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组建服务局
1961 年初,中缅边界谈判勘探的任务胜利完成。李萍没能随同 敬爱的周总理去云南畹町参加盛大的庆祝典礼,而是接到了外交部 调令,到北京外交学院学习英语,李真和子女也随同迁回北京。
正值孩子们放寒假,李萍与李真商量,决定自己乘飞机按时回 北京,孩子们由李真带着走陆路。那时铁路还没通到昆明,从昆明 到北京要先乘汽车,奔波几天到贵阳,然后从贵阳乘火车回北京。
刚刚过完春节,李真带着五个孩子上路了。云南外事办公 室派了一辆小吉普汽车,车后带着一个小拖斗,装着他们简单的行李。李真抱着最小的女儿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后面是吵吵闹闹 的四个大孩子。他们一会儿嚷嚷着路上哪里风景好,一会儿打扑 克牌。一路上小女儿吐得一塌糊涂,中途全家在一个小城住了一夜,第二天又赶了一整天路,到了灯火照耀时才到达贵阳市。在 贵州外事办公室同志的安排下,全家人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又经 过几天几夜的颠簸,终于到了北京。
外交部安排李萍一家住进靠近日坛公园的外交部招待所里。 这里的服务功能很齐全 :一楼设立了可供所有家庭吃饭的大餐 厅,还有理发室、小电影厅和澡堂,可以满足在这里住宿的外交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楼还设有一间小厨房,可以让各家的干 部赶不上吃饭时,自家煮点儿小吃,热点儿牛奶。李萍一家住 在招待所四层最右边的房间,因为他们孩子多,这是一套包括 三间小房的大房间。
回到北京,李萍、李真又见到了原来的熟人,有马凤祥、步 士荣,还有他们一直资助上学的邓亚持、邓素持姐妹。李萍从小 家境贫寒,看不惯别人受穷的样子,现在生活好了,只要有需要 帮助的人,他都毫不犹豫地帮助。恰在此时,李真在昆明时的老 同事贾淑贤回东北老家路过北京,她知道李真非常热情善良,就 说她的亲戚裴淑清在北京没有亲人依靠,问能不能托付给李家帮 助照顾?李萍、李真觉得这不是问题,正好还可以帮助他们照看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这样,他们家里又多了一个姑娘。
很快,李萍的大孩子送到了专收干部子弟的育才小学,小女儿送到了外交部幼儿园,他们都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另外三个孩子就在招待所后面的南中街第一小学上学,每天都回家。几个孩子回到家就靠裴淑清照看。
李真又回到外交部医务室工作,她工作起来不分内外,在 这个住了上百户干部的招待所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上门 来,李真都非常热情地给病人打针服药。每当有病人的时候,李 真的小儿子就举着针盒去煮了消毒,正在小厨房做饭的人家,谁 看到这个孩子来了,都主动地让出炉灶,让他先煮针。煮针消毒 需要开锅后 5 分钟才行,他没有手表无法控制时间,就每次带去 一把黄豆,煮针时在炉边的铁板上烤豆子。黄豆烤熟可以吃了,水也开了,针也煮好了。招待所里的人都称他“黄豆小孩”。
这一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国家又遭到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和各种供应都缺乏。
细粮少了,大部分供应的 是玉米面,喝的是玉米粥, 吃的是窝窝头,没有了肉 类和副食,刚刚长身体的 孩子,常常吃不饱。在困 难面前, 招待所干部发扬 老八路的作风,在招待所 的前后院里种菜,号召全 所的孩子们放学后上街拾 马粪、驴粪,用这些东西 在地下室里培育蘑菇,在 后院的花房里种植葡萄和西红柿等实用食品。
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已与 50 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急需一批有经验的外交官出外担任大使工作,同时还要 提高这批干部的外语水平,为此外交部在正义路原来的六国饭店 举办了干部英语培训班。在这里,李萍又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 友,其中有孟英和夫人王宏瑜、朱其文、李一氓、刘春、宫达非 等一批老同志,大家像当年在抗大分校学习马列主义那样,努力 地学起了 A、B、C。
干部英语培训班的师资是从外交学院请来的老师,他们得到 了周总理的指示,没有把李萍这批学员当作开国元勋的老干部, 与普通的学员一视同仁,实行严格的管理,组织课堂提问、现场 答疑和布置课外作业。这可苦坏了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同志,尤其 是李萍带着几十年的福建口音,喉音很重,平时连普通话都说不 好,英语发音就更不准了,同时学习的李真都比他强。
经过刻苦的努力,在最 后的毕业考核时,李萍的英 语成绩还是及格了。正当大 家举杯庆贺将要奔赴各自驻 外大使的岗位时,李萍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务 :外交部要 他去组建外交人员服务局。 此时的北京已有 50 多 个外国使馆,他们在北京除 了开展外交工作和正常的生 活以外,还需要精神上的娱 乐, 他 们 要 听 歌 剧, 看 电 影,打网球,要游泳。以往这些事情都由外交部的一个服务处来承担,现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了。周总理亲自过问此事,决定由外交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一个外事服务局, 负责组织翻译、办事员、厨师、招待员、司机、花工、电工、木 工、维修工、搬运工、女工等各类服务人员为外宾服务,专门解 决他们在北京的各项生活上的需求。
经过外交部与北京市政府的协商,这个双方共管的外交人 员服务局很快组建起来。可是在筹备服务局时遇到了一个小小 的麻烦 :周总理认为这是外交部与外单位联合成立的第一个机 构,为了表示对北京市的尊重,正局长职位要由北京市派人担 任。可是,李萍在 1950 年从空军调到外交部时就定了行政 10 级,像他这样级别的干部在外交部很多,而北京市要派出相应 级别的干部就困难了。
北京市决定由万里副市长负责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事情,可 是他还肩负着更多的工作,不可能兼任这个局长,当时派来的崔 儒英是 13 级。最后由周总理拍板决定,服务局工作由李萍主持, 但是与崔儒英一样,都是副局长,部里又给配备了姚登山(11 级)、李玉池(12 级)两位副局长,局长的位置还是给北京市留 着。周总理嘱咐李萍外事服务工作要周到、细心和主动,亲自签 发了给他的委任状。
外交人员服务局选址在正义路靠近原六国饭店的一座院落, 现东交民巷 39 号。服务局以原来外交部的服务处人员为基础, 下面设立了人事、房管、基建和总务等 4 个处,并且接管了台基 厂北京市政府对面的国际俱乐部。
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工作开展起来后,就制止了外国使馆在社 会上随便招聘雇员的现象,他们所需要的司机、保姆、花匠、翻 译等人员都由服务局派出,这样无论是从政治影响方面还是对外服务管理方面都有好处。
1962 年 2 月,外交人员服务局正式对外办公。这年 7 月,李 萍一家告别外交部招待所,搬入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的一座小 院。这是某处王府的一个院落,李萍一家搬来之前是捷克斯洛伐 克驻华大使官邸,前后有两个院,偏房还有两个小院,胡同尽头 还有个汽车库,李萍工作用车就停放在那里。
大甜水井胡同东口毗邻王府井大街,对面就是协和医院所 在的帅府园胡同,西口是南河沿大街,万里副市长住在西边的 红霞公寓里,联系工作都很方便。
当时李萍一家使用的家具,包括桌椅板凳、沙发、电话,甚 至睡床都是外交部配给的,上面都有编号。那时干部调动很平常, 都没有什么家产,到了一个新地方,生活用具都由公家配给,如 果再调动了,按照领用时登记的账簿,退还回去就可以了。
与李萍同住一个院的还有司机赵海余和秘书章以珍两家人。赵师傅是从朝鲜战场上退役的老司机,他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驾车运送军用物资,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头上留着明显的伤疤。
他的老伴身材瘦小,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与李萍的小女 儿一样大,儿子还在吃奶,他们住在前院的房子里。
章以珍的爱人姓王,是位俄语翻译,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 也和李萍的小女儿一般大,她们后来上学时都在一个班里。她家 住在对着院门的房子里。
崔儒英副局长住在胡同后面的一座小院里,他的夫人刘雅秀 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他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儿,年岁与李萍的 两个男孩差不多。
此时,李萍的大儿子在二十五中学上学,二儿子在一一九中 学上学,大女儿在本胡同的大甜水井小学上学,二女儿在东交民 巷小学上学。后来小女儿也考上大甜水井小学。为了照顾一家人, 李萍雇了一位来自江苏泰兴的保姆。
1962 年 10 月 的 一 天, 李萍傍晚刚吃过晚饭,突然 感觉腹部剧烈地疼痛。李真 赶忙叫司机赵师傅送他到北 京医院,医生当即诊断是胃 穿孔,立刻推入手术室做了 胃切除手术。外交部负责服 务局工作的罗贵波副部长和 北京市万里副市长都赶到医 院看望。李萍在战争年代打了那么多仗,没受过什么大伤,现在却动了大手术。出院后,外交部又安排李萍到广州肇庆休养一个多月。
这次手术后,李萍的身体大伤元气,吃饭时只能少吃多餐,他原来健壮的体格消瘦下来。李真尽量给他补身体,在后面小院 里养了几只母鸡和兔子,孩子们放学后就到街上捡瓜皮和菜叶回 来喂鸡喂兔。这时的市场供应还比较困难,北京市政府为了照顾 普通百姓,组织了大量白薯货源。起初 1 斤粗粮票可以买4斤白薯,后来1斤粗粮票可以买5斤。每当粮店来了白薯,家家提着 大篮子,推着小车排队购买,这也是李家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抢 着去排队。到了秋天,又排队去购买大白菜和大葱。
李真为了这一家人的吃喝,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她为了节 约开支,连每月 3.50 元的月票也不买了,每天走路上下班,下班路过东单菜市场时,专门买那些便宜实惠的蔬菜。有一次排队买 回来一大堆两角钱一斤的兔子头,到家用盐水煮了一锅,几个孩 子们围着锅抢食,连小骨头都嚼光了。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很少能见到肉的荤腥,就连 天天吃的粗粮也难以保证,李真和孩子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全身浮肿,服务局的干部、职工也是满脸菜色,很难在脑满肠肥的外国人面前挺起中国人的腰杆。为了此事,李萍专门回到外交部 机关,要求“娘家人”帮助想一想办法。
事有凑巧,没过多久,外交部就来了通知,要服务局派卡车 去部里拉黄羊。刚开始是两家分一只黄羊,后来是一家能分到一只,最后像李萍这样的局级干部一次就可以分到两只。经打听才 知道,在内蒙古草原上,漫山遍野有成百上千万的野生黄羊。当 时有些部委组织人力、物力,到草原上捕捉黄羊。
就这样,在人们饥肠辘辘、毫无生态保护观念的当年,内蒙古草原上的黄羊一车一车、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了北京。这可乐坏了李萍的两个儿子,他们在小后院里把黄羊剥皮破肚,操刀分割,干得十分带劲,尤其是他的大儿子剥起黄羊来有条不紊,井井有条,这仿佛为他日后上山下乡的去向打下了基础。
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了,又筹建了一所外事技术学校,培养厨师、花工、司机和服务人员。因为这是外事工 作,要求工作人员衣装和穿戴整洁,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人员的新面貌,他们的工资要比社会上同类工作高出一级。李萍 经与李真商量,安排裴淑清到外事技校做了管理工作。
随着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对各国驻华使馆的建设提 出了新的要求。外交部经与北京市政府协商,把建国门外一带的 荒地规划建设成新的使馆区,这样可以把还在城里的一些外事住 宅都搬过来,集中在一起便于管理。建设使馆的工作都是由服务 局基建处承担的,这也是李萍那时的主要任务。
1965 年夏天,外交部安排李萍到北戴河疗养。此时,他的 二儿子说他升高中时的考试没有考好,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要响 应祖国的号召,到北大荒去开荒种地,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 能回来。这样,李萍决定带着二儿子和刚上小学的小女儿,一起到北戴河住几天。
一天早晨,李萍带着两个孩子在海滩漫步。他们在靠近海边的渔民手里,花5分钱就能买到一只大螃蟹。正当他们提着沉甸甸的螃蟹往回走时,迎面遇到了乔冠华副部长。乔冠华的夫人龚彭早年是燕京大学的爱国学生,是当年北平一二 • 九运动的骨干, 李萍与她早就相识,与乔冠华副部长也是老相识。
乔冠华副部长带着女儿松都和外甥女红红也在散步,红红的父亲是章汉夫副部长,母亲是龚彭的姐姐龚博生,她与李萍的二 儿子在幼儿园和芳草地小学都是同学。李萍与乔冠华聊起最近的 形势,谈到当时流传的“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指示,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担忧压在心头。分手时乔冠华说了一句:“今年还可以在这里疗养,明年是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当晚,为住在北戴河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安娜 • 路易斯 •斯特朗女士祝贺 80 周岁生日。她是毛主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名言的报道者。在晚宴上,李萍和几位老干部坐在一 起,谈起了令人担忧的当时政治形势,说到毛主席那时不在北 京,到上海组织什么文化界的批判,可能还要牵扯到北京市委的许多人,等等。
回到住处,李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突 然,他心头一动,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明天让二儿子立刻回北京,换他的两个妹妹来北戴河,原来打算明年再让她们 来,看样子是不太可能了。
二儿子回到北京后,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考上了他报名的第二志愿北京第二十四中学。大女儿在北京女十三中上学,暑假里正参加东城区体校网球训练班,二女儿正在着急上火地等待着报考初中的录取通知书。
姐妹俩都不愿意这时离开北京去北戴河,她们都觉得今年去不了,可以明年再去,没有任何危机感。只有那些有着丰富政治 经验的老干部们,嗅到了狂风暴雨到来前的湿腥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