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垂典范在人间——缅怀申云浦同志(文/汪德荣)

安乐北街 发表于2018-04-16 15:18:04

    在我们党的队伍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革命家,申云浦同志就是一位很有特点的职业革命家。他一生的功绩是很多的,我现在只谈谈他的几个突出特点,作为对他的怀念。

    一、“二哥”称号的由来

    冀鲁豫的老同志,很多人都称云浦同志为“二哥”,这绝不是什么称兄道弟的庸俗关系,而是云浦同志早期在鲁西北一带进行党的地下工作时的一种掩护,一个暗号。

    那时,他经常只身奔走在聊城、阳谷、寿张、冠县、茌平一带的农村中,或视察党的工作,或组织各种斗争。在这些活动中,他总是以探亲访友为掩护,住在党员同志的家里。这样,就必然要有一个恰当的称呼,“二哥”就是这样喊起来的。比如,贺挺同志(潘焱同志的夫人),抗战前还是个小姑娘,云浦那时常在她家召集党的会议,她就负责在门口望风,有什么动静时,就大声喊“二哥”,直到今天见到云浦时仍然以“二哥”相称。其余像洪林、林彬以及黑伯理等老同志,见了云浦都喊“二哥”,并以有这么一个好“二哥”而引以为自豪。

    二、“申云浦的嘴.宋大牙的腿”

    云浦同志有时自己也说,战争年代在鲁西,在冀鲁豫边区,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申云浦的嘴,宋大牙(指宋励华同志)的腿”。意思是说:申云浦同志引长垂典范在人间

能讲,宋励华同志能跑路,这是他们两人各自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谈到申云浦同志的口才,很多同志都是十分赞赏的。有人说他口若悬河,有人说他妙语连珠,似乎云浦同志生来就具有讲演天才。其实,这是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而锻炼出的才能。试想,在偏僻、文化落后的农村环境里,在没有现代传递媒介,没有报纸、广播、电视的条件下,要发动千百万农民起来,自觉地进行革命,如果不能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道理变成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成群众乐于接受的当地语言,怎么能说服人,怎么能动员群众呢?所以,申云浦同志的语言能力又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他把这作为进行革命的工具、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曾多次看到他同工农群众和干部们谈话的情景,他用纯熟的农民俚语、歇后语以及地方土语,表达的革命道理,简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论是老年、青年、男的、女的,都能和他有说有笑,听了他的讲话,都能打开心灵的窗户。这是他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特有的风采。

    三、“用千百条纽带联系群众”

    云浦同志经常爱引用列宁说的一句话:“要用千百条纽带联系群众”。这句话就是他的行动的出发点。几十年来,他无一日不是在群众之中,无一日不在关心着群众,和群众密切联系着。

  有人认为他多才多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其实;他的多才多艺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以革命为目的,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群众的需要来运用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他不是音乐家,在冀鲁豫日报社曾亲自教全体同志唱歌;他不是演员,在平原分局党校曾在京剧《法门寺》中扮演刘媒婆,唱大段的流水板,他的书法,他的诗词,都受到人们由衷的喜爱。他是把这些作为进行工作的方式方法,作为联系群众的工具和手段,而自如加以运用的。

    过去的不说,仅以他从副省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以后而论,他除了是省顾问委员会的副主任以外,还兼任了省老年大学校长、省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冀鲁豫党史工作组副组长和文艺组组长等许许多多的职务,在他的办公桌上堆积着各种各样的聘书。他对这些活动一律都认真对待,几乎是有邀必到,有会必讲,决不是为了虚荣,决不是只挂名不干实事的空头衔。因为,他是在身体力行的自觉地按列宁的那句名言办事的。

    申云浦向志身上有一种堪称之为“魅力”的东西,他走到那里都像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周围的人,这绝不只是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而是他和群众之间的真情。在十年动乱中,曾经有人把云浦同志这种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的真实感情说成是“作风不正”,真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典型,令人愤慨!四、顺境、逆境、险境

    他是以身许党的一个职业革命家,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波折、坎坷、危险。然而,他无私无畏,他没有为个人得失斤斤计较之心。他在革命事业上只愿奉献,从来就是如此。

    对他来说,工作第一,革命第一,他人第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么做的。20世纪30代,闹革命,当共产党员是要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随时随地都有被抓、被关、坐牢、杀头的危险,他从来没有含糊过,没有退缩过。

    20世纪40年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他视死如归,战斗总是在第一线。

    20世纪50年代之初,他无端受祸,从省委副书记的岗位上一下子被处理到山京农场当一名副场长,他却心怀坦荡处之泰然,一到农场就和大家研究工作,亲自动手搞植树、种稻田……似乎根本没有那么回事一样。有人说他肚量大,有人说他乐观,其实,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私无畏的革命者,他认为一个革命者无论在哪里就应该为党为革命尽心尽力。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对他是又一次严重冲击,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争取多做一些工作,至于个人的得失、损伤,他却看得很淡,真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云浦同志不愧是共产党中的“君子”!

    五、革命事业需要的实干家

    云浦同志一生中,没有获得过什么专家学者的学位和职称,但干过很多专业不同的工作,既当过党委宣传领导干部,也做过农村工作、工矿企业的厂长、经理,还当过报社社长、文联主席、政协主席、大学校长。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都干得很出色。在担任分管财经的副省长时期,他对贵州全省财政经济方面的各种数据都可以背诵出来,谈到那一方面的情况他都能说得有理有据。有人暗暗称赞他是一台“活的电子计算机”。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为了搞好工作肯于用脑,肯于钻研,他的才能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苦的探索和攀登的努力啊!

    当他已是古稀之年的时候,他还在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可见他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为了党的事业孜孜不倦的用新知识武装自己,从不疲倦的人。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云浦同志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都是一个精通本行业务的卓越的领导者。

    六、“爱管闲事”的“不闲牛”

    在申云浦同志的字典里是找不出“闲事”二字的。只要他认为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他都要管,都是他分内的事。他认为不合理、不恰当的事,他就要去干预,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就讥他为“管闲事”。其实,这正是申云浦的革命人生观,纯正的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云浦同志退居二线以后,似乎比在第一线的时候还要忙一些,广东马冰山同志曾赋诗称赞他为“不闲牛”。

    事实确是这样,他关心贵州的各项工作,并关心冀鲁豫党史工作,为了使冀鲁豫人民的斗争史绩得以发扬,他又兼任了冀鲁豫党史文艺组的组长,为出版《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而奔走呼号,日夜操劳,从来没有什么闲暇可言,他没有钓过鱼,也没打过麻将,甚至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家里也是来访者络绎不绝。就是在他两年多的住院时间里,他仍然关心着各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爱心和宽容

    他对干部、对向志充满了爱心,对有错误的同志也从不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对待。甚至对于当年曾打击过他、伤害过他的少数人,也从不采取报复手段,他认为犯错误的人,甚至打击和伤害他的人,只要认错、改正了,仍然可以为党做工作。因此,他宽恕了他们。这种非凡的气度正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最宝贵的品质。

    至于对那些工作中有责献的人,积极苦干的同志,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不管后来这个人到了什么地方,他都时时怀念着他们,关心着他们。

    八、两袖清风廉洁朴素

    云浦同志一生为革命献身,除工作需要之外,他没有任何个人的特殊要求。从他个人所有的东西来说,除有许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外,就只有随身的一些平常衣服和用具而已。

    他十分好客,从不小气,同志们来了就在家中吃饭,而且不管对什么人他也决不摆什么阔气,来者一视同仁,和他同吃同住而已。

    我们和他相识数十年,从未见过他向组织上要什么东西,一直保持和发扬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

    云浦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的风采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典范将永远是党的一份宝贵财富。

1991年8月于昆明

浏览:137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