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1954年,他调北京图书馆任副馆长,我从部队转业至中央戏剧学院任教,我们不但再次重逢,而且成为近邻,他就住在我的隔壁,真正是隔一堵墙,我们经常爬在墙头互致问候,互赠食品,他院子里长的红枣、核桃,以至饺子、馄饨……,两家的孩子,他的子女“春、夏、秋、冬”,我们的三个女儿“三丹”都是熟悉的,更巧的是我的老伴黄宗江和老丁是南开的同班同学,我们真可谓“通家之好”,友谊更加深厚。“文革”开始后,我们都遭劫、隔离,受难十年中断了联系。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都平反,恢复了工作。这些在京的抗大老战友经十年浩劫,都已年近古稀再次相聚,老丁更是热心的组织者,就在他患病坐轮椅期间,还多次带头组织在京老友聚谈、聚餐。我这次旅美回来第二天还要打电话和他联系,并给他带了药,忽接另一战友电话,说老丁不吭一声地走了,连讣告都没接到,我听了十分震惊,十分悲痛,那么一位乐观的,有毅力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老同志,诚恳热心待人的老大哥就这样走了?不胜感慨,不胜悲泣……
丁志刚同志原籍徐州,1919年生于山东滕县,青年时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8年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直到1986年底于病中离休,前后共工作了四十八个春秋,一是从事宣传、教育、文化、文艺工作,一是参与建设、发展北京图书馆的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丁在山东沂蒙山区文化艺术团体中创作了大量的戏剧、诗歌等作品,其代表作有民族形式的歌舞剧《亲家母顶嘴》,《二郎神大闹佛堂》,话剧《万仙会》,歌剧《一场风波》及戏剧小品《土地庙》等。以上作品多次在部队、地方获奖,受到群众的欢迎。
建国后在北京图书馆任副馆长,后任顾问期间,前后工作了32年之久,为中国图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很多贡献。因老丁同志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1985年在他去贵州外出工作时突发脑溢血症,经抢救治疗后左侧瘫痪,行动不能自主,生活不能自理,遂于1986年离休在家休养。此后十年间他长期在轮椅上仍参加一些词典,词条的写作,写出了几篇回忆性的文章及反映病中生活的诗集《病中杂咏》,在一位忠心耿耿护理他的小保姆小楼的帮助下,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勉力参加了不少的社会活动,正如北京图书馆为他作的讣告中所说:“丁志刚同志长期地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曾两度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因病离休后,仍以北京图书馆的发展为念,以惊人的毅力著述写作和担当顾问,并谦虚的表示‘我当力尽绵薄,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希望不致流于“挂名” ’,表现出一名长期从事图书馆事业的老前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1996年8月,第62届国际书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丁志刚同志为自己曾奋斗过的目标终于实现而欣喜兴奋不已,不顾77岁高龄和长期偏瘫之躯,抱病参加8月25日的大会开幕式、中国组委会招待会和8月29日北图欢迎各国参观代表酒会等多项活动,而8月29日这一天之后,他就住进了医院,距他去世只有35天。”
老丁生前的遗愿是,丧事一切从简,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和悼念活动,骨灰撒放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我们这些老战友于事后只接到他孩子的电话。老丁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离去了……
斯人已逝,业绩永存。愿老丁解脱了病痛的身躯,舒坦地走向另一世界……。
尊敬的老丁同志,诚挚地送你远行,愿你安息。
(作者:阮若珊 文章来源:《忆》)
浏览:20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