扫兴啊l这次去听听枪声,也是我学习军事的好机会”。为了打好这一仗,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泌。在黎玉作了政治动员以后,程照轩也作了政治鼓动,他说:  “第一仗要打好,打胜!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部队要执行命令,听从指挥,节约弹药,多打敌人……”程照轩参加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不断地作战斗鼓动工作。26日下午,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我军从大路两侧一齐射击,激战两小时,达到预期目的:打击了日军,长了自己的志气。从而向敌人宣告了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

起义部队下山取得了初步胜利后不久,转移到刘杜,第二天召开了起义后的第一次省委(扩大)会议,程照轩参加了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后,部队扩编为两个大队,二中队和五中队(后又扩大的)编为二二大队,大队长赵杰兼,大队政委程照轩。按省委决定,一大队北上,二大队南下后北上会师。二大队从刘杜启程,路经新泰、泗水、于3月上旬进入费县蒙山万寿官、大平一带,部队进行休整和军训。并组成若干宣传队到群众中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进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3月底,  原国民党六区区长程子源(当时改名为程鹏)带民团区队百余人,枪70余支,赶到万寿官找程照轩,加入二大队,并担任了副大队长兼八中队民团区中队改编)队长。程鹏的突然来到,并非偶然。

当程照轩任中共六区委书记时,就向赵杰、侯得才介绍了程子源的情况,他说:  “程子源是我的堂兄,原在冯玉祥部当兵,后升为副连长,因对国民党不满,脱离军界返乡。因他在六区有些名声,被推为国民党泰安县六区区长兼民团队长。子源这个人比较进步,知道一些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我俩的个人关系较好,我在狱中时,他曾花钱设法营救。他手下有百余团队,百余枪支。只要我们对他的政策对头,争取他抗战是没有问题的。”赵杰、侯得才听后,认为程照轩分析问题透彻,办事有策略,有头脑。他们三人商量后,把做程子源的工作交给了程照轩。他一个人多次登门,利用个人关系,运用党的政策,赢得了一颗信任的心。程子源对程照轩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照轩弟,咱们一起于。”当徂徕山起义部队远离六区时,程照轩对程予源的呼唤显得更加亲切,使他越加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才有抗战胜利的前途。于是,程子源毅然找到四支队,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改编。

到了4月上旬,赵杰、程照轩领导的二大队,经泗水、新泰进至莱城以南圣井一带休整。并做攻打莱芜城的准备工作。

部队在南下和北上的行程中,程照轩的模范行动,影响、教育了全体指战员,战士们说:“我们有个好政委,保证了部队的团结、战斗和胜利。”在行军中,他脚上打了几个大泡,走路困难,这时大队有一匹驮东西的马,大家让他骑马走,他说:“我骑马就加重了大家的负担。”坚持和大家一样行军。在通过敌据点和交通要道时,他总是在危险处向大家作动员,“沉着、勇敢!”部队在行军途中休息时,他总是走前走后的,看同志们休息的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有无掉队的和病号。部队到宿营地时,他就召开政治干部会议,布置做群众工作和部队本身的工作。他的工作,赢得了全体指战员的赞誉。

4月下旬攻打莱芜城。当时国民党莱芜县长谭远村在秦启荣指使下,一再制造磨擦,扣押四支队留守人员。为了我军安全,二团奉命攻打莱城。由于程照轩平时努力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尤其是论游击战和持久战的著作,所以他能在战前的下部会议上,提出了攻城用兵的宝贵意见。他提出。①突击的方向应放在城西门,一部插到东门,一小部迂回到北门,以防敌人突围;②在兵力的使用上,用二、五、八中队作为主攻部队;3、他与团的其他领导一起在前,共同指挥攻城的部队。28日晨,赵杰、程照轩率二、五、八中队,首先智破莱城西门,部队迅速入城,一枪未放,生擒了破坏抗战的反动顽固县长谭远村、县大队长景肇令,尽收其武装300余人。当天,北路部队也赶到莱芜城。南北两路部队在城里会师。攻克莱城后,程照轩召开了政工干部紧急会议,布置部队进城后的工作,强调部队要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去做,并组织宣传队向城里市民进行宣传。他亲自向俘虏兵讲我军对俘虏的政策,他召开了士绅名流的座谈会,宣传我党的政策和主张。紧接着,他又布置与北路军f除四支队外,还有三支队一部和刚从张里元部拉出来的部队)的会师,为搞好团结,他要求本大队的人员移到城外驻防,把城里的房子让给北路军住。

攻克莱城后,四支队番号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洪涛,政委林浩,副师长赵杰。该师下辖3个团,二团团长赵杰(兼),政委程照轩,副团长程鹏,政治处主任刘其人。六月初,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撤销“独立师”番号,恢复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团的编制未变。这时,二团奉命南下鲁南,7月中旬,二团在滕县的冯卯、高庄、万庄、西集镇等围寨对国民党七顽势力进行了20多次战斗,痛击顽军申从周部,共毙敌200余名,俘敌150余名,缴获长、短枪100余支,拔除了部分地主山寨。随即北上沂水岸堤,四支队各路部队在岸堤会师休整。四支队从成立的七个月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战泰沂山区,为坚持山东抗战连立战功,在山东抗战史上成了璀璨的一页。程照轩的名字是这一页之中的一颗宝珠,将永远闪烁着他的亮光。

不负重托立新功

1938年7月,省委调程照轩任民运部长,不久任组织部长,1938年12月省委改称山东分局,程照轩仍任组织部长。1939年4月,为了使党中央全面了解山东的情况,为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根据中央的通知,山东分局组成了有山东党、政、军各组织成员代表60余人参加的工作报告团,由程照轩带队,于4月24日从沂水王庄出发。途中屡遭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阻挠,程照轩领导着大家,一次次化险为夷,保全了革命同志。10月到达延安,向中央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当月,山东分局党组织选举程照轩为“七大”代表。因大会延期召开。程照轩分配到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直至1945年。学习期间,聆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目睹了延安的革命精神,坚定了革命信心。

1945年7月,成。澎了鲁中行政公署,10月,马馥塘任主任,程照轩任副主任。1946年,鲁中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时,程照轩在鲁中区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了中央“五四”指示和华东局“九一”指示,深入下层和农村,组织干部,发动群众,把地主阶级,首先是大地主、大恶霸、大汉奸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土改后,有150万亩土地回到了贫雇农手中。获得土地的翻身农民,积极投入“反蒋保田”运动,后方支援前方,自愿参军形成高潮。1946年6月,蒋介石反动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挑起全国内战。到1947年初,国民党大举进攻鲁中解放区。2月,鲁中成立支前委员会,马馥塘任主任,程照轩任副主任。为加强前后方联系,统一前方民力物力的供应,保证支前任务的及时完成,决定成立"前方办事处”,程照轩兼任主任,下设民力动员、粮食、交通、总务等科及工作队等组织。6月,泰沂山区一度被30多万国民党军队占领,斗争形势恶化。这时,程照轩等领导干部,领导广大群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特别是组织民工,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作战。如在陈毅等同志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进行的鲁南战线和痛歼莱芜、孟良崮国民党军队的大捷中,程照轩等领导同志出色地完成了支前工作。1947年7月4日的《鲁中大众》报导: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鲁中有l00多万人支前,4.1万余人参加主力军,11万男民兵、4万女民兵坚持斗争,组织了20个子弟兵团,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鲁中为支前共动员出民工约160万人次,出粮近8000万斤,从渤海区运粮5000万斤,出鞋约50万双。以上报导,溉是歌颂了鲁中人民事迹,也是对程照轩等领导同志工作成绩的客观表述。由于鲁中人民坚持支前工作和展开对还乡团的殊死斗争,到1948年初,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除被歼以外,大部被迫撤出了鲁中山区。

1948年6月,鲁中、鲁南、滨海行政公署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公署,由李乐平任主任,张劲夫任第一副主任,程照轩任第二副主任。9月,鲁中南支前委员会成立,程照轩任委员。10月,华东支前委员会成立,程照轩任委员兼财政部长。为了支援淮海战役,在华东军区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华东军区支前司令部,傅秋涛任司令员,张劲夫、程照轩任财粮部正副部长。程照轩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中做如了重要贡献。在9月的济南战役中,鲁中南投入民工50多万及大量财力物力。在11月开始的淮海战役中,如山东解放区的人民为了战役的胜利,冒着枪林弹雨,约出190余万名民工、民兵,38万辆小推车,6万副担架,4万多副挑子,向前方源源不断地运送武器弹药和吃的穿的用的等,整个后方忙个不停,一幕幕后方为前方的激动人心的画面,保证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陈毅同志曾赞扬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可知,负责支前工作的组织者之一的程照轩,贡献就在其中了。1949年4月,程照轩任支前司令部财粮部部长。这时,我百万雄师过江,捣毁了南京蒋家王朝,随即解放了上海。程照轩在支前工作中,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程照轩主要是在国务院的部、局工作。他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刻苦学习,积极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没事业,做出了贡献。1966年7月,程照轩在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早逝,终年58岁。197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报导:“程照轩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程照轩同志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是他逝世十多年后,历史对他的评价和结论。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功臣。正如张劲夫同志在《对程照轩同志的怀念》一文中形象地写道:“古人说,往事如烟。我的经历似乎与古人所说有点不同,有些无关紧要的往事,似是如烟,逐渐淡忘;而有些重要的往事,印象深刻,一直刻在心的深处,不是过眼云烟,而是浓墨重彩的画,是往事如画,一幅幅战斗悲壮的画,很难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对程照轩同志的战斗友情,一直怀念在我心中。一个人能活在友人的心中,说明他并没有死去,而是常在的。”

程照轩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方继礼)

文章登载于《泰山英烈第一集》

浏览:256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南之木
    南之木
  • 大美青海
    大美青海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