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传》第六章:走完长征路(二)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2 13:39:04

二、夺取宣威城

    猫场受袭后,为了更有效地迷惑牵制敌人,配合主力行动,罗炳辉率部故意绕道行进,以两路分经化作和以麦,折向鼠仲、大龙场一带,然后直达白勒、狗场,经大兔场、杨家营、马鬃岭、河坝等处,向水城前进。红军忽南忽北,以更大的机动与敌人周旋,巧妙地向目的地行进,远远地甩开了敌人。在连续行军中,红9军团不断寻找机会打击敌民团、税卡,向群众宣传,扩大政治影响,带动了沿途的革命斗争。当部队经过小兔场时,当地坚持斗争的革命武装王玉文、董耀先、苏小云等千余人“即乘机窃发,号称红军”。

    4月18日,罗炳辉率部到达水城三锅庄宿营。4月19日,又拐道东向,从立火竿、比德之间穿过,随即折向南进。正当红9军团迂回运动之际,接到中革军委要红9军团立即相机渡过北盘江的命令。罗炳辉等军团领导人决定,立即到盘江桥过江南下,与中央红军主力在盘江下游会合。当天,犹国材驻渝代表杨晓淇向上级报告:罗炳辉部“向盘江方面窜逃,势与匪之主力合股”。4月20日,红9军团由水城方向进至威宁东方,距离威宁百里。

    红军的行动,迫使国民党威宁县长严持强于4月20日向云南军阀龙云紧急求援:“顷据谍报,罗炳辉匪部千余,已窜至距水城三十余里之龙头山,距威仅百余里,势甚猖獗。职县既无驻军,人心惊惶万状,恳请派队剿除,以固后防。临电迫切,伫候示遵。”但此时中央红军主力正向云南进军,龙云哪还敢调兵到威宁。

    北盘江水势很急,号称小黄河。红9军团行至盘江桥附近时,发现这一渡河点已被敌军占领,并派有重兵控制着唯一的铁索桥。这时,尾追的敌军正步步逼近,红军在江岸上徘徊,非常不利,必须另行设法渡江。但在盘江桥上游侦察了几处,都因江深水急,不能徒涉,没有渡船,又无法架桥,不能过河。

    正当罗炳辉等军团领导人为无法过江而着急为难时,当地一位名叫王三爷的老人来到军团部,说他知道一条秘密通路,可以带红军过江。原来,这位老人几辈子受苦受穷,到了他这一代,不得已铤而走险,干起了私贩鸦片的生意。为了躲避军阀苛捐重税,他走遍了北盘江岸,探得了一条过江的秘密通路,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这地方没有桥,也没有船只,但江面狭窄,水流湍急,从江岸到江心矗立着许多大石头,形成了天然的桥墩。老人准备了一些木板,搭在石头上,便可以安然地跨过去。因为此处偏僻,没有地名,老人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虎跳石”。事不宜迟,红军在老人的带领下立即出发,翻山越岭,钻进了荒无人烟的森林。枯藤老树,落叶残枝,塞满沿途。前卫部队一路披荆斩棘,在丛林草莽中开路前进,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虎跳石”。按照老人的指点,战士们把准备好的木板搭放到乱石上,一条横跨两岸的桥梁很快架成了。

    就这样,利用“虎跳石”这道天然的桥梁,红9军团于4月22日似猛虎般从容“跳”过了北盘江,到达盘县以西十里铺宿营,再次摆脱了黔军和中央军的追击。许多战士说:“这奇怪的水生了这样的石,我们从这奇怪的桥爬过来,真是从有生以来没有见过的。”

    4月23日,红9军团进至云南东部的平彝(今富源)龙口场。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向平彝、沾益、曲靖、益肠营方向进军,24日进入云南,造成两军南北呼应、势必会合的态势。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主力西进,必经平彝会合红9军团,尔后再北渡金沙江,或转赴毕节人川南,北渡长江。因此,他令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和第53师向宣威、威宁地区推进,阻止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令黔军在黔西地区堵截红军北上,滇军孙渡纵队尾追中央红军主力,川军1个师集中毕节机动,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主力于宣威、威宁地区。

    进入云南后,团政委姜启化等人知道罗炳辉是云南人,就和罗炳辉开玩笑说:“军团长,快打到你老家了,到了老家要请我们作客吧!”罗炳辉诙谐地操着当地口音说:“是啊,现在可不行,我老家就在彝良,离这不远了,可是,同志哥,我们红军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啊!等到革命胜利了,我请你们到老家去,拿你们当上宾,请你们吃家乡最好吃的东西。”逗得几人哈哈大笑。

    4月25日,罗炳辉接到军委“沿叙昆公路北进,继续单独行动,相机袭占宣威,分散我军目标”的电示,决定伪装主力,继续单独活动,向滇东北挺进,以掩护主力向曲靖、马龙、寻甸方向前进。26日,红9军团从富源龙口场、沾益乐利村一带出发,向宣威前进,经大偏山、沙石岭、炎方,踏上新修的叙昆公路,从余家河口等地进入宣威县境,当日抵达宣威板桥。时值初夏,暑热已见,沿途水不好喝,行军艰苦异常。

    作战科长刘雄武刚放下背包,罗炳辉就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说:“刘科长,到家了,回家看看吧。”原来,刘科长就是板桥龙津人,他摸摸头,笑着说:“离开家十几年了,想不到今天又回到了家乡!”罗炳辉点点头说:“你的老母亲让地主逼死了,家里还有妻子、儿女嘛,回去看看吧。你的家也是我们的家,回去代我向亲人们问候吧。”

    下午,刘科长带着100多乡亲,挑着10多担腊肉、蔬菜、鸡蛋、鸡鸭等来慰问红军了。罗炳辉乐呵呵地带着军团的干部在路口欢迎乡亲们。一位老伯拉着罗炳辉的手,笑眯眯地说:“罗军团长,到了这里,就是回到家了,请尝尝乡亲们亲手种的、养的东西吧。”罗炳辉说:“板桥是刘科长的家乡,也是我们的家乡。乡亲们待我们太好了,要谢谢父老兄弟喽!”

    乡亲们走后,罗炳辉随即号召部队开展爱民活动,要求各班、排为群众做一两件好事。于是,住板桥的部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打富济贫活动。政治部的指战员将板桥几户土豪的浮财分给贫苦农民;司令部的干部和侦察连给群众挖了1口泉水井;其他各团指战员也分别帮助群众种地、劈柴、扫地、担水……此后,罗炳辉还送了5支枪给板桥群众,帮助他们建立农民武装。

    红军到来之前,在滇东就流传着罗炳辉带领大队人马返回云南,驱逐军阀龙云的传说。,老百姓如大旱之望云霓,日夜盼望罗炳辉和红军的到来。罗炳辉带领的队伍终于来到了板桥,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沿途对红军很热情,送水、卖东西的很多。板桥群众手执小旗,雀跃欢呼:“可盼到你们啦!”活动在当地的地下党员何正坤和家住板桥镇的县立中学教师、共产党员徐文烈等积极向红军提供情况,配合红军宣传发动群众,先后争取80余人参加了红军。

    罗炳辉向徐文烈等人询问宣威城的布防情况。徐文烈告诉他,要从城的西南角攻击,因为宣威是内外两层,西南角的外层倒塌了一些,从这个地方攻击,容易一些。宣威地处云贵两省交界,为由黔人滇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宣威又是云南建立地下党组织较早的县之一,群众基础较好。罗炳辉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决定由作战科长刘雄武率第8团攻占宣威县城。入夜,刘雄武率第8团赶到县城南面的黄家山嘴一线部署攻城。国民党宣威县长陈其栋慑于罗炳辉和红军的声威,当夜率政府官员和部分守城武装弃城逃跑。红军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搭云梯攻入城内,留在城内的民团顿作鸟兽散。4月27日拂晓,红军顺利入城。随后,军团直属机关及第7、第9两团各一部亦进入宣威县城,第7、第9两团另一部移驻灰洞。

    对于宣威的失守,5月16日的《云南日报》称:宣威“有城两重,内为石城,外为土城,高大坚固,修整完好,极易防守,县城有常备团兵一百八十名,有特务队兵三十名,有集合城内训练之保卫队兵六七百名,共约千余之众。以兵力论,亦属不弱,而此次到宣威之赤匪,论其人数,不过四五百人,虽有枪支,而子弹极少,且钝坏不堪使用,乃竟能不鸣一枪,不耗一弹,所过村寨,如入无人之境,兼得长驱直入,不攻而下县城者,县长实不能辞其咎”。

    经过千难万险,红军终于到了一个富庶的好地方。宣威盛产的火腿驰名全国。红军人城后,砸开监狱释放了300多名无辜被囚群众;打了10余家土豪,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分子;将县政府、兵站仓库物资以及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火腿、布匹、衣物、家具等分给穷苦百姓;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扩红工作。尤其是地主豪绅储藏的火腿,多得拿都拿不完。罗炳辉风趣地对作战科参谋王镇祥说:“你来当经理,分宣威火腿给各部队和老百姓。”许多战士说:“云南有名的火腿,这一次总算给我们红军和老百姓吃够了。”广大群众分得财物,尤其是分得平时被地主豪绅占有的火腿,无不拍手称快,由衷地称赞“红军是劳苦大众的救命恩人”。

    这时,哨兵跑到司令部报告,有一支敌人的骡马队驮运着银圆和军用物资路过城郊。送到嘴边的肥肉焉能不吃,罗炳辉立即派第7团第1营出击。不到半个小时,第1营的指战员就兴高采烈地押着几名俘虏兵,牵着100多匹骡马和一大批银圆及军用物资回来了。罗炳辉指示供给部给每个指战员发两块银圆,并抽出一部分马匹给伤病员骑用。

  4月28日,红军在宣威县政府门前的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主张。宣传队在城中演唱着《扩红歌》:“快快报名当红军,打土豪,斩劣绅,消灭天下反动派,解放穷苦老干人。”由于罗炳辉和红军的影响以及地下党的长期活动,当地群众响应热烈,短短二三日内,红9军团迅速筹款3万余元,扩大红军约400人,整个县城洋溢着解放的喜庆气氛。

    当地群众还编了一首歌谣,借云南的大山(乌蒙山)大水(金沙江)之名,表达云南各族人民对罗炳辉领导的红军的赞誉和崇敬之情:

罗炳辉的人马回来了,宣威城头插红旗,乌蒙山低头来迎接,金沙江笑脸来相迎,汉、彝、苗家起来呦,打下昆明攻到四川去,再打北平和南京,把日本也赶出东北地,天下穷人都抬头,工农江山稳坐起。

浏览:192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