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脱下军装
1950 年 2 月,正在鲁中南尼山军分区副政委兼地委委员任内 的李萍接到上级命令,鲁中南尼山军分区撤消,李萍受命带领军 分区直属机关和特务连 100 多名干部,先到上海再转赴南京,调 入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李萍任锄奸部部长。由此,他告别了战 斗了十多年的鲁南地区,准备参加新的的工作。马凤祥和步士荣跟随李萍一家来到了刚刚解放不久的大上 海,住在离城区不远的虹桥机场,听说部队要在这里进行整编, 准备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斗。趁着闲暇时间,他们到了繁华的上 海街区,李萍想到 :十七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个东方大都市时, 满街都是带大包头的印度巡捕,挂着各国国旗的军舰耀武扬威地 在黄浦江里横冲直撞,还有扛着闪亮步枪刺刀的日本兵。那时他 想着何时能够将他们赶出中国去?如今解放了,中国人民扬眉吐 气了,真正站起来了!
走到车水马龙的外滩,望着上海市政府门前悬挂的老战友武 中奇应陈毅市长要求书写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苍劲有力的牌子,他真想知道这些老朋友都在干什么?很快,他联络并见到了这些 先期南下的老战友 :杨士发、武中奇、靳怀刚、陈岩。大家见面 非常高兴,少不得是一番热闹的聚会,品尝上海风味的美食。
正当大家紧锣密鼓地进行部队整编时,李萍又接到新的命 令,到北京去报到。原来,新中国成立后,胜利的捷报接连传 来,人民解放军的机构也在不断调整、变换。为了适应新中国国 防建设的需要,中央又有新的战略部署,人民解放军组建了七个空军师,组织上通知李萍和 另外六名师级 干部到东北筹 建空军,李萍1950 年 2 月,正在鲁中南尼山军分区副政委兼地委委员任内 的李萍接到上级命令,鲁中南尼山军分区撤消,李萍受命带领军 分区直属机关和特务连 100 多名干部,先到上海再转赴南京,调 入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李萍任锄奸部部长。由此,他告别了战 斗了十多年的鲁南地区,准备参加新的的工作。
又从第九兵团 被调到新组建 的空军第一师 担任政委,师 长是他多年的老搭档林毅,李萍的人生面临着新的转折。 接到任职命令后,李萍和林毅都换好了大檐帽的空军制服,拉家带口地路过北京,赴东北学习空军知识,与李萍一家同行 的,还有他的警卫员马凤祥和步士荣,他们也随李萍一家转入 空军。
1950 年 6 月中旬,李萍一行人到达北京,住进了设在前门 附近的空军招待所。又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让李萍心情极不平 静。这次距离他 1933 年 8 月来北京(那时还叫北平),一晃过去 十七年了。如果说,上一次他是抱着寻求救国之路、推翻不合理 的旧制度的革命目标来到北京的,那么这次则是以胜利者的身 份,来到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
十七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极短的一瞬间,北京依然那样大 气和古朴,李萍还是在前门火车站下车,时空仿佛没有多大的变 化,但街上不时见到的五星红旗和毛泽东、朱德等领袖像,却分 明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忽然想起那位福建老乡、作家谢 冰心在题为《北平之恋》的文章里的一段文字 :
北平的风俗人情特别淳朴,没有上海、南京一带的喧闹,繁华 ;也没有青岛、苏杭一带的贵族化。在外表 上,她是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君子 ;在内心里,她 像一个娉婷少女,有着火一般的热情 ;但并不表现在外 面。她生来和蔼诚恳,忠实检朴。我爱北平等于爱我的 故乡 ;甚至觉得北平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条胡同街道, 都特别富有诱惑性似的 ;也许这是我的偏见,而“北平 真好!”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
不曾想,“真好”的北京却在李萍重回她的怀抱的第一夜, 给了全家人一个惊吓。他们睡到了半夜,外面一时雷声阵阵,大 雨滂沱。突然,“哗啦啦”一阵巨响,紧靠床的半壁砖墙倒塌了。 在一片混乱的泥水中,李萍焦急地查看床上的李真和孩子,还算 好,砖墙是朝外倒塌的,如果是朝里面砸来,后果就不堪设想 了。孩子在李真怀里“哇、哇”大哭,母子俩一身的泥水毫发无 损,闻声赶来的小马和管理人员马上给他们调换了房间。
住在前门,李萍自然要带着家人来到位于前门附近的漳州会 馆,讲述十七年前自己在这里的种种经历,这时自然又想起陈老夫子一家人, 仿佛又闻到了 陈夫人做的槟 榔芋的芳香, 不知道他们现 在 在 干 什 么 呢。李萍听说 陈老夫子已经到中央机关工作,前门离北京市军管会驻地不远,李萍让警卫员小马去打听和联系一下,看能不能联系到陈老夫子,居然很快有了回音。 李萍回想起当年前在日寇侵华的炮声中,他和瘦弱的郝诒纯
护送老夫子一家离开北平去天津的情景。真没想到,十几年后, 他们在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又见面了。那天,老夫子是坐着小轿车 来的,一见面就用浓重的闽南乡音寒暄,把李真她们闹得像在听 外语。闲谈中,老夫子从阿姨步士荣的手里抱过李萍的小儿子, 深沉地说 :“将来他们这一代人就要过上好日子啦!”临别时, 老夫子送给李萍一本他刚出版的新书《人民公敌蒋介石》。
李萍带着一家人又来到人头攒动的王府井大街,给李真她们 讲述 1935 年一二 • 九时,就在此地,自己如何带领着爱国学生 与手拿大刀、水龙的军警搏斗,后来手臂如何被宋哲元的大刀队 砍伤……正当他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旁边人群中有个人停住脚 步,死死地盯着他,李萍觉得奇怪,又觉得这个人有点面熟,好 像在哪里见过。
忽然,他想起来了,转身一把抓住那个人的手,兴奋地大 喊 :“孟英!”
“李萍!”那个人也兴奋地喊他。两个人的大声喊叫,引起 路人的注视,两个人都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压低了声音,使劲地 握紧对方的手。
“我可找到你了,太好了!”孟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赶 紧对身边的夫人王宏瑜说 :“你瞧,这不是李萍、李真吗?”
王宏瑜也认出来了,立即领着孩子,与李真和孩子打招呼。 自徂徕山起义打下莱芜城以后,孟英就调到鲁中工作去了,李萍则仍然留在鲁南,在山东党校时他们曾经见过面,刚解放 时听说他任江苏某地警备区司令,谷牧任市长,他怎么到北京来了?在 王 府 井的大街上,李萍 与孟英高兴地聊 了起来,李真则 带着孩子与孟英 的夫人王宏瑜和 他们的孩子,也 像久别重逢的亲 人叙起了家常, 原来孟英夫妇马上要出国,是到王府井来买出国礼服的。
孟英兴奋地告诉李萍 :“咱们共和国的外交部已经成立,周 恩来总理兼任部长,现在急需有文化的干部来外交部工作,周总 理正急着在部队物色知识分子呢!”李萍则告诉他,自己现在已 经调到空军工作,只是路过北京。
孟英急切地说 :“我已经调到外交部工作了,正在四处打听 你,你是福建人,又是华侨,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很多,你来外交 部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李萍当时没多说什么,心里倒是动起了念头 :全国已经解放 了,现在不用打仗了,换个工作也可以,只是自己能担负起外交 官的重任吗?
当晚回到招待所,李萍与李真商量这件事,李真表示坚决 反对。原来,她从王宏瑜那里听说,到了外交部就得脱军装,出 国的女同志还要烫发、穿旗袍、穿高跟鞋,最要命的是不许带孩 子。此时李萍、李真的大儿子刚刚 3 岁,小儿子不满周岁,李萍 要离开空军还得办调动手续,确实是件麻烦事。
李萍还在犹豫时,没想到孟英回到外交部就把他的情况报告给姚仲明同志,而此前新华社发布的电讯稿已宣布 :周恩来总理任命姚仲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缅甸大使,目前正在组建驻 缅甸使馆人员,不日将赴缅接受宣布起义的原国民党政府驻缅甸 大使馆。
姚仲明是李萍在山东的老领导,他把李萍的情况汇报给周总 理,很快组织上通知李萍 :经周总理亲自批准,他被调到外交部工 作,任命他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政务参赞兼领事部主任。直到李萍 看到了任命书,才知道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次人生的转折 来得这么突然,李萍感到仿佛像做梦一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愈发自信而响亮。然而,我国外交事业刚刚 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的。说起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不能不 提到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 理兼外交部长。这一天也就成为新中国外交部成立的日子。当 晚,当开国大典的礼花还在天安门上空绽放的时候,新中国外 交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履行起他们的使命,向世界各国政府 送达毛泽东的开国公告以及周恩来表示愿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的函件。
应该指出的是,新中国外交部之所以能迅速组建起来,与 周总理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分不开的。1946 年 6 月,国民党当局 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中共驻南京等地的办事 处以及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的工作人员陆续回到延安。当国民 党军队重兵进攻陕北、中央机关准备撤离延安时,周恩来召集 从事过涉外工作的同志开会,要求他们撤离时集中编成一个队, 特别嘱咐 :“这些同志凑到一起不容易,不要走散了,说不定什 么时候就需要。”
1947 年 5 月,当时担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在山西临县三交镇正式宣布成立中央外事组,共有 20 多名成员,下设 研究、翻译和新闻三个处。这些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环境下 培养最早的一批外事干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开 展外交工作的骨干力量。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央外事组的工作和驻地也在不断调 整。1949 年 1 月,周恩来在西柏坡给外事组部分干部做了一个长 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进城以后开展涉外工作的方针 和外事干部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其中讲到的不少内容后来成为新 中国开展外交实践的重要原则。
天津解放后,成了新中国外事干部的集散地。中央统战部的章汉夫,外事组的黄华、徐大年、柯柏年、 章文晋、马牧鸣、凌 青,解放区救济总会 的杨公素……这些后 来蜚声中外的新中国 著名外交家们陆续到 达这里。
在周恩来的主持 下,新中国外交部的 组建工作在加紧进行。
1 9 4 9 年 1 1 月 8 日 , 外交部召开全体大会, 办公厅主任王炳南主 持 大会,宣布外交部组建完成。周恩来在会上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的任务、政策和策略做了具体论述,对外交部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具体的 要求。
外交部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坐落于北京东城的外交部街 33 号。 清末,这个地方是国宾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在这里 办公。北京解放后,先由华北人民政府使用,在华北人民政府结 束工作后,外交部迁入办公。
外交部组建初期,周恩来建议中央把三个方面作为外交干部 的来源 :一是原中央外事组及各大城市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和统战 工作的同志。二是从解放军各野战军和军委直属机关挑选少数骨 干分子。三是从大学中选拔一批青年学生,他们年轻、热情、懂 外文,有一定专业知识。以上三种人员中,要以军队干部为主 体。周恩来的建议,得到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 立即给解放军下达指令。随即,一批声名赫赫的将军,从四面八 方云集北京。
历史选择了他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副政委姬鹏飞、 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军委总政治部第一室主任 黄镇、山东军区司令员谭希林、南京警备司令袁仲贤、淞沪警 备司令部副政委韩念龙、南宁警备司令彭明治、第五兵团政治 部主任王幼平、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曹祥仁、中南军大副校长 倪志亮。同时从地方选调的有济南市市长姚仲明、内蒙古自治 区党委宣传部长吉雅泰、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冯铉、中央统战 部处长王任叔。
这批身着军装,佩带短枪,带着战火硝烟的将军,从各战区 风尘仆仆赶到北京,一时间新华饭店、解放饭店内热闹非凡。多 年不见的长征战友,延安抗大的同学笑声朗朗,习惯大声说话的黄镇将军兴奋地握着袁仲贤的手说 :“袁参谋长,你和英国人打交道好几个月了,干外交是老资格,给我们介绍介绍经验吧。”
袁回答 :“你在新乡执行小组,不是担任首席代表吗?”原来, 黄镇 1946 年任太行军区副政委时,作为中共首席代表,与美国 人、国民党面对面打过交道。黄镇急忙摆手 :“我是摸着石头过 河。与美国人打交道,一切按周副主席指示办事。凡事多请示, 勤汇报。”
中组部还选调了几十名副军级和师级干部加强外交队伍,如 原来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符浩、余湛、朱启桢、姚广 ;担任过大 使的孟英、李清泉、郑为之、王崇理、宋之光、张世杰、康矛 召、王泽等同志。
1949 年 11 月至 1950 年 5 月,在外交部东二楼大厅举办了 外交部大使学习班,共有 30 余人参加。学习班开学时,周总理 亲临讲话。他说,我们是外行人办外交,抗战以来十多年,虽然 有些对外斗争经验,但是没有经过整理,没有使它科学化、系统 化,没有上升到理论。过去只接触过一些记者和马歇尔等人,是 打“游击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代表国家,一切要正规化, 打“正规战”。
周总理指出,新中国外交不能袭用过去那一套。北洋政府 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都是跪在地下办外交。我们不学他 们。我们要有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要有信心。外交工作 光荣,但责任重大。在国内工作,犯了错误,组织和群众可以原 谅。外交是代表国家工作,被人家抓住弱点,便要被打回来。在 军队打仗,平时要练习打靶,搞外交要注重调查研究,多想一些 方案,遇事不能冲动。要善于分析研究,不能感情用事,要磨练 自己。外交是文打,对外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可能影响战 斗。外交无小事,必须严守纪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事前要请 示,事后要报告。
周总理的报告在学习班里引起强烈的反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使学习班由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主管,具体组织工作由办 公厅副主任阎宝航负责。外交部办公厅还为大使学习班举办了外 交文书展览,还到北京饭店观摩服务员摆台、上菜,然后学习如 何吃西餐。这餐饭从使用刀叉,让酒,布菜,喝汤开始,吃了近 三个小时,人人紧张得满头大汗。将军们反映 :“吃饭比攻打— 个碉堡还劳累。”
一天,闫宝航副主任接总理办公室电话,请“将军大使” 到勤政殿观摩递交国书仪式。送走了客人,周总理宣布,毛主 席听说你们在这里观摩学习,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将军们迅速 排成一行,毛主席与大家一一握手。他对黄镇说 :“你原来叫黄 士元,为什么改为黄镇呢?”黄说,我脾气不好,时刻提醒自己 要“镇静”。毛主席说 :“《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派你出去 当大使,要完璧归赵。你也做个蔺相如吧。”毛主席见到姚仲明 时说 :“你是文人,也调来搞外交啦。”周总理在一旁说 :“仲明 来外交部之前是济南市市长。”毛主席接着说 :“你与陈波儿合 作写的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在延安时我看过,是鲁艺文 工团演出的……”
从 1950 年 8 月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先后任命 14 位驻外大使。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将军大使”们以独特的风采 和战斗作风迈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在这种形势下,缅甸与新 中国建交的话题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