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传》第九章:敌后抗战困难日子(五)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1 23:37:27

五、注重对军事指挥和战术问题的研究

    罗炳辉是一位崛起于枪林弹雨中的优秀指挥员,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重对军事指挥和战术问题的研究。他说,打仗是“党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丝毫儿戏不得。“军队好像一碗水,泼在地下就收不起来,而且战争的失败,就会引起革命的失败,因此要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就要尽一切努力把部队带好,平时训练成熟,干部的战术素养提高,战时才能操胜算。”他认为,长期以来,新四军部队在粉碎日伪顽夹击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作战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许多指挥员对战术素养还很差,部队的战斗动作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毛病”②,因而,必须重视对军事指挥和战术问题的研究与使用。

    为适应对日伪顽作战的需要,罗炳辉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结合新四军第2师部队建设的实际,从1941年至1943年,先后撰写或主持撰写了《天仪扬地区对敌伪战斗详报》《二师工作报告》《在路西党军政委员会扩大会上的报告》《坚决完成确保路西根据地任务的报告》《发扬火力隐蔽身体》《如何做到百发百中》《冲锋时机》《指挥员熟用手册》等。在这些报告和著述中,他以简洁的逻辑关系、丰富的实战经历和浅显通俗的道理,系统阐述了对军事指挥和战术问题的理性认识。

    实现军事指挥的前提是研究和使用战术。那么,怎样研究和使用战术呢?罗炳辉认为,应深刻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要从完成中国革命任务需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使用战术的必要性、紧迫性。必须明确认识中国革命斗争最主要的形式是武装斗争。要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用革命的战争消灭反革命的战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加强研究我们的战术和战斗动作,提高我们的战术素养,并达到熟练的程度,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有战争的胜利。

    第二,要根据当前的战略目的和军事战略方针来确定战术目的。我们当前的战略目的是“坚持敌后,保存和巩固我们的有生力量”,军事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我们的战术和战斗动作必须符合这个战略目的和方针。因此,我们的战术目的:一方面要给敌人力量以杀伤,以至部分的歼灭;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伤亡小,并能有所缴获。也就是,既能完成坚持敌后抗战的任务,又能保存和发展革命的有生力量。

    第三,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敌我双方的主客观条件,来研究与规定战术和战斗动作。一般的说,我们的条件是:武器装备差,弹药缺乏,射击技术差,下级指挥不够强;但是,我们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广大的群众基础和灵活的游击战术等。而敌人的条件是:有近代化的武器装备,火力强,下级指挥比较强,战斗动作熟练;但敌人在政治上是孤立的,人民反对他,兵力不够分配等。只有根据这些具体的条件,避免敌人的优点,抓住敌人的弱点,发扬我们的优点,避免我们的弱点,才能克服军事上的教条主义,不致“削足适履”。同时要反对狭隘经验主义,不断改进我们的战术,绝不能把内战时的一套战术原封不动的搬到今天来。

    第四,要把保持有生力量与坚持抗日根据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敌后抗战,虽然基本上是游击战争,但是我们要}人识到今天的游击战与抗战初期开始阶段的游击战(当时主要是广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大规模地创造根据地),以及与将来反攻阶段的游击战(那时主要是配合正面反攻),都是有区别的。今天的游击战,是要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加强和提高我们的力量;同时,又要能坚持抗日根据地。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着的。不保存有生力量,就不能坚持抗日根据地;没有抗日根据地,也就不能保存有生力量。绝不能把这两方面机械地分开。

    第五,要很好地研究和运用游击战术。游击战术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最好法宝。应总结十年内战、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六年来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运用到当前的具体环境中。应好好学习华北和苏中、苏南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进行游击战争的许多新创造。

    第六,要针对作战对象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战术。对日伪军主要是运用游击战,但对某些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仍有必要采取运动战。对顽军则主要是运用运动战,并辅以必要的阵地战和游击战。

    应着重研究和运用哪些战术呢?罗炳辉认为,根据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以及敌我双方在装备、战术、技术和同群众关系、内部关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应着重研究和运用以下几种战术:

    (1)梅花桩战术。这是罗炳辉在长期游击战争实践中所总结、创造的一种独特、实用的战术。它以“为避免敌人的优势,确能抓着敌人劣势;为避免我之弱点,确能发扬我之优点为目的”,以伏击与运动游击为主要手段,包括伏击、纠缠、阻滞、扰乱、歼灭等几种类型。其主要内容是:

    当部队宿营、驻止时,采用“梅花构成分驻”法,即每团、营、连驻地均按三角形或五角形分散配置,指挥机关在中心,避免集结在一处而给敌人造成合击一点的机会,并使来袭之敌优势火力难以发挥其作用。当任何一部遭敌袭击时,其他各部都能随机行动,互相支援,或从翼侧打击敌人,或对敌形成反包围,便于抓住敌之弱点,发挥我之优点,变被动为主动。

    对进攻之敌,采用“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将部队分成若干小部队,先敌选择和占领有利地形,分段埋伏,节节抵抗,予敌以前后左右的纠缠、袭击和消耗,待敌疲惫、混乱时,即以主力实施突击。当敌分数路进攻时,可选其一路,集中力量予以消灭;其余几路,则以分段埋伏、多点部署的方式进行纠缠、阻止,迫其不能增援,最终各个击破。所谓“纠缠”,即是与敌时刻保持接触,利用各种办法与手段,紧紧绕着敌人战斗不止,以达到消耗、疲劳与恐慌敌人之目的。

    对固守据点之敌,预先侦察好其周围的地形地物;当部队到达预伏地域后,即成梅花桩式秘密地分散配置;然后以小部队到敌据点打枪、袭扰,以诱敌向我预先部署的梅花桩内出击;一俟敌进入我预伏圈,即以猛烈火力射杀,以至进行白刃肉搏,最终消灭敌人。

    梅花桩战术的“全部战局带有袭击、伏击及发扬近战格斗的诸种特性”,“要求各指战员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密切的配合”。①其基本精神是将部队进行梅花桩式的多点多段部署,从各支撑点和侧面对敌人实施多点打击,从而实现防御与进攻的有机统一。这种战术经过新四军第2师部队的多次实战检验,证明行之有效,它有利于减少自身伤亡,能对敌实施有效打击,充分显示出游击战的威力。同时,对于梅花桩战术,不仅正规部队可以采用,民兵因其具有人熟、地熟的天然有利条件,也可以采用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梅花桩战术,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1942年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少奇指出:“在目前敌强我弱敌后环境的条件下,梅花是一种新的战术。罗炳辉同志在这方面的发明努力是一个模范。华中这些年来,也还只有罗炳辉同志搞的这个梅花战术,这是值得奖励的。”陈毅评价说:“此种战术,对预期前进之敌,我选择有利地形,有利时间,有适当部署和指挥,则是一种很好的战术。”

    近战、夜战战术。近战、夜战是人民军队的传统战术,也是罗炳辉大力提倡加以研究和运用的战术。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新四军唯有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利用地形熟悉和人民群众掩护以及夜暗的有利条件,与敌人进行近战、夜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损伤,有效地杀伤敌人。罗炳辉认为,“摆在眼前的敌伪顽的战争,要以劣势装备,技术不强的部队,去战胜敌人,在优良的政治质量上是能英勇牺牲,但能求损伤少,胜利把握大,应该下卧薪尝胆的决心,去具备近战的优越条件,仍是第一等重要的”。“夜间战斗,为了避免敌人的优势火力,装备技术均精良,我能置予他减低其效用,解决其武装,在今天我军的处境与要求是迫切重要的一环。”黟

    罗炳辉主张,无论是近战还是夜战,进攻时,要乘敌立足未稳之机,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包括夜间)和技术手段,尽量减少目标暴露的机会和缩短暴露的时间,严密伪装,隐蔽行动企图,突然接近敌人,或隐蔽配置在预定歼敌地区附近,待敌进人;然后运用袭击战法,发起突然攻击,近战歼敌:防御时,要依托阵地,立足待敌靠近,迫敌与我打近战,使敌优势装备、火力得不到发挥。

    罗炳辉强调,在近战时,首先应准备好常用的武器,如大刀、火攻、梭标、炸药包等。也可以把辣椒打碎放在草捆中,向敌顺风纵火,使敌打喷嚏、流泪,在苦辣浓烟中不能出击。我则乘机接近敌人并消灭之。同时,还应将其他各种军用器具准备好。在夜战时,则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主要包括:平时要苦练和熟练掌握夜间战斗动作;要任务明确,分工清楚,熟练地机动协同;要准备好并熟练使用攀爬、挖洞、爆破、燃烧等器材;指战员要预先在根据地各重要集镇和主要交通要道进行各种演习,指挥员要熟悉各种房屋、街道、巷道及一些偏僻地点的情况;对敌人进驻地点预先秘密做好标}己,安插内应人员;要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平时和战时的职责教育;要使每个战斗员都能具备单独战斗的能力和准备。

    与此同时,罗炳辉提出,还应该着重解决发扬火力与隐蔽身体、掌握冲锋时机这两个重要问题。

    罗炳辉之所以提出发扬火力与隐蔽身体的问题,是因为当时部队在火力使用上,还不能达到准确发射,普遍存在着浪费弹药的现象(更谈不上一枪打一个);火力与部队运动的配合还差得很远,许多指战员还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在战斗中,如果能有效地组织和发扬火力,对争取胜利有着重大的作用。

    对于如何发扬火力和隐蔽身体,罗炳辉提出几点具体要求:①要仔细观察目标。看清敌人的情况,以便组织和配备我方火力;同时伪装和隐蔽好自己,使敌不易观察到我方阵地。但隐蔽身体须与发扬火力紧密联系起来,发扬火力是主要的。②要严格遵守射击纪律。不乱发一枪,不仅瞄不准不发,打不到不发,而且不到时间不发。射击时,要等观测好目标后,由指挥员指定目标与划分射界,统一下达号令,各自沉着射击,并要随时进行修正。③要认真观察敌人的火力点j首先观察敌之炮兵阵地、机枪阵地的位置,集中优势火力予以迅速摧毁;其次集中火力消灭敌之密集队伍。没有目标时,要设法引诱敌人,再予以消灭。同时要善于隐蔽我方火力点。④要灵活机动地射击。要善于集中使用火力,射击敌之密集队伍和要害处;当我方部队在敌有效射程内运动或向敌冲锋时,须以有效火力进行配合。要不断地灵活地转移我方火力点,以免遭受敌人火力压制与摧毁。⑤要争取在敌侧后射击。要预先埋伏在敌前进的侧后,出敌不意,向敌密集队形突然猛烈扫射,予敌重大杀伤后,再与正面配合好,可将敌解决。⑥要根据现有条件规定射击制度。发现敌人良好目标或敌向我冲锋时,以排、班、组指定射界,统一打排子枪。每班要有2名以上的特等射手,专门射杀敌之指挥员、观察员、通信员、炮手、机枪手等。⑦要力求有发必中。无论炮、机关枪、步枪、手榴弹、枪榴弹等,“目标不清不打”“瞒不准不打”“打不中不打”“距离远不打”“无把握不打”。⑧要平时练习和熟悉目测。要注意和研究气候、光线等不同条件对于目测的影响:⑨要学会利用地形地物。一是识别各种地形;二是寻找目标的媒介物。总之,既要发扬火力,能准确地射击,又要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能隐蔽身体,这是战斗中的基本条件。与此相联系,罗炳辉认为,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搞好政治动员;要真正做到爱护武器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要学会射击原理;要会使用瞄准具和摸熟枪的偏差以及修正的方法;握枪时要有力、稳固;瞄准时要平心静气;临敌时要沉着顽强。

    罗炳辉之所以提出掌握冲锋时机的问题,是因为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条件,特别是敌人火力强大的特点,如果不善于掌握冲锋时机,当冲不冲,不当冲时又乱冲,容易遭到敌人火力的杀伤,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他认为,广大指战员所具有的英勇冲锋、自我牺牲的精神当然是好的,但仅有这种精神是不够的,如果不把这种精神与正确的战术结合起来,不仅会遭受无谓的伤亡,而且也不会完成任务。因此,掌握正确的冲锋时机很重要。

    如何掌握冲锋时机呢?罗炳辉提出了“五冲”和“五不冲”。所谓“五冲”,即是在时机、条件于我有利的5种情况下,可以发起冲锋。具体是:①我地形熟悉,预期遭遇敌人,我先敌进入有利地形,封锁消息,展开部队,待敌进入一定地点,我突然发起猛烈冲击,以手榴弹、大刀与敌肉搏而解决战斗,并以一部迂回至敌之退路进行截击。②敌在运动中或休息吃饭时,或由宿营地集中出发已脱离驻地,或刚进入宿营地警戒尚未布置好时,我先期将部队秘密运动进入一定地点,待时机成熟,即猛烈冲锋,将敌截成数段而解决。③敌已与我展开对战,我迂回部队到达敌之侧背(或我在敌侧后有埋伏部队)被敌发觉,并与我迂回或埋伏部队进入激战,正面敌人呈现动摇,此时我可以猛烈火力作有效配合,正面部队全力冲锋,配合迂回或埋伏部队,将敌解决。④冲锋时,需有梯次配备,除冲锋部队外,预备队随机步枪及炮兵配备在二三线,与冲锋部队保持一定距离,逐次站稳阵地向前推进。敌如向我冲锋部队反冲锋,我以有效火力向敌反冲锋部队扫射,掩护我冲锋部队前进。将敌击溃后,我一面以优势火力追击杀伤敌人,一面组织步兵猛追,向溃退之敌冲去,不使敌有一点喘息机会,直至完全解决战斗。⑤进行有计划和有充分准备的阵地战时,我一线、二线要使敌误认为他们是主阵地,认为三线可直追而入,甚至认为我不打阵地战,只是打一下就走,故敢大胆地向我追击,而实际上我主力隐蔽在三线,火力埋伏在敌前进的侧翼,待我一二两线与敌抗击,并予敌部分杀伤和疲劳后即行退却,敌连战我一二两线阵地,必然轻我而骄傲,径追我一二两线退却部队,逼近我主要阵地,此时我突然拉发地雷,以猛烈火力扫射敌密集处,主力则全力地发起冲锋,能一鼓作气歼灭敌人。对付伪军、顽军(有部分顽军不同除外),如果事先弄清楚敌人情况,我即可猛打猛冲,解决战斗,但要防止轻敌。

    所谓“五不冲”,即是在条件、时机于我不利的5种情况下,不宜冲锋,,具体是:①敌先我占领阵地,或是在战斗中敌人火力已逐渐展开,此时我不宜冲锋。?②我追击敌人,敌已进入村庄、围子,如敌尚未布置好,我跟踪追击;如敌进入村庄,已做好准备,我不宜冲锋,此时可佯作撤退,以少数部队与敌保持接触,将主力转移到敌之退路上伏击,或是等到夜间用火攻。③我无强大有效的火力摧毁敌之主力和火力点,不能以此有力配合部队运动,此种情况下不宜冲锋。④对敌之强同据点,我不宜冲锋。只宜采取夜间偷袭,秘密接近,或是采用坑道作业,以运动部队接近据点。参战部队分为破坏组、爬墙组、火力组、攻击组等,预备队配备在适当位置,并有密切通信联络,这样我可袭人据点,采用火攻,解决敌人。⑤一般的说,与日军作战,如未给其重大杀伤,不宜轻易冲锋。

    罗炳辉在总结自己长期的、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兵团指挥要领,即“各级指挥员指挥要着”,主要包括:

    一是在作战与整训长期并行的条件下,抓紧一切时机把部队训练成熟,是一个不断提高战斗能力的非常艰巨而实际的任务。要保证部队能战必胜、攻必克、守稳如泰山、攻伏如猛虎,平时非有精良的训练不可。整训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准、战术特点、具体环境施行,反对脱离实际、主观主义的教育和学习。整训可利用一切空隙,进行机会教育;也可根据情况所需,进行重点教育;同时要加强游击战术教育。

    二是时刻注意保证充分的战斗准备和战斗胜利,才能保证指挥员获得部队的战斗团结和高度的威信。指挥员对战斗员的关心,应成为自身首要职责和直接义务;对部属漠不关心,除说明其党性极度薄弱外,也证明其不能和没有力量掌握军队。要善于把握和正确运用部队情绪,并能养成战斗员在战场上的霸道主义和同仇敌忾的情绪。应时刻注意选择时机,敏锐抓住敌之弱点要害并加以利用;对所属部队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情况,均能掌握自如,适时使用。

    三是应养成、具备相当的政治修养和战略战术眼光,以及一定的军事知识、技术、战斗和工作经验,并应锻炼自己而具有清楚、冷静、虚心、坚决、勇毅、刚胆、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指挥员有了相当的政治修养,其立场更坚定,眼光更远大,认识更深刻,加以灵活的战略战术头脑,他就会有顾全大局的精神,会进一步增强其主观指导能力。

    四是要牢记战斗指挥的主要内容,包括详细地侦察敌情,根据情况与任务定下决心,规定部队的战斗任务及其协同动作,并考察各部队对任务的执行。侦察敌情是在深刻了解自己战斗任务、所处地位、兵力兵器情况及上级要求的同时,以各种手段去详细侦察敌之各种情况。根据侦察了解的情况,对敌军、我军、时间、地形几方面作出科学、迅速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定下决心,制定消灭敌人的行动计划。其间应注意,判断情况时应抛弃成见、暴躁、冒险和不良意识等因素,定下决心必须坚决。作战指导上要集中统一,各部队战斗任务要明确规定,组织协同动作要详密。为保证任务的彻底完成,应时刻注意考察各部队执行任务情况,发现执行不妥时应即再次明确指示。

    五是要不断地了解情况,掌握情况的变化,善于识别征候。要做到确实掌握情况,就应不失时机地观察嘹望周围一切变动,并善于对这些变动的征候加以精确判别。判别征候,要灵活、敏捷、巧妙,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或者不时派遣武装侦察、便衣人员潜入敌之侧后,捕捉敌人交通员、哨兵、夫役等,立时询问,往往可得机密情报。还可以派遣便衣人员或少数部队,与敌保持接触与纠缠,不放松观察敌之一举一动,并伺机捕捉敌之人员询问情报,即报直属上级,同时通报友邻。

    六是随时随地均要有应敌准备,任何时机遭敌袭击皆能从容应付,进退自如。侦察警戒的派遣应是周围式的,除有总的布置外,各部皆须有自己的警戒。为预防不测,凡一切行动均须有预防敌人暗算的应对办法,做好准备。胸有成竹,才能沉着第措置。

    七是发挥指挥上的机断性,要有眼快手快的本领,不拘泥常法,能根据情况临机应变,随时变更行动习惯,并经常设想用新战法打击敌人。时刻注意自己的兵力不要分散,否则到处空虚,到处设防,有被敌各个击破的危险。要使自己行动自如和扬长避短,首先要明了敌我双方情况,同时战斗方式要经常翻新,不能老是一套。战术上的速战速决,须在使用兵力时,善于大胆地包围迂回,机动灵活地寻找执行的方法,达到战斗的目的。

    八是确能掌握通信联络,采用一切办法,求得敏捷无阻。做到自动地及时地将所得情况通报各部和友邻部队及上级,尤其在协同中发生变化时,更需要不失时机的通信联络,才能不放弃有利的时机与配合。同时,须熟悉地形、道路及能通过的地点。九是要关心组织后方勤务保障工作。没有一定的战斗物质保证,包括供给和输送勤务、卫生勤务等保证,要获得预期的战斗效果是不可能的。动员群众组织担架队,战时才可保证伤亡人员随时抬送后方,这是最有效的政治工作,可以鼓励士气,使指战员能集中精力对付当前敌人。如果事前没有这样的准备,不但会大大减弱部队的战斗力,还容易暴露目标,增加伤亡,并动摇士气。

    十是对于战斗战役成败应有预见性,并能虚心吸取过去流血的经验教训,作为自己指挥上的参考和学习。各级指挥员在战斗开始、发展、结束时,都应有相应的腹案,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否则因为事先估计不足,失败时伤亡混乱更多,胜利时往往失去扩大战果的时机。应该着重吸取战斗中的经验教训,加以研究学习,并作为指导战斗的借镜。

    十一是严格战场纪律,确保命令得到切实遵行。战场纪律之严弛,决定军队之优劣,决定胜与败,决定伤亡多少、胜利大小,甚至因此遭惨败或得意外之战果。战场纪律包括遵守时间,协同动作,射击纪律,信号规定,前进后退,坚守攻坚,冲锋追击,包围迂回,埋伏袭击、转移战场等;还包括政治纪律,如俘虏纪律、群众纪律等。真正的人民军队,是能与群众共生死的,任何时候都要爱惜老百姓的利益。

    十二是严格保守军事秘密,真正养成部属守口如瓶的高尚品质。保守军事秘密,有关战争胜败至大。对部属应加强保守军事秘密的教育;同时加强干部战士的阶级教育,提高警惕性,防止内奸活动;并责成保卫机关严密组织反间谍斗争的布置,检举潜伏的奸细。

    十三是选择作战时间。应把夜间动作作为经常的行动,发扬“夜老虎”的优良战斗传统,并进行教育和锻炼。由于敌我军事技术装备的悬殊,为防止对我杀伤力更大,只有夜间行动,利用天候的黑暗,敌人不便于侦察、有效射击、使用坦克飞机,才能出敌不意的歼灭敌人。各级指挥员应注意锻炼部队善于夜间行动,假设各种情况,举行大的演习,甚至不惜疲劳部队,才能适应和善于夜间行动。

    罗炳辉关于军事指挥和战术问题的一系列原则、方法,深刻揭示了华中新四军特别是第2师部队对日伪顽作战的基本规律,具有简单、实用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的鲜明特点,对于提高部队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水平,进一步增强淮南地区军民的抗战信心,坚持淮南敌后抗战,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罗炳辉诸多报告和著述中,《指挥员熟用手册》是他军事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这本小册子成文后,经中共中央华中局负责人审阅,于1943年11月15日开始付印,发至第2师各级指挥员,成为指导部队作战和训练的一篇重要文献。

    曾任新四军第2师参谋长的周骏呜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专门谈到了罗炳辉的军事指挥艺术:

    炳辉同志的军事指挥,也有鲜明的特色。他是从行伍之中崛起的将军,实战经验十分丰富。他一生转战十几个省,亲自经历阵战千百次,与各种各样的对手作过战。到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他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军事家了。炳辉同志指挥打仗,讲究“火候”,既不打急了,也不打慢了,常常掌握得恰到好处,正像兵书上说的“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在红军时代,毛主席就说他是“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同志称赞他领导的红军九军团是“战略骑兵”。在淮南抗日根据地,他把游击战、麻雀战和袭扰战等运用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战争中,他喜欢亲临第一线指挥,不顾自身的安危,经常是子弹就在身旁呼啸,炮弹就在不远处落地爆炸,他一面指挥,一面对身边的指挥员简明扼要地讲授战略战术,讲为什么要这样打,为什么不能用别种方法打,怎样判断敌情,怎样下决断。每当要提拔一名新的军事指挥员,他都要采取带其上火线,或安排与实战十分相似的突然袭击式的演练等方法,加以考核和培养。那些会说不会做、没有实际能力的人,一考就“烤焦”了。炳辉同志创造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在金牛山战斗中显示了威力。有的同志说:“战斗打响,罗司令朝火线上一站,胜券就操在我军手中了。”我认为这倒不是炳辉同志有什么神力,原因很简单,其一是炳辉同志指挥有方,“亏本”的仗他是不打的;其二,司令员亲临火线,对全体指战员都是极大鼓舞,部队会打得更勇猛、更顽强;其三,炳辉同志上火线,对敌人,特别是对桂顽,是一种震慑,表示我军此战是志在必得,非赢不可!因此也常能使一心想保存实力的顽军指挥官心虚胆怯,望风披靡。为了保证炳辉同志的安全,我们曾多次力劝他少到火线去,在后面指挥也是一样,但收效不大。一打仗,他就坐不住了,谁也拦不住。后来新四军军部迁来淮南根据地,我们把意见反映到陈毅同志那里,陈代军长亲自跟他谈,才稍稍有了些效果。


浏览:98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