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浦传记》第十一章:夕阳生辉

安乐北街 发表于2018-04-15 18:27:50

第一节  拄杖编党史

    1982年,为实现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申云浦率先退居第二线,任省顾问委会员副主任。这时,他念念不忘为自己规定的三项任务:一是做好省委的参谋;二是搞好冀鲁豫边区党史;三是办好老年大学。

    申云浦同志退居二线后,仍然十分关心贵州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向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经省委、省政府采纳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他还完成了省委交办的许多工作。

    申云浦非常重视党史工作,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以此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用革命传统教育青年一代。他除担任中共贵州省委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关心贵州党史工作外,作为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副组长,他还特别积极参与领导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从1983年起,他每年来往于贵阳、济南之间,不顾患病之体,不辞旅途劳累,为冀鲁豫党史工作奔波,并多次作重要发言,提出精辟的指导性意见。他两次组织贵州的冀鲁豫老同志讨论《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稿。最后定稿时,正值酷暑,申云浦挥汗如雨,亲自动手进行修改。他每次参加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会议回来,都向省委作汇报,并向在贵州的冀鲁豫老同志进行认真详细的传达。为了在贵州广泛发动冀鲁豫老同志写回忆录,为撰写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和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提供丰富的资料,以他为首建立了贵州的冀鲁豫党史组,共编印《冀鲁豫党史资料选编》l4集,并指导出版《南进支队战斗在冀鲁豫》、《交通邮政专辑》、《妇女运动史专辑》、《华北财政经济学校史专辑》。申云浦作为冀鲁豫党史工作组副组长,还分管宣教、报刊等党史专题。同时,申云浦任冀鲁豫边区党史文艺组组长,领导编印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18种,指导拍摄电视连续剧《特殊的战场》和《智渡微山湖》。1988年,他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之后,乘车到聊城、菏泽、安阳等地筹措拍片经费。天气炎热,旅途疲劳,回到贵阳,消瘦了许多,并且患了较重的病。病还未痊愈,他又主持召开省市机关的冀鲁豫老同志会议,传达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编写《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的指导思想、要点和体例,作了详尽的讲述,时间长达3小时。接着召开各地州市冀鲁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传达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精神。贵州冀鲁豫党史组的同志看他身体不好,又过分劳累,建议在会上放他前次报告的录音,他只到会同大家见见面,不再作长篇报告。他不肯。他说:“老地委书记、老专员都来了,怎么能放录音?我要亲自讲。”老同志相聚,他异常兴奋,从上午讲到下午,报告长达6个多小时,与会同志们非常感动,可申云浦同志却累坏了,此后即病重卧床,再也没有离开病榻。申云浦同志长期住院,但头脑清醒,仍时时关注着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有关工作人员每次从山东济南回来,都向他详细汇报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的情况和《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编写进度及遇到的问题,他听后都提出中肯的意见。他把冀鲁豫党史工作,看成他晚年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申云浦同志为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  呕心创办老年事业

    贵州老年大学是在申云浦同志倡议和亲自主持下创办起来的。贵州老年大学创办之初,全国只有少数几家,是一项带有首创性的事业。那是1983年秋,申老和省军区副政委薛光到山东济南讨论冀鲁豫党史,申老无意中听到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真说:“美国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我们山东办了世界上第二所老年大学。”申老接话说:“那好,我们贵州办世界上第三所老年大学!”次日,上午9点,秦书记请来山东老年大学校长向申老介绍办学经验,申老听后补充说:“老年大学不但要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夕阳更红。”回到贵阳后,申老立即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拨了200万元开学费,200万元宿舍修建费,同时组成以申云浦为校长的贵州老年大学领导班子,并从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调来部分教授和讲师,租用八角岩饭店部分房屋作为办公楼,租用当时称红展馆的部分展厅作教室。就这样,一所世界上第三所老年大学在申老雷厉风行的推动下诞生了。这件事得到了当时刚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的老同志的热烈拥护,也圆了他们在战争年代没有机会上大学的梦。

    在申云浦的主持和指导下,经过几个年头,贵州老年大学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学校机构、课程设置和各项设施都已相当规范、齐全,成为全国较好的老年教育单位之一。先后有6届共计2500多名老年人上过贵州老年大学。起初,上老年大学是离休老干部,后来扩大到一般退休干部,现在企业退休职工和城市居民中的老年人也开始进老年大学了。他们在学校学到各种知识和技术,为贵州的两个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着余热;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继后,除贵州省老年大学外,各地、州、市以及大部分县,也在申云浦同志指导下陆续办起了分校。

    1984年春天,申云浦和薛光等一行6人去河北承德参加“冀鲁豫党史”会议后,到辽宁大连市参观考察,汽车经过大连“五一广场”时,申老发现前方竖挂一块招牌上写着《大连老干活动中心》八个大字。他顿时眼睛一亮,问道“那牌上写的老干中心吗?什么意思?”大连陪同的同志答道:“是老干中心,是我们用海洋俱乐部改成了老干活动中心,也就是离退休老同志活动的场所,他们的家。”申老听后心情激动,转头对大家说:“回贵州后,我们也办个老年活动中心。”回到贵州后,正值省人大召开大会,申老在大会上提出修建《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干部建立幸福之家》的提议,全体代表心情激动,一致举手通过,形成决议,由省财政拨款2000万元修建贵州省老干活动中心,由李庭桂、申云浦二位同志负责,归省委老干部局管理。老干活动中心在宅吉坝征地200多亩,由省委老干局局长杨培基兼任老干活动中心主任,具体负责修建。后来虽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省老干活动中心的落成,倾注了申老的大量心血,也加重了他的病情,他就坐轮椅到老干活动中心参加一次会后,再也没有去过他为老干部建立的这个“幸福之家”而辞世了。

    申云浦同志为贵州的老年教育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第三节  为创办诗书、画社竭心尽力

    申云浦同志的视野是很广阔的,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关心有助于兴黔富民的各种事情。他除办了以上三件大事之外,还为修建黄果树碑林筹款、选址、规划奔波。参与筹建贵州各个学会的工作。他亲自主持成立了贵州老年书法家协会、贵州诗词学会、红学会,并担任会长,做了很好的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关心文史工作,大力支持贵州文史研究馆的事业。贵州文史馆创办的《贵州文史丛刊》、贵州书画函授大学、贵州黔风诗书画社和《贵州通志》校点工作,都得到他的支持。贵州书画函授大学和黔风诗书画社聘他为名誉校长、名誉社长。由他牵头发起成立的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推举他担任理事长,每次会议都由他亲自主持,处理有关会务。此外,文史馆的各项活动,他只要接到邀请,一定到会。在1988年文史馆举行的春节联欢会上,他兴致特高,不顾自己严重的肺心病,引吭清唱京剧《打渔杀家》,博得全场喝彩。没有想到,此后不久,申云浦同志就一病不起,再也不能到文史馆了。

    1938年初,毛泽东主席在接见由延安派往山东敌后战场的一批领导干部时,对大家讲:你们要做松柏树,要经得风雨严寒;你们要做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申云浦同志的一生,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主席这两句话的精神。

    申云浦同志对党赤胆忠心,像松柏那样挺拔坚强,不为风雪严寒所动。不论是在地下党时期,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始终如一地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襟怀坦白,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他光明磊落,敢于直言,勇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特别是当他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错误处理时,能够忍辱负重,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照样积极认真地工作,做出好的成绩。他的这些特点,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

    申云浦同志经常与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同志们打成一片。他像柳树那样,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宽厚待人,关心同志,爱护下级。他作风民主,没有官架子,能够同下级和群众广为交往。他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中结交很多朋友。他关心群众疾苦,能为群众执言,认真负责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是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所信赖、所拥戴的好党员。这里有两件事非常让人感动:一是申云浦1988年发病住进贵阳医学院,处于昏迷状态的当天,从上午到深夜12时,省市许多当年南下西进的老同志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人人心情沉重。因申老重病,看望的人不能进病房,只好在签名簿上签名,短短时间,签了三大本,计1500多人次。二是申云浦1991年5月13日零时在省医去世,据说,当时干部病房的同志得知后,一片痛哭声,许多老同志连饭都吃不下,他们对申云浦这位老领导怀有深深的感情。

    申云浦一生为革命奉献,除工作需要之外,他没有任何个人的特殊要求。他个人所有的东西,除了许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籍而外,就只有随身的一些平常衣物和生活用品而已,真是廉洁朴素,两袖清风。

    1991年5月13日,申云浦逝世后,他的老战友李庭桂沉痛地写了两首挽诗悼念。这两首诗最好地概括了申云浦的一生。

揪心肃立悼忠魂,鲁冀驰骋立巨勋。播雨耕耘热汗洒,黔山处处艳阳春。

厝安忠骨在山京,老友长辞洒泪行。尽瘁黔中功业著,永存风范颂扬声。

2007年12月12日

浏览:97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fogmoon
    fogmoon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