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访罗马尼亚
1977 年 7 月 19 日晚 21 时 30 分,时任中国外交部北京外交 人员服务局副局长李萍、行政司副司长孙志诚,以及高永年、宋 华、吴步吉等五人,搭乘罗马尼亚航班前往布加勒斯特,执行验 收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新馆工程的任务。
罗马尼亚于 1949 年 10 月 5 日与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罗两 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 20 世纪后半叶风 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罗马尼亚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是新 中国在欧洲的坚定盟友。为了发展两党和两国的友好关系,双方 商定在各自的首都为对方使馆建设新的馆舍。
李萍作为中国外交部承担这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曾经与 罗外交部对口部门有过频繁的工作交往,罗马尼亚朋友在北京 时多次邀请李萍访罗,所以,当由罗马尼亚方面承建的中国驻 罗大使馆新馆竣工的时候,一些与李萍打过交道的罗马尼亚朋 友,都盼着他能到罗来,用李萍的话来说,他是“来还账的”。
李萍在罗马尼亚
7 月 20 日当地时间 6 时 30 分,李萍一行抵达罗马尼亚首都 布加勒斯特。罗外交部总务司长迪亚克内斯库、副司长杜米特列 斯库等官员,以及中国驻罗大使馆参赞到机场迎接。欢迎的人群 中有一位名叫勒泽列斯库的老教授,见到李萍立即热烈地拥抱, 他是李萍在北京接待过的罗马尼亚朋友之一。
当晚,李萍一行到中国驻罗大使馆会见了时任中国驻罗大使 李庭荃、参赞陆继新等官员,李大使用中国风味的晚餐为李萍一行接风洗尘。李萍已经一天一夜没喝热水了,到了自己的使馆感到格外亲切,他这顿晚餐吃得不多,一碗面条足以让他充饥并感 受乡情了。
从 7 月 21 日开始,李萍一行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根据他这 次出国期间的记事本记录 :
7 月 21 日 上午,到罗外交部会见总务司长、副司长、有关 建筑工程部门负责人,商谈验收新馆工程的日程和安排 ;下午, 在新馆现场与建筑工程部门负责人座谈 ;晚上,参加罗外交部总 务司举行的欢迎晚宴。
7 月 22 日 上午,与罗方在新馆主楼逐层验收 ;下午,继续 进行验收 ;晚上,到中国大使馆收听来自国内的中共十届三中全 会公报,获悉全会追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总参谋 长职务,永远开除“四人帮”的党籍,准备召开中共十一大。
7 月 23 日 上午,验收新馆主楼大厅、电影厅、会客室 ;下 午,中方内部研究如何与罗方交涉工程技术问题 ;晚上,罗方招 待中方观看歌舞演出。
7 月 24 日 上午,应罗方邀请,到布加勒斯特郊区参观罗古 代建筑展览 ;下午,参加中国大使馆学习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的会 议 ;晚上,中方内部研究新馆工程验收问题。
7 月 25 日 上午,验收新馆管道设备和庭院设施 ;中午,罗 方工程负责人邀请中方共进午餐 ;下午,中方整理验收材料,准 备向中国大使馆汇报。
7 月 26 日 上午,验收新馆电气中心和新华社办公楼、地下 室 ;中午,参加罗总务司司长在外交使团俱乐部举行工作午宴 ; 下午,参观罗马尼亚农村的古老民居 ;晚上,参加勒泽列斯库教 授举办的晚宴,验收新馆灯光设施。
7 月 27 日 上午,验收新馆技术中心、地下人防 ;下午,到中国大使馆向使馆党委汇报验收情况和准备向罗方提出的需要改 进的问题 ;晚上,李庭荃大使、陆继新参赞到旅馆与李萍一行交 谈,基本同意中方准备的会谈内容,确定在政治上强调加强中 罗友谊,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从技术方面提出新馆工程现存问 题,要求罗方尽力抓紧完成尚未完成的工程、改进检查出来的施 工问题,以圆满完成新馆工程。
7 月 28 日 上午,中罗双方举行新馆工程验收工作的正式会 谈,李庭荃大使、陆继新参赞到场,中方按照事先确定的原则推 进会谈,达到预期的目的 ;晚上,参加中国大使馆在新馆举行的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的晚宴,这是在新馆首次举行活 动。晚宴气氛十分融洽,李萍见到几位熟识的罗 马尼亚朋友,大家尽兴 地喝了十几瓶茅台酒。 送走客人以后,中国人 员才正式吃饭,席间李 大使向李萍一行敬酒, 感谢他们为验收新馆工 程付出的辛勤劳动。
紧 凑 的 八 天 过 去 了,李萍始终沉浸在马 不停蹄的工作氛围中, 大家虽然劳累,却充分 感受到中罗友谊的融洽 气氛。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好在大家都坦诚相待,加上有此前李萍与罗方官员在北京的友情铺垫,会谈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基本都形成了共识,罗方建筑部门都认 了账,表示一定按中方的要求妥善改进,提上了解决的日程。
当然,也有个别稍稍偏离主色调的小插曲。比如,欧洲国家 讲究给服务人员小费,李萍一行起初不谙此道,对旅馆服务员没 有表示,他们受到的服务就体现不出“中罗友好”。后来,他们 感到了奥妙,由高永年出面送给两个女服务员小礼品,当即收到 “立竿见影”效果,服务员不但把被褥和床单换成干净的,而且 送来一个小暖水壶,李萍终于能够用热水沏茶了。
利用罗马尼亚建筑部门抓紧进行收尾施工和实施改进的时间 差,罗外交部总务司安排中方客人到外地参观游览,然后回到布 加勒斯特进行最后的验收。罗方对参观游览安排得很周到,分为 两个阶段,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先是从布加勒斯特东行,到多瑙 河三角洲地区,然后再北行到喀尔巴阡山地区。
说起罗马尼亚的基本国情,李萍与罗朋友打交道这两年,并 不陌生,而对于罗马尼亚的历史与风土人情,他知之还有限。好 在这次趁着验收新馆工程的机会,与罗朋友广泛接触,特别是那 位博学多闻的勒泽列斯库教授,给他讲授了不少罗马尼亚的历史 和现实情况。
罗马尼亚的祖先为达契亚人,后同罗马人结合成今民族。约 公元前 1 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奴隶 制国家。公元 106 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与罗 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并先后组成瓦拉几亚、摩尔 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实体。14 世纪,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 个封建公国相继建立,16 世纪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859 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合并为一个国家,称罗马尼 亚,仍然附属于奥斯曼帝国。
1877 年 5 月,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881 年改称罗马尼亚王国,1918 年 1 月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宣布独立,同年 3 月与 罗马尼亚合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科维纳、特兰西瓦尼 亚分别宣布与罗马尼亚合并,罗马尼亚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 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同年 8 月罗 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加入法西斯同 盟的安东内斯库政权。1945 年 3 月成立联合政府。1947 年 12 月30 日宣告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 年通过新宪法,改国 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北和东北与苏联(今 乌克兰、摩尔多瓦)接壤,西北与匈牙利为邻,西南与南斯拉 夫(今塞尔维亚)相界,南依保加利亚,东南临黑海。全国面积23.75 万平方公里,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约三分之一国土。 喀尔巴阡山脉以半环形盘踞中部,山脉以西为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以东为摩尔多瓦丘陵,以南为瓦拉几亚平原,东南为多布罗 加丘陵。全国呈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 多瑙河下游沿罗马尼亚南部国界线转而流经东南部注入黑海。
有人说,蓝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 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宝”。多瑙河流经罗境内 1075 公 里,其国土上大小数百条河川,多与多瑙河汇流,形成“百川汇 多瑙”的水系,不仅灌溉着两岸沃野,也提供了丰富的电力和渔 业等资源。有“罗马尼亚脊梁”之称的喀尔巴阡山,绵亘在罗三 分之一的国土上,是“绿金”宝库,地下蕴藏有煤、铁、铝土和 黄金等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丰富。黑海在罗马尼亚东侧, 景色秀媚的黑海海滩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滨城 市和港口,是罗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造船业中心,素有 “黑海明珠”之称,罗超过一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此港口。
1977 年 7 月 28 日上午 10 时,李萍一行离开布加勒斯特,罗外交部总务司副司长杜米特列斯库前来送行,由总务司处长哈隆 卡和翻译人员全程陪同。时值盛夏,正是罗马尼亚的旅游旺季, 一路上经常遇到各国的旅游者。望着旅行轿车窗外郁郁葱葱的绿 野和树木,李萍一行感到心旷神怡,几天来辛勤工作的疲劳仿佛 都祛除了。由于罗方的周到安排,李萍一行途中十分顺利、舒适, 当天黄昏时分到达与黑海港口城市康斯坦察毗邻的旅游度假区, 被安排到罗共中央领导人居住的避暑别墅。哈隆卡告诉李萍,时 任罗共中央总书记、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度假别墅就在附近。
李萍一行在这个度假区停留了两天,享受了两次游乐的高 潮。一次是下海游泳,李萍是在侨乡长大的,自幼在马来亚就喜 欢嬉水。这次出国前,他本来想带来游泳裤,但听同来的孙志 诚、高永年说没有游泳的安排,就把已经放进行包的游泳裤取 了出去。如今看到海滩上游泳的人群,他与同来的同志都兴奋不 已,纷纷穿着短裤跳进水里。还有一次是参观港口城市康斯坦 察,他们参观了港口、码头、展览馆、教堂,领略了罗马尼亚的 建设成就。在教堂里,他们刚好遇到一对罗马尼亚青年举行婚 礼,那热情洋溢的新婚氛围、轻松欢快的民间音乐和五彩缤纷的 民族服装,让李萍一行大开眼界。
据当地同志介绍,每年 5 月到 9 月是黑海海滨的旅游旺季, 尤其是 7、8 月份更是国内外游客汇聚的高峰期。从海滩上放眼 望去,游人们无忧无虑地嬉水、玩排球、晒太阳。罗马尼亚政府 有一项特殊的福利政策,本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有两周到黑海 海滨度假的假期,大家分期分批享受,交通、住宿、饮食等费用 均由国家负担。这项优惠的政策,带来旅游客源的辐射效应,在 罗大学生的影响下,许多外国留学生、大学教授及其家人,也纷 纷慕名前来,使得黑海海滨的游人数量居高不下。李萍从罗大学生青春洋溢的身姿,不由想到自己的祖国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新气象,他多么希望中国加快前进的步伐,让老百姓早日也 进入这种幸福的境地!
8 月 1 日早晨 7 时半,李萍一行乘坐旅行轿车向多瑙河进发, 三个多小时以后,到达多瑙河岸边。大家以前在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里看见过多瑙河,但那是黑白影片,又是普通银 幕,感觉不到多瑙河的真实气势。如今,置身于多瑙河岸边,顿 时被大河磅礴的气象所感染。啊,好宽阔、博大的大河,眼前水 流清澈,碧波荡漾,红白相间的水百合花和水蜈蚣随波起舞,远 处水天相连,景物奇幻,好像望不到对岸。
哈隆卡介绍,多瑙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挟带的淤泥每年约 有两亿吨。作为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大河流,它流经南斯 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包括奥 地利、德国、匈牙利的河流都汇集其中。多瑙河在罗马尼亚东部 黑海入海口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扇形三角洲。三角洲大部在罗马尼 亚东部,小部分在苏联(今乌克兰)境内,面积 6000 平方公里, 其中河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余是水草地、沼泽和湖泊 等,是欧洲现存的最大的湿地。多瑙河自图尔恰向东分成三条岔 流注入黑海,冲积成巨大的扇形三角洲。湿地、河汊、湖沼纵横 交错,水陆面积约各占一半,海拔很少超过 4 米,大部地区芦苇 茂密,是世界最大的芦苇区之一。
简单用过午餐,李萍一行换乘游船驶向多瑙河三角洲。只见 两岸丛林密布,长满了高大的橡树、白杨、柳树和各种灌木。乘 船的感觉与在陆地上观望又不一样,望着辽阔的多瑙河水面,李 萍脑海中涌起“烟波浩淼”、“横无际涯”之类形容水天广阔的词 汇,依然觉得不足以表现多瑙河的宏伟。把多瑙河比喻成什么才 能尽意呢?对了,它更像是一座让人看不透、摸不透的迷宫!
可不是么,这里河道纵横,泽地成片,几千条运河和水道构成了神秘的泽国,把坐落在它们中间的村庄、渔场、农田联结起来, 犹如大自然中的一座水陆迷宫。人们正在着迷地翘首观望,哈隆卡 请大家向前看,只见前方有一片平坦的“土地”,上面长着茂盛的 植物,盛开着奇异的、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李萍问 :“那是一个小岛 么?”哈隆卡笑而不答,片刻后却说 :“大家再仔细看!”
这一下,人们仿佛感觉到事情的诡异了,有人喊 :“你们看, 这个小岛好像在浮动……”哈隆卡接着说 :“对了,那不是真正 的岛屿,是浮岛!”“浮岛?”“对,浮动的假岛。”哈隆卡介绍, “浮岛”是多瑙河三角洲最为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一片生物 根茎相连,簇拥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它占地 10 万公顷左右, 厚约 1 米,就像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花园,表面上与陆地无异,但 实际是在水波中飘游,不停地改变着三角洲的自然面貌。当春天 多瑙河河水泛滥时,浮岛就成了各类飞禽走兽的避难所。
哈隆卡由浮岛说到鸟类,三角洲的现有记载的鸟类已达 300 多种,其中有 4 种是世界上残存的鸟。在茂密的森林里和波光点 点的水面上生活着的各种飞禽,有天鹅、金翅雀、热带的江鹤、 北极的白顶鹅、中国的白鹭、西伯利亚的长尾猫头鹰、鹈鹕、野 鸭、黑雁、秃头鹰、苍鹭等,以及世界上仅存的 12000 多对黑颈 鸬鹚,其中鹈鹕和白鹈鹕是自然界珍奇的巨大鸟类。这里还有北 美的麝香鼠、狸、鼬、狼、貂、野猫、水獭、海狗等动物,数不 胜数,会让游人充满惊喜。
哈隆卡说,鱼是多瑙河三角洲和湖泊的另一个财富来源,现 已发现鲟鱼、鲈鱼等 60 多种鱼,其中 45 种是在多瑙河及其支流 中土生土长的鱼,另外 15 种为海鱼。有些鱼,如鲟,产卵时逆 流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它们的卵可做鱼子酱,而有些鱼,如 鳝鱼,而顺流而下,到海中产卵。另外,多瑙河三角洲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龟类。由于鱼类、鸟类丰富,三角洲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三角洲内除了大量海洋生物外,极为 丰富的陆上动植物也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李萍望着画面不断变幻的美景, 与站在旁边的孙志诚交谈起来。他说,我们这一生恐怕也就来这 一次多瑙河三角洲,而这一次就足矣了,真不知道人间还有这样 迷人的景致。孙志诚很有同感,也说,是啊,就凭这趟多瑙河三 角洲的经历,我们的罗马尼亚之行就值了,何况我们还执行了验 收新馆工程的工作任务!
看到中国同志高兴,罗方的陪同人员也都放松了。哈隆卡一 会儿放声高歌,一会儿脱下上衣,露出他那肌肉隆起的臂膀,尽 情地晒起太阳。还有让李萍一行尽兴的事情,就是品尝多瑙河的 鱼宴。在多瑙河游览的两天里,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 的,餐饮自然是就地取材,船上的工作人员钓上河里的鲜鱼,高 永年等年轻的同志也帮着钓,煎鱼、炸鱼、蒸鱼、烧鱼、烤鱼, 各种制作手段都用上了,让李萍一行充分领略了鱼宴的风味。
人在轻松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离开布加勒斯特算 起,一晃五天过去了。李萍一行结束了多瑙河三角洲之行,回到 布加勒斯特,转而北上喀尔巴阡山。趁着在布加勒斯特停留的时 间,李萍委托孙志诚、高永年二位同志到罗外交部总务司,了解 他们赴多瑙河三角洲期间新馆工程的进展情况。看来罗方信守承 诺,收尾和改进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李萍一行心里有了数, 也明白了罗方安排他们离开布加勒斯特的苦心,大概是省得他们 总去催促吧!
8 月 5 日上午,李萍一行启程赴喀尔巴阡山区,这次罗方提 高了陪同的规格,由总务司副司长杜米特列斯库亲自陪同。李萍 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对杜米特列斯库说了些客气话。杜米特列斯库说,这是奉外交部长之命安排的,部长说了,中国同志前一段时间在罗辛苦了,一定要让他们休息好。李萍一行闻此挺受感 动,只有像中国俗话说的那样,客随主便了。
说起自己国家的风景名胜,罗马尼亚人都有一种难以掩饰 的自豪感。杜米特列斯库很健谈,主动向李萍一行介绍喀尔巴 阡山的情况。他说,喀尔巴阡山是欧洲中部阿尔卑斯山脉的东 支,西起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界多瑙河峡谷,向东呈弧形延伸, 经波兰、苏联(今乌克兰)边境至罗马尼亚西南的多瑙河谷。 人们习惯上将呈弧状分布的山脉分为西、南、东三部分。多数 山峰一般在海拔 2000 米以下,最高点是西喀尔巴阡山的格尔拉 赫峰,海拔 2655 米,少数高耸山峰显冰川地貌。喀尔巴阡山多 为断块山地,由多列平行延伸的山岭所组成。
杜米特列斯库说,喀尔巴阡山幽林茂密,气候宜人,一些矿 泉产区为疗养胜地。山间内峡谷纵横,风景如画,置身其中,有 一种步移景变的韵味。12000 个岩洞散布在山间,如繁星洒落银 河,冰川时代留下的湖泊及瀑布更是随处可见。山间林木茂密, 植被分布随高度而变化,分草地、矮松、云杉、山毛榉、栎树和 榆树五个分布带。原始森林的原生状态保持完好,吸引了大批棕 熊、鹿群及其他物种来此定居,数量之多居全欧之首。地下蕴藏 着丰富的煤、铁和黄金等矿产,被誉为“绿金”宝库。
说话间,李萍一行进入喀尔巴阡山区,看到难度不同的登山 路径,感到这里真不愧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主人招待李萍一行 乘缆车登山,在缆车行进的途中,大家欣赏到壮观的峡口、形状 各异的巨石、冰川时代留下的湖泊、百年古树林、独特的火山现 象,还看到散布在山间草坡上的各色帐篷,那是旅游者度假搭建 的,帐篷旁边旅游者用来做饭的小煤油炉升腾着袅袅的炊烟。
到了山上,地势也并不陡峻。在李萍看来,喀尔巴阡山比起自己家乡的山势,要平缓得多,植被也朗润得多,它的草坡像绿色的地毯顺着柔顺的山势起伏,在蓝天、白云和阳光下舒展开 来,任凭白色的羊群、黑色的奶牛群、杂色的马群在其间悠游, 静静地抒写着恬静的田园牧歌。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几个同志凑 起来坐在阳光下悠闲地打扑克,享受着温柔的日光浴,李萍没有 参加打扑克,给大家烧水喝。烧完水,他想起背包里还有从使馆 带来的报纸,就取出来翻阅。
翻到 8 月 3 日的人民日报,他发现有叶挺同志的遗作《囚 歌》,趁着这会儿清闲,就情不自禁地抄写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上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子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李萍当时为什么抄写这首《囚歌》?他逝世后,子女在整理 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出访罗马尼亚期间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他 在本上写着 :“阅 8 月 3 日人民日报,刊载纪念叶挺同志文章, 叶挺同志为革命坚贞不屈而写的《囚歌》,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看到他先是用铅笔抄写《囚歌》,然后又用钢笔描了一遍。
子女分析,他之所以抄写《囚歌》,除了有他对叶挺等老一 辈革命家素有的敬仰以外,估计当时悠闲的环境让他触景生情, 触发了他对刚刚结束不久的“文化大革命”中失去自由的那段 岁月的伤感,以及他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他当年冒着生命的危 险,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就是为了推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 政府的黑暗统治,建立一个繁荣、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么?
中午,中国大使馆陆继新参赞上山来看望李萍一行,并给 大家带来一个刚接到的国内通知 :中国外交部将派一位副部长前 来参加新馆的移交仪式 ;同时,罗外交部也对中方有关移交仪式 的文件给予正式答复。两个最新的情况,涉及到中罗两国外交部 的决策,解决了罗方多次提出来的请两国外交部领导人参加移交 仪式的问题,也意味着李萍一行的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大家听 了纷纷鼓掌庆贺,杜米特列斯库与李萍热烈拥抱。根据这个新情 况,李萍趁势提出希望早一天回布加勒斯特,杜米特列斯库痛快 地同意了。
8 月 9 日上午,李萍一行启程返回布加勒斯特,主人安排他 们绕道经过罗第二大工业城市布拉索夫市。布拉索夫位于罗马尼 亚中部、距布加勒斯特 170 公里处。布拉索夫有悠久的历史,积 累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文物,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杜米 特列斯库引导李萍一行在市中心步行,参观一些中世纪时期的建 筑,其中标志性的建筑有中世纪城堡塔楼和巴多罗买教堂,这是 建于 13 世纪的布拉索夫最古老的建筑。杜米特列斯库说,布拉 索夫的中世纪遗址保存得非常好,除了城堡塔楼和教堂,还有古 城墙等遗址,那是当时为了保卫国家而兴建的,说明罗马尼亚人 民自古就是热爱和平、渴望自由的。
在布拉索夫,李萍一行还参观了一座新落成的四层楼百货商店,看到里面商品供应充足,花样品种多,购物的人流熙攘,透过这个商店看到了罗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百货商店里有一片顾 客可以自由选取商品的区域,人们自取所需的商品,然后到交款 台交款。李萍认为这种售货方式先进,可以节省售货员,让他觉 得开了眼界。其实,这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以至 20 世 纪后期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超市自选售货模式,但在刚刚粉碎 “四人帮”的那个年代,却让见识有限的中国人充满了新鲜感。
回到布加勒斯特,又是连续几天紧凑的验收工作,罗方各项 建设满足了中方的要求。8 月 16 日上午 9 时,在中国驻罗马尼亚 大使馆新馆,举行了双方技术人员的验收换文仪式,随后中国外 交部领导人访罗,举行了两国外交部领导人的交接仪式。经过这 一系列工作,李萍 一行圆满地完 成了出访罗马尼 亚的使命。8 月 18 日下午 5 时,李萍 一行到中国大使馆 辞行,李庭荃大使 告诉李萍刚收到国 内来电报,请他去 看。李萍看后得 知,中国共产党第 十一次代表大会已 经胜利闭幕,当 地时间当晚 10 时(北京时间下午 4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广播十一大闭幕的消息,要求各驻外使馆组织收听。闻此,李萍有些归心似箭了。
8 月 19 日当地时间 15 时 30 分,李萍一行结束在罗马尼亚的 工作,乘飞机离开布加勒斯特,取道莫斯科换乘火车回国。在莫 斯科的短暂停留期间,他们参加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庆祝十一大 闭幕的大会,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的陵墓。瞻仰列宁墓的那天, 彤云密布,天色阴沉,排队的人很多,也很拥挤,李萍一行幸亏 有中国大使馆的提前联系安排,才避免了长时间排队。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的西侧,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坐北 朝南,1924 年 1 月 27 日建成,列宁逝世后长眠于此。列宁墓与 其说是陵墓,不如说更像是纪念堂。它的整个建筑半在地下,半 露出地面,用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砌成,墓前有刻着俄文 “ЛЕНИН”(列宁)字样的碑石,人们从墓门沿黑色大理石台 阶而下,就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
列宁墓的大厅里庄严肃穆,警戒森严,没有任何喧哗,列宁 安详地躺在清澈明亮的水晶棺内,身穿黑色西装,身上覆盖着苏 联国旗,特制的灯光照在他的面部和双手,连络腮胡子都看得真 切,那安详、和蔼的面容与电影里、图片上的列宁一模一样,像 是因为工作太累而睡着了。这就是亲手创建苏联共产党和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导师。
李萍屏住呼吸,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默默走过这位伟人 的身边。然而,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瞻仰的 14 年以后, 苏联共产党解散,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克里姆林宫 上的红旗落地。与之相关,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在他们 出访过的罗马尼亚,1989 年 12 月 22 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 罗马尼亚共产党停止活动,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家一切权力,改国名为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