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传》第四章:中央苏区的两脚骑兵(四)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2 15:40:01

四、诱歼张辉瓒

    1930年10月,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不久,蒋介石即下令调集重兵,转向各苏区的红军,由过去一省或几省军阀的“进剿”“会剿”,改为全国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 -6个月内消灭红军。其中,首要目标是红一方面军及其所在的中央苏区。20日前后,蒋介石调集了7个师又1个旅,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统一指挥,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此时,红一方面军虽有很大发展,但与国民党“围剿”军相比,仍处于弱小地位,要想打败强敌,必须制定正确的反“围剿”方针。为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10月下旬就反“围剿”方针进行了多次讨论。在讨论中,有些人仍主张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8月初的指示,进攻南昌、九江,以迫使国民党军转人防御,放弃其“围剿”计划。有些人则主张,红l、红3军团分开在赣江两岸各自为战,“夹江而阵”,以粉碎“围剿”。毛泽东认为,在全国范围敌强我弱还远未改变的情况下,对于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应先向苏区内退却,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和有利条件,发现和造成国民党军的弱点,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然后集中兵力实施反攻作战,各个歼灭国民党军于运动中,以粉碎“围剿”,即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而赣西战场狭窄、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两个军团分开行动易被各个击破,因此应集中兵力到赣江以东作战。10月30日,总前委为统一作战思想,在江西新喻(今新余)的罗坊召开会议。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意见,通过“诱敌深入”的方针,并决定红一方面军东渡赣江,在苏区幅员较大、地形和群众条件较好且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讨论中,罗炳辉认真听着毛泽东的分析和主张,深深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所折服,从中领略着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真谛。

    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了“诱敌深入至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方针,同时发布《移师赣江东岸筹措给养训练部队的命令》。11月5日,又下达《红一方面军右路军向抚州前进的命令》。遵照总部命令,罗炳辉、谭震林率领红12军与红4军组成右路军,在峡江县城附近东渡赣江,开向崇仁地区,沿途发动广大群众,捉土豪,收缴反动武装,筹集给养,同时加强纪律教育和训练,紧张地投入反“围剿”的准备。并根据总部提示,针对沿途土匪甚多的情况,加强了警戒,防止其夜间扰乱。①至11月16日,右路军已在崇仁、宜黄、南丰、南城一带分散筹款。

    11月中旬,国民党“围剿”军主力在赣江以西没有找到红军主力,发觉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后,深恐红军夺取樟树、抚州,急忙调整部署,调集主力转向赣江以东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遵照总部命令,逐次向苏区中心区退却,以保存实力,待机破敌;红12军第35师则在罗炳辉的率领下,伪装红军主力迷惑敌人,诱敌深入。

    11月18 - 20日,国民党“围剿”军进占新淦、吉水、崇仁、永丰、南城、宜黄、乐安等地。因红军已转向苏区中部,国民党军又一次扑空。

    11月26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待机,继而于12月1日转移到黄陂、小布、洛口地区隐蔽集结。红12军军部设在小布。12月上旬,毛泽东在黄陂主持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谭震林、罗炳辉参加了会议。会上再次明确:攻打南昌、九江等城市的冒险计划是错误的,必须坚决终止执行。

    12月12日,震惊苏区的富田事变发生,富田、东固不宜再作预定战场。12月15日,为筹措给养和弥补因富田事变造成的龙冈以西和西北地区兵力薄弱、红军主力容易暴露的弱点,红一方面军主力移至平田、安福、砍柴冈地区隐蔽集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战前训练。其中,红12军移到安福。至此,红一方面军已顺利完成战略退却、诱敌深入之目的。

    在此前后,蒋介石于12月上旬亲到南昌,亲自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的进攻。他认为,红军主力位于赣南,“此股一经扑灭,其余自易解决”,因此急电在武汉的第19路军迅速进入江西参战,并命令驻福建的第56、第49师,暂编第2旅向闽赣边界推进,堵截红军。至此,国民党“围剿”军已达11个师又两个旅,共10万余人。为了统一在赣各军的指挥,蒋介石建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由鲁涤平兼行营主任。由于误将在东固一带担任“诱敌”任务的红35师当作红军主力,12月7日,鲁涤平下达了围歼红军于东固的作战计划。12月16日,各路国民党军“以捣破东固匪巢,肃清各股匪为目的”,开始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区进攻。

    红12军第35师第105团自反“围剿”以来,一直单独执行诱敌的任务。据第35师105团战士刘贤权回忆:部队从10月中旬沿赣江左岸北进,到达新淦、樟树地区,然后向东到宜黄、东韶、黄陂,又掉头向西,经过源头、沙溪、潭头到了东固,经洋田、新安圩,于12月18日再转回东固。

    这时,罗炳辉正率红35师的主力在东固。12月19日,原定20日进攻东固的第9路军新编第5师公秉藩部第9旅王懋德部未经与红军交战,提前进占东固附近之九寸岭大山。罗炳辉率红35师在东固山连夜挖伪装工事,凭险抵抗一阵,给敌以重大杀伤后,主动撤出战斗,把东固山区“让”给了公秉藩师。

    罗炳辉部的伪装和撤离,不仅达到了诱敌深入的目的,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就在国民党军新编第5师到达东固的当晚,第18师前卫工兵营到达东固附近。之所以以工兵当前卫,是因为听说红军敷设了地雷,故而派工兵为前卫前来扫雷。20日凌晨,第18师先头部队进至东固,在晨雾中,他们把山顶上王懋德部的哨兵当作了红军,立即开枪射击。双方误会,一时间机关枪、迫击炮齐发,互有伤亡。随后,王懋德部在对方死者身上发现第18师番号,才用号音联络,解除了误会。但是,公秉藩此后率部自由行动到因富,脱离了张辉瓒的掌握,张也负气不再与其联络。随后,张借口掩护后方,将朱耀华部留在东固,亲率戴岳、王捷俊两旅向龙冈轻率冒进。

    蒋介石打电报斥责张辉瓒怕死、可耻。张辉瓒垂头丧气,恼羞成怒,他的第18师号称“铁军师”,是“围剿”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也曾口出狂言要“杀猪拔毛”,即要消灭朱德、毛泽东,如今却落得个挨骂的份,岂不恼火。

    12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向北集中到黄陂、麻田、另封、洋衣地区隐蔽待机。同时,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派罗炳辉率红35师独立活动于兴国东北约溪地区,严密监视西面国民党军第18、第28师的行动,并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西面。国民党军经过几天休整后,于12月24日继续向苏区腹地推进。此后,逐步深入到苏区腹地的国民党军,在红军一部和赤卫军、少先队的不断阻击、袭扰下,兵力分散,补给困难,疲劳沮丧,弱点暴露。国民党军第18师在战后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东固暨其以东地区尽属山地,蜿蜒绵亘,道路崎岖。所有民众久经匪化,且深受麻醉,盖匪即是民,民即是匪。对于我军进剿不仅消极的认为恶意,且极端仇视,力图抗拒。如是对于我军作战上发生下列之困难:(一)我军师行所至,农匪坚壁清野,悉数潜匿山中。(二)潜伏山中之匪徒,对于我军状态窥探无遗。如是我军企图完全暴露。(三)我方不仅不能派遣一侦探,即欲寻一百姓探问道路亦不可得,以故我方对于匪情全不明确,即对友军之联系亦不容易。(四)山地道路崎岖,行军已感困难,而匪徒对我前进路之崎岖道路亦大加破坏,几使我无路可走。盖一则可予我以极大之疲劳,一则无形中可迟滞我之前进。匪军长处能攀登高山,且有极大之行军力,夜行军尤其所长,故每夜可走百数十里,极机动之能事。其所以不放一枪,自行放弃其极坚固之东固匪巢者,即欲诱我深入匪区,予我以上述种种痛苦,而发挥其特长,将我一举包围而歼灭之也。独惜当时各级长官均为责任心所驱使,均以灭此朝食为快,致对此未暇深虑也。”

    鉴于国民党军多路进攻,兵力分散,易于各个击破,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首先歼灭最接近红军隐蔽集结地区的谭道源第50师。12月25 - 2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曾两次在小布地区设伏,准备出其不意地歼灭该敌于运动中,均因敌人有所警觉未出动而于当晚撤回,再等战机。

    12月28日,鲁涤平命令已经深入苏区的5个师,向宁都以北的黄陂、小布、麻田地区实施总攻。遵照部署,急于立功“雪耻”的张辉瓒率部经善和、藤田,向上固、龙冈一带推进,计划从龙冈向宁都、黄陂、小布地区进攻。总前委获悉这一战机,当即决定改打张辉瓒的第18师。

    为求首战必胜,毛泽东召集各军领导人详细研究作战方案。他提出:“要牵着张辉瓒的鼻子走。”红3军军长黄公略建议:“罗炳辉同志对这一带地形最熟悉,对敌情也很了解,牵鼻子的任务由他担负最适宜。”毛泽东点头同意,并对罗炳辉说:“你率领35师,从藤田方向,牵住张辉瓒的牛鼻子,把他引到龙冈去。你们边走边打,只准败,不许胜。”罗炳辉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总前委的指示,强调了这次任务的艰巨和重要,号召大家努力完成。

    冬天的赣南,群峰雾锁,枫叶霜红。罗炳辉率领红35师从永丰的藤田出发,晓行夜宿,与敌人若即若离,边打边退。为了制造仓皇败退的假象,罗炳辉沿途命令战士们丢下一些杂物:破枪、背包、旧衣服、烂草鞋、破斗笠、水壶、马灯、大刀等,还把子弹袋装满秸秆丢在路上。为了诱使敌人上当,罗炳辉甚至要求部队多做饭菜,把刚做好的雪白的大米饭和炖肉留给第18师。张辉瓒果然中计,看到红军沿途丢弃的物品,连现成的饭菜都顾不上吃,误以为红军在“狼狈”退却,于是穷追不舍,拼命追赶。在罗炳辉的指挥下,红35师为张辉瓒当了3天“向导”,逐步把这头野牛乖乖地牵到了龙冈附近,引入了红军的预设阵地。12月29日上午10时,张辉瓒先头部队第103团到了龙冈,后续部队正继续跟进。

    龙冈位于永丰县南端,四面群山环抱,峭壁林立,前临一条六七米宽的河,河对岸是一座坡度不大的小山。这里易守难攻,极便于红军隐蔽、集中兵力。龙冈南面有座小桥,罗炳辉率部到达后,即下令过河拆桥,迫使张辉瓒部集中到龙冈镇上,成为瓮中之鳖。

    30日晨,张辉瓒以第18师第52旅为先头,师部和第53旅随后,在细雨薄雾中由龙冈出发,向五门岭前进,计划向东面的小布、黄陂开进,以期会同其他各部围歼红军主力。他哪里想到,他正逐步钻进了红军精心布置的天罗地网之中。

    9时许,太阳高照,群山雾散,正在龙冈以东、小别以西艰步登山的第52旅,突遭居高临下的红3军先头第7师迎头痛击。第52旅死伤惨重,不得不节节败退,张辉瓒派出1个团增援,又被红军截击,死伤大半。战至中午,红3军全部加入战斗,红12军在政治委员谭震林的率领下,突然从左侧后向第52旅展开攻击。15时许,张辉瓒率4个团完全展开,拼力向红军实施多路猛攻,均被红军击退。此时,红12军(欠第35师,含第64师)已沿龙冈南侧占领表湖及其附近各山头,红4军和红3军团一部已插到张家车,截断了第18师与东固、因富等地国民党军的联系,并从侧后向龙冈猛攻;红3军团主力占领了上固及附近有利阵地,切断了国民党军从西北方向增援和第18师向西北方向突围的道路。罗炳辉则率红35师赶到龙冈南面,截断南垄大道,完成了迂回敌后的任务,切断了国民党军从西南方向增援和第18师向西南方向突围的道路。至此,红军完成了对第18师主力的合围。

    16时许,红军发起总攻,几百支冲锋号一齐吹响,红军指战员在“活捉张辉瓒”的呐喊声中冲向敌阵。张辉瓒指挥部队突围,均被击退,逐渐被红军压迫在毛家坪、万功山一带。张辉瓒命令第53旅旅长王捷俊率部抢占万功山,掩护师部向东固方向撤退。王旅像蚂蚁一样,黑压压一片往山上爬。这时,罗炳辉率领红35师也赶到了万功山背面的山脚下,奋力登山。紧急关头,速度就是胜利。罗炳辉带头攀登,战士们也如猛虎上山,终于先敌一步登上了山顶,与红12军其他部队一起,居高临下,痛击突围之敌。王捷俊组织多次攻击,均被罗炳辉率部击退。战斗中,“他走到哪里都带一支重机枪,作部队前进的火力掩护、支援”。

    整个龙冈,漫山遍野红旗飘扬,红缨如火,刀光闪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战至18时许,太阳还没下山,战斗全部结束。

    龙冈一战,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2个旅,俘虏张辉瓒,缴获各种武器9000件,子弹100多万发,电台1部。“铁军师”被包了饺子,成了“豆腐师”。由于从第18师后方杀人,红12军缴获颇丰,特别是第36师,虽然刚刚组建,但打得英勇,缴获最多。据红36师师长张宗逊回忆:“红三十六师共缴获各种枪支七百余件,是红十二军各师中缴获武器最多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师得到一次很好的战斗考验。这样,我们红三十六师部队丢掉了全部梭镖,换掉了全部旧的枪支,装备齐全,焕然一新,马步枪、驳壳枪、花机关枪、重机枪全都有了。”

    能够首战全胜,罗炳辉率部出色诱敌至为关键。第一次反“围剿”结束后,毛泽东特意表扬了红12军成功诱敌的功绩,称赞罗炳辉是“牵牛鼻子的能手”。此时,对于红12军第35师的诱敌妙计,国民党军才如梦初醒。在战后的详报中幡然醒悟:“东固为赣中坚固匪巢,赤匪在此经营设备已有六载之久,有学校,有银行,有工厂,有各种机关,且其地当万山丛中,一夫当关万夫却步,历称天险。而赤匪之所以毅然决然自行放弃者,事后观察并非避硬战,欺小敌之惯技,盖彼利用其惯技为烟幕,以实行其诱敌策划。惜乎,我军以一贯之心理判断赤匪之行动,卒致为其所乘而不自知。此实我军作战上一大教训也。”

    对于龙冈战斗,朱德、毛泽东都是非常满意的。朱德曾称赞:“第一次反‘围剿’打得好。”毛泽东则认为:“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③他在回忆当时的心境时还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江西第一次反‘围剿’,退却诱敌,力量悬殊,希望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龙冈遇到了张辉瓒,形势转化到反面,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战后,他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诗兴大发,满怀激情地歌颂这次战斗的胜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围剿》,其前半阕是: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1962年3月,朱德在由南昌赴吉安视察的途中,赋诗抒怀:

    未进长沙打吉安,立三路线有转圜。罗坊会议灵机巧,诱入湘军灭在山。

    号称精锐的第18师大部被歼后,深入苏区的其他各路“围剿”军闻讯震惊,全线退缩。其中,张辉瓒东侧的第50师主力立即扔下源头阵地,经南团撤往东韶,企图与东路军靠拢。1931年1月2日22时,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马不停蹄,追击该敌。中路红12军任正面之攻击,经南团、林池由西向东攻击东韶;左路红3军团经头陂由北向南攻击东韶;右路红3军到达田营后,以主力牵制第24师,以一部迂回东韶以东攻击;红4军为总预备队,随红12军跟进。

    罗炳辉和政委谭震林受领任务后,立即返回军部组织部队连夜出发。半夜过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部队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冒雨疾迸。罗炳辉指示部队:“快速前进!”“追到东韶就是胜利!”

    3日晨,红12军和左路红3军团相继进抵东韶附近,旋即于7时向立足未稳之第50师发起攻击。谭道源刚到东韶,喘息未定,虽也曾依山布防,但工事未及完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谭道源困兽犹斗,多次对红军组织反冲锋。步枪声、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喊杀声汇成一片。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从西、南、北三面压向东韶,很快占领了老虎垴、船家坳、杀尾嘴一线高地,把谭道源师紧紧压在离东韶仅3公里多的黄泥寨等少数山头上。

    打退了谭师的反冲锋气焰后,整个东韶街完全处在红军火力网之内了。设在街区的第50师师部乱作一团,谭道源对着电话筒拼命呼叫:“洛口!洛口!”向洛口的许克祥第24师求救。他哪里知道,此时许克祥早已丢下洛口东逃头陂,向毛炳文第8师靠拢了。红军喊杀声自远而近,见求援无望,谭师自身又“伤亡甚巨,苦战终日,精疲力竭,势难再支,不得已,只得突围而出”。16时许,谭师“全线崩溃,官兵四野乱窜,如鸟兽散”。对方没有回答。但这时,因右路红3军担任迂回的部队尚未到达预定位置,谭师余部乘隙向东和东北方向窜逃。红军奋起追击,再歼其一部,残敌逃往抚州。此战,红军共歼第50师1个多旅3000余人。

    战后,谭道源向南昌报告:职师“孤军重围,作殊死战,自辰至酉,黄团长敬及营长某等相继阵亡,初级官兵死伤尤重,战斗之烈,从来未有。职随从员兵或俘或伤,势穷力竭,几难幸免”。此后,谭道源被蒋介石免去了军职,一蹶不振。

    萧克后来回忆说:“东韶之战红12军任正面攻击,参战只3个团,顶住敌人六七个团,坚持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我们4军和兄弟部队赶到。罗炳辉同志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作战经验丰富,沉着镇定,判断力强,指挥有方。每打一仗,他总要带一挺重机枪,关键时刻亲自架枪扫射,掩护部队前进。听他的部下说,只要罗军长在战场上,他们的心就踏实多了。”

    东韶战斗后,各路国民党军争相撤离苏区,在兴国、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之线转人防御。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打破。此役,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的第一个战役,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追击炮4门、子弹120余万发、电台2部。红一方面军的装备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近一倍,质量也大大提高;同时,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大。苏区军民对反“围剿”信心百倍,个个喜笑颜开,摩拳擦掌,积极准备着粉碎国民党军的下一次“围剿”。

    对此,罗炳辉在延安时回忆道:“这一次的胜利使得整个红军都高兴异常。士兵们的决心和战斗力升高了许多。从那时候起一直到1934年,个个人都以为红军是决不会被击败的,而部队中的高昂精神也从来没有减低过。我们是一天甚于一天地为我们的胜利所沉醉了,而我更是全体中最最快活的人。大家都乐于和白军打仗。”而国民党军方面“听到红军,则谈虎色变;窜进苏区,则草木皆兵”。

    第一次反“围剿”结束后,罗炳辉、谭震林率部到黄陂参加了庆祝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大会。此后,红一方面军利用战斗间隙,分散在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区,做扩大红军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同时进行筹款、训练部队,扩大红军,为再次反“围剿”做准备。红12军(缺第35师,含第64师)④的工作区域在广昌、宁都、石城一带。2月27日,罗炳辉率红12军攻占石城。3月26日,红12军解放瑞金。在此期间,部队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筹足给养。为此,总部1月16日电令规定,红12军与红4军的筹款任务,截至1月31日,由原定的6万元增加到10万元;1月18日电令又规定,红12军单独筹款8万元;2月21日又规定,红12军至3月6日要筹款2万元。

    罗炳辉率部加紧筹款的同时,时刻注意利用一切可能抓紧军事训练。他是行伍出身,治军要求很严。他自己打枪很准,训练时就叫战士做一个沙包,重半斤至一斤,吊在枪口上,抬起来瞄准,练习手劲和稳定性。他经常和战士们谈心,讲打仗的经验。

    到宁都的黄陂开展工作后,罗炳辉指示部队帮助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给黄陂游击队80多条枪,派教员帮助游击队搞训练。他要求部队每天坚持队列训练、刺杀、拔河、爬山等,提高了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部队里还办起了墙报,举行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战士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战士和游击队员们正沉浸在甜美的梦乡。突然,一阵激烈的军号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紧接着哨声四起,有人悄声说:“敌人来了!”枕戈待旦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赤卫队员们一跃而起,几分钟内各村就集合完毕,区乡干部及区特务连同时整装待发,队伍像一条长龙在黑夜里迅速向指定地点集结。约40分钟后就在一个山岗上做好了战斗准备。等到天亮,还没见敌人的踪影,大家正在疑惑间,只见罗炳辉面带微笑地走到队伍面前,高声说:“同志们,这是一次军事演习,效果很好”听说是军事演习,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罗炳辉又接着说:“黄陂不愧是一块红色土地,这里的军民不愧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钢铁纪律的军民。只要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人民,我们就一定能打败敌人,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蒋介石第一次‘围剿’失败了,但他还会搞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八次、十次,只要我们有高度的警惕,不管他哪一次来,我们都要叫他一败涂地。”大家都被罗炳辉的话鼓动起来,齐声高呼:“勇敢冲锋,拼命杀敌!”“永远跟着红军走!”“共产党万岁!”然后,唱着歌返回了驻地。

    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有一个阴影却笼罩在红军指战员的心头,这就是红军内部进行的肃“AB团”运动。1930年春,中共赣西南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在苏区内开展了以肃清“AB团”为主要内容的肃反。所谓“AB团”,是1926年冬蒋介石为反对共产党、夺取江西省的领导权,指使陈果夫授意段锡朋、程天放等人在南昌成立的反革命组织。“AB”是英文“Anti - Bolshevik”(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1927年4月,经南昌中共组织领导群众打击,该组织已解体。由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肃反斗争日趋扩大并波及红军。到1930年下半年,在中央苏区的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红军中普遍开展了这场斗争,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清除了一些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错杀了一大批被误认为是“AB团”的人,搞得人心惶惶,互不信任,严重破坏了红军内部的团结。

    红12军也奉命开展了肃清军内“AB团”的运动。广大指战员听说有反革命分子隐藏在革命内部,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把反革命斩尽杀绝。但是,“肃反”运动应该怎样搞法、“AB团”在哪里、谁是“AB团”等问题却没有人能说清楚。于是就乱怀疑起来,先从平日不大遵守纪律的人怀疑起,又怀疑到谁谁是如何参加红军的,谁谁的出身成分有问题,谁谁和地方、外单位的嫌疑分子有关系……从怀疑发展到传讯、刑讯、逼供信,结果冤枉错杀了一些好同志。1930年12月上旬,在黄陂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曾提到苏区和红军部队内的肃反有扩大化错误。尽管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局限,罗炳辉、谭震林还看不到这些,但都感到大敌当前,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应尽力制止肃“AB团”。

    外号叫“戴胡子”的医生戴济民,也被当作“AB团”抓了起来,有被杀头的危险。罗炳辉知道后十分着急,因为他对戴十分了解。戴济民原来在吉安开药铺,医术高明,在当地很有声望。吉安起义后,戴济民毅然参加了红军,并把药铺无偿献给了红军,全心全意在红军中工作,不久就当上了红色医院的院长,后又调红l军团卫生部任药剂科长,这个人怎么会是“AB”团呢?

    罗炳辉迅速去总部找到朱德总司令,恳切地说:“戴济民的历史我清楚,参加红军后一直在我们身边,成天都在治病,怎么会是‘AB团’呢?照这种搞法,我们也难幸免,越抓越多,会导致什么后果?现在蒋介石要消灭我们,可内部自相残杀,岂不是帮了敌人的大忙了?老总,你下令把戴济民放了吧,不要再多一个冤魂了。”朱德理解罗炳辉的心情,也深知戴济民的为人,于是向有关方面打了招呼,又经聂荣臻保释,戴济民终于获释了。由于罗炳辉等人的努力,在整个红一方面军中,红12军被打成“AB团”的人是较少的。

    1931年3月上旬,罗炳辉率红12军100多人进到瑞金。当地反动民团头子中运际还以为是红军游击队,率部前来进攻。罗炳辉指挥部队迎击,瞬间将其打散,迫其退到新陂。新陂修筑了土围子,3米多厚,土围子上有许多枪眼,四周挖有壕沟,壕沟里注满水,围子里集中了够吃一年半载的粮食和很多的银圆。民团困守土围子,使红军和当地游击队一时没办法前进。开始,红军向他们宣传,但无济于事。随后,罗炳辉就组织部队在离土围子200多米远的地方向河岸上挖地垄(即坑道)。地垄横直近两米,不结实的地方用木板托住,挖得离土围子越近,声音就越小,挖得也越深,甚至离地面有两米半深。经过五六天的日夜施工,地垄挖好了。战士们用棺材装好硝、磺、铁条,在棺材下面装上轮子,从地垄中运抵土围子下面,再把引线装好牵到外面。为了防潮,同时用竹片盖住引线。3月13日,一切布置好后,点着引线,轰隆一声,就把土围子炸开了一个缺口。红军和游击队趁机冲人土围子,将反动民团100多人彻底消灭了,并活捉了中运际。随后,在九堡召开了公审大会,处决了中运际。群众无不拍手称快。3月底,在金角坝召开了群众大会,恢复了政权。群众知道是罗炳辉的红12军来了,都高兴地说:“红军又来了,我们的土地又要回来了。”很多群众送花生、鞋子等慰劳红军,并唱歌给他们听。其中一首这样唱道:

中运际狗头不是人,天天在这瑞金来杀人;吓得光子拼命走,吓得瞎子抖抖动。罗炳辉同志救穷人,劳苦群众有田分。

浏览:157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