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传》第八章:创建发展淮南根据地(六)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2 11:49:58

六、代理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0年9月反“扫荡”以后,根据江北指挥部的决定,罗炳辉率第8、第10团继续留在淮宝地区,巩固淮宝新区,并视情东援苏北新四军。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东津浦路西的形势又紧张起来。

    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把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向华中。出于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目的,蒋介石指令国民党方面于1940年7月21日以最后决定方式,向中共方面送交了“国民政府提示案”,主要内容是:①取消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以“陕北行政公署”,归陕西省政府领导,范围为18个县;②八路军准编3个军6个师,新四军准编2个师,其余部队一律限期收缩,不得在原驻地设立留守处等类似机关,不得在原敌后自由组织抗日民众武装;③八路军、新四军全部集中到黄河以北冀察两省及鲁北晋北之区域。按照这个提示案的规定,50万八路军和新四军将被缩编为10万人,并将全部被赶到黄河以北狭小的冀察地区。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的限制,而且是对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成果的严重摧残。对此,中共中央一面据理与国民党交涉,一面向全党发出指示,要求做好应变准备。这时,日本在德国法西斯军队横扫西、北欧,取得暂时胜利的刺激下,决心乘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企图以某些“让步”来分化中国内部,达到“以华制华”、破坏中国抗战的目的。英、美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中国继续抗战,因而对国民党尽力拉拢。英国决定重新开放滇缅公路。美国国会决定为中国政府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苏联为了免遭德、日两面夹击,决定继续给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援助,以便中国能长期拖住日本。

    在此种形势下,国民党顽固派自以为局势对自己有利,便加紧制造新的反共磨擦,首先想在苏北动手。孰料黄桥一战,韩德勤损兵折将,反而造成新四军与八路军南下部队胜利会师苏北的局面。此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压迫新四军北移的步伐。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发出“皓电”,诬陷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限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1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的指定地区。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顾祝同等部准备向新四军进攻。“皓电”进一步表明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把共产党领导的绝大部分军队驱逐到黄河以北,同日军配合夹击消灭八路军、新四军的险恶用心,遂成为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点。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中共中央以抗战大局为重,及时提出挽救危局的方针,这就是在政治上要强调团结抗日,军事上要采取防卫立场,同时要准备最黑暗的局面。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即“佳电”)何应钦、白崇禧,据实驳斥“皓电”的反共诬蔑和无理要求;同时表示,为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新四军江南正规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

    鉴于皖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于10月12日致电叶挺、项英、刘少奇等,指出:“蒋在英美策动下可能加入英、美战线,整个南方有变为黑暗世界之可能”;“我皖东部队,应速部署向西防御,坚持皖东根据地,一面向桂军呼吁,反对内战,强调团结对敌。皖东决不可失,如失皖东,则蒋介石必沿运河、淮河构筑封锁线,断我向西之前途”。考虑到第4、第5支队长期作战,疲劳减员,且当时罗炳辉正率第5支队主力准备东援苏北,部队分散,19日,刘少奇、邓子恢、赖传珠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为了击破顽军的大举进攻,确保皖东根据地,应将主力留在津浦路东休整补充,在路西以2 -3个坚强的团进行游击战,与顽军周旋,待路东部队休整好,苏北问题完全解决,我主力西调,在路西与顽敌决战,一举击破顽军。20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罗炳辉久不过河已失时机。如在5日内能过河占领平桥、安丰地区,即可过河,但不得超出宝应以南,否则不应过河。24日,毛泽东等再致电刘少奇:为巩固皖东,防御李品仙之进攻,请考虑罗炳辉部是否先调回皖东,否则当李品仙进攻时再调可能来不及。据此,刘少奇于28日复电毛泽东等:拟调新四军第4支队2个团回皖东津浦路西,罗炳辉及第5支队1个团回皖东,留1个团在淮河以北淮宝地区坚持。遵照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罗炳辉率第8团返回津浦路东,留支队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带第10团担负巩固淮宝地区的任务。留守淮宝的第10团,此后为配合苏北黄克诚部和陈毅部进行曹甸战役,奉命东渡运河,击溃据守平桥、经河地区的顽军常备第6旅;旋即在运河线上构筑工事防守,掩护苏北部队侧翼安全。同时,第10团还连续5天击退驻宝应日军的进攻,完成了掩护任务,提高了对日军作战的能力,积累了对日军作战的经验。

    很快,皖东津浦路西的形势变得紧张起来。自何、白“皓电”后,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李品仙部开始行动,向皖东的第4支队步步进逼。为摧毁皖东抗日根据地,桂顽从10月下旬起,陆续出动第138师、游击第10纵队、保安第8团等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淮南铁路以东开进,至II月中旬,先后占领了肥东县的草庙集、梁园镇、王子城和全椒县的复兴集等外围地区。顽军每占一地即构筑碉堡,建立起封锁线,以防止新四军再向西进。

    面对顽军的步步进逼,江北指挥部令第4支队第9团和江北游击纵队与之周旋,为主力西返赢得时间。不久,第4支队第7、第14团赶到津浦路西。江北指挥部集中第4支队全部、江北游击纵队大部以及随后赶到的第5支队第8团共6个团的兵力,分别在全椒县的周家岗,滁县的鸦窝集、界牌集,定远县的藕塘、吴家圩等地构筑工事,以坚守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

    鉴于皖东津浦路西将面临桂顽的大举进攻,lo月30日,刘少奇、邓子恢致电中央军委、项英、张云逸、郑位三:“我们意见,张云逸回路东兼第5支队司令员,周骏鸣任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兼第5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调第4支队代理司令员,郑位三兼第4支队政治委员,以便彻底整训第4支队,你们意见如何,请速复。”但由于路西形势迅速恶化,考虑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因劳累过度,自1939年12月周家岗反“扫荡”胜利后一直病重不能工作,为加强军事指挥,中原局决定由罗炳辉代理江北指挥部副指挥职务,仍兼第5支队司令员。11月3日,刘少奇将此决定电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叶挺、项英。接到命令,罗炳辉即率第8团驰援路西,并协助张云逸指挥反顽作战。月底,张云逸返回路东,罗炳辉接替军事指挥。

    罗炳辉赶到路西,在与张云逸和第4支队政治委员郑位三商讨反顽作战事宜的同时,也亲自了解部队情形,考察备战情况。估计到顽军尚有几天才可能向中心区发动进攻,鉴于当时部队中存在着战斗情绪不高、对桂军有某种畏惧心理等问题,罗炳辉迅速采取了3项应对措施:一是先后召开两次干部会}义,解决了指战员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二是及时组织部队进行战术演练,找出了对付顽军的有效办法;三是提议先机部署部队,以一部坚守路西重镇周家岗,主力移至南山准备打顽军侧后。I1月22日,顽军以优势兵力分3路进攻并包围了全椒县周家岗。罗炳辉亲赴阵地,临场指挥,紧急处置。但由于部队执行不力,配合不好,致使周家岗在顽军接近后不到l小时即失守。周家岗失守,给罗炳辉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刺痛。以至一年多后,罗炳辉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到这次战斗的有关教训,还记忆深刻,心情难复。

    当即到七、九两团,所了解情形是战斗情绪低,有畏怕桂军心理,开了两次干部会,演习了一天,看到周家岗工事不合用,花了人工二万,财力万余,但又不是短时间才能解决好的,又提出先机配备部队,九团一个口守周家岗,主力向南山内去,只去一个营。到山口敌人夜间摸到该营部把饭吃了还不知道,直至此时间才打起来,当时天还未明,我令其主力往东,待敌进攻周家岗时,从敌侧后猛打下来消灭之。我当即到周家岗时天将明,已被敌三面包围攻击中,我卧在工事下写了三信,一信给七团,该团距十五里处,以一个营守保塔山,两个营向周家岗西五里处待命,结果该团尚未执行命令,二营将到周家岗之时已失守,敌接近周家岗不到一小时即被攻占。本来是与我最有利的形势,不但不能失守,有充分解决敌人一部的条件,因战斗勇气太差,各级指挥员不能协同与执行命令,这样太容易被敌攻占。攻占周家岗如入无人之境。这是我军极大的耻辱,破天荒的一次。因有几万人工的筑堡,有两个团的机动力量,守界牌集的十六团能抽两个营赶敌侧背,敌方分三路,每路不到千人,结果一小时的守备即放弃,周家岗失守的当夜,本来是能夜袭夺回的,但派两个营未去,只几个人进了街与敌哨兵谈话,结果营长后退,走入街之一班也退出,房子不烧,说是危害群众利益,结果死敌人又变活敌人了。

    11月23 - 24日,顽军又以其第138师1个团进攻界牌集。守卫界牌集的江北游击纵队第1团2个连,面对5倍于己的顽军,顽强抵抗,最后在团主力的配合下打退了顽军的进攻,歼顽军300余人,保卫了路西根据地的门户。

    此后顽军继续集中兵力,图强攻占,并向津浦路西根据地中心区进逼。江北指挥部也集中5个团的兵力,在罗炳辉指挥下英勇阻击,但由于敌强我弱,部队伤亡较大,不得不且战且退。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士气有所不振,一些不坚定分子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少数投机分子乘机拖枪逃跑,不少群众发生动摇,地方干部和群众武装的叛变也时有发生。

    为扭转面临的严峻形势,张云逸于11月26日致电叶挺、项英并转朱德、彭德怀,请求苏北八路军、新四军兼程增援。但由于黄克诚部和陈毅部将于11月底至12月中旬在苏北联合进行曹甸战役,不能前来增援。12月12日,刘少奇电示罗炳辉、郑位三等:现桂系第172师到皖东,我在宝应、曹甸一带之战役尚未结束,目前第4支队主力仍应尽最大的可能在路西坚持,阻止桂军,以拖延时日,至必不得已时,主力方可撤回路东。16日,刘少奇电示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等:苏北已成僵局,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因此不能增援皖东,第4、第5支队必须在不依靠任何增援条件下,独立支持皖东,这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任务。“为了胜利的完成上述任务,目前最中心的工作是整训,补充部队,在党内及干部中作深入的动员解释,要造成全党全军以必死的决心与勇气来保卫皖东,粉碎反共军之对我进攻,你们应深入到下层亲自去指导、督促、检查这些工作。”据此,罗炳辉决心立即集中在路西的全部主力部队进行整训,着重要求:①针对作战特点,采取“熟炒热卖的补救办法”,找出“有利我不利于敌”的制顽实招,“力求针针见血”,不搞花架子,不浪费一分钟时间。②及时向部队讲清顽我双方优缺点和新四军所担负的光荣任务,提高广大指战员的认识水平。③严整纪律,提高技术、战术,即时进行操作和演习,并在小战斗中检验效果。④各级干部首先认识自己缺点,深入部队,起模范带头作用。⑤开展竞赛,定出奖罚,及时讲评,注重养成。整训期间,只派得力便衣队和游击小组与顽军保持接触并进行侦察,破坏其交通,截取其粮食;主力部队则一面整训,一面待机,一俟顽军企图暴露,即“采运动中变化不测的游击战”,寻其弱点坚决打击,1个月内曾缴获顽军200余枪支。②部队的战斗情绪日益高昂,战斗力明显提升,内部日益稳定,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顽军见新四军士气旺盛,准备充分,根据地军民团结,上下一心,遂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当津浦路西反顽作战陷于困难之时,日伪军也趁机于12月20日从定远、滁县等地出动2000余人,从北、东两个方向分3路“扫荡”路西,并占领了定远的老人仓、仁和集,滁县的珠龙桥、施家集等地。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下,路西根据地被压缩到只有藕塘为中心的东西30余公里、南北20余公里的狭小地带。然而,罗炳辉不为所惧,决定以运动防御战反击日伪军“扫荡”。他及时调整部署,派部队对进占各地的日伪军进行星夜袭击,日伪军不支,乃于21日拂晓向周家岗方向溃退。罗炳辉遂令在定远东南得胜集的第7团跟踪追击,并希望驻周家岗的桂军第138师能配合夹击日伪军,桂军却不加抵抗即仓皇退走。当第7团迫近周家岗时,该地区已为日伪军占领。第7团进行猛烈袭击,激战终日,日伪军被迫于22日晨向全椒方向溃退。该团主力乘胜追击,只留第3营驻守周家岗。不料,顽军第138师乘机由大马厂方向集结兵力,以2个团进攻周家岗。守卫周家岗的新四军第7团第3营伤亡严重,不得不撤退。

    其实,在华中敌后战场,日伪顽夹击新四军是普遍现象,只不过在皖东津浦路西这种现象显得更为频繁和激烈。日伪军和桂顽都希望对方消灭新四军,以坐收渔人之利,因而常常配合默契。对于桂顽这种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行为,罗炳辉极为愤慨。12月25日,他与张云逸、徐海东联名致电叶挺、项英转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历数第5战区第10游击纵队司令李本一所部和桂系第138师在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制造反共磨擦、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的种种罪行,痛切指出:“当‘扫荡’敌来,该军望风而逃,放弃职守于前,复不顾助敌之意争夺职部阵地于后,抗日何怯,私斗何勇?宁愿予敌不予其友,亲痛仇快莫此为甚!当此外敌未退失地未复人民之倒悬未解,而李本一及一三八师之进攻亦已势将演成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之惨祸。”

为此,“乞和平调解,以平公愤而申法纪”,“以免重蹈敌为渔人我作鹬蚌之争”的覆辙。

    随着路西战局的趋于稳定,罗炳辉和张云逸协商后,对各部队部署作出调整:罗炳辉、郑位三率第7、第8、第9团坚持定远以东的路西阵地,将第14团调至路东;谭希林率江北游击纵队主力在定远以西等地活动;孙仲德率无为游击纵队与第3支队挺进团仍在无为、巢南、桐城一带坚持活动;第10团继续在淮宝地区活动;张云逸、邓子恢率第14、第15团和独立第3、第4团在路东地区活动。其中,抽出第9、第14、第15团及独立第4团进行整训。

    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在皖东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罗炳辉和全体指战员的共同努力,至1940年底,淮南抗日根据地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之间已发展成为东西长200余公里,南北宽150余公里的广大地区。在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两个地区,滁县、凤阳、全椒、合肥、和(县)含(山)巢县、来安、嘉山、盱眙、天长、高邮、六合、仪征、淮(阴)宝(应)等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成立了津浦路东、津浦路西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江北指挥部所属兵力已由1939年7月时的9000余人扩大为约1.8万人,根据地人口达200余万。这块根据地与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汪精卫伪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隔江对峙,是插在日伪背上的一把尖刀;又紧邻撤退到大别山的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部和逃避到苏北临海的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的控制区,长期承受着桂顽、韩顽的东西夹击,因而又是防御顽军进攻的支撑地和第一线。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改变了新四军在华中所处的极端困难处境。这一成功的示范是华中工作的重要转折点,为尔后向东发展,向西防御,实现中共中央关于从华北到江南打成一片的战略部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罗炳辉为此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浏览:113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