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去世了,当时我正离京出差,没赶上与他告别,很遗憾!我要在家,一定会到上海去为他送别。
我与白涛同志相识是在1948年初,张博铁路局成立时。当时张店(现淄博市)刚解放,济南、青岛都在敌人手里,胶济铁路也不通。张博铁路是一条支线,北起胶济线的张店站,向南延伸,有南定、淄川、大昆仑、小昆仑、博山等站,还有产煤区的几个小站罗家庄、洪山、八徒等都与张博支线相接。张博铁路是当时共产党控制下的山东境内唯一一条铁路,因战争中遭受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已陷入瘫痪。加上张博支线是窄轨,与胶济线的轨距不一致,很难形成好的运输效能。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支援山东根据地完成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支援解放大军南下的任务,我华东财经办事处决定成立张博铁路局,任务是抓紧抢修铁路,迅速恢复运输,也为新解放的城市培养铁路管理的骨干力量。记得当时从山东老解放区各根据地调来的同志都在坊子集中,然后到张店进点。我是1948年初从胶东军区军政大学学习期满,刚刚留校工作就被调来的,当时还穿着军装,准备随军南下接收中小城市。白涛同志是1947年秋由滨海区抽调到华东局机关集中,经过学习、整党后于1948年初被派到张博铁路局任局长的。当时还有位李刚同志任副局长,我在办公室做秘书T作。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攻下济南后,10月成立了华东铁路管理总局,徐雪寒任局长,桂篷任政委,随之撤销张博铁路局,设立胶济铁路张店办事处,白涛也改任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1949年初军委铁道部成立,根据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需要,又相继决定成立包括济南铁路局在内的几个铁路局,华东铁路管理总局也随之撤销了。解放军打过长江后,白涛同志于1949年4月带队南下,我们就此分开了。我在张博铁路局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白涛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亲身经历了一段领导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胜利完成任务的难忘岁月,白涛同志也给我留下了一个难忘的记忆。
张博铁路局成立之时,上级交给白涛同志的任务就十分明确,主要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改轨,即把张博铁路支线的窄轨改为宽轨,与胶济铁路轨距一致;二是抢修,即把战争中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的线路抓紧抢修并恢复通车。这两件大事要求时间紧迫,面临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困难重重,加上大家刚刚从各单位调来,相互之间不熟悉,对铁路更不了解,心中难免有些顾虑。但是白涛同志面对这一切困难,却很沉着、坚定,他依靠班子集体领导,团结带领干部职工统一认识,干中学习,像完成战斗任务一样投入改轨抢修工作。最终,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对支援大军南下和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涛同志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主要是:
(一)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白涛同志很注重把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与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使干部职工政治上方向明确,做到坚决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为解放全中国完成改轨抢修任务。共产党员和党的组织作用也发挥得很好,困难面前立刻就能形成一支骨干队伍,重活累活抢着干。职工们的思想也非常积极活跃,热情高干劲大,行动上能紧跟形势的发展,做好各自的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二)重视调查研究。白涛同志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到车站、线路施工一线,找工人和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带着问题请教群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取得了发言权,使一些难题在讨论时及时得到解决。
关于换轨:张博铁路所处地区盛产煤炭,以前从各小站开出的运煤列车,开到张店站后,还要卸车再进行二次装车,才能上胶济线运行。改轨后与胶济线统一轨矩,从各产煤区出发的运煤列车,可以直接上胶济线了,这就会极大地提高运输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关于抢修:这段线路曾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损伤很大,有的区段连枕木、钢轨都没有了,要在短时间内达到通车水平,实现部队打到哪里,火车就通到哪里,任务重要而紧迫。
但是换轨和抢修对于这些从根据地过来的同志讲,都是外行,完成这两大任务面临两个难题,即时间和材料供应。当时对进度如何掌握,真是两眼一摸黑。白涛同志带着改轨需要哪些材料,现有的能用多少,还差多少,从哪里进料,工期进度如何掌握,参与施工的职工队伍如何组织,技术人员状况如何,如何确保线路质量等难题,带领有关同志深入到生产一线,直接与工人、技术人员交谈,拜群众为师。对于曾经干过铁路工作的副局长李刚同志,他更是高看一眼,非常尊重他的意见。白涛同志就是凭借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面对不了解的事情,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干中学习,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由外行变成了内行,取得了领导权。
(三)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很好。白涛同志身居要职,没有官架子。一看到他的照片,就想起我的老领导当年那种生活上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形象。他是张博铁路局的最高领导,但他和普通干部职工一样,从不搞特殊化,深得群众好评。平常见到谁就停下聊一聊,听听意见,同志们都愿意和他交谈。到沿线基层单位去,都是他和警卫员步行前往,开个座谈会,听听情况介绍,早出晚归,各个车站和线路他都走遍了。
记得当时在生活待遇上实行的政策是:解放区调来的同志,都是供给制,三顿饭都吃食堂,发铁路制服,每月发津贴几块钱(北海币:解放区流通的货币),有小孩子的职工还发补助费;原有的铁路职工均按工种享受不同待遇,每月发小米或将小米折合成北海币。白涛同志的爱人李秀芝大姐也是从滨海老解放区调来的干部,同样享受供给制待遇,两个孩子也有补助。一日三餐吃的就是大食堂打来的粗茶淡饭,孩子穿的衣服也打着补丁。他们两口子没有享受任何额外补贴,和其他同志是一样的生活待遇,尽管当时已经处于和平建设的环境中,但是从老解放区带来的官兵一致、干群一致,同甘共苦的作风一点没变。干部职T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白涛同志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赞扬,并激起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民主作风好。白涛同志面临的困难不少,却很乐观,也充满了信心。这与他注意发扬民主和团结干部群众的工作作风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很尊重副局长李刚同志,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得很默契,他坚持重要问题开会研究决定。为避免说外行话、瞎指挥,他特别忌讳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家长作风。白涛同志是个谦虚谨慎的人,很愿意听取各种意见。他在主持会议时,一开始就明确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难题,鼓励与会同志深入讨论,把各种意见都摆出来,集思广益,不要有顾虑,也不许扣帽子,在关键问题上甚至展开争论也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引导下,到会的同志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了意见。
我记得当时的机构设置有办公室、财务科、材料科、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抢修队、护路队、职工工会和职工合作社等。各机构也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研究重要问题时,除了领导同志外,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参加,在产生分歧时,白涛同志从不急于拍板决定,而是启发引导大家,站在大局考虑问题,既调动了干部们的政治积极性,又团结协调各部门同志开动脑筋,献计献策,为了完成换轨抢修任务这一共同目标,统一思想,以利于今后工作。最后,白涛同志总是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集中大家的意见,作出正确的结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要求。与会同志都是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五)善于了解和使用干部。白涛同志很注重调动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在于他爱护和关心干部,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视为革命大家庭的成员,了解他们想什么并针对每个同志的具体条件分配任务。对于这点我是深有感触和体会的。
我当时是办公室秘书,和白涛同志是上下级关系,里外屋办公,我们经常接近,他比我年长十岁,我更多地感到他是我的兄长。有时他从里屋出来问问我,对某项工作有什么意见,我就敞开思想讲出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我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去问他,或向他汇报工作。每次他都很和蔼地回答我的询问,我俩相处关系很好,思想也很一致。记得当时党的组织也很健全,但都是兼职的,白涛同志兼任党委书记,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也很好。在党的工作方面,白涛同志发扬了在老解放区形成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为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到改轨抢修任务中,开展了立功竞赛活动,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都做了动员。1948年12月底,这两项任务完成后,不少同志立了功,我也被评为“三等功”,还发了立功证书。
至今我还记得白涛同志当时交给我的任务是:深入下去,了解工程的进度,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按咱们的计划完成任务。我想这个任务挺重,就对他说“我先下去,了解情况,有什么问题回来再向你汇报吧!”接到任务后,我就经常深入工地,用各种方式向工人宣传“战争打到哪里,铁路就通到哪里”的重要意义,说明战争时期,铁路运输很重要,担负着运送枪炮弹药,后勤物资,煤炭燃料等任务,对夺取战斗的胜利至关重要;宣传当前政治和军事斗争形势;宣传我们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最革命的阶级,鼓励大家团结一心,鼓足干劲,争取早日完成任务。记得我还办过若干期《改轨抢修快报》,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刻钢板、油印、下发都是我一个人干。我把工程进展情况、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以及前线的胜利消息都登在“快报”上。记得头一、二期草稿我先让白涛同志看,他看后说:“写得不错,以后不用给我看了,你自己定就行了,印好发下去。”得到白涛同志的肯定和鼓励,我的信心更增强了,大胆地独立地去工作。“快报”也随着换轨抢修任务的推进,起到了鼓舞士气,交流情况,促进任务完成的良好效果。那时,我充其量就是个中学文化,白涛同志很看重我,他说:“在革命队伍中你就是个‘秀才’了。”他放手让我去干,我知道这是他了解我、信任我、支持我,也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培养使用干部、关心爱护干部政策的具体体现。
张博铁路局是我党在山东解放区培养铁路干部的基地,还有不少同志也是在张博铁路局这段工作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后来成了铁路管理的骨干力量。如负责治安的护路队长周子山同志,是个很不错的干部,后来当了青岛铁路分局的局长、党委书记。记得我曾兼任过护路队指导员,在博山站附近一个山坡上,后面有一排房子,我向护路队员作过动员讲话。我和周子山同志共事过一段,他工作很扎实、认真,所以整个线路的治安情况一直较好。我还记得有个韩其仁同志,是机务段的负责人,他乐观,也很能干,什么困难都难不住他。后来他被调到济南铁路局工作,当过机务处长。还有个尹方同志,后来调到青岛铁路分局益都线路任总支书记,管十几个车站。
1949年8月我被组织调到青岛铁路分局,任命我为周村线路总支书记,管着23个车站(包括原张博铁路局所属车站);之后又调我到青岛分局政治处宣传科当科长。1952年我又被调到铁道部政治部工作了二十三年,曾经在政治部宣传部、政治部办公室和部党组办公室工作;1975年4月又调我到铁道科学研究院政治部任副主任,后来又任党委副书记,直至1986年离休。
白涛同志不仅在铁路有关领导岗位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在路外单位也做了一些重要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记得六十年代初,鞍钢厂内运输不畅,情况较乱,影响生产。中央指示铁道部,派一名工作能力强、懂运输的领导干部,去鞍钢解决问题。经部研究决定派白涛同志去鞍钢“救急”。他去工作几个月,就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为鞍钢今后运输畅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今年已经89岁了,回忆起六十多年前这段往事,总是感到很亲切。白涛同志是位领导经验很丰富的老干部,很能干,但从来不张扬;说话不多,但关键时刻能说到点子上;人很朴实,但又很有才。特别是他的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坚定,关心大局,组织观念和群众观念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好,善于驾驭复杂形势,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他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干部、老党员,很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2012年8月于北京
注:本文作者原任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现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