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调》原来究竟系属山东还是河北民歌?我已记不清楚也弄不清楚了。因当时“闯关东”流落街头讨饭卖唱的人,大多系山东、河北人。如我家原籍父亲就是河北宝邸,母亲就属山东青州。加上当时年纪太小,很难分出是哪儿的民歌,只是听得好听,多了,熟了,就留下点印象、音影,至于唱词内容,已一点也记不清了。
关于您问我作过哪些加工改编?我也很难答复。因我不是专业作曲人,当时只凭记忆,边哼边用简谱记下来,后来又边唱边改,越改山东味儿越浓了。慢慢唱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改越顺口了。
......
给山东费县党史办的信件(摘录):
......
词作者是:阮若珊、李林,没有丁铸铁。
曲是我凭记忆东北家乡逃荒卖唱人所唱的曲子,经过记谱整理而成的。卖唱人究竟是河南,还是山东逃荒的,已无法判断了,仅记得当时的唱词类似“奉阳花鼓”一类的内容。
《沂蒙山小调》当时名《打黄沙会》在沂蒙、滨海区各地非常流行。解放后,大家还喜欢唱它,并确定为山东民歌。陈沂同志曾很风趣地讲过:‘老百姓承认它是山东民歌,是对你们最高评价,这比标出你们的名字更有意义。’我认为他说的很对。
......
浏览:10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