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激情南下、解放新区
引长垂典范在人间
历史的车轮转到1949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历经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解放军已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主要军事力量,蒋家王朝的半壁河山没有了,其统治基础已岌岌可危。就在这时,蒋介石万般无奈,又玩出了“和平谈判”的把戏,企图在和谈烟雾的掩护下,调整部署,编练新军,以争取时间在江南布防,阻止解放军南渡长江,以期固守江南,造成新的“南北朝”局面,然后再伺机卷土重来。我党中央和毛主席针对蒋介石的和谈阴谋,于当年1月14日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指示人民解放军“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并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以前,你们丝毫也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就在此同时,中共中央和华北局指示,冀鲁豫区做好准备,从区党委、军区到地、县、区将干部一分为二,一半留冀鲁豫区,一半外调,支援要解放的江南新区。要求外调干部配齐6个地区、30个县、210个区的干部班子,合计3960人,组成南下干部支队。支队由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傅家选任司令员、区党委副书记徐运北任政治委员、区党委秘书长万里任参谋长、区党委宣传部长申云浦任政治部主任、郭超任副主任。3月底,干部支队整装南下,出发前,支队3900多人集中在菏泽城南的晁八寨举行誓师大会。申云浦在誓师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报告。他以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激昂慷慨的情绪鼓舞支队全体同志满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信心和决心踏上征途。1949年3月31日,南下支队全体干部、战士身着崭新的草绿色军装,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从菏泽晁八寨整队出发,高唱战歌,浩浩荡荡,踏上了南下征途。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经河南的商丘、江苏的徐州、安徽的蚌埠于4月6日到达合肥。那时老百姓对解放军可热情了,沿途腾房子,送蔬菜、送粮食,无私支援。申云浦在鲁西北地区革命活动10多年,养成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处的良好习惯,只要他在,群众就会聚集在一起和他谈天说地,什么心里话都会对他说。在南下的行军途中,申云浦同大家一样,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唱歌说笑话,总是奋勇前进。有时遇瓢泼大雨、道路泥泞、山路难走,他不仅和大家一起不怕苦和累,而且笑声朗朗,不时给大家讲革命故事,逗人发笑,忘记了疲劳。
干部支队南下的任务是按中央和华东委员会发的三个文件明确的:1.城市接管工作;2.做好和当地党的会师工作;3.征集粮草。南下支队到了合肥,支队领导即赶往总前委驻地请示工作,总前委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接见了他们,并确定南下支队随五兵团过江,接管赣东北,区党委由徐运北负责。万里同志带领500名干部到南京做接管工作。4月11日,全支队向院南迸发,连续行军6天到达桐城,在这里军队领导和地方领导开会,听了张际春同志传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邓小平同志讲了话,着重讲了到新区的工作重点是搞好接管工作,恢复生产,保护工商业,维持社会秩序,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传统作风。南下支队5900多名干部、战士18日听了政治部主任申云浦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南下的任务实际,阐述了邓小平讲话的重要性和具体落实的措施。申云浦沿途除了主管政治部的工作外,还分管财粮工作。因此,这以后申云浦又回到合肥到怀县参加华东由曾山同志组织召开的财粮会议。会议结束,他再回到合肥时,得知干部队伍已继续南下从安庆过江了。他赶到桐城没有停留,也赶到安庆过江。干部队伍过江时都把家属留在安庆。申云浦到了安庆时,见到了这批家属,并把他们进一步安排好。有几个女同志非要跟着他一起过江,其中有杨元华、姜莉等人。申云浦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她们一起过江,继续南下,目标是奔向景德镇。由于长途行军,有时还夜行军,晚上开车,道路泥泞难行,颠得很厉害。途中还不断有土匪打枪,吃得也很随便,有的女同志脚肿了,有的喊肚子痛。甚至有一个孕妇以为要生孩子,其他女同志急忙扶她下车到附近村里去生孩子,可是不一会儿又好了,于是上车继续赶路,几经周折,军车才把他们一行送到景德镇。到了景德镇后,方知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景德镇,而是上饶。可是送到景德镇后,军车已返武汉去了。申云浦不得不花高价租了几辆商车,把随行的这批干部运到上饶,与先到的干部队伍会合。
第二节 在赣东北的日子
这时,上饶赣东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的组织机构已经组建完毕。苏振华任书记、徐运北任第一副书记、黄先任第二副书记、郭超任组织部长、申云浦任宣传部长、张金波任社会部副部长。区党委的主要工作是接管景德镇、上饶集中营、贵溪(张天师的家乡)、乐平煤矿、鄱阳湖四个地委并和地下党会师。这里是方志敏同志进行革命活动地区,党的影响很大,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毛泽东、方志敏等同志留下的文件和历史材料。那时领导干部不多,申云浦除了抓文化、教育、政工方面的事外,还参加领导剿匪,政权建设,征粮等工作。就在上饶地区剿匪和征粮工作中,由于斗争艰巨,申云浦的骡子和饲养员都先后死去。后来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些吉普车,组织上给他配了一辆,他就靠这部吉普车到各地去做工作。他重点领导文教接管工作,同时创办了区党委机关报《赣东北日报》和赣东北新华书店。此时,这里的敌情仍然是严重的,由于建立了党的宣传机构,在宣传党的政策法令,揭穿敌人的谣言,起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安定人心,动员群众完成建立新政权各项任务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申云浦勤于学习,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敏锐,见事快,有前瞻性。他认为新政权建立后,有许多事情要做,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他非常重视新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工作。区党委在上饶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干部学校,由申云浦任校长。从6月13日起开始招生,各地委设分校,县设训练班。大批青年学生和农村积极分子经过短期训练后,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在4个月的时间共收了547人,使干部队伍迅速壮大,基本上保证了工作的需要。学校招收的这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经过学习,补充到干部队伍中来,其中一部分后来又随西进干部支队进军大西南,成为接管贵州、建立贵州新政权,建设贵州的有生力量。在他们中间,申云浦是校长、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在贵州几十年,无论申云浦在顺境中,位居要职,还是在逆境中,受到撤职、降职,他们都称申云浦为部长、校长,一直同他保持交往。
第三节 到南京见邓小平
赣东北的干部,特别是冀鲁豫干部仅仅在这里工作了四个月,又奉命要继续西进,到贵州去。这些生长在黄河平原上的同志认为贵州偏僻荒凉,又是大山深沟,思想上背了包袱。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刘伯承是苦命的将军,打得一个地方丢一个地方;人家四野、三野都是打一块得一块,都是大城市、好地方。还说什么“我们走了几个月,包袱行李还没有打开又要背起西进贵州。”“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穷得要死。”许多干部不愿西进贵州,还要求区党委派人到南京去找二野政委邓小平,请求换个地方。区党委派申云浦去南京向邓小平汇报情况。申云浦一行到了南京后,先见到段君毅、张霖之同志。他们说,这几天邓小平在发脾气,也是因为有的地区干部思想不通,怕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想走。你申云浦就是见了邓小平也不会换地方。申云浦觉得不见邓小平就回去了,怎样向区党委和广大干部交代呢?他还是想方设法要见到邓小平。在一天的黄昏时,申云浦和随行的张廉方到了邓小平的住地见到了邓小平。当时小平同志正在准备召开欢迎上海志愿报名到西藏去的知识分子会。一见面,小平同志伸着个手指头对申说:“一个军五百多县团以上干部,要保证把贵州工作做好。”申说:“二号(即邓在军队的代号),干部们有很多话要说,还能说吗?”邓小平说:“那当然可以说,等吃了饭再说嘛!”当时宋任穷同志在场。饭后,在宋任穷同志陪同下,小平同志在他的接待室会见了申云浦。申云浦汇报了赣东北干部的思想。当他汇报到干部认为“贵州天无三日晴”、“贵州大山里还有带尾巴的’人”时,邓小平从沙发上站起来直面申云浦说:“云浦,你听谁说的。这是过去封建地主阶级写的地理,挖苦贵州人的。贵州难道不是中国的领土,贵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道就不需要解放吗?你看今天在座的都是新解放区的高级知识分子,要求到西藏最艰苦的地方去。你们区党委的一些人竟然听信干部们的反映,不做工作,还派你到这里来要求换个地方。这证明你们班子虽然经过整风整党,但至今还有个人主义的死角。我在这里明确宣布:区以下同志不去贵州还情有可原,如果区以上的同志谁不愿去贵州就开除他的党籍。要问为什么,因为他吃的公粮多,受党的教育深,不该有这种思想。共产党员应该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党指向哪里,就要到哪里去。”小平同志态度非常坚决,语重千斤。申云浦细心听着,并字字句句认真记录。小平同志还说:“云浦,你要把我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上,由我签名发往赣东北。”申云浦当即表示“我们赣东北区党委坚决执行小平同志的指示,保证带领赣东北的干部完成西进任务。”小平同志接着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申云浦说:“我们西进,到了新区,花钱困难,国民党的票子不能用了,解放区的票子也用不上,最好多给点钢洋。”小平问:“要多少?”申说:“要三万。”邓又问:“还要什么?”申说:“西进的干部大都是北方人,不喜吃大米,爱吃面。”邓马上批给了好几个车皮的面粉。然后又问:“还有什么困难?”申这时感到小平同志在原则问题上一点也不宽容,然而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却十分周到细致,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如实说出“贵州雨多,要把伞,要双胶鞋。”结果邓都一一批给了。小平同志当着申云浦、宋任穷的面说:“宋任穷同志也在这里,如果他不愿去西南,就开除他的党籍。”申云浦知足了,告别了小平同志,回到住所。张廉方说:“申部长,你真搁挨批的呢?”申云浦说:“我不挨批咋办,我又躲不了。”在南京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三万钢洋的手续办了,由一个排的兵力押车。为了安全,申云浦亲自睡在装钢洋的卡车上。回到江西上饶后,申云浦向区党委作了汇报。其实区党委早已向小平同志写了检讨报告。此时,正值酷热天气,申云浦冒着酷暑,立即传达小平同志的指示,一个地委,一个地委去传达,每到一个地委都讲一天,连续传达了一个星期。经过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原原本本的贯彻了小平同志的指示,大家思想通了,斗志昂扬地西进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