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老离开我们已有15年了。在纪念申老辞世15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老领导、老同志。申云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贵州省的优秀领导人,为贵州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蒙冤20余载,到1979年才得到彻底平反和昭雪,重新走上省的领导岗位。他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为加快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1982年为实现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他响应党的号召,率先退居二线。退居二线后,在仍然十分关心贵州的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创办老年大学、红楼梦研究学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爱晚诗社和诗词学会,使陆续退下来的老同志,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机会和园地。
申老是爱晚诗社的创始人。20世纪80年代初,省、市退下来的老同志中都有一部分古体诗词爱好者,当时朱曦、胡廉夫同志在贵阳晚报办有《甲秀诗坛》,一些同志经常在晚报上发表作品。据我所知,最早发起要组织起来的是贵阳市的几个同志,他们有赵德山、王萼华、王得一、刘顺慈、卢雨樵等,他们写了发起组织诗社的《缘起》,奔走呼号。因为没有统军之帅,未能组织起来。后来赵德山同志找到我,把卢雨樵写的《缘起》交给我看,要我在省级机关联络一些人。这时正是要贯彻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要求的时候,我就拿着《缘起》去找申老,申老看后说:“写得好”。我对申老说:“现在退下来的老同志和许多老的知识分子中喜欢旧体诗词和对诗词有造诣的同志很多,想组织起来,但没有挂帅的,请你挂帅如何?”申老答:“好。”慨然答应,并同意由省、市共同组织一个诗社。于是经过一段酝酿,有四五十人首先响应。诗社起个什么名字?卢雨樵写的《缘起》中有“枫林爱晚,请停杜牧之车”之句,因之取名“爱晚”。社长一职非常重要,在全省政治上要有影响,文化界要有威望,这非申老莫属。但申老与庭桂同志还要互相谦让。最后商定申老为社长,庭桂为副社长。贵阳诗词爱好者实际是赵德山同志组织起来的,德山也被推为副社长。还需要有人做具体工作,便决定由严朴同志担任秘书长。一切筹备就绪之后,经省委宣传部批准,1984年4月1日在金桥饭店开了成立大会。会上一致推举云浦同志为社长。
申老非常关心诗社的成长和发展。诗社定名“爱晚诗社”时,有人说是取自李商隐的“人间重晚情”,有人说是取自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申老则说,也是也不是。他说,爱晚诗社之设立旨在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为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继续为国家为人民作力所能及的工作创造条件才是“爱晚”之来由。
申老非常喜爱诗词,我们出版的《爱晚诗刊》、《爱晚诗集》他都仔细阅读。他说他最喜读诗,不厌、不倦,当年戎马倥偬,亦从不废耳。他曾嘱咐我们,写诗要言之有物,不要无病呻吟。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才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好诗来。他认为,诗词结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他提出不要排斥新诗。在诗词改革中,他发现大家议论的多是诗韵和格律问题,他指出:诗词创作要首明宗旨,首先要有政治标准,政治内涵,要服从于、服务于四化建设的总目标。再次及技法,即艺术标准。要与时代同步,为时代先声。我们诗社,正是有了申老的关怀和指引,才一直健康的成长壮大。
申老同时是贵州诗词学会的创始人。1987年端午节,中华诗词学会开全国代表大会,给了贵州四个代表名额,谁去出席,议论纷纷。赵德山、王得一、涂月僧、刘顺慈同志,是中华诗词学会在贵州的发起人,但不能都去,还要考虑开会回来省学会的组织领导问题。为此赵德山去请示申老,申老经过思考认为四个人不能都当代表,即决定,赵德山、王邸同志为正式代表,涂月僧、王得一为特邀代表,赴北京开会。会上赵德山被选为常务理事,王邸被选为理事(后改为常务理事),王德一被选为理事,涂月僧被聘为顾问。申老、李庭桂同志、李侠公同志也被聘为顾问。
经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批准,贵州省诗词学会于1987年10月在贵州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宣告成立,申云浦同志当选为会长。学会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申老提议王邸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赵德山为副会长。贵州省诗词学会是在爱晚诗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申老决定,学会与诗社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会址设在贵阳市人民会场。《爱晚诗刊》也改由两个单位合办。学会、诗社办公用房,20年来没交一文租金,这全是申老、李老德望所致。刊物出版、会员活动都制定了良好的制度。刊物每月一期、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诗集每年一册,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会员学习研究活动,每月两次。每月举行一次诗词讲座,风雨无阻,帮助诗友不断提高诗作水平,成为贵州诗词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诗社、学会成立之初,申老为之申办了活动经费,因此,诗社、学会都成了“半官方”的群众团体,保证了诗社、学会的正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开展,诗词刊物也才得以源源不断的出版发行。
遗憾的是,诗词学会成立刚刚四年,申老就离开了我们,业犹未竟,言犹未尽。现在我们可告慰申老的在天之灵:中华诗词的旗帜已插遍黔山大地,吟诗之声,已遍及大、中、小学校园,你所创办的诗词事业,正迈着与时俱进的脚步走向未来。目前贵州全省已展现了全新的面貌,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全省人均GDP已接近5000元,农村乡乡通了公路,行政村也有90%以上通了汽车,高速公路已达660多公里。过去到毕节要八个小时,现在两个多小时就到达;过去到遵义需要四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城乡物资交流已相当便利。省城贵阳,更是今非昔比,已经建成了金阳新区,旧城改造也取得显著成绩,许多居民住进了高楼大厦。当然,全省今日还未完全脱贫,尚有低收入人口440万,绝对贫困人口230万人。但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进一步努力,贫困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消除。
申老,你长眠在山京的青松翠柏林中,神台有知,遗愿已酬,含笑无憾矣。
贵州诗词学会的老同志和诗友们永远怀念您,贵州人民不会忘记您。许多同志、诗友及您的亲人写了许多怀念您的文章和诗词,在这期刊物上发表的仅是其中一部分。您的高风亮节,你对诗词事业的贡献,您的治学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贵州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