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原名罗德富,字宿星。1897年1月出生。云南省彝良县阿都嘎偏坡寨人。由于家境贫苦,童年只上过三年私塾。1914年,罗炳辉到省城昆明谋生,先给泥瓦匠当帮工,后到滇军当兵。不久,升为上等中士。参加了1916年反袁护国战争。1919年,罗炳辉连续遭受打击,先是母亲被恶霸逼死,妻子被迫改嫁,接着父亲又被县长捉去。罗炳辉想依靠军队的势力回家报仇,未有成功。此后,因滇军内讧,罗炳辉一度随唐继尧到越南,后不辞而别回国。 1921年,罗炳辉投入滇军北伐军朱培德部,历任上尉连长、少校护厂队长、代理营长、营长等职。1926年北伐时,他担任朱培德部第三军九师二十五团二营营长,在与邓玉琢、孙传芳等部战斗中,屡立战功。大革命失败后,他受指控有共产党嫌疑,被逐出部队。1929年,罗炳辉到吉安担任靖卫大队长。这期间,江西中共组织派人找罗炳辉谈话,动员他参加红军继续革命。罗炳辉非常同意,7月,经党组织谈话后,被接收参加共产党,在党内他化名罗南煌。10月,罗炳辉率领民团千余人,在吉安举行武装起义,被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罗炳辉任团长。此后,历任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二旅旅长,红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30年2月,罗炳辉出席在吉安举行的军队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会见了毛泽东和朱德,他们对他追求真理、光荣起义的行动深为赞许。5月,第二纵队改为红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中,都立下了战功。第一次反“围剿”时,他奉命率十二军的一个师,诱敌十八师张辉瓒部进入红军埋伏圈内,将其全歼。第三次反“围剿”中,罗炳辉又奉命担负率部向东北方向转移、吸引敌人兵力的任务。他机智地牵着敌人20万大军的鼻子跑,使红军主力得以隐蔽休整,最后一举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1931年,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罗炳辉被授予一级红星金质奖章。 1933年10月,罗炳辉调任红九军团总指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率部牵制敌人,掩护我军主力,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奉命率领九军团担任后卫。在贵州,很好地完成了掩护大部队南渡乌江的任务;四川金沙县一战,击溃敌人5个团。此后,罗炳辉带病指挥攻克天全,消灭了敌人3个团,保证红军大部队渡过天全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被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以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名义,进行统战工作。1938年底,到新四军任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任司令员。1935年5月,随叶挺由皖南到达江北,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五支队司令员。这期间,他指挥了著名的“三战来安”,使数千名日寇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惨败。在淮宝地区和苏皖边,他率部与日伪顽同时作战,创建了纵横200余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罗炳辉先后任新四军二师副师长、师长。由于常年艰苦战斗,他患了高血压、肠胃炎等疾病,仍抱病指挥战斗,粉碎了日寇企图打通淮河与运河通路的计划。 罗炳辉十分关心群众疾苦,生活上同战士一样,从不特殊。一位外宾说:“罗将军同战士们在一起,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将军。”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当时罗炳辉正患肠胃病,连续几天吐血。当他听到朱总司令的命令后,立即坐担架去敌后城市受降,并指挥部队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进行围攻,收复大批城市。10月,罗炳辉奉命率部北上鲁南接受日伪军投降。翌年4月,被任命为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那时,蒋介石开始向苏皖鲁解放区大举进攻,罗炳辉停止疗养,抱病出征。他在前线深入部队,指导备战活动,得不到休息,有时晕到在汽车里。6月下旬病情转剧,组织决定,于21日护送临沂治疗,途经兰陵镇时,突患脑溢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49岁。
悼罗炳辉将军
陈毅
四月八日事,历历在心目。
何期君殂谢,我已无泪哭。
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
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
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
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
六载苦纠缠,疾病多磨折。
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诀。
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
立誓有五字:“奋斗与君同。”
将军之风义,于我称师友。
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
独载下通牒,遮天伸血手。
人民有勇气,掌握真理久。
所悲君短命,失我老战友。
坚誓不负君,自卫退群丑。
难忘君令德,难忘君身手。
难忘君刻苦,士卒同升斗。
已拭我眼泪,已埋君尸首。
已知君含笑,群众正抖擞。
生死寻常事,先驱万众从。
自有擎天手,伏虎复降龙。
恶魔正憨笑,吾党失众贤。
大众何所惧,鏖战已百年。
危巢喜燕雀,高飞奋鸿鹄。
民主高北斗,胜利何预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