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礼牌”上话廉洁——访老同志苏钢(文/余岸木)

LLHJ 发表于2018-04-03 18:15:26

    年前,在省委大院,原省委书记、省长、省顾委主任苏钢同志的家门口贴着一张红底黄字的字条,上面写着“欢迎探视”、“拒绝年礼”、“敬请合作”三行字,十分醒目。

    八十高龄的苏老虽患感冒和肺炎住院初愈,看上去仍精神矍铄。讲明来意,他高兴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苏钢的家普普通通,陈设简单,洁净清爽。平易近人,十分健谈的苏老说起门口贴上这几行字时十分感慨。快过年了,人们来来往往相互拜年,送礼的也很多。其实,过年送礼是陋习,此风不可长。中央曾多次反复强调不要送礼,特别是不允许用公款送礼。我这样做是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过一个欢乐祥和、清廉节俭的春节。作为一名老同志,我要带好头。今年,中纪委又作出规定,省委、省政府也发出了通知,我就从自身做起,在家门口挂上“免礼牌”,既是严格要求自己,又是对社会的承诺。如果收了礼,就是言行不一,违反承诺。因此,要说到做到。

    “‘免礼牌’挂上后,有人来送礼吗?”“有哇,第二天就有人来了。我说,你来看我表示欢迎,也很感谢,但东西拿回去,我说话算数。”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好几批客人拜访苏老,送的礼一样没留,都退了回去。苏老认为,送礼和收礼是关系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问题,送礼之风如果蔓延开来,必然会滋生奢靡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败坏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绝不能单纯看待送礼、收礼问题。

    苏钢1937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了功勋。建国后,他先后在湖北、湖南工作,1977年到贵州后,为我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老人说,我对贵州有着很深的感情。

    谈到当前送礼的一些不良现象。苏老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老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礼尚往来自古有之。但是现在变成了礼‘上’往来,下面往上面送,而不是上面往下面送。这样很不好。”苏老说,送礼者当中当然也包括亲朋好友出于友情,也有人出于关心,但很多人的目的不纯正,有什么非分想法和目的,送礼过后就显露。总之是有利可图,不会白送。所以,我们每个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言行一致,天长日久,会有好的社会影响,送礼的风气也会收敛。

    交谈中,苏钢深情地回忆起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我在湖南工作期间,有一次毛主席来长沙,省委请主席吃饭。饭后,主席对我们说,这顿饭我请客,接着叫随行的工作人员付账。离开长沙时,主席告诫我们,领导干部下去视察,少搞迎来送往,一切从简,要多关心基层,体贴群众,党的干部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一直强调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他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到关心群众生活时也特别强调,要狠刹铺张浪费和奢靡腐败之风,在广大干部中大兴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对党风廉政建设,您怎么看呢?”苏老仍然严肃地说:“反对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树立好的风气,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影响自己的配偶和子女。对腐败分子,要依照法律和党纪、政纪惩处。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任何时候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告别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又回头看看苏钢家门口的“免礼牌”。那短短几行字,显现了这位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责任感。

——摘自2000年2月2日《贵阳晚报》副刊

浏览:135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