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上阻顽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期盼已久的和平,内战的阴霾笼罩着大地。罗炳辉不免为时局充满了担忧。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解决,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的焦点,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为了在中国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蒋介石集团自恃拥有440余万美械装备的正规军,接收改编近百万的伪军,加上受降接收的100余万日军的现代化装备,一心想发动内战。但当时蒋介石对立刻发动全面内战还有顾忌。在经过8年艰苦的全国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胜利后,全国人民普遍渴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全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纷纷呼吁实现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国际上,美、苏、英等国从各自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而对蒋介石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他的数百万军队中,一半以上还位于远离内战前线的西南、西北地区,调运这些兵力到内战前线尚需时间。于是,蒋介石一面伪装和平,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3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共定大计”,企图通过谈判,迫使共产党拱手交出解放区政权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达到其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目的;一面以受降为名,调兵遣将,抢占地盘,收缴日伪军资财,收编伪军,并在美国政府援助下,加紧内战准备。其战略企图是: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着重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以分割、压缩解放区,并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依据中苏条约对其有利的规定,派兵占领全东北。为此,在美国海、空军的援助和日伪军的接应下,积极抢占武汉、上海、南京、济南、青岛、北平、天津、徐州等大城市,并进而向津浦、平汉、同浦、平绥等铁路交通线扩展。其中,以7个军和收编的伪军2个路军抢占了济南至浦口的津浦路沿线城市:原驻豫皖苏边地区的国民党军第2军、骑兵第2军(后改称第96军)于9月初进抵徐州,10月Il日占领济南;原驻蚌埠而被蒋介石收编的伪军吴化文部第5路军也调至邹县(今邹城市)、滕县(今滕州市)、兖州、泰安一带;第51、第57、第97军和郝鹏举的第6路军向徐州开进;原驻皖西的第7、第48军占领蚌埠、固镇、明光,控制了津浦铁路南段。蒋介石妄图通过完全控制浦口至济南段津浦路,达到分割山东、华中两解放区战略联系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主张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政治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因而既对争取和平抱着真诚的愿望,也对局势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使国共合作建设新中国的愿望得以实现,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于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同蒋介石进行了43天的艰苦谈判。,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此同时,根据中国革命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发展态势和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危险日益显现的情况,9月19日,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了致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确定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调整了战略部署。其主要精神是:在南方作出让步,收缩南部防线,巩固华北、山东及华中解放区,控制热察两省,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率分局、军区机关大部及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除第5师外)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其在浙东、苏南、皖南的部队撤返江北;中共中央华中局移至山东,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华东局,另在苏皖地区设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陈毅和新四军政治委员、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均到山东,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工作,,遵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于9月28日由江苏淮阴开始北移,到达山东临沂后,与留下的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机关干部,分别合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在苏皖地区,另设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邓子恢任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张鼎丞任军区司令员。
正在淮南地区指挥部队坚决打击拒降日伪军的罗炳辉,此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和中共中央对全国战略部署的调整。他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发出的文电中,敏锐地意识到在保卫抗战胜利成果和保卫解放区的斗争中,包括山东、华中在内的华东地区,特别是徐州周边地区,将是国共两党及其军队较量的主要战场之一。面对新的对手,自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随时听从党组织的召唤。因而,他开始认真思考和筹划第2师主力部队的调整和使用问题。
果然,为完成从华中地区抽调8万兵力北上山东的任务,9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作出了关于新四军分4批人鲁的计划,并上报中央军委。这个计划是:第一批由黄克诚率领第3师4个旅3万余人北上;第2批由罗炳辉率领第2师的第4、第5旅约1.5万人北上;第3批由粟裕率领王必成旅和陶勇旅(即苏浙军区第1、第3纵队)在苏中补充后约2.2万人北上;第4批由叶飞率廖政国旅(即苏浙军区第4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编组的3个旅北上。上述4批部队共12个旅,约9万人。在这些部队中,除苏中新编组的3个旅以外,基本上都是新四军的主力。
出于保持江北地区的考虑,中共中央于次日复电华中局:“你们北上部队除3师4个旅以外,第2批2师两个旅,是否再令9旅北进,因9旅原在山东行动。粟裕两个旅可作为北进预备队,看山东形势,须要时即调赴山东,不须要时可留华中工作。叶飞1个旅必须留苏中、苏北,因华中须仍留必要的主力部队.,如将来山东方面须要更多兵力,可从华中派些次要的部队北上。”④据此,新四军军部于9月26日命令:第2师调2个旅,第4师调1个旅(由韦国清亲率)开至鲁南地区,归陈毅军长指挥,组织鲁南战役。但此后,由于第7师准备北渡巢湖,曾希圣多次致电新四军军部,请求派有力部队接应。为不使第7师在北撤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9月29日,新四军军部决定:第2师第4、第5旅,第4师第9旅到鲁南参战,并拟组成第2纵队;第5旅于10月1日从江苏六合出发,第9旅于10月3日由河南永城出发,第4旅待第7师部队到达淮南路东地区后即行出发。
罗炳辉为自己能有机会率部执行跨区域的机动作战任务感到十分高兴。但此时,由于抗战刚刚胜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为时不久,部队中很多人的思想还未跟上时局的发展。不少人仍然存在着“抗战已胜利,可以回老家”的思想;有些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某种幻想;有些人则地域观念严重,不愿离开本乡本土到别处作战。因而,罗炳辉在接到命令后,向部队进行了初步动员,要求指战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他也就各项工作向有关领导和战友进行了交接、交代。据方毅回忆:“记得,在他临上山东之前,我们促膝交谈一直到深夜。我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劝他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他对未来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却一再叮嘱我要多加保重。”
10月初,罗炳辉率少数人员先行赴苏北淮阴新四军军部受领任务。紧接着,第2师机关由詹化雨率领从来安县大刘郢、第5旅从天长县石梁镇陆续启程。
离别情依依。罗炳辉告别了生死相依的昔日战友,告别了患难与共的淮南根据地父老乡亲,踏上了奔赴山东的征途。
10月9日,第2师机关和第5旅在淮北宿迁县会合,并进行休整和兵员补充。在这里,罗炳辉在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阐明了中央确定的三大战略方向,即:①解放和控制热、察两省后,争取控制东北是战略发展方向;②保卫华北和山东解放区是战略防御方向;③为了争取全国的和平,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撤出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8个省区内的人民军队与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根据地,这是战略撤退方向。同时,他还阐明了新四军部队北上山东的重大战略意义,鼓励广大指战员要坚决执行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的根本原则。
10月18日,罗炳辉率领第2师机关和第5旅继续北上。途中,第5旅第14团在窑湾全歼当地伪军800余人。10月20日,部队从炮车、赵墩间强越陇海铁路,进入山东省境;25日,抵达滕县东北东廊一带集结。
得悉消息,陈毅专门到罗炳辉住处看望。陈毅也是不久前刚到鲁南地区的。他于8月25日离开延安准备南返华中。9月26日,当他途经河南濮阳冀鲁豫军区时,收到了中共中央9月23日的电报,要他“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工作,以便罗率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陈毅接电后星夜兼程,过黄河,渡微山湖,于10月5日到达山东军共领导机关所在地临沂,接替罗荣桓的工作。10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罗荣桓和山东分局副书记、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黎玉等:“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一部或大部。为此,必须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之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电报要求山东将鲁中、鲁南等地的主力集中,再加上新四军北上部队,“组成一强大野战军,由陈、罗、黎亲自去指挥(或罗、黎中分一人处理后方工作)担负此任务”①。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津浦前线野战军于10月15日组成,陈毅兼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宋时轮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由新四军部队组成的第1、第2纵队,第7师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第8师。野战军组成当日,陈毅、黎玉即率野战指挥部由临沂赶赴鲁南邹县香城,组织指挥津浦路中段阻击战役,并于10月18 - 20日,以山东军区第8师和鲁南、鲁中军区部队各一部向盘踞邹县、临城(今枣庄市)之吴化文部和盘踞兖州、泰安之日伪军展开进攻。经过激战,歼灭了吴化文部1个团和日伪军一部,攻克了部分交通要点,切断了徐州至济南的铁路交通,并在邹(县)滕(县)之间准备了战场。
罗炳辉与陈毅在山东重逢,自然倍感亲切。陈毅向罗炳辉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交换了对全国和鲁南局势的看法,共同研究了未来作战的战略战术。陈毅还特别提到,七大期间,中央领导同志知道了罗炳辉身体欠佳的消息后,极为挂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专门委托陈毅转达问候。罗炳辉听后,感觉心里非常温暖。
接着,陈毅在罗炳辉的陪同下,亲临第5旅驻地视察,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号召坚决打击进攻解放区的敌人。陈毅还风趣地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谁敢来摘果,把枪缴下来!”以此表达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理由和决心,希望部队在新的战斗中大显神通。陈毅军长的指示,对部队教育、鼓舞很大,使指战员更加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明确了主要敌人,增强了保卫胜利果实的信心和勇气。
此后,罗炳辉不顾长途行军的劳累,在新四军第4师副师长韦国清的陪同下,来到先期到达的第4师第9旅驻地,视察了该旅指挥所,并对战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第4旅是在接到新四军军部命令后,先于10初从集结地淮北路西永城县苗河桥地区出发,东越津浦铁路,到达洪泽湖边与旅后方会合,再于10月10日由韦国清亲率离开苏皖抗日根据地,10月中旬到达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终于10月下旬到达邹县东南土山洼集结地区。
鉴于第5、第9旅均已到达集结地区,第4旅亦在北上途中,部队实行合并统一指挥的时机业已成熟,10月底,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又称新四军第2纵队)正式成立,纵队部以罗炳辉带来的第2师机关为基础建立,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炳辉,副司令员韦国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启民,参谋长詹化雨,下辖第4、第5、第9旅。
这时候,津浦铁路沿线的形势进一步严重。10月下旬,国民党当局为恢复津浦路徐济段交通,以第19集团军率第97军及骑兵第8师进至临城;另以吴化文第5路军在日军第105联队掩护下自滕县向北攻击,以伪山东特务旅和日军一部自兖州向南,企图南北对进,首先打通兖州、滕县之间的交通。陈毅、黎玉为切实控制津浦路邹滕段,便于尔后主力向南机动,决心集中山东军区第8师和新四军第2纵队第5、第9旅,利用界河至两下店之间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灭运动中的吴化文部。具体部署为:第8师在界河以西一线山上向东突击,第9旅在界河以东一线山上向西突击,第5旅位于界河以东、第9旅的左侧,负责切断敌向界河的退路,并向滕县方向警戒。
领受任务后,罗炳辉与韦国清等制定了第5、第9旅会同第8师伏击吴化文部的作战方案,组织旅、团干部现地勘察地形,隐蔽地构筑了各种火器的发射阵地。罗炳辉还要求各旅、团领导,要充分动员,严密组织,做好准备,打好人鲁的第一仗,作为向山东人民的见面礼。
11月2日夜,各参战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伏击地域,隐蔽待机。
11月3日,吴化文率第5路军总部及其主力第1军5000余人,连同日军第105联队1000余人,从滕县和兖州南北对进,准备会攻邹县。这天上午8时许,罗炳辉在界河东南龙山的第2纵队指挥所里,接到第5旅第13团团长宋文报告敌人出洞的消息,他当即拿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敌人正在界河东北角的野地里集合,黑压压的一片,遂关照宋文要密切注视敌情变化,适时断敌后路,关好“大门”;接着,他立即向野战指挥部报告了敌情。
之后,吴化文以日军为先导,自己率总部及第1军尾后,由界河沿铁路两侧向北蠢动。日军通过时,设伏部队没有理会。13时许,当吴部主力后卫脱离界河全部进入伏击区时,按照预定计划,第5旅猝然发起攻击,迅速截断敌南逃的退路,同时第8师、第9旅也从两侧迅猛地冲下山去,对吴部实施分割包围。日军见此情形并不敢回援,只是远远地放炮以示支援。吴部突遭打击,顿时混乱,首尾不能相顾,很快丧失战斗力,最终大部被歼。吴化文见势不妙,带着几个亲信和卫士及少数骑兵狼狈逃遁,北窜至两下店日伪军据点.,这次伏击战,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即结束战斗,共歼吴化文第5路军总部及其第1军4000余人,其中俘获军长于怀安、师长徐树声以下官兵3300余人,击毙师长贾芳以下官兵600余人。
界河伏击战,是罗炳辉协助陈毅指挥山东八路军和北上的新四军部队取得的第一个胜仗,也是新四军入鲁部队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实现了罗炳辉和广大指战员首战告捷的愿望,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界河伏击战胜利后的第二天,罗炳辉奉命指挥第5旅进攻南界河。吴化文部1个团和土顽共1000余人,凭借着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在南界河据点里负隅顽抗。第5旅第13团因准备不足,第一次攻击受挫。为加强攻坚火力,减少部队伤亡,尽快结束战斗,罗炳辉决定,从第5、第9旅各调两门山炮进行支援。那时山炮没有瞄准镜,炮手将炮推到敌炮楼附近进行抵近射击。随着震耳的巨响,敌炮楼和围墙被摧毁,南界河守敌如同惊弓之鸟。战士们又用从第8师那里学来的爆破技术,炸毁了火力点和中心炮楼,敌人大部被歼,一部在逃跑时也遭截歼。
打下界河后,津浦前线野战军迅速地摧毁了吴化文部的战斗力,控制了津浦铁路南到滕县、北到兖州60余公里的路段,初步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关于“不失时机歼灭陈、吴”①、截断津浦铁路的任务。1l月II日,中央致电陈毅、黎玉,祝贺歼灭吴化文部的胜利,同时也要求扩大战果。电报指出:“为准备战胜必然要来的大举进攻,除集中与整训部队外,必须创造更广阔的战场,向南北扩展铁路线的占领区,拔除临滕邹兖地区的据点”;现在国民党“调集大军于邹滕地区尚须时日,你们应利用此间隙创造战场,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②这时,国民党第19集团军陈大庆部第97军已南徐州北上,进抵临城、滕县地区。为阻敌继续北进,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向南扩张攻势,攻占滕县、临城,消灭陈大庆部第97军。11月20日,津浦前线野战军经过短期休整后,即南移临城至滕县间。此时,新四军第4旅和第7师第19旅也已到达枣庄地区。罗炳辉专门赶赴第4旅驻地看望部队,了解情况,吩咐指战员尽快做好参与作战的准备。至21日,在滕县、临城地区,已集中了第8师,第4、第5、第9、第19旅共15个团的兵力。警备第8旅调至邹县至界河段担任守备任务。随后,各部掀起了“敲庆”(打陈大庆)热潮。
按照津浦前线指挥部的部署,第2纵队的任务是攻取韩庄和临城外围及临枣线的据点。为此,罗炳辉与韦国清等深入分析了这一地区的敌情,确立了对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军区别对待的原则,即:对日伪军要先开展政治攻势,令其投降,放下武器,否则以武力解决;对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国民党军,则果断反击,坚决消灭。并要求部队认真执行,保证完成任务。同时,罗炳辉对第2纵队各部队进行了周密部署,还作了动员讲话。
11月24日晚,战斗开始。罗炳辉指挥第2纵队向临城、韩庄等据点发起攻击,并迅速占领外围据点,破坏了临城至滕县、临城至枣庄、临城至徐州间的铁路,完成了对临城、韩庄的包围。
11月25日晚,第4旅在第19旅配合下,以“打好进入山东的第一仗,向山东人民报到,向淮南人民报喜”为口号,发起了对韩庄的攻击战。韩庄是津浦铁路上的一个大镇,紧靠运河北岸,扼踞微山湖边,素有“鲁南门户”之称。该地由日伪军长期驻守,防御工事比较坚固。车站驻有日军1个加强中队160人,镇内和附近村庄驻有伪军1个团1500人。当夜,第12团扫清了外围,第11团攻入镇内。激战至27日上午,全歼该地伪军1个团,迫使日军1个中队投降。接着,该旅第12团又截住了从临城南撤的日军1个联队1000余人,经政治劝降、军事威慑,该部日军全部放下武器,去徐州集中。韩庄战斗结束后,罗炳辉在第4旅旅长朱绍清、政治委员高志荣陪同下,来到韩庄视察部队,称赞他们打得好,牢牢把住了山东的南大门。
与此同时,担负破击临城以北铁路和肃清临枣沿线守敌、打通东西交通线任务的第5旅,攻占了临城以东的东西曲柏、石格营、匡山头等据点;第9旅则攻克了临城以北的狄家庄、小辛庄、井亭、魏楼等据点,歼灭了守敌。
在罗炳辉指挥第2纵队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第8师攻占了官桥、孟家仓等据点,歼灭了守敌;第19旅在临城以南的沙沟等地,用强大压力迫使日军临城铁道队1500余人放下武器。
为了进一步扩张战果,达成对临城之国民党军的完全包围,12月3日,第5、第9旅又向临城东侧由伪军改编的第97军第29师发起进攻,经两昼夜激战,夺取了该敌全部阵地和所占村庄,歼其1个团;余敌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退入临城固守待援。第4、第19旅亦进至沙沟地区,准备阻击徐州出援之敌。
至此,韩庄、临城外围作战结束,临滕、临枣、临徐之间的铁路均被切断和破坏,守备滕县、临城之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完全陷于津浦前线野战军的包围之中。
鉴于国民党军收缩兵力,退据临城设防同守,临城在短时间内难以攻克,12月11日,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遂决定暂时搁置临城,转兵先取滕县。具体部署是:以第8师攻占滕县;第9旅夺取临枣线之陶庄、小窑据点;第5旅于临城东北地区监视、阻击临城之敌出援;第4、第19旅位于韩庄以东地区待机,准备阻歼徐州或临城出援之国民党军。
12月12日晚,第8师滕县发起攻击,扫清外围据点;13日傍晚,全力向城内突击,至14日拂晓,全歼国民党军第19集团军前进指挥所、吴化文部留守处等共9000余人。与此同时,第9旅攻克小窑,迫使日军100余人缴械投降;并在陶庄争取由伪军改编为国民党军的新编第36师1700余人投诚。
令人痛心的是,在滕县战斗中,第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亲临前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中共中央发来唁电,称他是“功在人民名在史”。陈毅和黎玉到第8师慰问,沉痛地参加了在城西举行的追悼会。罗炳辉得知王麓水牺牲的消息后,心情格外悲痛,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加坚决的斗争反对内战、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自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历时两个月的津浦铁路中段阻击战役胜利结束,在陈毅、黎玉的精心组织指挥下,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入鲁部队协同作战,歼灭吴化文部4个师、陈大庆部约3个师,共约2.8万余人,其中俘顽军和被国民党收编的伪军1.2万余人,受降日军4000余人,攻克了邹县、滕县、界河、韩庄等地,控制了津浦、临枣铁路160公里,粉碎了国民党打通津浦路向北推进的战略企图,掩护了兄弟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全党全军的战略转变,解放了大片国土,扩大了准备反内战的战场。在这次战役中,罗炳辉虽然病得很重,陈毅军长等领导同志也多次劝他回后方休养,但他总是不愿耽误打仗这个大事,仍以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坚持率领第2纵队与兄弟部队一起,胜利地完成了截断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进的光荣任务。这一时期,陈毅、张云逸、饶漱石、黎玉研究了关于将津浦前线野战军改为山东野战军,将从华中调入山东的叶(飞)赖(传珠)纵队、罗(炳辉)韦(国清)纵队、第7师编组为山东野战军第1、第2、第3纵队的问题,并于12月21日向中共中央报告了关于山东野战军纵队干部配备方案,确定: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赖传珠,参谋长贺敏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启龙;第2纵队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启民,副司令员韦国清,参谋长詹化雨;第3纵队司令员谭希林,政治委员曾希圣,副政治委员李步新,参谋长孙仲德,政治部主任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