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斗争在继续
从 1936 年到 1937 年,李萍和同学们利用假期,以“民先” 的名义,先后组织了三次夏令营活动,两次在香山樱桃沟,一次 在西山大觉寺。
65 年后,当年与李萍并肩战斗的中国大学学生刘光运,记录 了夏令营的情况 :
我们中国大学的一批学生,记得有我、侯鸿泰、张 枏、李萍、高元贵等十数人,接到参加夏令营的通知, 是在 1936 年夏季刚要放暑假的时候。
第一次在西山,有 170 多人参加,同学们搭起帐篷,燃烧篝 火,一顶帐篷住 20 人,半夜还组织紧急集合,去攀登高山。刘光 运记下夜行和宿营的情况 :
从清华园出发向西绕过颐和园和玉泉山,接近香山 附近时向北转就是去大佛寺的大路,那儿有一片满是树 林的空地,是我们的休息地。事先派有“先头部队”打 前站到那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准备柴草和开水,以迎接 大部队。
我们走了大约十里地,太阳升起,我们已疲惫不堪 了。城市的青年没有步行的习惯,尽管速度不快,每个 人的汗水已浸湿了内衣。(因为)走得早,空腹前进,只 是凭一股要为革命锻炼自己以打击敌人的热情和决心,鼓足了最大的干劲好不容易才到达了那片树林空地上休息时,已经筋疲力尽了。有人脚掌打泡了,有人上下眼 皮在打架,有人虽然还在机械地迈着脚步,脑子却已蒙 蒙昏睡了。
……最后的终点——周家花园……在周家花园和坟 圈之间,有一片枝叶繁茂覆天盖地的树林。树里行间荫 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恰好作为我们的“露天教室”,石 块就是我们的座位或写字台。作为营地的帐篷就搭在靠 近坟圈的平地上,男同学就住在这里,女同学受优待住 在凉亭里。……当年,先后来此接受野营训练的也有几 百人。每个人都抱着抗日救国闹革命的伟大理想,冒着 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监禁和特务乘机闹事的危险。 在这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办过三期夏令营,培养 了日后抗战中一批军事人才,后来这批人分散到各个抗 日根据地,对抗日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按照党的指示,李萍等“民先”干部组织同学们学习革命 理论,举办政治讲座,专题报告,请来了爱国教授许德珩、杨秀 峰、张友渔、黄松龄、许凌青等。在学习活动中,时常举行小型 座谈会,让同学们充分讨论,李萍和几位负责干部组织教授们解 答他们的问题。
为了将来能在战场上抗击日本鬼子,李萍等“民先”干部 还组织了军事活动,请来袁也烈同志讲解和指挥搞游击战演习。 为了保密,在介绍袁也烈时,说他是从东北抗日义勇军来的, 其实他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他们还从二十九 军爱国官兵处搞来步枪和子弹,在香山的樱桃沟深山里练习射 击和刺杀。
夏令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特别组织了适合年轻人口味的歌咏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和爬山队,组织崔嵬和张瑞芳演出街头 剧《放下你的鞭子》。他们动情的演出影响了很多同学,尤其是 张瑞芳演唱的《勿忘九一八》催人泪下。爱好诗歌的孟传铎(孟 英)等同学则在篝火旁朗诵他们的爱国诗作,赢得一片片掌声。 这是孟传铎(孟英)朗诵的他自己的诗作《王府井大街的斗争》(刊载于北平《黄沙诗刊》1936 年 1 月第 2 号):
十二月九日, 北平学生举起反对华北自治的大旗, 用爱国主义的呼声请愿游行, 向全世界宣扬真正的民意。 血在沸腾,人在咆哮, 我们的手结成一根坚实的铁链, 我们的心联成一道坚固的长堤。
队伍穿过西城北城奔东城,越聚越浩浩荡荡, 冲天的怒吼震荡晴空万里。 万千青年学生的义举, 国民党当局吓得肉跳心悸, 驱使大批警察特务干涉游行, 使用武力跟踪破坏阻击。 艰难的障碍都被前锋冲破, 不顾负伤流血,绕道游行对付他们的诡计。 指挥部料到当局会下毒手,提出 :为唤醒同胞,团结同学, 轻微的干扰打击不要在意。
真理的火在胸中燃烧,我们前进,歌声、演说、口号声从不停息。 塞满街道的各界民众, 到处用笑脸和掌声给我们鼓励。
不顾饥饿风寒, 大队走向王府井大街的南端。 忧国不安的民众与学生共鸣, 一起痛斥日寇和政府当局连声不断。 “全国民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 “反对妥协投降!反对冀东自治!”…… 向警察头目交涉去长安街, 一口回绝不准再向前, 队伍遭到水龙的扫射,刺刀、大刀、棍棒、皮带正抽打刺扎先头的青年。 我们一面徒手抵抗,一面高喊 :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欢迎爱国警察抗日!” “欢迎警察参加爱国请愿!” 给学生们的野蛮回答是乱打乱砍。 前锋被打乱,冲不动封锁线, 请愿团的旗帜被抢走, 红了眼的学生继续奋战。
混战中有人倒在路边,有人血染衣帽,身上冰锥连连。
为了避免过多损失, 指挥部决定结束游行请愿,通知 : “去集合,去开会,马上到北大三院!” 聪明的决定结束了这震动世界的一天。 会议决定的新部署是 : 要坚持斗争,扩大学联, 要全市罢课,要伸张正义,保护中国主权, 要用团结回答暴力摧残!
他的深情的朗诵把同学们带回一二 • 九斗争的现场,许多同学 热泪盈眶。
夏令营活动搞得一次比一次精彩,到第三次活动时有两千多 人参加,培养了一大批“民先”的骨干分子,也为此后的各个抗 日战场上提供了一大批革命干部。
1936 年夏天,华北地区形势继续发生变化 :得寸进尺的日 寇把驻华日军由八千人增加到两万人,把“平津驻屯军”改称为 “华北驻屯军”,偌大的华北即将沦陷为第二个“满洲国”。日寇 逼迫宋哲元的军队撤出北平,派兵进占了北宁铁路沿线,亡国的 阴云和危机笼罩着华北地区的每一个中国人。
1936 年 6 月 13 日,由已经很成熟的“民先”骨干带头,北 平各大、中学校又组织了第四次抗日救国大游行。这次的游行示 威队伍组织得非常成功,事先选好几个集合地点,采取有聚有散 的方式,警察一来,队伍就散开。游行示威队伍先是在西单北大 街集合,在西四时被警察冲散了,转了几个胡同又在太平仓集合 起来,忽而聚、忽而散,经历了七散七聚,最后来到鼓楼召开大会,市民、工人踊跃参加,就连工商界也派代表来了。大会通过了“反对日本增兵华北”、“拥护二十九路军保卫华北”、“武力保 卫华北”等议案。
在这次大游行中,虽然受到军警的阻挡和驱赶,可是不少 军警再也不像前几次那样凶神恶煞了,亡国的危机也笼罩在他们 的头上,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感染了他们,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意 识。当示威游行队伍沿着景山西街往府右街走时,跑在队伍外边 给大家拍照的师大附中学生李德伦和辅仁大学外文系学生孟传铎(孟英)还是被顽固的警察抓住了。 事后为了收藏一些游行示威的照片资料,李萍想到在六 •一三当天看到辅仁大学的孟传铎(孟英)拍了不少照片,知道他 平时爱搞摄影,那天他找同学借了架德国“蔡司依康”牌 135 照 相机,游行时爬到高处抢拍了许多珍贵的镜头。可是找到他时才 知道,正因为他老是在示威游行最显眼的地方拍照,早就被特务 们盯上了,他与口号喊得最响亮、最活跃的师大附中学生李德伦 扣在同一个手铐被抓走。
他们俩被押送到警察内二区总署。在拘留所里,李德伦提 出要给家里打个电话,这一下把特务们给镇住了。李德伦的父 亲是当时北平市有名的大商人,他家里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 迫于他家的压力,特务们释放了李德伦和孟传铎(孟英),归还 了照相机,但警察在交还照相机时,把他们照相机里的胶卷给 没收了。
随着斗争的深入,驻守在北平的二十九路军宋哲元愈发陷入 困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他一方面与南京蒋介石政府 有矛盾,暗中勾结日本人,另一方面又慑于北平人民抗日的压力 和二十九路军下层官兵的抗日要求,进退维谷,矛盾重重。北平 地下党组织适时地提出了做好二十九路军的统战工作。
李萍等民先干部组织了许多优秀的“民先”队员去担任士兵的球类教练、音乐教员,经常举行联欢和各种球类比赛,大唱抗 日爱国歌曲,讲述日寇在东北和华北的暴行,讲述二十九路军曾 经在长城英勇抗日、在喜峰口挥舞威武的大刀使得日寇闻风丧胆 的壮举,大大地激发了广大士兵的抗日热情,他们开始同情学生 们的抗日爱国救亡运动,他们知道了“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0 月下旬,日军加紧在平津地区的军事演习,隆隆的坦 克车在天安门广场活生生地轧死了一名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的姓朱的女学生。11 月 3 日,日军又在北平的大街小巷大 搞军事演习,北平的学生都愤怒地要求宋哲元对日寇野蛮暴行 采取措施,“民先”队员也在二十九军中宣传鼓动“以演习对 演习”。
各界的一致呼声和爱国士兵的愤怒要求,迫使宋哲元不得不 决定在远离北平的河北固安和红山口举行军事演习。李萍他们知道 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11 月 7 日和 12 日,两次组织“民先”和 爱国学生长途跋涉赶到演习现场进行慰问。张瑞芳又演唱了《勿忘 九一八》”,感动得许多士兵流下了眼泪,其中东北的战士更是痛哭 流涕,他们和学生们一起高呼 :“全国民众一致联合起来抗日!”
11 月 22 日,上海抗日救亡领袖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 邹韬奋、王造时、沙千里、史良等七君子因为要求国民党政府停 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建立统一的抗日政府等救国主张而遭到逮 捕。12 月 3 日,日本海军陆战队派兵进占青岛。种种情况激怒了 北平爱国学生,“民先”和学联再次组织了抗日救国大示威。
1936 年 12 月 12 日,这一天北平的大街小巷与往常一样。突 然间,无数的学生仿佛从天而降,看着分散的人群转瞬间聚成了 游行示威的队伍,从总集合的黄城根出发,手挽着手组成人流冲 上大街。当军警的摩托车包围过来时,队伍迅速地疏散在小胡同里,都到了另一个地方,转眼间队伍又集合了起来。军警们看着一辆豪华的小汽车驶来,以为是什么大官来了,急忙立定举手敬 礼,小汽车里却突然撒出了花花绿绿的爱国学生抗日传单。同学 们经过几次残酷斗争的锻炼,运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游行示威已经 很成熟了。
在东华门附近,爱国学生包围了宋哲元乘坐的小汽车,要求 他接见学生答复大家的抗日要求,他坐在车里不表态,同学们就 高呼口号 :“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不放车通行,最后宋哲 元不得不答应下午在景山接见学生。
下午,5000 多名示威学生集中到了景山,当大队学生都进 入公园后,看门人立刻关上大门,一下子在同学中引起了恐慌, 李萍和孙陶林等几名干部马上做工作,要大家不要慌忙,看他 们敢干出什么事来?狡猾的宋哲元只派出北平市长秦德纯出来 讲话,含含糊糊地表示愿意抗日,当秦德纯说到“五年前丧失 东北是政府准备不充分”时,同学们都高呼起来 :“不对!是政 府不抵抗!”
学生们最后提出“要求中日断交!反对日军青岛暴行!保障 爱国自由,释放救国领袖!扩大绥远战局,实行全国抗战!要求 冀察当局出兵冀东,收复冀北!”五条要求,取得了示威请愿的 胜利,分别返回学校。
可是,北平爱国学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举行游行示威的时 候,远在西北的古城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2 月13 日一大早,李萍走在去中国大学的路上,忽然传来报童“号 外,号外,蒋介石在西安被抓”的叫喊声,他赶紧接过一张,得 知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抓住蒋介石的消息,这 消息随即迅速传遍北平各大中学校园。
听到这个消息后,爱国学生都非常高兴,大家议论纷纷,慷慨激昂,恨不得立即把蒋介石枪毙了才解心头之恨。然而,在同学们还不理解为什么不杀蒋介石时,西安事变已经和平地解决了。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李萍和民先干部通过“民先”在同学中做了 大量工作,终于让大家明白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第二次国 共合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逼蒋抗日才是正确方针。没过多久,1937 年 2 月,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被迫接收了中国共产党“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一致抗日的新局面基本形成了。 一天,陈瀛洲向李萍传达了来自上级的指示精神,中央领 导同志指出 :“从 1935 年 12 月 9 日开始的中国革命新时期的第 一阶段,至 1937 年 2 月国民党三中全会时告一段落。这一阶段 的任务主要地是争取和平。从国民党三中全会时开始的第二阶 段的任务,主要地是争取民主。”华北局领导同志指出 :“从中 国革命运动的形势来讲,一二 • 九运动是划分中国反动时期与 革命时期的一个标志。从此,中国反动势力逐渐后退,而新的革命运动则开始逐渐高涨。” 两次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都让李萍清晰地感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学生进行的一二 • 九运动在历史上的重大政治 意义。事后,李萍知道了讲这些话的领导同志,前者是毛泽东同 志,他的话是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里讲的 ; 后者是刘少奇同志,他的话是在《和广大的工农兵相结合》一文 里讲的。
经过一二 • 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已经由“逼蒋抗 日”转为“联蒋抗日”,全国抗日斗争的新阶段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