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淡泊名利
迎来改革开放时期的合影
改革开放以后,外交人员服务局有了新的发展,机构扩展,人员增加,全局由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4000千多人,为200 多 家外事部门和外国使馆提供各种服务。
外交部曾先后派徐晃、国鹰担任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而李萍这个亲历建局的老干部始终是副职,虽然有些关心他的同志为 此打抱不平,建议他到部里去反映,可是一向淡泊名利的李萍却 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总是想,这些并不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他非常清楚地记 得一次在外交部司局长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那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 :
今天在坐的各位司局长、大使、参赞都是解放初期我从全国、全军把你们抽调到外交部的,大部分人都是具有老资格、大学学历的知识分子,是我党、我军的高级人才,我也知道你们到了部里以后二十多年职务都没有什么变动,许多人的老同事、老下级,甚至是下级的下级,现在他们的职务都超过了你们,你们有些人心里有怨气、不服气,这没关系,我是国务院总理,主管着全国所有的部委,你们对自己现在的职务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打报告,今天送上来,我明天就批。可是你们别忘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想一想那些牺牲在我们身旁的无数战友,想一想 他们为新中国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活着的人为了国家 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还有什么怨气吗?我们还嫌自己现在的职务低吗?
在周总理的谆谆教导下,李萍这一批外交部的老同志从来羞于考虑自己职务的升迁,只想着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如何出色地完成周总理交办的各项任务,如何在与外宾的交往中体现出新中国外交官的风范和风貌。
况且,一向喜好阅读史籍的李萍心里,更铭记着先贤的名言,那就是诸葛亮在《戒子篇》里所说的:“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间虽然跨越千余年,先贤也早随光阴远逝。然而不时默诵这一句,李萍总能感到心灵净化,仿佛登高望远,碧宇澄澈。
这一天,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李萍的二儿子回到家里,拿来一份最新出台的中央文件给他看,按照这份文件规定,凡是建国初期定为行政10级,担任过正局级的干部,现在可以享受副部级的待遇。对照这个文件精神,李萍是符合条件的,他在建国初期就是行政10级,在云南担任过外办主任时就是正局级。所以,外交部很快就给李萍办理了享受“副部级”待遇的手续。
其实,所谓“副部待”也就是在医疗和住房条件上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当时,李萍在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的住房,后面的一排原本属于他家的房子,此刻还由“文革”造反时派来的人居住着,李家实有住房面积远不足副部级标准,老伴李真对此很有意见,想把那些房子都要回来,李萍却劝她还是算了吧,自己够 住就行了,这样,他的“副部级”待遇也就没有落实。
又有一天,外交部干部司来通知,要李萍到外交部接受新的任务。去了以后才知道,部里准备安排他出国担任大使,冰岛、挪威、芬兰三个北欧国家他可以任选一国。这是个重要的情况,李萍把这个消息带回家里,老伴李真表示坚决支持,他的二儿子的话给他很大的刺激。二儿子说 :“您在外交部工作了一辈子,没有出任过任何国家的大使,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我们子女不是羡慕你出国后能带回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我们只希望你能在共和国的外交史上留下光荣的一笔。”听到他的激将法,李萍的心里很不平静。
偏在这个时候,老伴李真的心绞痛病犯了,被送到北京医院紧急抢救。李真是外交部受人爱戴的好医生,处处被人尊敬,但她总是为别人着想,自己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稍有不 慎,就会犯急症。李萍不由想到,如果此时她陪我到国外,万一出了问题,就没有国内这么好的医疗条件了 ;况且听说前不久,曾任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的徐晃被派驻秘鲁大使,在一次国庆招待会上操劳过度,殉职在异国他乡。考虑到这些因素,李萍决定还是放弃这次机会,以家和万事兴为由,保持着现有的状态。
瑞典、挪威、芬兰等三国的前任驻华大使,没有忘记李萍为 他们建设驻中国使馆体现的情谊,邀请李萍到他们美丽的国家进 行友好访问。于是,外交人员服务局组团前往。这次出国,李萍 看到了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看到了中国与他们的差距,更 看到了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瑞典时,受到老朋友的盛情接待。
早在 1973 年,李萍就与瑞典总建筑师阿伯姆教授结成好友。 阿伯姆教授热爱各种动物,李萍特意陪他游览北京动物园,介绍 了这座皇家园林的演变和新中国保护动物的政策。而这次瑞典之 行,他们离别将近十年,阿伯姆教授还是那样热情,把李萍一行 人请到家里做客,阿伯姆教授和夫人给他们介绍瑞典的各种风 情。丰盛的午餐后,阿伯姆教授一家人又陪客人乘着自己的汽艇 到他们的夏季别墅参观。
李萍带着新的感受和体验回到了还不富裕的家园,圆满地结 束了北欧三国之行。随行带回来的有限物品中,两把躺椅送给大 儿子作为结婚礼物,几个挪威法兰瓷盘送给大女儿作了结婚纪念。 翻开共和国外交部的历史,自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调到部里的 司、局级干部,30 多年从未派到国外担任大使的寥寥无几,恐怕李萍就是这些极少数干部中的一员或者是唯一的。 随着国家的拨乱反正,各项事业逐步恢复了正常。1981 年夏天,李萍得到赴厦门鼓浪屿疗养的机会,经有关部门同 意,李真陪同他前往。厦门 离永春县很近,李萍决定回 阔别多年的家乡探望。
听 说 李 萍 要 回 家 乡, 中共永春县委、县政府热情 表 示 欢 迎。8 月 14 日, 在 鼓浪屿疗养结束的时候,永 春县专门派人到疗养所来 接。李萍、李真在永春同志 的陪同下,从鼓浪屿乘渡轮到达厦门市区,换乘永春派来的轿车,下午两点多出发,黄 昏时分就到了永春县城。望着华灯初放的县城街道和人们洋溢 着幸福感的面容,李萍想起当年离别家乡远赴南洋的凄凉情景, 恍惚有隔世之感。
在永春皮塑厂布鞋车间参观
从第二天上午开始,李萍迫不及待地要参观家乡的变化。县 委、县政府负责同志理解他的心情,安排他参观反映永春变化的 缩影。李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永春县办化肥厂、皮塑厂,在布鞋 车间还看到了自动化的制鞋工艺,相比过去,李萍年幼的时候根 本没有鞋穿,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一个制鞋厂,真是感慨多多。 他看了一路,感慨了一路。永春是华侨之乡,改革开放以后,许 多海外华侨回国投资,使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永春县就 是全国著名的小水电之乡,现在又利用沿海的丘陵山坡,开发了 当地的特产“闽南柑橘”,在全国各地十分畅销。此外,乡镇企业 更是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真是今 非昔比了。
李萍与侄子李全表一家合影
8 月 16 日 上午, 李萍回到家 乡的小山村—— 新寮村。李家的 老屋已经不见了, 但依稀还能找到 当年的位置。村 干部和乡亲们聚 集在李萍的侄子 李全表 的 屋 前, 七嘴八舌地给他 介绍山村的变化,你来我往的晚辈一拨一拨地前来问安,每见到一位后生,李萍都 要仔细询问来人的名字和辈分,极力唤回那些逝去的岁月和旧 事。整个一上午,侄子屋前的笑声不断,李萍的询问没有停,他 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此后的十天里,李萍、李真在永春参观之后,又到了泉州、 福州。每到一地,在参观当地的新成就之余,李萍还看了一些名 胜古迹,比如泉州开元寺、老君岩、洛阳桥等。有些地方以前他 也参观过,这次仿佛别有体会。他深感,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是 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说明前人的目光已经投向外面的世界,但 在旧时代为什么中国总是挨打,说到底还是社会制度等问题。他 感悟得越多,越觉得不虚此行。
这次福建之行的两年后,1983 年厦门集美学校寄来信件,索要 历届校友的信息,邀请李萍参加集美学校建校 80 周年的纪念活动。 在集美校友会的安排下,李萍和李真再一次踏上八闽大地,一同 前往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母校,参加了盛大的校庆活动。此行他见
到许多阔别多年的老同学,当年的好朋友陈国熙、官宏光也都携夫人到场。让李萍没有想到的是,还见到当年掩护他逃离厦门的 陈村牧老师,更想不到的是,居然通过陈老师联系上了当年的女 同学李侠。
从陈村牧老师处得知,李侠旅居在美国的西雅图市,她的丈 夫已经去世,两个孩子都已事业有成。李侠酷爱旅游,几十年里 几乎游遍了世界各地,她也曾到过北京,集美学校 70 周年校庆 时还回母校看望过陈老师。1954 年“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事 件发生后,李侠看到媒体公布的遇难者名单中有一位名叫李平 的新华社记者,误以为这位李平是她的集美同学李萍,为此她 十分悲痛,特意为“不幸遇难”的李萍设了灵堂,每天烧香祷 告,祈盼逝者的灵魂升入天堂。
通过陈村牧老师的渠道,李萍和李侠两位古稀老人可以通过 信件往来了,他们跨过浩瀚的太平洋回忆 以往的友谊,李萍真 诚地希望在有生之年 能在北京迎接李侠的 到来,届时可以向她 介绍新中国改革开放 以后的巨大变化和辉 煌成就,那是多么令 人 神 往 的 啊! 谁 知, 他们通信没有多长时 间,就接到李侠女儿 的 来 信, 告 诉 李 萍她的母亲因病猝然去世,这令李萍无限伤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 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出现前列腺肥大症,影响 了外事工作。他决定到北 京 医 院 做 前 列 腺 切 除 手 术,医院考虑到他的岁数 大了,手术时给做了全身 麻醉,结果尿频的问题解决了,而脑子的记忆力却又出现问题,近记忆转眼 就忘,远记忆也渐渐远去。 经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 症初期,医生告之 :如果 日常饮食中不改变喝酒的习惯,会使脑子中毒,病症会发展得很快,同时平常还要多开动 脑筋,以减缓老年痴呆病的进展。
1983 年夏天,72 岁的李萍办理了离休手续,告别了自己钟 爱和献身的外交事业。离休后,在福建籍朋友吕涛的帮助下,他 在青岛动笔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两篇回忆自己革命经 历的史料,收录在人民出版社《革命回忆录》丛书。该丛书专 门收录老党员、老干部和老红军所写的回忆录,是一部收集、积 累、保存中共党史资料的重要史籍。丛书采取分册陆续出版的方 式,以图尽可能地广泛地吸纳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老同志的文章。
李萍为《革命回忆录》撰写的两篇史料分别是《从平津 “民先队”到山东革命根据地》和《周总理批准我到外交战线工作》。前者记述了参加一二 • 九运动和徂徕山武装起义的经历,刊登在1985 年 2 月出版的《革命回忆录》第 14 辑 ; 后者记述了如何进入外交战 线和赴缅甸大使馆、参加中 缅边界勘察、组建外交人员 服务局的经历,刊登在 1987 年 9 月出版的《革命回忆录》 第 21 辑。 两 本《 革 命 回 忆 录》出版后,李萍都签名送 给子女,将其视为留给子女 的精神遗产。
这个期间,李萍还断断 续续地写了一部题为《风雨 萍生》的回忆录,全面地回 忆了自己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既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历程,也有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深 刻思考。他还写过《郝绳祖先生对爱国青年的爱护与支持》、《在 外交战线上》等回忆录。所有这些文字,他都将其作为自己革命生涯的印记,以留存史册,教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