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传》十一章:为革命死而后己(三)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1 23:16:40

三、最后献礼

    就在罗炳辉因病休养期间,中国国内时局发生了复杂变化。

    自抗战结束,蒋介石调动兵力大举进攻解放区以来,国民党军在津浦线受阻、被歼的同时,在各解放区都遭到了迎头痛击,特别是在上党、邯郸两次战役中丧师6.5万人,这更加暴露出其战争准备尚未就绪的弱点。加之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要民主”的呼声高涨,国际舆论也有压力,因此蒋介石请出了美国人,出面“调停”国共争端,解救自己的不利处境。为了用政治手段遏制以致消灭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时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动内战兵力,他不得不同意停战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1月中下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5项协议。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协协议的通过,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激起了各届民众对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烈期望,中国共产党也决心严格遵守和履行有关内容,并指示各地部队立即停止战斗行动,就地集结整训,进行和平停战教育。

    然而,政协会议开幕、停战令生效后国内出现的和平,只是暴风雨到来前短暂的平静,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能容忍,也根本不愿履行这些协议。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后,即密令其军队“星夜前进,抢占战略要地”,并在美国帮助下,先后将5个军20余万兵力自关内增调东北。政协会议闭幕前后,一些国民党顽固分子肆意诋毁政协协议。此后,国民党当局不仅于2月10日在重庆制造了打伤多名著名民主人士的“较场口事件”,还在各地镇压群众游行集会,策动反苏反共活动,指使暴徒捣毁北平军调部,捣毁中共在重庆主办的《新华日报》营业部和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报》营业部,封闭中共在北平主办的《解放报》。3月上中旬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则作出了旨在根本推翻政协关于宪法草案中规定的各项民主原则的多项决议。4月1

日,在由国民党包办、中共代表拒绝出席的国民党参政会上,蒋介石公然说:“政治协商会议在本质上不是制宪会议”,如它“果真成了这样一个会议”,那“是决不能承认的”。这样,就把政协会议关于改组政府等项协议从根本上推翻了。从4月开始,国民党军在东北发动四平街大战,在关内对各解放区进行蚕食。

    针对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破坏停战协定、准备发动全面内战的严重形势,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反对内战、保卫和平的措施,一方面要求各地力避挑衅,通过军调处调解冲突,防止事态扩大;另一方面强调全党全军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有利于实施军事战略转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46年1月7日决定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由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山东与华中地区的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武装力量,军长兼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军长兼副司令员张云逸,副政治委员黎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舒同;同时,决定将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及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兼司令员,黎玉兼政治委员,参谋长宋时轮,唐亮兼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纵队,第7、第8师。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旅;第2纵队辖第4、第5、第9旅;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第8师辖3个团。其中,第2纵队司令员仍由罗炳辉担任。

    但是,由于罗炳辉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不太好,不适宜担负紧张、繁重的第一线指挥任务,陈毅、张云逸不得不考虑如何安排他的工作问题。其实,早在罗炳辉率第5旅北上行至淮北宿迁之时,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赖传珠即于1945年10月13日致电陈毅:“因罗近来身体多病,不宜担任紧张繁重工作,将来2师(即第2纵队)以4、5旅和4师一个旅组织之,由韦国清任师长,罗拟调山东华东局任军区或其他对他健康较适当的工作为宜,请你考虑决定。”接到张云逸等的电报,陈毅、黎玉进行了认真研究,于10月31日致电中共中央、华中局:“罗炳辉同志仍须在前线工作,顾及其身体,可否以之任鲁南野战军副司令兼2纵队司令,以便使5、9两旅能逐渐以韦国清为中心。”④至1946年3月30日,陈毅、张云逸经过反复研究后致电刘少奇:“现第2纵队已由韦国清代理,今后培养韦作2纵的中心,罗不宜回去。因此,考虑罗的工作,提任华中军区副司令为宜。罗因气候关系,亦愿回华中。同时,如留山东,在我们附近则更好照料,能否提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另外,宜派其参加国大,并于将来取得国军军职。前山东国大名额较少,不及列入,可否由中央名额设法?以上是我俩意见,特请示你,希见复。”4月4日,中共中央复电华东局:“同意以罗炳辉为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但罗不必参加国大。”这样,罗炳辉出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此时,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企图日渐明显,解放区应对国民党军大规模进攻的战备任务愈益紧迫,而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及山东野战军领导人多不在位,其中,饶漱

石、陈士榘和宋时轮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张云逸、黎玉赴延安参加会议未归。陈毅主持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全盘工作,还要经常接待北平军调部及驻徐州、枣庄、济南等地的三人小组代表,进行政治外交斗争,公务繁忙。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罗炳辉不顾自己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毅然结束休养,主动请缨。

    罗炳辉以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身份首次公开出现,是在临沂参加山东解放区军民举行的悼念“四八”烈士的纪念活动。这年4月8日,参加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政防宪草审议委员会代表秦邦宪和新四军军长叶挺、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主任邓发等,乘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罗炳辉十分敬佩叶挺。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常闻其大名,渴望谋面。全国抗战初期,他在武汉与叶挺见面,相识甚欢。为贯彻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罗炳辉随叶挺军长来到江北,整理部队,不久抗日烽火燃遍淮南大地。皖南事变后,叶挺身陷囹圄,饱尝摧残,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军长。1946年3月4日,蒋介石迫于形势,同意恢复叶挺的自由。第二天,叶挺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人中国共产党。7日,中共中央复电接收叶为中共党员,并“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孰料,叶挺刚获自由,即在山西兴县黑茶山罹难。罗炳辉惊闻噩耗,悲痛万分。4月19日,山东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代表l万余人,在临沂大众剧场举行了“四八”烈士追悼大会。大会由陈毅主祭,罗炳辉、舒同等陪祭。

    4月27日,罗炳辉奉命率山东野战军南线指挥部人员一部,前往鲁南前线视察部队,检查备战工作。此后一段时间,罗炳辉或乘卡车、或骑战马、或坐民船,对第2纵队、第7师、第8师部队逐旅、逐团视察,连续奔波,风雨无阻,跑遍了团以上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其一,进行战备动员。针对当时国内时局逆转、全面内战爆发日益临近的严重形势,罗炳辉每到一个部队,即召开各级干部会议,传达上级组织的指示,要求加强对部队的教育训练。他向广大指战员分析目前时局的特点,教育要正确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提高在思想、政治上的认识,克服和平麻痹及各种享乐腐化思想和个人主义打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可能发动的突然事变。同时,号召广大指战员抓紧时间做好自卫准备,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士气进行练兵,苦练杀敌本领,努力保卫和平、民主事业,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二,指导战法研究。为顺利完成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更有效地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罗炳辉利用视察部队之机,指导干部认真开展战法研究。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刚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行了四平保卫战,在装备较差的情况下,依托工事,英勇顽强地抗击了优势国民党军的轮番疯狂进攻,歼灭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对于推迟国民党军的北进计划,开辟与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民主联军在这次为期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损失重大,且大部分是骨干力量,最终撤出四平。同时,淮南解放区津浦路西部队在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中,也因力量悬殊、自身损耗过大而被迫放弃定远县城。罗炳辉以这两次战役作为战例,说明部队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力求歼敌于运动之中,是取得战役战斗胜利的有效途径。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研究和探索适合自己情况的运动战战法,大力提高运动战的作战能力,

以能在未来应对国民党军可能发动的全面进攻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布置战勤保障。由于长期战争破坏,加之新四军部队由华中而来,当时的战勤保障比较薄弱,部队在服装、粮食、弹药、医药及必要日用品等的供应上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部队指战员生活十分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罗炳辉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召集部队司令、政治、供给、卫生、兵站、交通等部门干部,与地方有关领导共同开会,商量解决办法,制定相应方案,协调有关情况,从而使许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保障了前线部队作战物资的需求,解除了前线部队的后顾之忧。

    这时候,国民党当局已将远离前线的部队主力秘密运送到解放区边缘的战略要地。就华东地区来说,1月份停战令生效时,国民党军全部兵力是17个正规军47个师,但在停战后的半年中又陆续增调了6个军19个师,在华东解放区及其周围布下的兵力达23个军63个师,约52万人。同时,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强和改编伪军,使之充当发动内战的马前卒。其间,为扩大占领区和进攻基地,国民党军有计划、逐步地向山东、苏皖解放区发动“蚕食”袭扰行动达977次,侵占解放区城镇村庄400余处。

    面对这种情势,中共中央于5月28日电示新四军兼IJJ东军区,要求对敌人的进攻在有理、有利、有节的条件下采取惩罚行动。其中指出:国民党军“清剿”淮南路西解放区,军调部不派小组调查,如不给予报复,即不能阻止敌人之进攻。你们立即准备破坏津浦路或打下六合、沱河或其他地点,以迫使执行小组前来调处,停止国民党军对定远地区的进攻。对山东枣庄伪军的进攻,可向军调部提出抗议,要求解散伪军,否则即打击之。5月31日,中共中央再次电示华东局等:国民党在东北扩大战争,占我四平长春吉林等10余处城,现正向哈尔滨进攻中,在关内5个月来占我城镇村数百处;近日又占我安次、肖县、夏邑、定远,攻我水东,本日悉北平十一战区司令部不用事先任何通牒,即出动数万兵力进攻我冀东三河、宝砥、香河、宁河等县。因此,你们已用不着事先提出照会,即可动手攻取泰安、大汶口、张店、周村、德州、枣庄等地。据此,陈毅决心抓住国民党军向华中第4分区(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开始动手的时机,在山东选定罪恶累累、人心痛恨的伪军为作战对象,发起讨逆作战。这样,既能打击敌人,又能在政治上军事上处于有理有利的地位。

    5月31日,罗炳辉根据新四军军部的电话通知,于当晚8时返回临沂,向陈毅汇报情况。当夜12时,他终于回到离开将近1个月的家里。第二天一早,罗炳辉又要与家人分别了。临行前,他自知身体不支,决心贡献生命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便郑重地告诉张明秀:“我受党长期的培养和爱护,这次重上前线是为党和人民捐躯,也是完全值得的……我毕生没有打过败仗,在我牺牲前,我还要再打一个胜仗,作为我对党的最后一次献礼。”‘∞同时,他有些依依不舍,关照张明秀要照顾好孩子,保重好身体。孩子们看到爸爸要走,都哭了起来。罗炳辉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不能用眼泪给爸爸告别,要学得坚强些,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得靠你们自己去闯。他说完,摸了摸镇涛的头,吻了吻新安、鲁安的小脸,然后登上战马,前往军部。

    6月l-5日,军部连续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鲁南、华中等地的作战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分领导,山东野战军及所属各纵队、师的领导,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邓子恢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等,陈毅主持会议。经过认真讨论,会议决定在山东地区分别向德州、泰安、大汶口、枣庄、周村及胶济铁路东段的伪军发起讨逆作战,并研究了有关作战部署。会议还听取了邓子恢、粟裕关于华中地区国民党军队动态的汇报和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对自卫反击作战方针的制定。鉴于华中淮南地区面临的形势日益紧张,为加强该地区的作战力量,会议决定调第2纵队第5旅返回淮南。5日晚饭后,罗炳辉由军部乘卡车,直接赶往峄县前线指挥部,具体布置作战事宜。,

    6月6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领导人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罗炳辉、袁仲贤联署发出了作战命令,指出:“自我忍让撤出长春后,国民党仍在东北扩大战争,并在华中华北积极准备向我大举进攻,特别最近国民党集中4个师的兵力进占我淮南路西的解放区,与杀伤我枣庄代表,如不给以有力的报复,则不能停止顽军的进攻。”“我为自卫作战,决先机解决山东境内顽方孤立据点,求得主力能集中机动,以便于迎击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并对各部具体任务区分进行了部署。

    根据军部统一部署,罗炳辉负责指挥对鲁南枣庄地区王继美部的作战。

    枣庄号称山东第一大庄,是鲁南历史悠久的煤城,位于徐州东北75公里处,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上的要点。它北指群山,东逼平原,既是徐州外围重要据点,又是挺进山东腹地的前进基地。当时盘踞这一地区的是王继美部。该部原为伪军保安大队,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为枣庄矿区守备队,共4000余人,并派第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指挥。在1月13日停战协定生效前,该部正猬集于中兴煤矿公司南大井据点,而被由华中皖江地区北调的新四军第7师部队紧紧包围。为把枣庄建成鲁南地区反共的桥头堡,国民党军给王继美部空投粮食、弹药,鼓励其为反共内战卖命。王则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停战协定生效后,新四军第7师奉命停止了攻击。为监督停战令的执行,在北平军调部的协助下,由美方、国民党和共产党各派代表组成了驻枣庄第22执行小组。但王继美部故意违反停战协定,对解放区屡犯不止。仅4月10日至5月20日,王部即打死打伤解放区军民60多人。中共代表甘重斗多次提出质问、警告,王继美反动气焰却更加嚣张,竞于5月21日指使伪军、特务100余人化装成便衣,将赴中兴煤矿公司参加会议的甘重斗和译员吴武汉殴打致重伤,后经美方代表出面方才救出。第二天,正在第8师第22团视察的罗炳辉接到陈毅发来的急电,告知甘重斗被打成重伤的消息,要他即回峄县山东野战军南线指挥部准备执行严惩王继美部的方案。罗炳辉对王继美部的挑衅行径极为愤慨,遂于当晚赶回峄县。5月23日,第7师政治委员曾希圣陪同北平军调部枣庄执行小组美方代表梅西亚中校等到达峄县。罗炳辉以山东野战军南线指挥部负责人名义接待,进一步表明了态度,并向国民党方面提出7点严正要求:解散伪军;惩凶并查出指使者;向执行小组和中共方面

赔礼道歉;抚恤;退出近来侵占的解放区定远等地;保证今后不再发生违法事件;如国民党方面不接受,将提起执法,由此引起不良后果由国民党方面负责。①对于罗炳辉提出的正当要求,梅西亚表示完全接受。但此后,国民党方面置若罔闻,王继美执迷不悟,竟主动向第7师阵地发起进攻,并在战斗中施放毒气,致使7人中毒,一位营长牺牲,这更加激起解放区军民的强烈愤怒。

    为了严惩王继美部的罪恶行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和平,保卫解放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罗炳辉决心尽早发起枣庄战斗。6月7日,由罗炳辉、舒同、袁仲贤组成的山东野战军南线指挥部向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报告了夺取枣庄的作战部署,主要内容是:①增调第8师第22团1个营配攻枣庄作战,第7师第21旅第61团离枣归建。②第8师第24团仍在西仓黄店不动,师直率第22团主力进至明爱庄。以第7师主力待机准备临城可能东援之敌,遗防由鲁南军区特务团接替。③担任包围临城与打击临城东援任务部队,统由谭希林指挥,攻夺部队由曾希圣、王吉文指挥。④第2纵队(第4、第5、第9旅)、警卫第9旅第一步作战任务与布置不变。⑤决心于9日晚开始对枣庄攻击。同日,罗炳辉来到枣庄,召开了由第7师、第8师第23团及鲁南军区第26旅第61团团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检查了各部队战斗准备情况,讨论并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6月9日晚19时,在罗炳辉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同时向枣庄王继美部盘踞的据点发起攻击。由于守军炮火猛烈,爆破组牺牲数名战士才接近城墙,实施爆破。第8师的部队首先突人,第7师部队接着也打了进去。经过数次冲锋与反冲锋,王部经不住猛烈打击,听到枪声纷纷缴械投降。王继美率残部向南突围,途中被第7师第19旅截歼,王继美当场被击毙。至翌日晨5时,全歼当地伪军4000余人,其中俘国民党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专员鲍国良以下官兵3300余人,缴获长短枪3286支、重机枪95挺、各种炮15门、汽车5辆及其他军用物资大批。而国民党方面未料到王继美部这么快即被全歼,还于6月10日上午接连两次派飞机来空投弹药,均为山东野战军所“接收”。

    王继美部被全歼,枣庄的解放,给了蠢蠢欲动的国民党军以当头一棒,使枣庄当地10万矿工居民重见天日。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罗炳辉并没有放松警惕,更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相反,他认为以后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必须做好迎击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6月14日,他就当时国内形势和解散伪军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他指出:“和平、民主与团结为我党中央在和平建设期间始终不变的总方针。这次枣庄伪军王继美被我解除武装,纯系自食其果。”他同时指出,国民党反动派也可能以此为借口向我进攻。所以我解放区军民必需百倍警惕,注视反动派的动态,准备好自己的力量,为保卫解放区、保卫和平奋斗到底。

    枣庄战斗胜利结束后,罗炳辉根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决定,亲临第2纵队第5旅部队驻地,动员和组织该部的南下工作。第5旅的前身是他亲自组建并带领出来的新四军原第5支队,他曾经为这支部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支部队的成长也打下了他深深的印记。6月12日,是第5旅奉命启程的日子。罗炳辉专门来到该旅旅部,为自己的老部队送行,并带来鲁南军区、鲁南行署及第3军分区筹集的30万元慰劳费。他在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告别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时局特点,明确了任务要求,提出了殷切期望,也流露出无比的眷恋之情。之后,在罗炳辉的深情目光中,成钧、赵启民率领第5旅全体指战员向南进发。

    在此期间,罗炳辉还非常关注东北地区的战局动向,并注重向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原滇军将领进行统战工作:一是欣闻国民党军滇军第60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于5月31日在辽宁省海城举行起义,遂于6月10日向潘朔端等将领及该师全体官兵发出了贺电;二是为规劝国民党军滇军第60军军长安恩溥效仿第184师师长潘朔端起义,于6月10日向其发出了劝慰电。

    罗炳辉致第184师将领及全体官兵的贺电全文是:

潘师长朔端、郑副师长祖志②勋鉴并转184师全体官兵均鉴:

    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乃反动派坚持独裁,私心不死,扩大内战,凶焰方张。中共一让再让,反动派得寸进尺。际此全国和平遭受严重威胁之时,潘兄顺应潮流,拥护真理,率部起义,使正义昭张,至闻敬佩。吾滇自先烈蔡锷先生而后,革命人才辈出,吾兄戎马倥偬,抗敌台庄、鄂南,转战西南各地,使日寇胆寒,国人赞佩。今得在和平民主大道上,共同携手前进,鹏程万里,胜利堪期,禹胜欣慰,仅电驰贺,并致慰问,即颂

    夏安

    弟罗炳辉

    1946年6月10日

    罗炳辉致第60军军长安恩溥的劝慰电全文是:安军长恩溥兄鉴:

    武汉一别,各自东西,烽火八年盼思倍切,弟以草芥余生转战敌后,幸赖军民同德同心,革命力量,日有发展,已堪告慰。吾兄苦战苏鲁,驰骋西南戎马艰辛,功劳卓著,远道传闻亦深赞佩。方处抗战胜利全国和平实现民主建设开始,不意国民党内反动派坚持独裁,蓄意内战,黔驴技穷董卓居心去岁制造祸变言之倾心驱万人之生命,当一人之福禄。迄今东北纵火未停,奠国和平遭受严重威胁,致使吾兄亦被迫远遣热辽陷入内战漩涡,远离桑梓,辗转关外,自残骨肉,了无止日,于民有损无益,至覆痛憾。吾兄自先烈蔡锷先生而后,革命人才辈出护法清靖,国区伐诸,纠遐迩故愿贤能同有光荣,而以数十年后,山明水秀之乡,仍与专制独裁野心逐鹿之所瞻念前功望胜堪慰而揣其根源则无非独裁政治为祸是为全中国计,为吾桑梓计,民主势在必争,专制必须废除。目前潘师长朔端顺应潮流,拥护真理,举戈起义,全国钦赞,吾兄注察中外局势,纵观历史趋向,将目前自相残杀之内战,谅亦必共同感也。中共始终坚持和平争取民主改革念但年来皎此必国公鉴,决非少数反动分子所能诬蔑与淹没,此次自动撤出时亦莫非为,全国和平觅求解决之道,但如民主不敷实现,和平未终被破坏,则吾人有信心、有力量,誓与同全国人民争取民主保卫和平,非达目的不止,长江万里东流之势无可遏抑,尚望吾兄继承真正民主革命历史传统,发扬过去滇军伟大光荣精神,共同为和平民主而携手奋斗。执舟先生贫状,若何时在念中乘便致意,偶在乡踵故交,特此电陈,翘首此望,不堪依依,斧风沙,尚希珍重,望有以教我,即颂春安。

    乡弟  罗炳辉叩(10日)

    连续的奔波,紧张的战斗,精心的操劳,使罗炳辉原有病症不时发作。6月13日,在峄县前线指挥部,罗炳辉又一次感到头痛、头晕,连6月5日在临沂时因头晕跌倒而致的扭伤也更加严重。医生为此给他注射了3针药剂,仍无效果。此时,罗炳辉不由地想起正在临沂的娇妻爱子,便提笔倾诉牵挂之情:

明秀同志:

    今天才知你们移住鹿头,前封信不知收到否?如未收到,请追问,因附有在延安时我给镇涛的一封信。我现有一信给镇涛,我的情形在信上说明了,其他一切均好,你们都好吗?新安这一次怎样?讲了什么话?鲁安更好玩了,我均很想念。镇涛接到我那封信的真实情形怎样?我估计是可能令她醒觉起来,真是有好处,最差的可能是恶转为更加糊涂,我总的愿望是要把她挽救回来,真心做一个劳动人民的女儿、女革命家,可是总只是我的乐观愿望而已,因她中毒太深,光明认为黑暗,可耻认为了不得的光荣。这一鸿沟距离太深之故,如能有希望好转,前封信是重要关键,你当能煞费苦心的帮助爱护她的进步,可是人心、人肝各人带,究竟她是否能懂人事呢?她这人总是聪明,可是完全糊涂的聪明,如是清醒的聪明,就易解决了。因是我的女儿,我不得不负我父亲的责任,不愿看着她坠落到粪坑里去,你当然自始至终均是同我一样的意愿在挽救她,我们共产党员对整个人民成千成万的都要教育好的责任,难道自己一个女儿不能把她教育好?心里总是不安的。可是你的苦心总是真诚,迟早可感化顽石的。她看了我的信的真实的情形,盼详告我。母亲的信和照片寄去否,我很挂念,确实对不起年老的母亲,割心割肝的在想念她的女儿,这我又要承认我也有错,前次带来的信,同样拖了几天才让人带出去发。秀,你对我是特别照料关心,可是对母亲的安慰信写的太少。详情再谈。  

全家安康礼!

    炳辉

1946年6月13日

    于峄县

    在这以后的几天,罗炳辉还强撑着病重的身体,召集第7、第8师等部队领导研究了枣庄的善后工作,同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就鲁南战备工作进行再深入研究。这时,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的企图更加明显了,重兵云集,鲁南战事一触即发。6月17日,罗炳辉派宋时轮赴临沂向陈毅军长汇报敌情,听取指示。这是他生前进行的最后工作。

    6月18日后,血压很高的罗炳辉又患了急性肠胃炎,并发烧不止,时常昏迷。可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立刻询问:有什么电报来没有?前线有什么消息?

    19日,陈毅闻讯,从临沂赶来,守护在病榻边。

    20日,罗炳辉腰部、头部疼痛难忍,甚至痛得在床上打滚。

    由于前线医疗条件简陋,医生建议送临沂治疗。但罗炳辉不同意,说大规模内战就要爆发,自己不能离开前线。陈毅动员他说:你就安心回临沂治疗吧,前线有我和其他同志。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把病治好,你才能重返前线。我们等着你尽快康复的消息。罗炳辉这才同意。

    6月21日早饭后,罗炳辉由峄县山东野战军指挥部乘一辆大卡车启程赴临沂。他躺在担架上。时任第2纵队司令员的韦国清、山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凯和医护人员、警卫人员随车护送。

    当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卡车在崎岖坎坷的公路上缓慢地爬行着。为了防晒,卡车棚杆上罩上了油布,反而更使车箱内不易透风,如坐蒸笼。罗炳辉汗如雨下,难受至极。下午3时,当卡车行至兰陵时,他让停车休息,并吩咐警卫员去买东西给大家吃。

    就在这时,罗炳辉的病情突然恶化,昏迷不醒。同行人员立即把罗炳辉抬到兰陵镇进行急救。警卫员急忙跑到当地长途电话站,通过总机,向在峄县前线指挥部的陈毅报告情况。陈毅在电话中指示继续抢救,随即带着指挥部及第2纵队的领导同志,乘车向兰陵镇赶来。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闻讯后带病从临沂骑着摩托车赶到兰陵参加抢救。但罗炳辉已经呼吸困难,处于弥留之际。

    1946年6月21日17时,罗炳辉那颗对革命事业炽热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时年,他49岁。

浏览:173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甘玛
    甘玛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