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女性陈少敏》29:千塘百坝战干旱

东东4695 发表于2018-03-23 18:52:28

    1941年1月初,蒋介石残害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七千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皖南事变”,并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命令各战区“清剿”。

    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2月28日,在苏北盐城新的新四军军部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整编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

    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5日,李先念率全体将领在随南通电就职,举行了隆重的整编誓师典礼。

    华中“剿共”总司令李宗仁调动八万八千余兵力,向鄂豫边区“清剿”;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把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困死。

    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相呼应,趁其反共高潮之机,加紧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野蛮的掠夺。一些地区的粮食、棉花、耕牛、禽畜等物资,经常被抢劫一空。

    根据地内,有些地主、富农也趁机屯积粮食、棉花,不卖给边区政府和人民,却偷偷运出境,高价卖给敌伪军和国民党军队。边区抗日政府的财政经济,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困难。

    在这危急时刻,少敏不气馁,不怕难,咬紧牙关,设法扭转局面。她一方面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新四军五师主力,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日寇的“扫荡”'一方面召开财经工作会议,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财政困难。

    财经工作会议根据中原局关于“发展生产,开辟财源”的指示,作出了“在财经工作上贯彻长期准备和全面打算的精神,为实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而奋斗”的决议,并成立了财经委员会,由少敏兼任财委书记。

    少敏兼任财委书记后,立即与财政处长刘子厚、副处长丁冬放及军队的供应部负责人等研究成立了工商局、粮食局、税务局、贸易局及银行,制定了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并深入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

    随后,她又主持召开了边区各县县长参加的财经会议,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各项具体措施,财政收入逐步好转,边区财经工作向正规化发展。

    谁知,天不作美,在“人祸”中又加了天灾。1941年边区根据地遭到六十年不遇的大旱。全边区的夏收平均不到二成,有些地区颗粒未收。日、伪、顽军趁机大量高价收买农产品,造成边区物价猛升,通货膨胀,米粮奇缺,各种生活和生产资料也很紧张。人无米下锅,牛无草进栏,不少群众只好纷纷外出逃荒。部队给养也十分困难,缺粮、缺盐、缺药和御寒的衣服。有些部队实行了“扁担饭”(一日两餐)和“秤砣饭”(一日一餐)。眼看经过几年艰苦奋斗而积聚起来的革命力量,没有被比自己强几十倍的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军扑灭,却有被严重的旱灾压垮的危险。

    面对如此罕见的大灾,少敏心急如焚,日夜不安。她拖着经常浮肿的两条腿,来到灾情最严重的随南。这里已百日无雨,田干地裂,禾苗枯死。夏季作物颗粒未收,秋播没有种子,群众没有粮吃。

    少敏见此光景,二话没说,噔噔噔一口气跑到随南县副县长、开明地主孙志阶的家中,见了孙志阶就说:“孙县长,随南县遭此大灾,你准备怎么办?”

    孙志阶见少敏来了,赶快起身让坐,恭敬地说:“孙某正在发愁,不想陈大姐驾到,还是先听听您有什么好办法吧!”

    “办法倒是有一个,不知孙县长能否带个头?”少敏也不客套,单刀直入地说。

    “这怎么讲,请陈大姐明说!”

    “为了应付眼前的急需,我准备开个大会,动员有粮的富户借出粮食,你看如何?”

    “好!这能解燃眉之急。这个头我带定了!”孙志阶答应得非常痛快。

    少敏和县委商量后,随即在洛阳店小学召开各界人士大会。参加者除各级党、政、群众团体负责人外,还有不少开明绅士、地主富商,共一百多人。

    “……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希望大家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合理负担,共同抗日。”少敏讲了灾情后,宣布借粮度荒的具体办法是:凡余粮户自愿借粮的,由政府出借条,秋后还粮、加息;现在自愿卖粮的,由政府当场付钱。”

    她的话音刚落,孙志阶就站起来,表示愿借出粮食30石。在他的带动下,有20余人自愿借粮,共330多石。

    开明富户自愿借粮的消息传开后,没有参加会议的富户,也纷纷卖粮给政府。

    洛阳店开完会,少敏又奔赴和平、紫石、门河、刘店等地,继续发动富户借粮。对那些顽固屯粮不借的恶霸地主,则发动群众,先礼后斗,与他们进行说理和斗争,实行自愿和强行借粮相结合。各地学习随南的经验,纷纷仿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需。

    少敏想,此法只能救急,救不了“穷”。于是她又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生产自救。”动员军民齐动手,老少都上阵。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组织男人砍柴,烧炭,烧石灰,做扁担,打木器,编竹器,编荆条筐,打猎,榨油,采山货,采药材,捕鱼;组织妇女纺纱,织布,磨豆腐,养牛羊猪,喂鸡鸭鹅等等。

    随南县政府成立了合作社和运输队,大力收购土特产,分别运往安陆、应山、应城、钟祥等地出售,换回粮食、盐巴、干菜等急需物资,给灾民和部队。

    在生产自救中,少敏以身作则,在随南九口堰孙氏祠堂后面,开了三分荒地,种上蔬菜,分送给老百姓。她还出钱与农民孙初民合伙喂了一群鸭子。

群众赞扬少敏开荒种菜,有歌谣说:

四四方方一菜园,

嵌在滔滔襄河边。

五彩云霞园中落,

红一片来绿一片。

红辣椒,长又尖,

好似烈火红焰焰。

“高脚白”,排队站,

昂首待命上前线。

村东大爷扶杖来,

看了一遍又一遍。

“老汉种菜一辈子,

这好的辣椒很少见!”

村西大娘笑咪咪,

看着白菜头直点。

“想不到啊陈大姐,

会打仗来会种田!”

少敏除了种菜、喂鸭外,还买了一辆纺车,夜晚和妇女们一起纺纱。

边区人民以动人的歌谣唱道:

大姐的纺车嗡嗡响,

好似群蜂花间唱。

大姐夜夜纺线忙,

波涛翻滚在胸膛。

战士抗日鏖战苦,

至今还穿单衣裳。

多纺一寸是一寸,

多纺一两是一两。

大姐手将纺车摇,

心思随着银线长。

可恨敌人搞封锁,

困我边区是妄想。

封不住军民的抗日志,

锁不了军民的手一双。

看我生产自救反封锁,

辆辆纺车化刀枪。

    当时在鄂豫边区,从党委书记到每个支部的党员,从师长到每个连队的战士,从党政军民干部到老百姓,人人动手,生产自救度灾荒。经过边区军民的共同奋斗,后来边区机关和部队,做到了柴、炭、菜全部自给,粮食部分自给,大大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比当时敌占区人民的负担少百分之八十以上,比大后方人民的负担也少一半左右。

    在组织生产自救的同时,少敏又琢磨着抵抗干旱灾害的根本办法——兴修水利,以确保农业生产,巩固抗日根据地。她踏遍了随南的山山水水,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和随南县委领导一起,一面领导军民抗击日伪进犯,一面领导群众向大自然开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千塘百坝”兴修水利运动。

    在兴修水利誓师大会上,少敏激昂地说:“兴修水利,是关系到各界人民的大事。为了广泛动员大家参加,我们的政策是:有田出米,无田出力,以工代赈,共度灾荒。”

    把度荒和兴修水利结合起来,按田多少进行合理负担,促使地主和余粮户拿出粮食;而参加修水利的人则按劳动成效给以粮食补助。这种做法大家都认为合理,参加者非常踊跃。

    在洛阳店、九口堰的重点水利建设工地上,人如海,歌如潮,红旗猎猎,夯声阵阵。你追我赶的吆喝声,愉快的号子声,扁担的吱吱声,铁器家什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曲威武雄壮的劳动交响乐。

    少敏也和建设者们一起干,或挑土,或运石,或打夯……她到哪里,哪里的人就添油加劲儿。特别是妇女们,都争着和她一起干。

    这时,工地总指挥突然跑来,把少敏拉到一边说:“陈大姐,不好了,人多工具不够了,怎么办?”

    少敏听后笑笑说:“你真会吓唬人,我还以为是敌人来了呢。工具不够也找我?你不会想想办法!”

    “陈大姐,这方圆百把里,我们都跑遍了,连颗铁钉都买不到,哪里还有镐、锨等工具。很多人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工具,有的也用坏了。现在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群众说,没有家什,等于是‘牯牛跌进枯井里——有力使不上’。那咋办?”

    少敏想,没有工具,确是大问题。她沉思片刻,抬头对总指挥说:“老张,派人把武工队长叫来见我!”

    总指挥不明白,心想,没有工具和武工队长有什么关系?但他还是按照吩咐做了。

    过了一会儿,武工队长匆匆赶来,说:“陈大姐,找我什么事?”少敏把总指挥和武工队长拉到一边没人处说:“汪队长,现在工地上人多工具少,窝工了,你看怎么办?你知道‘取之于敌’,是我们的传统办法呀……。”

    少敏的话还没有说完,汪队长站起来行了个礼说:“是!陈大姐,我明白啦j”说完,大步流星地走了。

    在一旁的总指挥,这才看出了“门道”,禁不住哈哈大笑着说:“我说陈大姐呀陈大姐,您真让人一阵糊涂一阵明白。”

    汪队长离开少敏,马上召集武工队员,全力以赴,连夜把平汉路的铁轨和路基扒了几段。

    第二天,鬼子就派来了修路队,搭起了几个帐蓬。蓬里钢钎、铁锤、十字镐等应有尽有。

    武工队长探得消息后非常高兴。一天,他带着武工队趁着月暗星稀的夜晚,摸进了帐蓬。路工们从梦中惊醒,惊惊慌慌地准备逃走。武工队长压低嗓门说:“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新四军,来借点儿工具用,和你们没有关系。”

    路工们一听是“四老爷”,连忙说:“好说,好说,请拣用得着的家什拿吧。”

    武工队员和路工们一起,捆的捆,装的装,三下五除二,转眼功夫就把工具收拾得一干二净。临走时,汪队长指指小山坡上的碉堡说:“快向鬼子报告吧,就说新四军来抢工具啦!”

    一个路工摇摇头说:“这可把我们见外了,咱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不是拉家带口的,我们也参加新四军了,哪能去报告呢?”武工队长笑着说:“看你们说的,糊弄鬼子嘛!我们一边走一边打枪,然后钻山沟,鬼子追不到的,去报告吧,也免得你们受连累。”

    一个年纪大点儿的路工说:“说的是,我去报告,诸位好走。以后缺什么东西,先打个招呼,我们好早点儿准备。”

    武工队员们背的背,扛的扛,边走边向工棚方向放了几排子枪,就钻进了黑幽幽的山沟。路工们听见枪声,就喊叫起来:“不好啦!新四军‘抢’工具了,快来人呀!”

    碉堡里的鬼子怕中埋伏,没敢出来,冲着黑乎乎的荒野乱放了一阵子枪。

    武工队员满载而归。次日清晨,工地上一片欢腾,人们领到了新工具,都非常高兴,水利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这件事,被群众编了歌谣,一时间就流传开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

陈大姐神机妙算。

武工队摇摆一趟,

小鬼子送给镐锨。

一座座水坝和一口口塘堰迅速修建起来了,“千塘百坝”计划进展顺利。但四周虎视眈眈的敌人,却不甘休。他们多次进犯,影响了建设的进度。

    面对敌人的进犯,少敏指派民兵加强活动,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主动出击,到处骚扰敌人。同时集中一部分主力部队到兴修水利的重点工地,“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既参加修水利劳动,又监视和打击敌人,保护水利建设。

    日伪来“扫荡”时,战士和民兵有的掩护老少民工和妇女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有的痛击敌人,工地成了战场:等打跑了敌人,修水利的人群,又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挖的挖,挑的挑,夯的夯,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在灾情严重的随南根据地,就是这样,一面抗击敌人骚扰,一面兴修水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从洛阳店的石板河到清水河,沿河筑坝70多处,修旧水塘、挖新水塘670多个,还建成了边区第一个水库——清水河水库。 

    水利修建到哪里,哪里的田里就有了水,庄稼就取得好收成。这年大秋后,全部还清了借粮,群众留够了口粮,超额完成了缴纳公粮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抗日斗争。

    家家户户粮菜够吃,猪肥牛壮。老年人说:“遇上这样的大旱年,没有家破人亡,生活反倒过好了,这全靠共产党新四军呀!”当时的随南,到处唱着这样的歌谣:

陈大姐,新四军,修水利,为人民。

河也满,塘也满,引水好灌田。

仓里满,心里甜,再不怕天旱。

……

    抗旱胜利的消息,越过千山万水,传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广播电台和《解放日报》把随南人民在敌后边抗日、边大生产、边兴修水利的事迹,向全国各根据地作了报导,极大地鼓舞了随南人民对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抗战到底的胜利信心。

    在随南的带动下,边区各县人民纷纷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终于战胜了困难,夺得了丰收,巩固了鄂豫边区这块抗日根据地。

谁在收藏
浏览:78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睽睽众目5269
    睽睽众目5269
  • 慧铭无限
    慧铭无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