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我滨海区八路军接受了一小股伪军部队的起义,它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这一地区最早的一次伪军起义。它开宗明义的一举,对于瓦解敌军、壮大我军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为此,我《大众日报》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七日还在一版发了一条新闻,现引全文如下:
“(本报特讯)胶东县敌伪三大队队长李竹亭,于十月二十七日率所部反正,现已为我八路军正式改编。”
这个李竹亭所部,就是我滨海区八路军接受的那一小股起义的伪军,李竹亭其人如何,他怎么当上的伪军三大队队长,又为什么起义,说来也有一段曲折的经过,现就回忆所及,概述如下。
李竹亭投笔从戎的历史背景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爱国浪潮,千千万万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奋起响应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抗日的号召,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投入救亡运动。他们有的直接投奔我军,开赴抗日前线,创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投笔从戎之后,难以找到我党我军,一时误入迷津,历尽波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走上光明大道。李竹亭这部分人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的。
李竹亭是高密县梁家屯人,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在诸城县开设“竹亭”医院行医。“七•七”事变后,他的医院开不成了,回到高密家乡,面对民族危亡和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激发起他的抗战热情。开始,他和中学毕业生王爱中等组织了一百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向当地地主借用了枪枝。但是,当地没有八路军活动的地盘,又找不上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部队成立以后用什么番号呢?由于他们抗战心切,还看不透国民党的真面目,就和活动在胶县铁路南北的国民党保安十七旅旅长姜黎川挂上了钩。
姜黎川这时正在拉势力、占地盘,他已经笼络了韩福德、徐明山、刘德全、周考三等几股地方势力,封他们为团长,占据了胶县这块地盘,作为他的势力范围。李竹亭既然带队伍来投,他当然求之不得,便委李部以保安十七旅第十团的番号,并指定其到胶县西南乡朱陈沟一带驻防活动。然而李竹亭在这一带没有群众基础,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夏季,日寇鲁南大扫荡的前夕,李部始终未得到发展,仍是一百多人枪。
权宜之计铸成大错
李竹亭等人组织抗日武装与姜黎川之流的拉势力占地盘,本来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李等是出于爱国激情,一心抗战;而姜黎川的目的却与李不同。一九三九年春,我从莒北桑园二支队后方司令部(即我鲁南特委机关)去泊里二支队,路过诸城四区潮河时,曾同姜黎川会过面。当时,我刚到潮河,姜黎川带着一支小部队,惊惶失措地从东北方向往潮河奔来。我们互相打过招呼,才知道他就是国民党保安十七旅旅长姜黎川。据他说,诸城的伪军张步云由诸城向南出动了。看到他那种惊恐不安的神情,实在令人好笑。我分析张步云不会出动这么远,与姜到庙里休息了一会,我便离开潮河到泊里去了。后来证明,所谓张步云伪军的出动,不过是群众打了个“炸”。但是直到我走时,姜黎川仍不敢行动,像这样的军队领导人怎么去抗日呢?至于对李竹亭部他也帮不了什么忙。在敌人大扫荡中,他只是指示李竹亭要想尽一切办法保存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李竹亭空挂了个十团的牌子,既未补充一兵一枪,又无群众基础,只好打回老家梁家屯去暂时隐蔽。
梁家屯处于高徐公路附近,是敌占区,敌人非常敏感。李竹亭回到梁家屯的消息很快就被伪军大队长孙铭斋知道了。孙铭斋立即派人与李竹亭接触,提出所谓谈判条件:只要李部听伪军指挥,原班人马可以不动,给养可以就地筹集;否则,立即向日本人报告,对李部进行同剿。,当时李部处于敌军包围之中,只为暂时相安无事,便答应了谈判条件,把部队开到了姜家屯集中,番号换成了伪军第三大队,李竹亭也就成了伪军三大队的大队长。
抗战不能事敌积极寻找出路
李竹亭等人拉起队伍的目的是抗战救亡,本无事敌之心,但为了暂时相安应变,一时铸成大错,当了汉奸队伍。这种质的变化,不仅本部内部的王爱中等青年骨干受不了,想一走了之;就是亲戚朋友也时时责难。在这种情况下,李部面临着瓦解的可能。如果队伍瓦解了,敌人要怪罪;原来借给枪枝的主人(地主豪绅)也不肯罢休,他们权衡了当时的斗争处境,决计不能当汉奸,另找抗战的出路——千方百计寻找共产党、八路军的关系。当时,王爱中有个同学叫李维廉,在国民党保安六团尹赞亭部政训处工作,同我党胶县工委(对外是八路军胶县办事处)有联系,已发展为中共党员。他的老师尹某某是尹赞亭的本家,任政训处主任,比较开明,李维廉活动也比较方便、王爱中通过李维廉向八路军胶县办事处联系,我办事处派了军事部长去该部进行工作,了解情况,并发展了王爱中为中共党员。这时,正当特委派我为诸、胶、高特派员,到三县帮助工作。我从诸城来到胶县工委,县工委书记郭有邻同志向我汇报了该部情况。我考虑:既然该部成分好,人员可靠,可以隐蔽下去,积蓄力量,待机行事,不要急于拉出来。意见传达以后,可是他们怎么也不愿再等待下去,非要拉出来不可。
为了慎重,我亲自去该部了解情况,以下决心。我同郭有邻同志从办事处驻地良乡东的高家庄出发,在黔陬李维廉同志处吃了午饭,天黑以后到达梁家屯李竹亭家。李家前后两排北屋,都是一明四暗,进门东西两口锅,都通着间壁里的火炕。我们是在后排北屋东间和李竹亭会见的。见面之后,李便痛哭流涕,连声请求说:“汉奸皮,无论如何不能再披下去了。”这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意见,也是全体人员的迫切要求。原来伪军大队长已向他提出了开进高密城改编的问题。万一被迫开进城里,一切就不由自主了。根据这一情况,我赞同他的请求,但必须请示特委才能最后决定。再加四百多里地内无我们的武装力量,而国民党的武装到处都有,需要经过妥善安排,才好行动。我即嘱咐李,在我回特委汇报期间,如对方要求开高密城,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拖时间,等待我们的消息。当晚我们又到黔陬李维廉同志处住下,转回办事处。
我党领导李竹亭部起义经过
那时特委还在莒南,我便同郭有邻同志一起,由办事处经过诸城四区梁钟亭的防区到达莒北的罗圈。这时正当日寇扫荡之后,日照、莒县两县城已被日军占领,太石公路沿线,店子集、纪家店子、九里坡、石沟崖、三庄、沈睑等地已变为敌伪据点。特委书记高克亭等仍在莒南开展工作。我们弄清情况后,在九里坡、纪家店子之间通过封锁线,到达莒南的莲子坡,找到特委。汇报了详细情况之后,特委决定:(一)同意组织李竹亭部起义,特委机关即向太石路北行动;(二)起义工作由崔介同志具体部署;(三)艾光楼同志可以进入该部领导起义。因为高密以南四百多里没有我们的部队,为了防止万一,又派艾光楼(化名伯英)同志,持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的证件,以去高密领导抗日武装的名义,直接进入该部。我和郭有邻同志住在鲁山附近的孙家夼,并规定孙家夼为联络地点,部队到达地点为瑯古窑。艾光楼同志去后,我们立即为部队准备食宿,等候迎接他们。这一带处在诸胶边区诸城五、六区之间,日军扫荡时,我曾来这一带检查过工作,孙家夼党支部支书孙平斋同志(教员,建立政权后曾任过县财粮科长)、军事委员孙春初同志(自卫联防大队长,建立政权后曾任过县粮食科长,公社主任)在这一带有声望。在这次行动中,孙家夼成了我们的临时根据地。但支部是秘密的,我们公开接头,还是找村公所,以免暴露党的组织。
艾光楼同志去后第三天,派人来报告说,部队起义工作组织很顺利,但起义部队路过大朱郭时,被保安十团刘文斋部缴械,艾光楼同志被打得吐血,李竹亭同志也挨打了。我们非常气愤。刘文斋是大朱郭的大地主,国民党高密县的一个区长。在一年以前,八路军二支队在诸城连续攻打瓦店、朱解等伪据点,并召开了诸胶边区抗日部队联席会议,成立了联合指挥部,二支队司令员刘涌同志被推为指挥,八路军的威名他不是不知道,他敢于解除李部的武装,无非是欺我二支队在日军扫荡前自泊里西调后,再无音讯,以为八路军远在天边,无能为力了。我同郭有邻同志分析了这些情况之后,立即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部的名义写了一封兴师问罪的信,派人送给了刘文斋,这封信的大意是,据报:我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参谋艾伯英同志率领高密起义武装我胶高大队百余人枪,于十月二十七日道经大朱郭,被你部解除武装,艾参谋及全部于战人员均被扣留。大敌当前,贵部此种亲痛仇快之举,实属骇人听闻。函到后,务希即将全部人枪交由艾参谋率领归队!如有差错,我部自当开抵大朱郭同他们会合。日期是一九三九年十月廿八日,地点是障日山。信送去后的第二天,我和郭有邻同志又赶到大朱郭。这天上午,我们一进到刘文斋的院子里,马上有一位头面人物迎接。原来刘文斋接信后,知道二支队到了障日山,一个晚上即可赶到大朱郭,怕惹下祸,便马上发还了枪枝,又怕不好下台,便把高密保安六团尹赞亭请来为他说情。这位头面人物就是尹赞亭。我坚持要刘文斋前来面见,责斥他这番举动的无理。尹赞亭却一直说好话。我考虑到人枪既已发还,虽然枪枝有调换,看在抗日的大局上,也只好如此了。
二十九日下午,我们同起义部队一起到达瑯古窑宿营。十月三十日移驻孙家夼休息了一天,并准备干粮。郭回胶县办事处。三十一日一早,我和艾光楼同志等,率领起义部队,避开国民党地方势力梁钟亭地区,在理务关附近与高克亭等同志率领的特务营会合,然后沿大耳山以东、九仙山以南日照县境向西行进,到达莒、日北边区根据地。这支起义武装正式参加了八路军,编为特委直属部队特务营的一个连。王爱中同志任连长,李竹亭同志改名李鄂,任营长,王云武同志任副营长,兰瑞生同志任教导员,直到一九四O年夏,这个营归山纵二旅建制后,另以王云武同志任营长,谷风呜同志任教导员,李鄂同志调任山纵二旅军医处长,发挥了他的才能。可惜以后王爱中同志在滨海军区独立二旅参谋长任内,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在陇海铁路瓦窑、草桥破袭战巾光荣牺牲了。
我党领导李竹亭部起义的这次行动,虽然遭受了波折,但终归是胜利了。这支队伍的每个同志都经受得起考验,在挫折面前他们毫不动摇,南起点到目的地,几百里看不见八路军,但他们有一个信念,相信共产党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相信他们自起义之日起,自己已经是八路军。所以在困难面前,没有掉队,没有怨言,被国民党解除了武装,他们并没有泄气,更加认清了国民党不抗日的真面目,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以后的战斗考验中,他们受到锻炼提高,不少同志成为地方建设和部队的骨干,有的(如李景华同志等)被派回家乡高密开展地方秘密工作。,后来,不少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已的生命。
刊登于《山东文史资料》第十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