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李林同志(胡荫波)​

Admin 发表于2015-07-26 20:54:20
    不知不觉中,李林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依然在我们的脑海中萦绕,永远不会逝去。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成立于1939年3月底晋东南战火之中。初成立时只有17人,其中虽然有不少是文艺骨干分子,但终因人数太少,很难担负起战时繁重的宣传任务。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壶关县古县村大庙里演出以后,到“七·七”抗战两周年纪念活动以前这个时期,又陆续调来和充实了许多领导骨干和艺术中坚力量,使人数接近40人,其中就有李林同志。虽然他那时只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但在我们这些小字辈的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位大同志了。因为他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艺术修养以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比起我们来,要高出很多,是文工团的台柱子之一。
    那时我们处于敌后战争环境中,各方面的条件十分艰苦和困难,音乐伴奏时,只有一把京胡、一把二胡,有时加上一把副团长王久鸣同志的口琴,如此而已。那时我父亲胡翔九在高干连任区队长(排长)。所谓“高干连”,就是这个连队的学员们,比起其他连队的学员们,在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方面略高一些,他们在参加革命时,或来抗大一分校学习时,顺便从家中带来了他们心爱的口琴。所以,在这个连队里,口琴比较多一些。团领导人袁成隆主任派我去搞募捐,我没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只募捐来一把口琴。从此以后在音乐伴奏中,就多了一把口琴。
    唱歌和演出,很少音乐伴奏,总显得过于单调。李林同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他的口袋里,时常带着一付呱嗒板,以便于他用来作些简单伴奏。我们在神郊镇骡马客栈驻扎时,他演唱《老百姓打飞机》这支歌曲。他一面打着呱嗒板,一面唱道:“要说是希奇来真正希奇/希奇的事儿出在山西。/赤手空拳的老百姓哟,哎哟,/ 打掉了飞机。/哎,打掉了飞机。/ 风和日暖好好天气,/ 云彩里飞来了怪物一只,/百姓们都来看哎,哎哟,/好一个怪东西哎/好一个怪东西。/说着说这就落了呀地,/钻出一个人来不言也不语,/手拿大钢钳呀,哎哟,/忙着修理,哎/忙着修理。/ 中国的老百姓多讲和气/帮助他灌油擦呀机器,/一声嘟嘟叫呀,哎哟,/ 怪物要离地。/ 哎,怪物要离地。/忽然有人来报消呀息,/说这是日本鬼子的轰炸呀机,/ 百姓们冒了火呀,/哎哟,争着爬上去,/哎,争着爬上去。/飞机飞在半空呀里,/ 爬上去的老百姓着了呀急,/手举大斧头哎,哎哟,/照着鬼子劈!/哎,照着鬼子劈!/飞机摔在山沟呀里,/摔下来的老百姓呀真惨气,/他们殉了国呀,哎哟,/美名传后世,/哎,美名传后世。/唱这个歌子的时候,他表演的严肃而又风趣,呱嗒板配合得恰到好处。因此,使歌曲显得很生动。所以,我便全记住了,并且终生未忘。这首歌子是他自己创作的呢,还是他人创作?他当时未说明,所以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是对他的演唱印象深刻,时隔这么多年仍记忆犹新,由此可见,他当年的表演感染力有多强了!
    从1940年到1942年,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沂蒙山区办学时期,是最艰苦、最困难阶段。日寇加紧了对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封锁和分割,原来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各根据地文艺团体原来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些剧本和歌曲,这时断了来源。特别是文工团原编审股长丁铸铁同志调走之后,更感困难。此时,李林同志便担负起编审股长的重任。宗松茂(艾力)同志此时开始创作出一些很好的歌曲,并且流行开来。李林同志和阮若珊同志俩人合作创作的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也是在这一时期的早期完成的(全国解放好多年以后,有个别不了解情况的局外人,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假借研究《沂蒙山小调》之名,妄说什么还有第三人参加创作。极少数报刊杂志也热衷于宣传这个妄说。当了解情况人指出其错误,他们也不予以纠正,任谬论流传下去。倘使李、阮二同志在世,他们会作何感想或表示呢?)可以这样说,在这个时期,文工团演出的大小节目(包括话剧、歌剧和小调儿歌曲等)大约80%以上是由李林同志创作出来的。他那时不辞劳苦,开一个夜车或几个夜车,就可以拿出一个节目来。
    在他创作的《爱护村》这个歌剧中,深刻地描写了敌占区的老百姓如何机智地、勇敢地与敌伪作斗争,如何机智地援助八路军和其他的抗日军队。剧本中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有位炊事员,是位机智而风趣的人物,李林同志本人还担任了这一角色,歌词中唱道:“肉吃大片肥,鸡吃满口香,罗卜肉片白菜汤,样样好菜我先尝。”表演的活泼风趣、恰如其分,收到很好的效果。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时李林同志的那些创作,文工团要支撑那个困难局面是很困难的。在改编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为五幕话剧时,虽然成立了改编小组,由几位同志共同研究和讨论,但主笔仍然是李林同志,他还在该剧中饰演了“地保”这一角色。
    在敌后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里,不论客观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李林同志总是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具有活泼、开朗、风趣、诙谐、幽默的性格。1941年冬季,日寇侵略军对我沂蒙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冬季大扫荡,敌华北派遣军总司令畑俊亲自坐阵临沂指挥。扫荡结束以后,文工团在召开的回忆晚会上,李林同志回忆其亲身经历时说:“鬼子开始扫荡以前,校部机关和文工团就实行了化整为零分散行动。那天上午,我们刚跳出敌人的第一个合击圈儿,坐在一个悬崖下面喘气。忽然听见头顶上鬼子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我们跳起来就往外突。为了自卫,我甩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也顾不上看是否炸死了敌人,趁着敌人统统卧倒之时,我们在悬崖遮护之下,利用地形地物,不顾一切地又突出了敌人第二个合击圈儿(鬼子那时称此为‘铁壁合击’战术)。年轻的小诗人石峰同志就是此时牺牲在鬼子兵的枪弹之下。在跳下高约二丈的悬崖时,因脚未站稳,嘴碰到石头上,磕掉了两颗门牙”。他一面说着,一面故意扒开上下嘴唇,让大家看他的豁子牙齿。本来颇为凝重的空气,被他的风趣打破了,大家禁不住抿嘴笑出声来。
    他不但在政治生活中起骨干作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骨干的作用。我们深切地怀念他,不但要学习他革命的战斗精神,而且要学习他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008.9.15.(作者:胡荫波)
浏览:113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