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抱病指挥攻势作战
进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转入大规模战略进攻阶段,同盟国军队在欧洲战场及亚洲、太平洋战场上均取得重大胜利。日军大本营为扭转被动局面,挽救其深入南洋的孤军,并破坏中国南部的美军空军基地,防止日本本土受袭,决定孤注一掷,实施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由于兵力不足,日军被迫从华中占领区的14个作战师团中抽调8个师团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虽然新组建了一批部队,但其在华中的总兵力仍由21万人减少到17万人,且作战能力大大下降;为此不得不收缩战线,实施重点守备,将一些次要据点交给伪军防守。根据新的形势,中共中央确定1944年的斗争方针是: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遵照这一方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各部队在继续粉碎日伪军“扫荡”“清乡”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原有地区,争取新的发展,主动地、有重点地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展开局部反攻。由此,华中敌后抗战进入了新阶段。
面对中国抗战胜利曙光的到来,罗炳辉信心倍增,斗志弥坚,按照华中局和军部要求,着手谋划新一年的作战计划。然而,长期紧张的征战和忘我的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罗炳辉因胃出血得不到及时治疗而长期大量便血,因患高血压症曾数次昏迷晕倒,从1943年以后健康状况便每况愈下,但他仍然坚持在路西第一线指挥作战,谁也劝不了他。1944年1月8日,罗炳辉终于大病晕倒,不得不转到路东地区进行治疗。这是他体内病灶的第一次大发作。5月8日,他再次胃炎突发,昏迷不醒,被送进新四军卫生部长庄医院接受治疗,接着又患慢性痢疾和慢性疟疾,历时100余天。8月29日,当病情稍有好转,即乘马到黄花塘,向中共中央华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代理政治委员饶漱石和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汇报自己情况。饶漱石、张云逸很关心罗炳辉的身体状况,准其离职休假3个月,尽快恢复健康,以便在战略反攻中承担更重大的任务。
在中国抗战形势发生有利变化、包括淮南在内的华中敌后军民转入局部反攻的重要关头突然病倒,这使早已习惯了戎马生活的罗炳辉不仅感到不适应,更感到内心极为不安。实际上,他无法安心治病和休养,一旦病情稍有减轻,便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为了不失时机地巩固和扩大路东抗日根据地,缩小敌战区,罗炳辉在治病、休养期间,尽其体力和心力的最大可能,部署和指挥路东地方部队,有计划地向日伪军展开了攻势作战。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津浦路东地区,是华中诸抗日根据地中相对稳定的地区。自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盱眙黄花塘后,淮南路东地区便成为华中抗日斗争和反顽斗争的指挥中心。这一时期,由于第2师兼淮南军区主力部队全部驻防路西地区,以集中力量对付日伪顽的联合夹击,留在路东地区的仅有路东军分区所辖地方部队,包括来六、盱嘉、天高、东南、甘泉5个支队不到3000人以及各地民兵武装。在没有主力部队带领和支持的情况下,罗炳辉指挥路东地方部队及民兵武装,独自担负起对日伪军作战,保卫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安全的艰巨任务,并在向路东根据地边沿区、敌占区的日伪军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从而使路东地方部队及民兵武装经受住了新的锻炼和考验。
罗炳辉首先筹划和组织的军事行动,便是利用农历年关之际,日伪军沉溺吃喝、疏忽警戒的有利时机,以路东地方部队向日伪军守备薄弱的一些据点发动进攻。
1944年1月24日,即农历除夕,盱嘉支队3个连和1个侦察队在中共盱嘉县委书记、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朱云谦的带领下,攻打盱眙县城。附近民兵予以配合。当日夜,攻城部队以1个连的兵力紧紧包围日军据点,以阻击日军出援;主力则突进城去,一举端掉了伪县政府、伪警察局,并全歼伪区队、保安大队一部共200余人,缴枪120多支,自己无一伤亡。这次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改变了盱嘉地区对敌斗争比较被动的局面,使龟缩在县城里的日伪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春节后,朱云谦带着一支“三八大盖”、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把日军指挥刀向罗炳辉汇报战斗情况。罗炳辉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次战斗说:论兵力,敌我相当;论地形和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但是战机选得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就占了优势。古代和近代战争史上,都有一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这些胜利都离不开一个巧字。在罗炳辉的启发和引导下,盱嘉支队认真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
此后,各地方部队根据当面情况相继展开行动。1月27日,路东军分区集中来六支队、天高支队、东南支队、盱嘉支队及民兵基于队等各一部,在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罗占云和来六支队司令员程启文的统一指挥下,向六合县雷官集(今属来安县)伪军据点发起进攻。经一夜激战,全歼伪警卫第3师第7团的1个连和伪六合县自卫团共179人,其中俘伪自卫团团长以下169人,缴获各种枪160余支、子弹数千发及其他军用物资。2月8日,浦六工委武工队在东南支队的配合下,通过内线接应,夜袭长江北岸六合县瓜埠镇伪区公所及伪军,一枪未发,俘伪区长以下2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0余支。接着,浦六工委武工队又袭击了南京对岸的大厂镇、葛塘、水家湾等据点,震动了南京城里的日伪军。其他各个支队也对当面的日伪军据点展开攻势作战,取得了许多胜利。
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和部队任务的需要,6月,第2师兼淮南军区令第4旅免兼路东军分区,在路东重新组建路东军分区,罗占云任司令员,路东地委书记李世农兼任政治委员,李世焱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胡定千任参谋长。路东军分区仍辖5个支队,并恢复了独立第4团。
这年秋天,日军派1个中队侵占了高邮湖西边的重镇金沟。罗炳辉考虑到以路东地方部队的实力直接攻歼日军一个中队不容易,而且可能代价较大,遂决定采用纠缠战术对付敌人,令独立第4团派出几支小分队,与当地民兵紧密配合,昼夜轮流袭扰,神出鬼没,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日军不堪其扰,整日恐慌,被迫开始撤退。这时,罗炳辉将部队布置在金沟南北河口,封锁住敌人逃路,乘机歼灭日军一部,还活捉了包括翻译在内的俘虏多名。
9月,天高办事处在铜城(今天长县铜城镇)南郊举行民兵大检阅。检阅时,举行了民兵大比武。闵塔区民兵的集体劈刀和沂杨区民兵的集体刺杀均表现优良,各奖励锦旗一面。胡国璋等3人被授予“民兵英雄”的光荣称号。罗炳辉亲临大会检阅民兵队伍,并给民兵先进单位和民兵英雄授奖,对路东地区的民兵武装鼓舞很大。同年冬,罗炳辉指挥路东地方部队继续出击。11月9日,来六支队2个连在支队政委谢曙光的率领下,于六合县城西的季香店、黄木桥附近,伏击到县城参加大汉奸汪精卫追悼会的程桥据点的伪军骨干,毙伤20余人,生俘9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3具、长短枪100余支。这次战斗把驻程桥伪警卫第1师1个营的连、排、班长歼灭一大半,驻南京的伪警卫军不得不将伪警卫第3师第9团的1个营和日军1个小队调到程桥换防。12月22日,当这批换防的日伪军来到六合县城西北羊山头时,预先埋伏在这里的来六支队5个连突然出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经过40分钟的激战,击毙日军8人,击伤伪军25人,俘伪营长以下173人;缴获曲射炮I门、轻重机枪9挺、掷弹筒7具、步枪103支、子弹1.25万发等。这次战斗创造了淮南地方武装一次战斗歼灭伪军1个整营的范例,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年底,独立第4团和甘泉支队互相配合,攻克甘泉山据点,全歼伪军1个加强连,切断了天长与扬州两地日伪军之间的联系。
淮南路东地方部队通过一系列的攻势作战行动,迫使日伪军龟缩县城,从而保持了路东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保障了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以及淮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安全,为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淮南津浦路西地区,为加强对敌斗争,适应局部反攻的需要,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委员谭震林代替罗炳辉坐镇指挥主力部队和路西地方部队,采取北攻南防的作战方针,对北线的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对南线的桂军则依托碉堡工事分兵自卫,多次打退日伪顽进攻。特别是在这年Il月中旬,日军第61师团一部和伪军6000余人分7路“扫荡”路西根据地中心区。桂军与地方顽军8000余人也乘机分2路向路西根据地进犯。面对日伪顽夹击的局面,新四军第2师部队先以游击战与日伪军周旋半个月,歼敌700人;继而以运动战为主,在占鸡岗地区反击桂顽,全歼顽军1600余人,并收复了周家岗,再歼顽军300余人。这次反“扫荡”、反磨擦战斗的胜利,改善了第2师在津浦路西地区的斗争局面,策应了第7师在皖江地区的斗争。得悉路西部队取得战斗胜利的消息,罗炳辉从心里感到由衷高兴。
经过路东、路西军民的共同斗争,到1944年底,淮南抗日根据地不仅恢复了原有的地区,而且有所扩大,各方面建设也均取得很大的成绩。
1945年初,同盟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已逼近德国本土。美军则在太平洋战场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势,战火正逐步逼迫日本本土。在中国战场,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合力打通了中印公路,使正面战场的形势趋于好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经过1年的局部反攻使敌后战场的形势更为有利,日军在中国的处境更加被动。日军大本营为挽救危局,于1945年1月中旬决定建立包括日本本土及中国、朝鲜等占领区在内的防御体系,准备与同盟国军队决战。日军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指示,调整兵力部署,在防备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的同时,重点加强中国沿海的战备,以确保其在华中和华南特别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区域,防止美军登陆。
在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发生有利变化的情况下,毛泽东于1944年12月即明确提出,1945年敌后抗日军民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为适应新的形势,2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新四军军分会,中共中央华中局由陈毅、饶漱石、曾山、张云逸、赖传珠、刘晓、粟裕、谭震林、邓子恢、黄克诚、潘汉年、罗炳辉12人组成,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曾山、赖传珠5人为常委,直接实施对新四军的领导。2月28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由盱眙县黄花塘移至葛家港西南之千棵柳。
1945年1月,罗炳辉正式结束病休,全力开始工作。之前近半年时间的半休养、半工作状态,使他心里极为不安,他觉得当前“正处对革命有利的局势变化,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集中精力去争取更为有利局面的胜利”②的时候,自己要以革命事业为重,抓紧时间,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和战斗。
年初,罗炳辉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讨论和实施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行动。为准备全面反攻,并造成配合盟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作战的条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44年秋冬作出开辟苏浙皖边、发展东南地区的战略决策,并决定从华中抽调部分干部和部队担负此项任务。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领导人转发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召集第1、第2、第3、第4师负责人到黄花塘,共同讨论向东南发展和坚持原有根据地的问题。罗炳辉和谭震林参加了讨论,并向军部汇报了第2师兼淮南军区扩军和准备扩编的情况。根据讨论意见,华中局和军部决定,拟于3月初派谭震林率第2师第5旅的3个团南下,会同已先期南下的粟裕所部共同开创东南局面;并决定,在谭震林率部南下后,中共淮南区党委书记由罗炳辉暂代。于是,在谭震林专心进行南下准备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都要由罗炳辉亲自过问,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适应南下任务和新形势的要求,罗炳辉和谭震林还迅速实施了部队编制的调整,即:以第18团为基础重建第6旅(6月该旅又组建第17团)并兼路西军分区,第5旅则免兼路西军分区;同时恢复了精简整编中被撤销的第4旅第12团番号。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调整了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部署,谭震林和第5旅都没有渡江南下,继续留在路西作战。
这时,淮南津浦路东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2月中旬,日军在明光、蚌埠、扬州、高邮、淮安、淮阴等地集中了5000余人,分路向淮河下游和三河沿线“扫荡”。其中,日军第13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1000余人,于2月14日由扬州经天长向高邮湖西岸的金沟镇(今属金湖)等地进犯,先后占领了天长龙岗、金沟镇和洪泽蒋坝。同时,五河、淮阴两地的日伪军也相继出动,分别占领了青阳镇、双沟、浮山和顺河集。各路日伪军在所占之地加强工事,修筑据点和公路。
根据敌情,罗炳辉判断,日伪军此次“扫荡”的目的是要打通淮河至运河的交通,控制洪泽湖以西地区,重修天明公路和盱清公路。前一条公路被打通了,敌人就可由扬州经天长直达津浦铁路的明光;后一条公路被打通了,敌人就可从淮河向徐州东出联络。这是日伪军企图在津浦铁路遭受轰炸时,增辟淮河、运河及其沿岸公路线,作为南北交通的补给线,同时又可切断新四军淮南、淮北和苏中地区的联系。针对日伪军的企图,新四军军部立即部署第2、第4师部队分别在淮南、淮北进行阻击,并命令第1、第3师部队在运河以东积极策应。按照新四军军部的部署,罗炳辉指挥路东军分区部队迅速投入了紧张的反“扫荡”作战。
但是,由于淮南津浦路东地区局势长期相对稳定,部分党政军民中养成太平观念,对敌情抱有麻痹思想,以致在敌人突然进攻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有的民兵武装在遭受袭击后产生恐惧心理,一心想着向根据地中心区退缩。为此,罗炳辉紧急召开各种会议,采取各种形式,说服和动员大家,调整和部署工作。
鉴于日伪军来势凶猛,而路东地方部队未经历过大战,罗炳辉决定采取纠缠战术和伏击、截击、围困等手段,对侵入根据地之敌予以坚决阻击,同时对敌之交通线进行破击和封锁,以打乱日伪军的行动部署。为便于指挥并稳定部队,他硬撑着虚弱的身子亲临前线,还鼓励部队说:路东是我们的天下,天时地利人和,三样都占着,敌人占不了便宜去。地方武装和民兵,不能打大仗,就打小仗,纠缠敌人,一点一点把它吃掉。2月15日,天长总队在龙岗以西阻击日军的进犯。2月16日,天长总队夜袭天长城外护城桥伪军联络据点,歼伪军1个班。同日,甘泉支队拔除天扬公路上的司徒庙伪军据点,歼伪军1个排。冶山支队分袭天扬公路上的仁和集伪军据点及天长城东门。此后,罗炳辉指挥部队不断向进占日伪军发动袭击。3月8 - 11日,3次夜间炮击占领金沟镇的日军,毙伤敌多名;3月13 - 16日,又3次袭人金沟镇,并一度攻入旧县、黎城(今金湖县城)等地。23 - 25日,分别在衡阳滩、纪家老庵截获日军运输船80余只,击毙日军少佐以下10余人,俘4人。4月11日夜,盱嘉支队在民兵武装的配合下,先后攻克旧县、桑大营、陶大庄、山庙等伪军据点。12日,明光警备司令官井山大尉率日军200余人、伪军70余人增援旧县伪军,与盱嘉支队一部及民兵武装发生激战。盱嘉支队反复冲锋,击毙井山等日军3人,击伤日军4人,其余日伪军当即弃尸逃回明光。15日,路东军分区部队在柏家湾与金沟镇出扰之敌400余人激战终日,击毙日军30余人。
经过新四军2个多月的顽强反击,4月中旬,日伪军被迫从蒋坝、金沟、浮山等地向高邮、扬州、五河撤退。在苏中、苏北、淮北军区部队积极配合和策应下,至4月18日,淮南津浦路东军分区部队共进行主要战斗24次,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260余人,俘日军4名、伪军525名,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23支以及大批军用品,从而粉碎了日军打通淮河、运河水运交通,控制洪泽湖西岸的企图,扩大了路东根据地,保持了淮南、淮北、苏中、苏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乘着胜利之势,罗炳辉决定拔除盱眙城周围的日伪军据点,以孤立长期盘踞盱眙城之敌,为最终收复该城打下基础。为此,罗炳辉进行了周密部署。4月29日夜,盱嘉支队集结7个连的兵力,冒雨在30余公里长的战线上向多处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当夜,盱嘉支队一部首先攻人石坝与伪军展开激烈巷战,敌被迫逃人一座最高的碉堡,企图顽抗。战至次日晨,终将该敌全歼。同时,龟缩在八斗城、齐古堆、太平集、魏桥等据点的伪军也先后被全部解决。旧县伪军听到枪声,即仓皇逃到日军碉堡里去。盱嘉支队跟踪追击,与敌炮战7小时后,俘伪军10余人、缴枪6支,随即撤出战斗。30日上午,驻津里的伪警卫师2个连由马义山出发,分3路向石坝增援,半途遭遇盱嘉支队的伏击。经5小时激战,盱嘉支队毙伤日伪军10余人,俘伪军中队长以下73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等军用品,并收复市镇2个、村庄21个,解放人口3000余人。
不过,就在这次作战发起之前,罗炳辉由于劳累过度,于4月28日又一次突然昏厥,尔后便血不止,不省人事。幸得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戴济民医生从20公里外赶来抢救,并得到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副书记刘顺元和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方毅等人关心照顾,才脱离危险。
此时,抗战形势发展很快。罗炳辉在病情好转后,指挥和组织路东军分区部队加紧了对敌攻势。其中比较大的行动有:
5月31日夜,路东军分区独立第4团及冶山支队、六合总队各一部,在军分区司令员罗占云和团长彭思忠的直接指挥下,第4次进袭六合县东沟镇伪军据点。经激战,于6月1日晨攻克该据点,全歼伪警卫第3师第9团第3营,其中毙伤伪军20余人,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缴获曲射炮l门、掷弹筒9具、轻重机枪12挺、步枪200支、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200余枚。为表彰独立第4团的战功,第2师兼淮南军区授予独立第4团“金刚钻团”的光荣称号,罗炳辉还亲自向该团颁发了奖旗。6月5日凌晨,甘泉支队一部袭击扬州西门外飞机场北的金庄伪据点,毙伤伪军30人,俘虏伪军17人,缴获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品一批。
6月29日,嘉山县总队、路东军分区独立营向津浦铁路线上滁县至张八岭之间的黄泥岗日伪军据点发动进攻。考虑到黄泥岗据点分别由日军1个小队和伪军1个大队据守的3座碉堡组成,工事坚固,易守难攻,罗炳辉专门派来第2师师部学兵连参战,并调来第2师兵工厂刚试制的两门炮给予配合。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毙伤日伪军30余人,俘伪独立大队大队长蒲金龙等8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拔除了黄泥岗据点。接着,召开公审大会,将蒲金龙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当场处决,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此后,新四军“炮打黄泥岗,活捉蒲金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7月25日,独立第4团、盱眙支队及路东军分区直属队,在路东军分区司令员罗占云和副司令员朱云谦的直接指挥下再一次攻打盱眙城。当天夜里发起攻击,经5小时激战,俘虏伪军40人,缴获步枪37支、子弹300余发及其他军用品一部。据朱云谦回忆,战斗实施前,他和罗占云来到罗炳辉住处汇报作战计划。谈完工作,罗炳辉要他们留下来看一样东西再走,笑哈哈地说:“你们是要上战场的人,我这病身子去不了,该拿出最好东西给你们饯行——尝尝淮南夏季的冰,就看你们有没有口福喽!警卫员,把里间屋的窖子刨开。”罗炳辉与他俩来到里间屋,一边看警卫员打开窖子,一边说:“这个办法是长征时在高原地区看到的,就是趁腊月里,在屋里刨一个深坑,四壁用柴草烧焦,凉下来后再放上雪,铺上一层草,用土埋实,来年夏天就变成了冰。我今冬抽空试验了一下,不知这方法在此地行不行。”窖子刨开后,只见雪早已化没了。罗炳辉不胜遗憾地说:“你们到底没口福哟!看来高原的办法在淮南行不通,罢!罢!便饭招待你们吧。”那顿午饭极其普通,只是罗炳辉屋前自种的蔬菜,却使朱云谦终生难忘。
在罗炳辉率领路东地方部队加紧对敌开展攻势作战的同时,第2师兼淮南军区主力和路西地方部队在谭震林等的指挥下,继续反击桂顽的进攻。1945年3月,为支援第7师粉碎桂顽对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地区的进攻,第2师第5旅先后攻克了被顽军侵占的界牌集、萧家圩等10余个顽军据点,歼灭顽军第511团一个营及土顽300余人。4月,桂顽又企图进攻路西根据地中心区。为了反击桂顽并恢复被顽军切断的第2师与第7师之间的联系,第2师第4、第5、第6旅在第3师第7旅的协同下,与顽军激战6昼夜,共攻克王子城、八半岭、黄疃庙、古城集等13个据点及村落,歼灭桂顽主力2个团及地方土顽共3600余人,内俘团长以下1300余人。在战役进行中,新四军代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军长张云逸等也赶来路西指挥作战。新四军参战各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沉重打击了顽军的猖狂气焰,同时自身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伤亡达2500余人。“此役基本完成增援七师,打通二、七师联系,与给予桂顽以严重打击之目的。”
从1944年1月至1945年7月,第2师兼淮南军区部队,在淮南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根据地人民群众支持下,发动了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作战,多次粉碎日伪军对路东、路西根据地的“扫荡”;并多次打败了国民党桂顽的进攻,保卫和巩固了路西根据地,保障了第2、第7师联系的通道,支援了第7师的作战行动。在此期间,罗炳辉抱病指挥路东地方部队,积极主动地开展攻势作战,频繁出击各县日伪军据点,扩大了根据地,缩小了敌占区,基本上把日伪军逼到津浦、淮南两条铁路沿线和长江、淮河边上的一些孤立据点,直接威胁隔江对岸的日伪巢穴南京。路东地方部队在战斗中也不断成长壮大,由初建时的1000人,逐步发展到近万人;由开始只能配合主力作战,发展到能够独立作战,为巩固扩大路东抗日根据地和保卫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淮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淮南敌后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淮南抗日根据地总面积达到2.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280万,建起了1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为迎接对日全面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间,罗炳辉面对长期病痛的折磨,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表现了一名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顽强坚韧、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尽量减少盛夏酷暑给他的高血压症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军、师两级领导的关心安排下,1945年7月23日,罗炳辉携身怀六甲的张明秀和一岁半的儿子新安,来到第2师师部驻地大刘郢北面一处简易房子里避暑休息。房子坐落在高峰脚下一小片槐树林中,北有小河流淌,树下一汪荷塘,塘中荷花菱角清香迷人,为酷热的盛夏平添了些许凉意。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栖息于静谧婆娑的树影中,沐浴在皎洁明媚的月光下,凝望着熟睡中的娇妻爱子,罗炳辉浮想联翩,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提笔随意书成十言:
正酷暑夜宿树下荷塘边,逢明秀安儿同我共帐眠。巧普天无云皓月清风爽,忆暴动成红军内战九栽,在敌后抗日屈指已八年。身经数千次战阵今余生,反省服务人民心如日月,牺牲一切忠贞共产主义,尚希子继余正义立志行,求共产主义社会早实现。
这首诗的行文、结构虽然“随意”,但罗炳辉那种忠贞革命、矢志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真挚情愫,却浸透其中,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