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女性陈少敏》41:伯乐慧眼识骏马

东东4695 发表于2018-03-23 18:28:22

     1951年春,在北京东交民巷11号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少敏和生产部部长李凡英及技术干部钱大东、施家英一起,正研究纺织生产问题。虽说解放后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全国纺织生产已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了。但少敏对此并不满足。她到处请教、认真思索,想找到一个突破口,使纺织生产再上一个台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办公室秘书郭秀菊,兴高采烈地拿着一份报告,急冲冲地闯了进来。

    “有什么好消息,这么高兴?”少敏见小郭笑嘻嘻地进来,就问。

    “陈大姐,您看,青岛国棉六,一的报告中,提到有个细纱工人已经连续七个多月了,皮辊花率一直保持在0.25%”

    “不能吧?全国先进地区还1.5%呢,她能那么低?而且又持续七个多月了?”施家英有点儿不大相信。

    “郝建秀,刚进厂一年多,才十七岁。”

    “小郭,你就给念念报告吧,省得一个个传看。”

    小郭念完青岛国棉六厂的报告,几个人议论开了:“她会不会藏了皮辊花?”

    “不像。因为偶尔藏还可以,她连续二百多天保持好成绩,哪能天天藏呢?”

    “她一定在操作上有绝招儿,不然,不可能连续保持七个多月。”小郭原是石家庄大兴纱厂的细纱工人,对细纱生产非常熟悉。“施家英、钱大东,你们脑瓜快,算算帐,如果全国的细纱挡车工都达到郝建秀的水平,会是什么结果?”少敏打断大家的猜测和议论。

    一阵“噼哩叭啦”的算盘声过后,施家英兴奋得站起来说:“陈大姐,可不得了,一年少出的白花可增产棉纱44460多件。”“能织布590多万米。”钱大东接着说。

    少敏听后,沉思了~会儿,问:“纺织生产最主要的是挡车工,你们说说,如果从提高挡车工的操作技术入手,是不是一条提高纺织生产水平的路子?”

    钱大东非常肯定地回答说:“是的。现在操作技术的改进,将对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再进一步就得改进设备了。”

    “好!凡英,你们赶快写信给青岛六厂,让他们立即总结郝建秀的操作经验。”少敏的心里正孕育着发展纺织生产的大计。生产部发出信后,少敏常去秘书科,问有没有青岛国棉六厂的来信。

    这天,她又去问。秘书科长杜坚以刚刚拆开青岛六厂的来信,赶快把信给了少敏。

  ‘少敏拿着信,如获至宝,一边走一边看。看着看着,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

    “陈大姐,是什么急件,您这么急着看?”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邵井蛙见少敏走着路还低头看文件,好奇地问。

    “你看看,这不要把工人累死吗?什么‘三勤三快(即眼勤、手勤、腿勤,眼快、手快、腿快。),我就不信。郝建秀靠‘三勤三快‘能比别人少出白花80%,一直持续七个多月?这总结的是什么‘先进经验,,纯粹是官僚主义的胡编!”

    少敏气呼呼地把报告递给了邵井蛙。

    邵井蛙很快看完材料,说:“陈大姐,我同意您的看法。咱们纺织和机械行业不同。细纱机的车速是统一控制的,工人的看锭数又大致一样。但郝建秀的皮辊花比别人少出那么多,绝不是拼体力的结果。”

    少敏回到办公室,亲自打长途电话给青岛纺织工会主席王伯泉,让他派人再去总结郝建秀的经验。

    过了些天,少敏看到了青岛六厂的第二次总结,说郝建秀的经验是“三勤三快”和“注意清洁工作”。

    少敏对纺织生产已很熟悉,她认为这次总结有点儿进步。因为细纱生产的清洁工作很重要,飞一点儿花毛,就能碰断几根纱,并由此殃及一片纱。但她认为所总结的“三勤三快”,是“乱弹琴”。

    接着,她看到济南仁丰纱厂工会“关于学先进考查团的报告”。其中提到该厂的先进细纱挡车工李国栋,从青岛六厂学习了郝建秀‘三勤三快’的经验,‘回厂后坚持了一星期,皮辊花率虽略有下降,但比郝建秀的水平还差很远,而这个年轻力壮的姑娘竟累得病倒了。

    少敏看完济南仁丰纱厂的报告,更认为“三勤三快”这个“经验”不对,郝建秀必有真正的经验。她决定要认真总结。她和邵井蛙、张静商量后,派出了生产部副部长朱次复和施家英、钱大东等前往青岛,帮助青岛总结郝建秀的经验。行前,少敏嘱咐说:“你们都是技术人员,又是工会干部,要依靠群众,组织先进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总结;要有科学态度,务必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你们先去,我开完会也去。”

    朱次复等人到青岛,找王伯泉和纺织工业局局长李竹平商量后,组成了工作法研究小组。由先进的细纱挡车工、细纱车间的工程师和行政、工会干部共17人组成。国棉二厂工程师兼青岛纺织工会副主席刘祚民任组长。一连六天,研究小组成员对郝建秀的巡回时间、路线以及每个动作的细节,都一分一秒地进行了测定,作了记录。然后将原始资料汇总、分析、提炼、绘图,总结出了郝建秀的工作方法和主要经验。

    不久,少敏赶到青岛。她下了火车便直奔国棉六厂细纱车间。她看到郝建秀是个十六七岁的农村姑娘,个头不太高,黑黝黝的圆脸庞,带着股子憨厚稚气,留着短发,梳着个小歪辫,透着梗劲儿。干活儿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巡回、接头、换粗纱、打擦板等,各项清洁工作都分别穿插在巡回中。她不像别的工人那样,一会儿紧张地跑来跑去,一会儿又松下来。

    少敏正看得入神,车间的红灯亮了,工人该下班了。少敏拉着郝建秀的手来到车间办公室,亲切地问道:“你十几岁啦?家里都有什么人?什么时候进厂的?”

    郝建秀还从来没有接近过这样的大干部,心里很紧张。她红着脸,低着头,回答磕磕吧吧的:“俺十七岁了。俺……俺家有八口人。解放前,就靠俺……俺爹赶大车,养……养活。解放后,纺……纺织厂招工,去……去年十月,俺考进厂,当了养成工(徒工)。俺爹娘可……可高兴哪!嘱咐俺好好干,说不好好干,就……就对不起共产党。”

    少敏见她很紧张,笑着说:“小郝,你别着急,咱俩聊聊天,你慢慢说,你是咋想起这样操作的?”

    郝建秀看到少敏为人和蔼,又听她说话是一日山东口音,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说话自然就随便多了,也不磕吧了:“今年春节放假,俺回农村去看爹娘。回青岛那天白天,该睡一觉,可俺和小姐妹们玩得高兴,没有睡觉,就接着上夜班了。前半夜还能撑着,到后半夜又困又累,实在撑不住了,俺往车头上一靠,就站着打瞌睡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组长喊俺:‘小郝!小郝!快醒醒!你放大花了①,俺一惊,猛睁眼一看,可不得了啦,一大片细纱头都断了,白花把半边车的皮辊都给缠住了,越缠越多,‘嘀哩嘟噜’的一大堆。组长和邻车的几个姐妹都跑过来,忙着给俺的车子扯掉白花、接齐了断头。俺一看,吓得不知咋办,就呜呜地哭起来了。组长狠狠地批评俺说:‘偷懒,还有脸哭!’说到这里,郝建秀腼腆地笑了笑,又往下说:“从那以后,俺上班前睡够了觉,上班时就有精神干活儿了。可是,有时候还免不了发困,一犯困俺就想起那次放大花,’给工厂造成了损失。俺下决心不出车档,不许站住,看还困不困?就这样,俺不停地巡回。每次巡回也不能走空趟呀,俺就琢磨着把接头、换粗纱、做清洁等各项工作都匀着加在巡回里干。俺改了几回,就这么干成习惯了。也不困,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就是得动点儿脑筋算计着。”

    “你出白花这么少,别人没说你什么?”

    “实行皮辊花过磅制度后,俺上一个班只出二三两,可别人都出一磅多,还有出两磅多的。开始,别人不信俺出这么少,说俺偷藏白花了,还有人监视俺。俺不在乎,身正不怕影子斜么。时间长了,好多姐妹都想学俺的经验。王尔骧技术员总结俺是‘三勤三快’,姐妹们学了,有的累病了。可是俺不觉得累。”

    少敏看着这个肯动脑筋、有毅力、带一股子犟劲儿的小姑娘,心里非常喜欢,用力地握着她的手说:“小郝,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工作法研究小组对郝建秀的操作,总结出三大特点:一是工作主动,有规律、有计划、有预见性;二是动作合理、协调,准确安排时间;三是抓住清洁工作这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  ’少敏看到这个基本总结,频频点头,高兴地笑了。

①很多纱断了,一堆堆的粗纱白花涌下来,缠在机器上,细纱工人俗称放大花。

    在这个基本总结的基础上,工作法研究小组又吸收了其他细纱工人的先进操作,汇总成了一套详细具体的操作方法,还绘制了巡回路线图解。

    少敏将这套细纱操作法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工作法”总结出来以后,少敏正在考虑如何推广。工作法研究小组组长刘祚民说:“陈大姐,咱们过去只要求细纱工人接头疙瘩小、少断头、少出白花就行了,工人们都习惯了自由操作。现在要让工人学习这个先进的操作法,改变他们原来的任意法,恐怕还得费点劲儿哪!是不是先在一个厂细纱车间试验推广,看看效果。”

    “好,先在一个厂试试看。”少敏同意先试一下。

    “那就先到一厂试验如何?一厂自己有发电厂,不会停电,生产正常。”施家英原是青岛一厂的技术人员,熟悉情况。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工作法研究小组的成员各自回厂推广,留少数人和郝建秀一起组成推广小组,到一厂细纱车间试验推广。次日,郝建秀到一厂细纱车间先进组第九组做挡车表演。工人们都围着看,跟着学。到第三天,第九组的皮辊花由原来的平均一磅多,下降到六两,个别人更少,已达到郝建秀的水平。工人们非常高兴。

    在第九组试验推广成功后,即在全车间推广,谁知却碰到了阻力。有的工人说:“俺师傅的工龄,比她(指郝建秀)的年龄都大。俺师傅说了,用脚指头接头也比她用手接的好。俺们还是照师傅的干。”

    施家英一调查,原来阻力来自老工人谭玉芳。

    谭玉芳是个干活儿勤快、技术好的老工人。许多细纱挡车工都是她教出来的徒弟。看来,她学不学新的操作法在工人中影响很大。施家英想做做思想工作,找她谈话,却碰了钉子。他向少敏汇报说:“陈大姐‘,我找谭玉芳谈了,不行。她挺倔。”

    “那好,我和她谈谈,碰碰硬。”少敏亲自找谭玉芳。

    开始,谭玉芳梗着脖子说:“俺干了二十多年了,觉得原来的办法就挺好。郝建秀那小妞儿,接的头疙瘩大,出羽毛纱,有啥好学的?”

    少敏碰了个软钉子。但她并不生气,却喜欢这个老工人直爽的脾气。她和颜悦色地说:“郝建秀的皮辊花出得少,这就是大成绩,能节约大量原棉,而且断头少、质量高。当然,她的工作法也不能说百分之百的都先进了,还要靠大家实践,在实践中修改、补充、完善。如果不实践,咋能知道它哪儿好、哪儿不好呀!你是老工人、老师傅了,经验多,干活儿仔细、认真。通过你实践,才更能知道这个工作法好不好。哪儿不好,可以提出来改进么。你接头比郝建秀好多了,她还想拜你为师,向你学习哪!”少敏停了一下,看谭玉芳不再梗着脖子、扭着脸了。就又接着说:“咱们老工人觉悟高,什么办法能提高生产,对工厂、对国家有利,咱就该带头学嘛。老师傅的经验也要不断改进,使生产不断提高。这样人们才能信服你、尊敬你。不然,生产上不能当带头人,可就要落在别人后头了。老师傅落后了,可就成不了别人的师傅了。你说是不是?”

    谭玉芳是个要面子的人,看到少敏这位“北京的大官”对自己这么信任,这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心想人家讲的都对呀,自己要是在生产上落后了,谁还听自己的。又听到出了大名的郝建秀要拜自己为师,她的拗劲儿消失了,就干脆地说:“陈大姐,您放心,我一定听您的,好好学习,绝不落后!”

    “好,是个痛快人。咱们就说定了,郝建秀拜你为师,你要好好教她啊”少敏紧握着谭玉芳的手。

    谭玉芳带着徒弟们,认真地看郝建秀表演。她很快就掌握了郝建秀工作法,皮辊花由一磅减少到二两。她高兴地逢人就说:“俺干活跑了二十多年的冤枉腿,现在这方法又轻松又节约,对生产好处可多了!”

    两天后,在国棉一厂的礼堂里隆重地举行了拜师仪式。郝建秀拜谭玉芳为师,成了一厂的特大新闻,看热闹的人们把礼堂挤得满满的。

    拜师后,谭玉芳帮助郝建秀改进了接头动作。郝建秀的工作法更提高了一步。

    厂细纱车间普遍推广了“郝建秀工作法”,皮辊花率由一1.06%降到0.52%,质量提高了,产量增多了,成效显著。推广组又到三厂、六厂、七厂推广,效果也都很好。

 其他纺织厂闻讯后,纷纷邀请推广组去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少敏认为,“郝建秀工作法”已在四个厂推广成功,可以大张旗鼓地全面推广了。

    1951年8月,召开了细纱工人代表会议。除青岛细纱工人代表外,全国各地代表有132人参加。著名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的细纱工人,如武汉的朱玖、上海十一厂的王国英、济南仁丰的李国栋、浙江的许少恩等都参加了。少敏作了《大力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报告。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陈维稷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都作了重要讲话。李立三在讲话中不仅表扬了郝建秀,还高度赞扬少敏精通生产,才能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他说:“我真奇怪,陈大姐怎么能判断前两次总结得不对呢?这不正说明她对生产深入钻研的精神吗!”

    细纱工人代表会议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各大报纸都用了一至两个版面,全文刊登了“郝建秀工作法”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还发表了社论。各地方报纸也相继转载,全国轰动。“郝建秀工作法”的推广,不仅使全国细纱挡车工的看锭能力普遍由四百锭提高到六百至八百锭,减少了浪费,使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为新中国的工人阶级指出了新的劳动态度和科学的劳动方法,为纺织行业的操作技术革命,提供了范例。

    眼看着纺织生产蒸蒸日上,少敏整天乐呵呵的。她尝到了甜头。之后又领导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与纺织工业部通力合作,在天津总结了《-九五一织布工作法》,在上海总结了以维修机器改进设备为主要内容的《-九五三保全工作法》。

    在棉纺织这三大工作法的带动下,纺织工业中的其他行业,如麻、毛、丝绸、针织、印染等的各个工种,总结的工作法如雨后春笋,有八十多种。

    这些先进操作经验的推广,使纺织工业各主要工种,由原来无定法的自由式操作,发展成科学的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纺织工人的熟练程度,促进了五十年代纺织工业的大发展。同时,由于工人们不断扩大看锭、看台,在基本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由每天两班生产改为三班;工人的劳动时间,也由原来的每班十小时缩短为八小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谁在收藏
浏览:107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睽睽众目5269
    睽睽众目5269
  • 慧铭无限
    慧铭无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